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尚往来
正常 礼尚往来 标准

正常礼尚往来标准
“礼尚往来”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成语,意思是“在礼节上,要讲究有来有往,也就是说,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要与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相同” 。
这个成语通常被用来描述人际关系或社交互动中的相互性原则。
在正常的情况下,礼尚往来的标准可以包括:
对等回应:人们应该对他人对自己的礼节做出对等的回应。
例如,如果有人给你送了一份礼物,你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回赠一份礼物。
尊重和关心:人们应该尊重和关心他人的礼节和习俗。
例如,如果你被邀请参加一个特定的活动或庆祝活动,你应该尊重主办方的习俗和文化,并表现出适当的参与和尊重。
互惠原则:人们应该在自己能够做到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例如,如果有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你伸出了援手,你应该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也提供帮助。
平衡和公正:在礼尚往来的过程中,人们应该尽量保持平衡和公正。
例如,如果一个人给予了你很大的帮助,你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相应的回报,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帮助而不回报。
总之,“礼尚往来”是一个强调人际关系中相互性和平衡性的原则。
在正常的社交互动中,遵循这个原则可以促进友好关系和互惠互利的行为。
礼尚往来的名词解释

礼尚往来的名词解释礼尚往来,这是一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的成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句成语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句成语暗含着一种重要的社交准则,即对待他人的善意和友好,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对礼尚往来这个词组进行一下分解。
礼,即礼貌和礼仪,代表了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而往来,则代表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
结合起来看,礼尚往来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受到他人的礼遇和善意时,我们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回应,用礼貌和尊重来回报对方。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复杂网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紧密而又纷繁复杂。
在这个网络中,礼尚往来是一种重要而基本的社交原则。
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精神。
一方面,礼尚往来让人们保持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彼此之间能够更加和谐地共处。
另一方面,礼尚往来也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通过它,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能够提供自己的力量和贡献。
礼尚往来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商业交往中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世界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利益冲突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们通过交易和合作来实现各自的利益追求。
然而,如果缺乏礼尚往来的精神,商业交往很容易变得没有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最终会导致各方的利益受损。
相反,如果在商业交往中能够秉持着礼尚往来的原则,以诚信和善意对待他人,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还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不仅在个人交往和商业交往中,礼尚往来的精神也在国际交往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世界的交织,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和谐与稳定。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礼尚往来的精神可以促进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有利于处理和解决各种国际纷争和问题。
然而,今天的世界依然存在着一些缺乏礼尚往来精神的情况。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对待他人缺乏礼貌和尊重。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容易破坏人际关系,还会在社会中造成不和谐和紧张的氛围。
礼尚往来的意思解释

礼尚往来的意思解释
《礼尚往来》是一句经典的古谚,意思是只有在互相尊重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它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引导我们做正确的事情,以塑造健康、谦和、友善的社会关系。
正如礼尚往来的意思,人们之间要尊重彼此,尤其是在关系方面,彼此之间要尊重,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尊重晚辈的自由意志,尊重那些一起度过漫长时光的伙伴,并以谦恭和礼貌的态度相互对待,互相体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关系。
礼尚往来,不仅限于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指导其他方面活动,如识字,唱歌或表演。
毕竟,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付出耐心的努力。
同样的,在演出表演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演练,以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才能在短的时间内看到良好的成果。
此外,礼尚往来也可以用于改变和改善人们的行为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植入正确的价值观念。
比如,宝贵的时间应该被尊重;遵守法律,不做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在家庭和社会上扮演公民社会角色;追求真理,尊重他人,等等。
当人们尊重这些价值观念,遵守礼貌,把互助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时,就可以创造社会上谦虚、和谐的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总之,礼尚往来的意思是尊重彼此,相互理解,尊重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礼尚往来的原则为指引,可以改变和改善一个人的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果,为社会和谐发展贡
献自己的力量。
礼尚往来的解释及造句大全

礼尚往来的解释及造句大全
导读:【词语】:
礼尚往来
【拼音】:
[lǐshàngwǎnglái]
【释义】:
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造句】:
1、礼尚往来是建立友谊的最基本道理。
2、人际交往要注意礼尚往来。
3、去年我们去88中参观,他们接待那么热情,下星期他们来我校赛球,我们也应该好好接待,这是礼尚往来嘛!
4、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我虽不喜欢对方,但礼尚往来,只好勉强敷衍应付。
6、最好的维系友情的方式之一就是礼尚往来。
7、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良好的优良的传统美德。
8、自古礼尚往来,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
9、礼尚往来既是传统的民俗,也是人情交际的礼貌。
10、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礼义之邦的美称,在现代社会中礼尚往来也是社会交际的常识。
11、我过生日时,他送我一个生日蛋糕,他过生日时,我也送去
一份,礼尚往来嘛!
12、礼尚往来,我也回寄老友一张贺年卡。
13、礼尚往来,亨利国王该用什么豪华公馆招待外国贵宾呢?
14、对方老是刁难我们的產品,礼尚往来,我们也要对他们的產品加以设限。
15、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礼尚往来——精选推荐

礼尚往来
礼尚往来
拼⾳lǐ shàng wǎng lái简拼lswl
近义
词
互通有⽆、有来有往反义词⼀厢情愿、来⽽不往感情
⾊彩
褒义词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
解释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
成语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不来,⾮礼也;来⽽不往,亦⾮礼也。
”
成语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于⼈际关系
例⼦雯青顾全同僚的⾯⼦,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
英⽂
翻译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歇后
语
投桃报李;得⽜还马
谜语敬⼈者受⼈尊敬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在家收弟⼦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重视,经常到宫中讲学。
季府的总管阳虎特地去看望孔⼦,孔⼦借故不见他。
⼀次特地给孔⼦留下⼀只烤乳猪,知道孔⼦最讲究礼尚往来的,终于得到孔⼦的回访。
礼尚往来的意思解释

