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复习

合集下载

和解剂综合试题及答案

和解剂综合试题及答案

和解剂综合试题一、填空题:1.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功效均能;但前者主治;而后者多主治 .2.四逆散主治之"四逆"证;四逆汤主治之"四逆"证;当归四逆汤主治之"四逆"证.3.妇人热入血室证,治宜选方;肝郁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治宜选方;肝脾气机郁滞之胁痛、脘腹疼痛之证,治宜选方.4.防风通圣散是集、、、四法于一方."三禁",具体指、、.二、名词解释:1.热入血室 2.肝脾不和 3.辛开苦降三、病例分析题: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辨证诊断,并拟定治法、处方〔包括方名、药物以及剂量、药物的特殊用法〕.××,女,35岁.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月经来而劳累而 "外感",自觉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何××,男,28岁.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心呕吐,寒热并作.曾服用消炎利胆片而未效.来诊时症见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呕吐酸苦水、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四、简答题:1. 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有何意义?2. 试述柴胡在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3.试简述半夏泻心汤组方配伍的特点?4.试简述逍遥散组方配伍的特点?五、论述题:1.试述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在功效、主治有何异同?2.试分析小柴胡汤的组成原那么.3.试分析逍遥散的组成原那么.六、单项选择题:1. 患者经期感冒,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A.逍遥散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半夏泻心汤2.大柴胡汤组成药物中无:B.人参 C.枳实 D.白芍 E.半夏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意义是:A.调和营卫 B.和解少阳 C.疏肝泄热 D.理气疏肝 E.解表燥湿4.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5.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6.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效的方剂是:A.逍遥散 B.四逆散 D.银翘散 E.蒿芩清胆汤7.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归脾汤 D.四物汤 E.逍遥散8.组成药物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9.患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呕吐黄涎,胸胁胀痛,小便短黄,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半夏泻心汤 E.逍遥散10.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柴胡、黄芩 B.半夏、人参 C.黄连、干姜 D.生姜、大枣 E.炙甘草、枳实11.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选用: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E.白头翁汤12.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A.清热和胃,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1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黄芩、半夏 B.人参、生姜 C.枳实、白芍 D.大黄、柴胡 E.大枣、炙甘草1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秘结,腹中疼痛,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D.半夏泻心汤 E.蒿芩清胆汤15.和、下合法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D.防风通圣散 E.大柴胡汤16.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17.组成中无黄芩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D.防风通圣散 E.痛泻要方18.组成中无白芍的方剂是: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痛泻要方 E.四逆散19.大柴胡汤的功效是: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C.疏肝补脾,胜湿止泻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20.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A、辛凉解表B、条达肝气C、清利头目 E.清热解毒七、多项选择题:1.小柴胡汤的功效包括:2.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与黄连、黄芩的配伍作用是:A.平调寒热 C.燥湿和胃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4.组方中有柴胡、黄芩的方剂是:B.大柴胡汤5.痛泻要方中应用防风的作用是:6.小柴胡汤主治证候包括:7.四逆散中应用柴胡的作用是:8.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中有:A.当归、熟地、白术B.川芎、当归、白芍C.芍药、柴胡、甘草D.熟地、防风、荆芥E.甘草、石膏、滑石[填空题参考答案]1.和解少阳;伤寒邪犯少阳证;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证.2.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阳气衰微,四肢失温;血虚阳弱,寒凝经脉. 3.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4.汗、下、清、补.5.禁汗;禁下;禁吐.[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热入血室:其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寒,化热内传,热与血相互搏结,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伴有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志异常等证候者,即所谓"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之证,治以小柴胡汤.2.肝脾不和:指由于肝气偏亢,疏泄不畅,影响肠胃的功能,而出现肝木与脾土失却协调的病理变化,如胁痛、胸闷不舒、胃脘疼痛、饮食减少等病证,称为"肝脾不和".3.辛开苦降: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这种治法称为"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病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 辨证诊断〔证型〕:热入血室〔少阳证〕.治法:和解少阳.处方:小柴胡汤.柴胡12g 黄芩9g 党参9g 法半夏12g 炙甘草6g 生姜4片大枣4枚2.辨证诊断〔证型〕:邪热偏盛,郁滞少阳,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处方:蒿芩清胆汤.青蒿12g 黄芩12g 淡竹茹15g 法半夏9g 茯苓12g 枳壳9g 陈皮3g 滑石30g 青黛6g 甘草3g[简答题参考答案]1.痛泻要方配伍防风,一那么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那么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那么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2.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三方均用柴胡,但方中作用及配伍意义各不相同,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柴胡的作用重在透解半表之邪,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四逆散主治阳气内郁的热厥证,柴胡之用,既能疏肝理气,又能透邪解郁,与白芍、枳实同用,以调和肝脾;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选用柴胡意在疏肝解郁以调经,配当归、白芍既调肝之用,又补肝之体,以达到疏肝补血之功.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a 针对寒热互结的病机而寒热并用:方中干姜辛温,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清泄里热,合用以平调寒热以消痞.b 针对痞结呕吐、下利,选用辛苦并进,辛以开痞散结,苦以降逆止呕,共达"辛开苦降".C 针对虚实并见而补泻兼施,方中既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和胃祛邪,平调寒热,又配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以治既伤之脾胃,又可扶正祛邪.故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4.逍遥散的配伍特点:a 既用柴胡、薄荷疏肝之用,又用当归、白芍养肝之体,体用并治.b 柴胡、白芍配伍白术、茯苓,能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共达抑木培土之效.c 当归、白术并用,气血双补;白术、茯苓之用,补气健脾,又可资生营血.[论述题参考答案]1.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功效、主治的异同如下:小柴胡汤——功善和解少阳,透表力强,并能益气和胃,扶正祛邪;用治少阳病半表之邪偏重,兼胃虚气逆者,临证每多伴有咽干目眩,不欲饮食等证候.均能和解少阳,用治邪犯少阳,气机不利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脉弦等少阳病证.蒿芩清胆汤——清胆除热之力较强,并能利湿化痰,理气宽胸.多用治少阳病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阻滞之证,临证并见寒轻热重,吐酸苦水,甚或黄涎,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证候者.2.小柴胡汤方中君:柴胡—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疏畅少阳气机的郁滞.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臣: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 a、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b、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使:〔兼〕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具有和解少阳,亦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的功效.3. 逍遥散方中君:柴胡—疏肝理气而解郁.臣:当归—养血补肝,调血行滞;疏肝气而调肝之用,养阴血而补肝体,体用并治.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佐: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并资营血生化,又实土以御木乘;薄荷—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烧生姜—温胃和中.使:炙甘草—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益气和中调药.*诸药相合,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为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所致月经不调证的良方.[单项选择题答案]1.D 2.B 3.B 4.A 5.C 6.B 7.E 8.B 9.B 10.B11.D 12.B 13.A 14.B 15.E 16.B 17.E 18.B 19.B 20.B[多项选择题答案]1.AC 2.ABE3.ACDE 4.BC 5.CE 6.ABDE 7.AC 8.BE。

