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报告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按照南松高工〔2021〕150号文件《关于下发〈南平松建高速公路工程混泥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我部积极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并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切实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已接近尾声,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统一部署,明确治理目标1、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小组2021年11月底,我部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的带领下,进行了“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质量活动”专题会议,第一时间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并对预防和消除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在确保工程内在质量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工程细节质量施工控制,切实提高混凝土构筑物观感质量,促进在建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2、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显著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5)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
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一)治理范围2011年度至2012年度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二)主要内容1、施工工艺通病(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
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置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
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置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学习总结

**********工程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的学习总结**************标段项目经理部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的学习总结根据指挥部【**】**号文件,我们**合同段项目经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
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意识提高了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重视程度。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预防和杜绝质量通病的发生,达到以下目标: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自检合格率达到100%。
3、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对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至关重要。
我标段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制定实施方案。
管理方面,质量责任明确,落实到人,细化施工组织设计,按标准化流程施工。
施工工艺方面,对发生的变异的数据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我标段对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1、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 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中交一公局遵贵扩容工程第7合同段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总结单位:中交一公局遵贵扩容工程第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总结项目为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美观性,为续提高工程质量,同时贯彻学习公司17号便文《关于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通知》内容。
我遵贵7标首先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标段内积极主动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
达到全员重视、重点治理的效果,使遵贵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证,形成自密实混凝土工艺工法。
现根据治理目标、治理范围、治理结果和主要内容、控制措施、实施步骤,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进行总结。
一、明确治理目标1、混凝土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计量准确和均匀,精心做好配合比设计,避免水泥用量过大、有效控制混凝土碱含量满足规范要求。
2、原材料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3、保护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加工验收环节自检合格率达到100%,工后自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
4、外观色调均匀一致,无蜂窝麻面,气泡控制在规范要求内。
砼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5、新技术应用推广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
不同时期浇注的混凝土结合面采取有效措施全部进行处理。
二、建立机构为保证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顺利实施,达到治理的效果,确保工程质量,遵贵7标段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傅志强副组长:邢健宝、胡永安组员:蒋雪垒、欧阳献沅、解建东、陈飞、闫阳、吴迪、谷雷雷、张耀文、罗桂中、刘志举三、制定活动实施计划2016年4月,宣教、分析阶段,把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质量文化,通过1#拌和站、1#梁场、螺丝田大桥、杆柏杨大桥、毛牛坡大桥等醒目位置挂标语、标识宣传企业管理理念,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宣贯力度,让质量责任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落实到每一个施工过程的细节中。
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总结报告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重要材料,其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提高混凝土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
本文将对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理论层面的改进1.1 提高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
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
要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应的生产资质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要加强原材料的检测和检验,确保每批原材料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 完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施工设备的性能、施工工艺等,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1.3 加强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研究和改进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要加强对现有施工工艺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要鼓励技术创新,积极推广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实践层面的改进2.1 建立健全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要想有效地加强混凝土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我们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等各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2 强化混凝土质量检测和验收混凝土质量检测和验收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设备的质量。
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混凝土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 加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报告

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报告第一篇: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报告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总结报告根据自治区住建厅《关于开展在建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桂建质安监[2013]44号)文件精神,我站于2013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质量通病专项治理行动。
现将治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按通知要求,我站接到通知时即2013年10月18日将《关于开展在建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下发到市城区所有在建工地,要求10月18日至11月10日由项目工程的施工、监理企业对质量通病进行自查,检查内容包括项目墙柱拉结筋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做过抗拉拔试验及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养护方式和留置方式等。
同时,我站各监督小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所监督工程进行监督抽查,结合企业自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墙柱拉结筋安装及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了现场抽测。
1、墙柱拉结筋安装本次检查共抽查了9个在建工程的墙柱拉结钢筋安装,抽样14组,其中直径6.5mm的11组,直径6mm的4组。
经抽查,合格率达93%。
从抽查情况看,我市在建工程墙柱拉结钢筋安装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钢筋间距过小、拉结钢筋长度不够、拉结钢筋末端无弯钩、未及时提供后植拉结钢筋抗拉拔试验报告。
2、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本次检查共抽查8个在建项目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及养护等情况,从抽查情况看,我市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均有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各方共同确定的留置计划方案,试件的标识方式为刻写,标识内容有工程简称、具体代表部位、成型日期、强度等级、见证人证号或姓名、试件类型,有积温记录,有600。
C?d时对应的等效养护龄期检测报告。
但发现“xx工程29#楼”工程项目部分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有留置方案但未审批,实际留置与方案不相符,未及时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
针对这一现象,我站进行现场指导教育,责令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并下发整改通知书。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

