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水运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水运工程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成为制约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

当前混凝土主要存在裂缝超限、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质量通病,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使用年限。

为了适应我区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交通建设质量稳步提高,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交质监发[2009]174号)精神,自治区交通厅决定在全区组织开展为期3年的以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为重点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治理影响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质量隐患。

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治理目标(一)总体工作目标: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公路工程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水运工程保护层厚度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4、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5、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6、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阶段工作目标:1、2009年工作目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认真加以落实,确保质量责任到人,实现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的阶段性目标。

2、2010年工作目标:通过第一阶段治理活动推进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对治理活动中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鼓励推广应用混凝土施工新技术、新设备,切实对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取得实效,实现建立有效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的阶段性目标。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目录1 质量通病主要内容 (1)1。

1 管理通病 (1)1。

2 施工工艺通病 (1)1。

3 实体质量通病 (1)2 常见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1)2.1 裂缝 (1)2.1.1。

塑性收缩裂缝 (2)2.1.2。

干燥收缩裂缝 (2)2.2 蜂窝 (2)2。

3 麻面 (2)2。

4 露筋 (3)2.5 孔洞 (3)2。

6 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 (3)3 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3)3.1 裂缝的防治措施 (4)3。

2 蜂窝的防治措施 (4)3.3 麻面的防治措施 (4)3.4 露筋的防治措施 (4)3.5 孔洞的防治措施 (5)3。

5 混凝土强度波动过大的防治措施 (5)4 承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预防及处理措施 (5)4.1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造成较大危害 (5)4。

1.1. 现象及原因分析 (5)4.1。

2。

预防及处理 (5)4.2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质量隐患 (6)4.2。

1. 现象及原因分析 (6)4.1.2. 预防及处理 (6)4。

3 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超过其初凝时间 (6)4。

3.1。

现象及原因分析 (6)4.3。

2。

预防及处理 (6)4。

4 混凝土施工现场未制作试件或试件组数不够,反映不出混凝土的质量 (7)4。

4。

1。

现象及原因分析 (7)4。

4.2. 预防及处理 (7)4.5 混凝土蜂窝孔洞 (7)4.5.1。

现象及原因分析 (7)4.5。

2. 预防及处理 (8)4.6 混凝土硬化产生干燥收缩裂缝 (8)4。

6。

1。

现象及原因分析 (8)4.6。

2. 预防及处理 (8)5 管理保障措施 (9)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1 质量通病主要内容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通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

1 管理通病⑴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⑵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⑶设计及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查不规范⑸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⑹施工现场管理较乱⑺分包工程和劳务队伍管理薄弱1。

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和治理措施

质量通病治理实施方案和治理措施

质量通病治理实行方案和治理措施有限企业工程项目部质量通病治理实行方案和治理措施我单位企业在建项目为,该项目在波及质量通病方面重要有路基回填,路面工程质量,以及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外观质量等。

我单位根据该项目实际状况选定路面工程为质量通病治理经典示范项目。

一、质量管理通病治理措施:(一)贯彻各项施工工序负责人,投入有经验旳管理和技术人员,管理到位。

(二)根据单位自身实际状况合理编写专题施工方案,详细到每一种施工环节,施工方案编写完毕后,严格按照专题施工方案施工,并切实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三)提高试验检测工作旳规范性,做好每一项试验旳每一种细节,提高试验数据旳精确性,以保证试验数据可以指导生产。

二、施工工艺通病实行方案和治理措施:(一)路基回填(1)控制路基以及台背回填材料,选用石渣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材料回填路堤,最大粒径不超过10cm材料回填路床,并保证石料强度。

台背回填选用最大粒径不超过5cm旳级配砂砾等透水性材料,以免水流下侵。

(2)处理好原地基,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并保证压实度符合规定。

台背回填前应做好临时排水工程,并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扩大基础等以保证地基旳稳定性,防止水流冲刷。

(3)路基回填采用分层压实法,自下而上水平分层,逐层填筑,逐层压实。

严格控制每一层旳回填厚度不超过20cm,同步每一层回填完毕后,进行沉降量检测,保证路基回填旳稳定性。

对于台背回填,保证每一层旳压实度》96%。

(4)台背回填每一层压实到达规定,可以很好旳防止填土压缩和自然沉陷引起旳沉降,从而减少桥台旳刚性与台背旳柔性之间旳裂缝,有效旳减轻桥头跳车。

(二)路面工程质量平整度、厚度、强度(1)路面平整度I、从基层抓起提高路面平整度,基层顶面平整度不好直接影响到沥青面层旳平整度,由于基层顶面旳不平将会导致沥青路面厚度旳不均匀,也就是沥青面层旳松浦系数不是一种确定值,因此压路机碾压后达不到良好旳平整度1)运用摊铺机摊铺基层,摊铺机振捣频率控制一致,保证摊铺平整。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1.增加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可以通过材料配比的优化、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控制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使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方,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采用材料降温、遮阳、覆盖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增加路面厚度:增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4.加强路面维修:及时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坑洞等问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修补坑洞和齿状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损坏。

5.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定期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清洁、修复、补充养护剂等。

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

6.增加路面防护层:在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护层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减少裂缝和污染。

