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

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

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居,可以反映当自然环境的某方面的点。

据此回答4~5题。

2、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A 平原广大B 太阳辐射强C 降水少D 冬季风力强3、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A 气候环境B 地形条件C 水文环境D 土壤特征读图,回答4~7题4、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5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 水土流失B 土地荒漠化C 土壤酸化D 水资源遭受污染6、该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 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B 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C 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D 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7、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该地区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A 石化工业 B钢铁工业 C制糖工业 D纺织工业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8~10题。

8、本区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 交通方便B 资源丰富C 人才集中D 资金充足9、对本区生产建设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暴雨与洪涝 B 干旱与风沙 C 滑坡与泥石流 D 地震与地热10、图中城市的产业优势是()A 冶金工业B 特色旅游业发达C 国际贸易发达D 高新技术产业图示是世界地图上一阶段30O纬线的一段,P点以西为陆地,Q点以东为陆地,PQ之间海洋。

读图完成任务11~12题11、Z地所在国西部沿海最著名的工业是()A 海盐化学工业B 钢铁工业C 微电子工业D 石油工业12、X地所在国的最大河流上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所在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下切B 流水的溶蚀作用C 冰川的侵蚀作用D 地壳断裂下沉作用13、图中所示的地形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别是()A 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B 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C 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D 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某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A、B、C、D四地,根据图示信息,回答15~16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整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整合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中必修3地理学案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1.成因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城市、文化、人口。

3.分析方法在考查区域有关的内容时,一般会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而且是突出了这几项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位置→特征→评价→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针对训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答案:(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处于第三级阶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

第(2)题,两省产业比例的差异明显。

读图可判断,新疆第一产业大于江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反。

第(3)题,江苏和新疆两省相互协作,新疆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江苏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通过合作,使新疆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苏则获得新疆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具有的一般性特征。

2.了解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

3.运用图文资料,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4.运用案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基 础 知 识 梳 理]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差异性:区域之间具有地理差异。

(3)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可变性: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生产、生活的特点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发展方向差异 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思考】1.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区域之间的界线往往是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但其位置不一定是明确的。

如国家、行政区等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之间的界线是十分明确的;但气候区、植被区等区域的界线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2.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地广人稀。

3.我国北方园林普遍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而且景物包罗万象,不拘一格;南方园林紧凑巧妙,以水为核心,以花草奇石为主要景观。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城市பைடு நூலகம்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状况 和方向。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英文
缩写
(RS)
(GIS)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粮食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 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 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4.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D)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5.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B)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3题,B对: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属于热带 沙漠气候,符合该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特征。A错:①地属于地 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C错:③地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D错:④地属 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富,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第4题,A 错、D对:读图可知,通天井直通地下住宅,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不可能是 为了收集雨水。B错:通信与通天井没有关系。C错:由图可知,通天井的深度 较大,采光作用不大。第5题,②③对:由于地下住宅离地面深度较大,受地面 气候影响较小,因此与地面相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类似于我国黄土高原 的窑洞。故选B。①错:室温不变说得太绝对,应该是变化较小。④错:蒙古包 位于地上,与地下住宅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导学案一、导(2分钟)1、提问上节重难点知识2、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思(10分钟)(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3)区域具有。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纬度30°N附近43°N~48°N海陆位置我国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地处我国地区的中部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行为要求:起立、聚首、主持、成员依次发言,小结,笔不离手。

讨论要求:组长主持,每人都讲,及时记录总结,综合题按要点总结关键词及疑点,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激情要求:以为小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荣,以“全都会”为荣(全,即每个人、每个题)。

下面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两图,探究以下问题。

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又有何差异?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生产差异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究其原因是什么?四、展(10分钟)基础知识填空题随机抽人,口头展示;合作探究小组代表根据问题展示会点、疑点,其他小组质疑、挑战、补充;动作迅速,激情展示五、评(5分钟)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六、检(5分钟)当堂背诵、检验。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整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 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2015·江苏)2015年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
答第14题。
14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B )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
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年,江苏 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 分(下图)。据此完成3~5题。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C )
“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 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 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
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
道,故 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 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D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解析】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
新课标导学
地 理
必修③ ·人教版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标解读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展示一个区域图,巧妙设计问题,导入新课——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区域”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步骤1:导入新课→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研析知识“区域的特征”步骤9: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问题导思】1、2、3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题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3图1.2的解读,讲解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1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10:教师通过【例3】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步骤11: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5题,检查理解情况→步骤12: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时作业(一)】(见学生用书第1页)1.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谍觀标准层繼要求LJ-J巳以两个革耐城&为 创•比较口然环墟、人 类活动杓区域於涉,3. 较用詞掘雇阶段惟理卸 蔬时人您牛产和牛祎 方畫的举响.知it :区墟的蒔証・区孽■”开境養异理解:戌域星舁的鹰园•不■生产力木 平的迪理序境对区城发底的影 叫不同. 感用:能郵牡朋有JC 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地理艸览時点及JC 时区域址人地怖31理:认饮况賊匕楸槪区就地却幵堪轉 EE.因地閒宜发篠区域輕羽.舞合感整:比轮冋个不同区域的揑舁;井折崗一 区域不同城展阶段迪宠師幢柏第响」EMU ■:櫛述K 第特证*霹鼻址理弄境畫畀对 就團艇耀的舉响.堆理幕践力:F 咚7粒Srffi 地貿域的舱理环境待 征J1丸试艮域的发廉摊出仆理优的建就*『自主学习』、区域的含义1 .概念:在匸@1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口鱼空间单位。

2 .特征:具有一定的口 03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自我探究]差异性仅存在于区域之间吗?提示 差异性不仅存在于区域之间。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区域内 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并不是说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异。

所谓的整体性只是求大同 存小异,一般而言,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小,区域内部的差异就越小。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2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 03东部大致位于塑北纬43°〜48°,地处我国 庞东北地区的中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气候条件西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08大陆性稍强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土地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分 鬥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王旱地,集中OT h 自主预习固根基 主干引导夯基固本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 展方向存在差异[自我探究]简要分析长江三角洲水运条件优越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章末整合
区域差异的成因、表现及分析方法
1.成因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方面的差异。

2.表现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经济、社会、城市、文化、人口。

3.分析方法
在考查区域有关的内容时,一般会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而且是突出了这几项内容间的内在联系:位置→特征→评价→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
[针对训练]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乙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图丙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2)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3)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答案:(2)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解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处于第三级阶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

第(2)题,两省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