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平台战略

合集下载

整车模块化平台关键尺寸L113设定

整车模块化平台关键尺寸L113设定

2021年第7期潘彦成赵国栋秦广义安鹏姜显丰(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长春130000)【摘要】基于整车平台化、模块化开发策略,论证分析了关键尺寸参数L113的设定过程。

通过对L113的尺寸链分解,提出了各部分对L113的限制因素,并且明确了设定方法。

平台开发过程中,L113的合理规划,既对汽车设计及零部件的成本降低起到重要作用,也对确定平台人机属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L113平台化模块化人机工程中图分类号:U462.2+2文献标识码:ADOI:10.19822/ki.1671-6329.20210019The Key Dimension L113Setting of the Vehicle Modular PlatformPan Yancheng,Zhao Guodong,Qin Guangyi,An Peng,Jiang Xianfeng(FAW Car Co.,Ltd.,Changchun 130000)【Abstract 】Based on the vehicle platform and modular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e process of setting the key dimension parameter L113is demonstrated and analyzed.By decomposing the dimension chain of L113,the limiting factors of each part on L113are proposed,and the setting method is clarified.In the process of platform development,the reasonable planning of L113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cost of automobile design and parts,but alsohas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determine the human-machine attributes of the platform.Key words:L113,Platform,Modular,Ergonomics整车模块化平台关键尺寸L113设定【欢迎引用】潘彦成,赵国栋,秦广义,等.整车模块化平台关键尺寸L113设定[J].汽车文摘,2021(7):22-26.【Cite this paper 】Pan Y,Zhao G ,Qin G,et al.The Key Dimension L113Setting of the Vehicle Modular Platform [J].Automotive Di⁃gest (Chinese),2021(7):22-26.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产值约占经济总量的2%~3%[1]。

基于模块化系统的产品创新能力研究:海尔案例

基于模块化系统的产品创新能力研究:海尔案例

基于模块化系统的产品创新能力研究:海尔案例陈占锋【摘要】海尔通过型号经理制、模块经理制以及市场化管理机制等组织变革,培育了企业内部模块化的组织能力;通过开放式的产品创新平台,整合上游供应商的核心技术,培育了整合外部模块化的能力.外部模块化+内部模块化的整合将对产品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多样性、增加创新可靠性;同时它也可能阻碍新产品的系统创新及其新产品容易被模仿,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等局面.【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产品创新;内外部模块化;开放式产品创新平台【作者】陈占锋【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9.23一、引言Starr(1965)[1]最先提出了模块化生产的概念,指出其实质是所设计、开发和生产的零件能产生最大组合或通用性,不仅能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还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进入90年代后,世界企业均面临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需求两难处境时,模块化才得到应有的重视。

Ulrich(1995)认为,模块包括一个从功能结构中的功能元素到产品物理部件的一对一映射,以及部件之间的分解与链接的界面。

[2] Baldwin和 Clark(2000)认为,模块化为一种特殊的设计结构,其参数和任务结构在单元(模块)内是相互依赖又相互独立的。

[3]青木昌彦(2003)认为,“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

[4]Baldwin和Clark(1997)指出,模块化系统能否高效运行关键在于严格界定系统的设计规则和个别的设计规则。

系统的设计规则是界定模块之间关系的规则,由结构、界面和标准三个部分组成。

产品创新是企业实现其产品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通过某种产品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而模块化作为一个新的“设计规则”,甚至作为一种“新产业结构的本质”[4],必然会对产品创新管理产生影响,比如企业模块化给企业带来低成本的竞争优势[5]。

模块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模块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块化的方法和理念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革命性力量。

模块化战略从本质上改变了现有的产业组织结构,重塑了社会经济的微观基础。

当今产业己经进入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模块化消费的模块化大发展时期(Baldwin&Clark,1997)。

随着产品设计的模块化和生产过程的模块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出现了模块化倾向,产生了模块化组织 (Sanchez&Mahoncy, 1996)。

以大量中小企业组成的专业化生产网络为代表的模块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崛起,以创新作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创造和维持企业与地区的竞争优势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那些从属于大企业的制造体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深化生产加工和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制造和网络化生产。

同时,一些原来的整合企业,也将自制的零部组件标准化,接受其他企业的订货、参与其他产品制造网络。

目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模块化组织己经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方式。

作为介于市场与企业渗透、交叉地带的模块化组织是如何形成的,模块化对分工演进有什么影响?至今还没有学者利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目前,关于中间性组织、网络组织、虚拟组织的研究已经如火如茶,如从产业组织演进角度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研究,从企业管理角度进行的企业战略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研究等等。

但深刻认识到模块化组织的知识联盟性质,并从知识分工的角度以及由此而生的知识治理,对模块化组织的形成、演进和运行及治理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