可以采用材料喷涂、铺设防水层等方式增加路面的防护层。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混凝土强度、控制温度裂缝、增加路面厚度、加强路面维修、加强路面养护管理
和增加路面防护层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施工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处理施工方案

混凝土外观质量通病处理方案在剪力墙、梁板砼拆模后出现少量蜂窝、麻面、胀模等缺陷(主要是墙体砼),及时通知监理进行察看,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做出标记,并根据情况及时按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案如下:一、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检查及确定现浇结构拆模后由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外观质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并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第8.1.1条表进行确定,如下表:二、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处理程序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第8.1.1条和第8。

2。

2条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严重和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报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一、施工准备1、查明需修补墙柱的砼蜂窝、麻面、涨模等缺陷部位、大小标记清晰。

2、修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架子、锤子、铁锤、靠尺、吊锤、墨斗。

3、施工员负责组织技术、质检部门人员对操作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要让操作人员明确施工中各个步骤及操作要求。

4、施工员负责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5、要求待修补处的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才能进行修补工作。

二、劳动力准备:施工人员根据缺陷存在的数量,由施工员合理安排,修补人员必须是专业人员,要有相应的修补经验及较高的技术水平。

三、修补前的准备工作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严格控制凿剔深度,不得超凿,保护层厚度需保证。

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充分湿润,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表面清洁。

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

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砼相同的水泥做成的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房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房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

房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处理方案一、麻面。

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就像人的脸上长了麻子一样,坑坑洼洼的,很不平整。

2. 原因。

模板问题。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

这就好比你要在一个脏盘子上画画,画出来的效果肯定不好。

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中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导致表面失水过多形成麻面。

这就像人缺水皮肤会干燥起皮一样。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就像一个漏水的水桶,水(混凝土浆)都从缝里流走了。

振捣问题。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就像蒸馒头的时候,面没揉好,里面有气泡,蒸出来的馒头表面就不光滑。

3. 处理方案。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这就像是给长了麻子的脸做个美容,让它变得光滑平整。

二、蜂窝。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就像蜂窝一样,全是一个个的小窟窿眼。

2. 原因。

配合比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计量错误,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这就像做饭的时候,调料放错了比例,做出来的饭肯定不好吃。

搅拌问题。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时造成离析。

就像搅拌蛋糕面糊的时候,没搅拌均匀,烤出来的蛋糕就会有硬块和松散的地方。

下料问题。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石子集中,造成蜂窝。

这就像倒水的时候,从很高的地方倒下去,水和水里的杂质就会分开。

振捣问题。

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就像按摩没按到位一样,该紧实的地方还是松松垮垮的。

3. 处理方案。

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别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这就像是给有窟窿的墙进行修补,小窟窿用小材料补,大窟窿就得用更结实的材料好好补一补。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一、问题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至关重要。

然而,常常会出现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如空鼓、裂缝、松散、蜂窝等问题。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处理。

二、整改步骤1.问题排查与诊断通过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定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如通过敲击混凝土表面,听声音、观察裂缝和蜂窝情况等。

2.原因分析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

可能的原因包括: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

3.整改方案制定根据问题排查和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同时考虑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因素。

4.整改措施执行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可能的整改措施包括:重新拆除与重做、补充加固、修补等。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整改效果。

5.验收评估对整改后的混凝土工程进行验收评估,检查问题是否解决,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如发现问题未完全解决或质量仍然不达标,需要重新制定整治措施。

三、具体整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对水泥、骨料、砂浆等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质量合格。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要确保配合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的要求,避免出现空鼓、裂缝等问题。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

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4.加强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质量进行抽查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使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选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集团)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强对我局(集团)系统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四)加强工艺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按结构(部位)、工序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一)治理范围局(集团)系统所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的桥涵(通道)、隧道、混凝土支挡工程。

(二)主要内容1.管理通病:质量保证体系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运转,发挥作用;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合同文件的技术规范内容编制不详细、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设计不精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

2.施工工艺通病:原材料(骨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下料及半成品加工控制不准确;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施工配合比设计不合适及施工控制不严格;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注、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3.实体质量通病: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合格率低,蜂窝麻面及露筋,隧道衬砌不实、渗水。

三、有关要求及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高管局(集团)成立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
方案(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落实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省质检站《关于印发吉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加强活动的组织,确保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集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着减少,消除漏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混凝土质量控制有效、较为先进的工艺和工法。

建成一批内在可靠、外观精美的混凝土工程,培养一批优秀的混凝土工程建设队伍。

二、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1、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X X X
成员:XXXX XXX XXX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主要对混凝土通病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工法,形成长效机制。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施工管理要精细。

项目部要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

水泥拌和站、预制场要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

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首先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
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
集料:对于进场的砂石材料经检验合格,拌合站的场地必须硬化、做好排水设施,集料堆放用1.2m的砖砌墙隔离,预防集料串仓。

水泥:水泥全部采大厂的产品,提高砼的质量;
外掺剂: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
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原材料进场检验,建立原材料进场台帐和检验台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

细集料用彩条布遮盖。

2、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搅拌站的计量装置安装后即应请技术监督局予以检定,以保证计量准确。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拌合站具有电子精确计量的设备,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

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尤其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
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确定。

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
法。

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

同时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三、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总结成熟的工艺、工法,加以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同时,对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项目工区、个人予以表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