礼尚往来的意思解释“礼尚往来”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礼仪。
它源于中国古老的传统和礼仪规范,强调礼义、礼貌、尊重他人及尊重他人权利,从而增强了民众之间的友谊,提高了社会风气。
礼尚往来是一种文明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遵循一定的规则,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在西方,礼仪基本上是自行举止的,而在中国,明确了每个人应该做的行为,从而营造了一种文明的气氛,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礼尚往来有很多历史渊源。
它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出古代礼仪礼教的指导性,而且在当今日常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尤为重要,中国人把它视为一种礼、礼仪、道德和仪式的总和,认为必须尊重态度,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取得和谐与友好的气氛。
礼尚往来也有很多规矩,有利于增进沟通和促进交往。
如:尊老爱幼、行礼让座、客人先用、会客彬彬有礼、谦让向上、谨言慎行以及上山让行等。
这些礼仪规则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素质,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同时,它也有助于开展民族文化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建立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辉煌。
数千年来,“礼尚往来”一直是中国人向往的理想。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尊重他人,尊重规则,尊重生活,并全心全意的践行“礼尚往来”的理念,追求中华民族传统良好的文化,以及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想。
总而言之,“礼尚往来”的理念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精髓,还使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更加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关心他人,更加关注自身文明素质的提升。
礼尚往来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活跃,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它也将会在未来的中国社会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礼尚往来是什么意思

礼尚往来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
如: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注重礼尚往来。
词义:
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也就是说朋友之间应该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示例
清·曾朴《孽海花》第六回:"雯青顾全同僚的面子,也只好礼尚往来,勉强敷衍。
宋・胡寅《斐然集》四《寄唐坚伯诗》:"礼尚往来思报玖,情深汲引屡抛砖。
"
《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蔺)相如亦请于秦王曰:'礼尚往来,赵既进十五城于秦,秦不可不报。
亦愿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近义词:投桃报李、互通有无、有来有往
反义词:来而不往、有来无往。
礼尚往来的意思

礼尚往来的意思
释义:
基本礼:礼节,礼仪;尚:注重,崇尚。
礼节上讲究相互往来相互应酬。
引申:指以相应的行为对待。
例句:
去年中秋他送我一盒月饼,礼尚往来,今年我回赠他几颗柚子。
他对我好,我当然对他好;他对我不好,我为什么要对他好?这叫做礼尚往来!
出处: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引证:
权拱而前曰︰“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鄙文不臧,既得而闻矣;而执事昔有雅什,常闻于道路,愚将切磋,可乎”。
近义词:
投桃报李、投木报琼、桃来李答、有来有往。
反义词:
一厢情愿、来而不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尚往来
――散步时的经济学之四
“你昨天怎么没来散步?”大李问小张,小张说:“我在合肥的朋友孩子结婚,我喝喜酒去了”大李紧接着问,“包了多大红包?”小张勉强地说“中等水平,400元。
”他俩一问一答,不禁引出礼尚往来话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讲究“礼尚往来”。
不过,现在的“礼”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从生到死,从升学到就业,亲戚间的、同事间的,家务的,公务的,五花八门,接连不断。
例如,成家时的结婚宴,生孩子的满月酒,上大学的升学宴,入伍时的壮行酒,还有什么留学酒、乔迁宴,中奖了“贺一贺”,升官了“聚一聚”等等。
而且,竞相攀比,水涨船高。
主办者多注意档次,规模,请的饭店不能差了,请的人数不能少了,应邀者多考虑身份,关系,不愿出手也得出手,一出手还少不了,至少100元,像小张这样出400元的也才属中等水平。
礼尚往来,渐渐变成礼上往来,钱上往来,送礼,渐渐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不断攀升的人情消费。
现在的“礼”除了刚才老黄说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外,还越来越假,越来越脏。
做了15年纪检工作的老李补充道:这宴那宴的,这请那请的,其中一些不是借以表现欢乐,借以表示悲痛;不是因为祝贺、感谢,因为哀悼、赔礼,已非人之常情,已非正常礼仪。
其中一些请和被请,送礼和收礼,十之八九是为了消灾,“有事的没事了,为了祈福,“没戏的有戏了”;十有八九是利用公款,利用权利,不是因为或为了人间的真情,而是滥用甚至出卖人民的权利。
“礼”到这种地步,不是很假很脏吗?
到底是做过纪检工作的,看问题始终不离廉政角度,说的好啊,佩服!教政治的王老师在称赞老李后继续说,礼尚往来这个问题须从两方面看,也就是刚才老黄和老李说的。
一方面,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是社会人,需要社会网络。
人在社会网络里的物质交换,与经济活动中的即时性交换有所不同,除了等价还有互惠性和长期性,除了“物”还有“情”,一般来说,互不认识毫无交情的人可以成交买卖但不会礼尚
往来。
而人需要展示社会存在和社会地位,却离不开正常的人情交往――礼尚往来。
人情消费,短期是利他的,长期是利己的,从长远看,支出和回报是相当的。
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时期,传统的礼尚往来也在改变,这种变化形式上就是老黄老李以上说的“四个越来越”,其实质也是“四个越来越”,即越来越具有商品性,越来越具有功利性,越来越不讲“情”,越来越只重“利”。
这种功利化的,经济交换性的人情消费,这种“小来往大”、“公来私往”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人情消费,已经几近职务犯罪和贪官的土壤、温床,已经几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浊流、毒瘤,无疑应当遏制,应当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