事实上,尽管模块化组织与准一体化组织、虚拟组织、中间性组织或网络组织等概念有一定的近似性,但模块化组织更具有企业与市场两种对生产共同进行协调的双重性质,特别是,与网络组织、中间性组织等多个组织集合的概念相比,模块化组织是市场与企业交汇地带更能够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实体性的基本细胞,而不再是笼统的、集合性的组织概念。

面向模块化的整车架构开发策略研究

面向模块化的整车架构开发策略研究

前 的模块 化程 度较 低 , 但 模 块 化 的趋 势 却 很 明 显 。
所 以, 对 于后发 展 的 中 国汽 车企 业 , 应 抓 住 这 个 技
使 企 业 的资源 优化 、 效 益 最 大化 的 同时 , 其缺 点 也
逐 渐显 露 出来 。一些 企 业 由于过 分 追求 产 品零 部 件 的共 用 , 使 车 型趋 于 雷 同 , 产 品缺 乏 变 化 , 引 起
同时, 开发 成本 大 幅下 降 ; ( 2) 投 资 的 减 少 , 使 得 整 车 厂 制 造 成 本 下
降; ( 3 ) 共用 件 的优化 与 升级 直接 使 得整 个平 台产 品线 技术 与质 量 的 同步 升 级 。然 而 , 在 平 台 战 略
术 创新 与产 业 结 构 变 革 的时 机 , 做 出适 合 自身 发
展 的生产组 织模 式 、 创新 及发 展 战略 的选 择 。
消费者 的认 同度 下 降 ; 其次, 在 同一 平 台上 频 繁 地
推 出性 能类 似 的新 车 型 , 也 直 接 形 成 了对 自身 家 族 车 型 的冲击 , 导致 对 品牌 的伤害 。
平 台进行 过定 义 。汽 车平 台策 略 是指 以共用 一 组
0 引 言
模 块化 的概 念最 初 是作 为 一种 产 品设计 方 法 提出的, 其 主要 目的 是 将 复 杂 产 品分 解 为 多 个 相 对独 立 的模 块 进 行 设 计 与生 产 , 优 点 是 可 以 降 低 产 品 的研 发 与 制 造 成 本 , 而 通 过 模 块 之 间 的 平 行 开发 与制 造 大 大 地 缩 短 产 品上 市 时 间 , 提 高 生 产 系统 的敏 捷 性 。但 与 信 息 产 业 相 比 , 汽车产业 目

汽车底盘平台化开发策略分析

汽车底盘平台化开发策略分析

汽车底盘平台化开发策略分析卢海隔; 陈晶艳; 胡伟; 黄纬【期刊名称】《《汽车工程师》》【年(卷),期】2019(000)012【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汽车底盘; 平台化; 开发策略【作者】卢海隔; 陈晶艳; 胡伟; 黄纬【作者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汽车的价格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汽车设计基于单一车型单独开发,依靠车型大规模产量的开发方式,无法满足当今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国外各主流车企首先提出了平台化和模块化的理念[1-2]。

底盘是汽车的筋骨,底盘结构决定了汽车操控性、舒适性等性能特性,底盘平台化直接影响到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文章对汽车底盘的平台化开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国内外2 个角度、3 个方面进行了解析,指出国内底盘平台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概述1.1 平台开发概念20 世纪80 年代,大众公司提出“汽车平台”的概念。

汽车平台是在汽车开发过程中,利用结构类似的底盘模块和车身模块,开发具有不同尺寸、造型和性能的车型。

1.2 平台开发意义随着现阶段汽车产业智能化、轻量化趋势的发展,模块化产品的设计尤为重要。

在平台开发初期,考虑同平台待开发车型的规划,平台开发的意义在于提高客户感知不明显的零件通用最大化,削减企业成本,满足用户需求。

通过模块化战略,即同平台跨车型、跨级别的研发和规模化制造共用研发工艺和设备,可以实现:1)大规模地降低模块的研发成本和采购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2)降低单车制造时间及单车研发深度,减少研发风险,并使生产过程标准化从而提高制造质量,降低制造成本;3)降低整车质量及油耗,提升整车轻量化水平[3]。

以提高整车的可靠性和质量。

总之,平台化开发策略可以最大化地减少零部件开发种类,优化模块间的组合,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从而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的效益。