--------------------------------项目经理部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八-----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根据----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为实现我标段混凝土工程又快又好的施工目标,我项目坚持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在-----总监办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活动本着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混凝土工程在其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高速公路第----合同段作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积极响应此次活动,扎实有力地推进了此项工作,现就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管理方面(一)加强组织领导,出台了通病治理实施方案为使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项目经理部及时成立了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日常活动办公室设在工程部。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办公室负责活动具体实施和开展,同时制定了《----高速公路第----合同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向各施工队伍、施工班组传达了活动的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并就治理要求提出了具体措施。
(二)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施工责任。
1.经理部积极响应这次活动,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领导小组,保证了活动有效推进。
各部门、施工班组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查找混凝土通病具体要点,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检查小组,全体动员开展通病治理工作,严格“自检”的检查制度,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检查小组按照活动要求细化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管理、试验检测等各个重要关口。
2.项目经理部加强与驻地办、总监办的沟通和联系,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着眼点,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同时组织做好技术交底、变更设计等工作,及时上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按照南松高工〔2009〕150号文件《关于下发〈南平松建高速公路工程混泥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为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我部积极开展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并逐项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切实提高了混凝土质量水平。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混凝土通病治理活动已接近尾声,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统一部署,明确治理目标1、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小组2009年11月底,我部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的带领下,进行了“开展混凝土通病治理质量活动”专题会议,第一时间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并对预防和消除混凝土质量通病活动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在确保工程内在质量同时,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工程细节质量施工控制,切实提高混凝土构筑物观感质量,促进在建工程质量再上新台阶。
2、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目标:(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4)显著减少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消除露筋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5)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方法。
二、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质量我部将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通病的治理作为重点,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定期对全线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检查,对原材料、配合比、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脱模、养护等方面进行控制。
现将其通病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桥梁钻孔桩混凝土离析、断桩形成原因①混凝土和易性差、坍落度过大或过小,在灌注过程中离析,严重的卡管,无法继续灌注而造成断桩;②导管密封不严,灌注过程有少量水渗入,导致混凝土离析,渗水量严重的可能导致断桩;③首盘混凝土方量不足,没能封底,导管进水而断桩;④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抽拔过快,管底超出混凝土面而进水,导致断桩;⑤混凝土没有连续灌注,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混凝土初凝无法灌注而导致断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发【20**】**号“关于开展**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驻地办立即对相关监理人员及管理范围内的**、**、**合同段进行传达,并在驻地办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相关监理人员讨论学习。
在会议上驻地办领导针对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做了详细的工作安排,把任务落实的每一个人员身上。
截止目前文件提出的四个阶段任务已有三个得到落实。
现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报告上报如下: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入手。
针对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治理范围广、要求高的特点。
首先我们及时组织监理人员以及各标段领导和施工的技术人员,举行专题会议。
认真传达**“**发【20**】”文件的精神,并结合各标段施工的不同特点,召开专题讨论会。
着重强调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在传达讨论学习中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是关系到整条**高速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的事情;是关系到整条**高速公路系统声誉影响的大事;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工程。
其次,深入施工一线宣传教育施工队和每一位民工,使其都要认识到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
努力做到上下一心,不留死角。
为此次专项治理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从领导机构着手,组织落实。
按照此次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们驻地办、项目部、施工队上中下三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指导落实专项治理工作。
首先在驻地办成立
以驻地监理工程师为组长、副驻地监理工程师为副组长、结构工程师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监控管理三个合同段的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工作。
以各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为单位,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和副经理为副组长、技术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管理本合同段的专项整治工作。
以各标段施工作业队为单位,成立以队长为组长、带班员和技术工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各自作业队的专项治理工作。
由于机构健全、责任分工明确,使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指标得到层层落实。
为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从制度着手,健全规章、奖罚分明。
活动开展期间,我们驻地办考虑到虽然本次是专项治理活动,但是从长远看来又不是孤立的。
它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它不是单一的专项整治,而应该是常态化的动态管理。
因此随着专项治理由浅入深的开展,考虑到治理的重要性、长期性。
我们从规章制度上入手,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的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中明确了责、权、利奖罚分明的管理办法,制订了长期治理的细则、实施办法。
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专项治理活动有章可循,为彻底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供了依据。
使专项治理活动贯穿于整个工程,自始至终的发挥着作用。
四、从提高施工工艺上入手。
目前来看,提高混凝土质量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关。
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使用的长期性、耐久性。
因此我们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加强监测抽检力度,对不合格的材料做到坚决清退出场。
2、严把各个施工环节质量关。
从模板、钢筋(钢绞线)、波纹管等一些部件的制作到安装;从混
凝土搅拌出场到浇筑;从对构件浇筑完成到养护及整体质量的测评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监理和技术员在每道工序上坚持旁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保证做到进入下一工序时上道工序是合格的,不留安全质量隐患。
我驻地办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了“专项治理活动”的各项内容,完成了文件中提到的治理目标。
全面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同时也增强了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保证后续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