模块化三维框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价值网形成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模块化三维框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价值网形成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t h e Co n t e x t o f Ec o n o mi c Gl o b a l i z a t i o n
Ke Yi n g
( B u s i n e s s S c h o o l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4 ,C h i n a ;C h i n a — A S E A N I n s t i t u t e , 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4,C h i n a )
研 究产 业价 值 网模 块化 分 工 与 交 易、模 块 化 生 产 网络 的 组 织 与 治 理 、 关键 价 值 区域 形 成 机 制及 战略 等 ,
为推 动产 业 价值 网的形 成与 发展提 供 新 的 思路 。
关 键词 :产 业价 值 网 ;产品模 块 化 ;产 业组 织模 块化 ;产 业 价值链 模 块化 中图分 类 号 :F 0 6 2 . 9 文献标 识码 :A
第 2期 ( 2 0 1 4年 2月 )
中国科技论坛
一2 7一
模块 化三维框 架 :经济全 球化背景下 产业价值 网形成 与发 展 的战略选择

(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5 3 0 0 0 4 ;广 西大 学中国 一东盟研 究院,广西 南宁


要 :在组织梳理产业价值 网的理论演化脉络 、时代背景和 国内外 已有相 关研 究的基础上 ,论证提 出
个 包含 产 品模 块 化 维度 、产 业组 织模 块化 维度 、产 业 价 值 链 模 块 化 的关键 价值 区域 生成 与 强化 的模 块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搭建及运营策略研究报告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第二章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概述 (4)2.1 知识管理平台定义与功能 (4)2.1.1 知识管理平台定义 (4)2.1.2 知识管理平台功能 (4)2.2 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特点 (4)2.3 知识管理平台发展趋势 (5)第三章知识管理平台搭建策略 (5)3.1 平台规划与设计 (5)3.2 技术选型与集成 (5)3.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6)第四章知识库构建与管理 (6)4.1 知识库分类与规划 (6)4.2 知识采集与整合 (7)4.3 知识存储与维护 (7)第五章知识共享与传播策略 (8)5.1 知识共享机制设计 (8)5.1.1 共享激励机制 (8)5.1.2 知识分类与标准化 (8)5.1.3 知识审核与质量控制 (8)5.2 知识传播渠道优化 (8)5.2.1 多元化传播渠道 (8)5.2.2 渠道整合与协同 (9)5.2.3 渠道个性化定制 (9)5.3 知识共享效果评估 (9)5.3.1 知识共享度 (9)5.3.2 知识应用效果 (9)5.3.3 员工满意度 (9)5.3.4 成本效益分析 (9)第六章知识应用与创新 (9)6.1 知识应用场景分析 (9)6.1.1 内部培训与学习 (9)6.1.2 业务流程优化 (9)6.1.3 决策支持 (10)6.1.4 产品研发与创新 (10)6.2 知识与创新融合 (10)6.2.1 知识整合与创新 (10)6.2.2 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0)6.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10)6.2.4 企业文化塑造 (10)6.3 知识应用效果评价 (10)6.3.1 知识获取与整合效果 (10)6.3.2 知识应用与创新成果 (11)6.3.3 员工能力提升 (11)6.3.4 企业竞争力提升 (11)第七章平台运营管理策略 (11)7.1 运营组织与管理 (11)7.1.1 组织架构设计 (11)7.1.2 人员配置与培训 (11)7.1.3 激励机制 (11)7.2 运营流程优化 (12)7.2.1 流程梳理 (12)7.2.2 流程重构 (12)7.2.3 流程监控与改进 (12)7.3 运营成本控制 (12)7.3.1 成本分析 (12)7.3.2 成本控制措施 (12)7.3.3 成本监控与预警 (13)第八章用户服务与支持 (13)8.1 用户需求分析 (13)8.2 用户服务体系建设 (13)8.3 用户满意度提升 (14)第九章知识管理平台评估与优化 (14)9.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4)9.2 平台绩效评估 (15)9.3 持续优化策略 (15)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6)10.1 研究结论 (16)10.2 研究局限与不足 (16)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soda战略的基本内容及流程及实施措施

soda战略的基本内容及流程及实施措施

soda战略的基本内容及流程及实施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SODA战略,即“Share Open Data Architecture”,是一种基于共享、开放、数据化和架构化的战略思想,旨在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数据资源,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各个平台分散于各个部门,形同孤岛,彼此 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有些问题在技术上甚至相 互矛盾。 ——仅有的这些平台,建成时作为一项工作成果, 颇受好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发挥作用有限。 ▲企业的许多技术积累和工作成果,未及时总结、 提升为企业的共享要素,存在着大量的低层次的 重复劳动。 ▲平台的体系结构比较粗糙,使用、检索不便。 ▲无组织措施:整个企业的一些共享技术要素 (包括有待统一的要素),无统一的归口管理部 门。
▲以标准化原则建立的技术平台,技术继承性强, 可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全流程成本。
▲在人员流动频繁情况下,新人可依据平台很快 开展工作。
▲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是大规 模定制的基础。(我院某访问学者的体会) ▲技术平台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目前企业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技术平台构成和价值缺乏了解,技术平 台的建设问题尚未摆上一般企业的议事日程。 ▲企业一般会有产品发展规划,但大多没有产品 族模块化规划、没有平台建设规划。这将影响企 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虽然有一些局部的技术平台,但是: ——内容不系统、不全面。往往仅是为满足局部 工作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缺全面安排 和长远考虑,缺乏严密性和先进性。






技术平台
水 平
队 水
信息平平台

管理平台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技术平台
▲ 目的:把各种有助于产品研发的实用技术集成 为一个可共享的技术系统,为快速、优质地进行 研发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综合的、坚实的基 础(平台)。
▲平台的作用:
——将相关技术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转化为 适于工程应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于企业 特点的、实用的共享技术。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企业技术平台由五大体系构成: ——标准体系:企业适用的国际、国外及业界、 国家、行业等标准的汇编。 ——企业规范体系:即企业自行建立的企业标准 体系。 ——模块体系:机械模块,电路模块,软件模块, 集成模块等。 ——通用要素库:各类技术要素优选库。如材料 库、通用件库等。 ——知识体系:企业适用的各类知识介绍和培训 教材等。
——基础平台:是指引进的信息处理软件平台。 例如,CAD之类的工具软件;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之类的管理软件。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共享平台:是企业自行制定的、经优化的规 范和规章制度之类的文件的集成,其中的大部分 具有强制性的企业法规的性质。
▲对信息平台应用的基本要求:
——建立层次清晰、便捷易用的信息检索系统: 适时调整栏目设置,建立各类快捷检索、专题检 索通道,具有超文本链接功能。
▲统一各技术要素,使每项技术工作都有统一的 “技术语言”。
▲提高工作可靠性:平台提供了成熟技术,可保 证工作质量。
▲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使工作有序化、规范化, 避免混乱,减少不必要的扯皮。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通过对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成果的提升、固化, 技术配套成龙,可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
▲以雄厚的平台为依托,可提高工作效率,加快 产品研发速度,有助于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可使企业取得最大效益,就研发而言,就是 为研发团队创造一个规范化的、高效的、有助于 发挥创造性的活动舞台。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平台的实质:
——平台是企业各类通用原则、经验和共用要素 的集成。
—体系。
——是标准化、模块化方法在企业的综合性、创 造性的运用。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职能部门的应用平台体系 职能部门应在上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自 身业务特点,建立相应的应用技术体系,见下 图。
通 通用要素库 用 要 素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 构建以模块化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的重要性和价 值:
▲技术共享:减少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劳动。可 加快技术进步。
▲可高起点开展工作,不必一切从头开始。体现 企业技术优势。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企业平台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信息平台三大 部分组成。
▲功能:企业平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 在坚实的地基上才可能建起高楼大厦。如同“舞 台”,设施齐全,可为“演员”表演提供一个良 好的条件和环境,有助于“演员”水平的发挥。
●信息平台的组成和要求
▲组成:由基础平台和共享平台组成。
——三大核心原则:以用户为导向;以流程为中 心;团队式管理。
—— 核心思想:业务流程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 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戏剧性的 成果。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三)
● 平台——飞跃的跳板 ● 企业三大平台间关系:具有水涨船高的效应。
高水准平台激发出的创造性 差距



低水平的重复劳动






——专人进行动态管理、维护:根据企业实际发 展需要,不断增强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性能。通过 维护保持它的先进性和实时性。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管理平台的组成和要求
▲组成:包括计划调度、管理流程、质量管理、 技术管理和供应链等。
▲基本功能:
——为完成预定目标(任务),而对生产经营活 动的各要素及全过程,实施决策、计划、组织、 领导、控制、服务等职能。
——是实现技术目标的组织保证。 ▲实施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流程、模板、核查 表( checklist )。
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采取:消化、吸收、 优化、固化。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按模块化要求,“对企业内部组织进行再设 计”。
▲流程再造——具有革命性、创造性的管理思想 和管理理论。
——目标:将企业由职能导向型转变为流程导向 型。
▲平台体系基本要求
——结构层次明确,分类界限清晰。 ——内容简明扼要,可层层深入展开。 ——便于检索、查询。
企业平台的构成和价值
▲企业平台的构建特点: ——需在企业高层决策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 才可能建立。 ——制定企业统一的平台规划,是构建企业平台 的第一步,以确保整个企业平台的协调性。 ——集成企业已积累的丰富的技术资源,予以优 化、提升。 ——技术平台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完善和反复 迭代的动态过程。 ——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相对稳定的平台使用管理 机制,从组织、流程上保证平台体系的有效性和 实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