和解剂

和解剂

柴胡
疏邪透表
透达少阳半表之邪 疏泄气机之郁滞( 疏泄气机之郁滞(君)
黄芩
清泄少阳之热
清泄半里之郁热
两药配伍解半表半里之邪, (臣) 两药配伍解半表半里之邪,和解少阳 半夏 散结消痞,降逆止呕。 散结消痞,降逆止呕。与黄芩配伍 辛开苦降调畅气机( 辛开苦降调畅气机(佐) 生姜 助柴胡透半表之邪。 助柴胡透半表之邪。与半夏配伍和胃
五、方解(君臣佐使) 方解(君臣佐使) 柴胡 升发阳气, 一散一收, 升发阳气,透邪疏肝 一散一收,一疏 一养 升阳不劫阴 白芍 养血柔肝, 养血柔肝,和里止痛 疏肝又养体 调和气血 枳实 行气破滞, 行气破滞,调脾运化 一升一降 调和气机 甘草 和中缓急,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缓急止痛
配伍特点:一升一降,一散一收, 配伍特点:一升一降,一散一收, 肝脾同治, 肝脾同治,气血同调 六、应用: 应用: 1、 原方主治阳郁厥逆证 , 后世医家 、 原方主治阳郁厥逆证, 多作疏肝理脾基础方。用于肝郁气滞, 多作疏肝理脾基础方。 用于肝郁气滞 , 肝脾失调的多种病证。 肝脾失调的多种病证。 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胀痛, 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胀痛, 脉弦。 脉弦。
五、比较: 比较: 蒿芩清胆汤 和解少阳 和解中兼有清热利湿, 和解中兼有清热利湿, 理气化痰之效。 理气化痰之效。 小柴胡汤 邪在少阳 和解中兼有益气扶 正之功。 正之功。 用于少阳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者。 少阳病 用于少阳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者。 往来寒热 用于少阳病,胆胃不和者。 用于少阳病,胆胃不和者。
说明
①柴胡一味能否和解少阳?━ 否。柴胡 柴胡一味能否和解少阳? 一味只能透达少阳半表, 一味只能透达少阳半表,配伍黄芩清泄 少阳半里, 少阳半里,二者配伍才能完整体现和解 少阳之功(二者皆入肝胆)。 少阳之功(二者皆入肝胆)。 ②为什么要扶正?━ 扶正是为了祛邪并 为什么要扶正? 非补虚。即安内攘外, 非补虚。即安内攘外,能够感受少阳病 多有体虚。 者,多有体虚。

和解剂

和解剂

和解剂[单项选择题]1、和解剂不适用的病证是()A.伤寒少阳证B.肝脾不和证C.肠胃不和证D.寒热互结证E.里热实证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单项选择题]2、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A.逍遥散B.四逆散C.小柴胡汤D.大柴胡汤E.痛泻药方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是()A.1:1B.2:1C.3:2D.4:3E.8:3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东汉时期半斤相当于八两[单项选择题]4、可用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A.少阳湿热证B.热入血室证C.肝脾不和证D.痛泄证E.上寒下热证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治疗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宜选用()A.蒿芩清胆汤B.小柴胡汤C.四逆散D.逍遥散E.大柴胡汤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6、和解剂中煎法要求“去渣,再煎”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B.蒿芩清胆汤C.四逆散D.小柴胡汤E.痛泻药方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单项选择题]7、小柴胡汤中和解少阳的药对是()A.柴胡、黄芩B.柴胡、半夏C.黄芩、半夏D.柴胡、人参E.人参、半夏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8、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A.发热头痛B.心烦自汗C.咳嗽胸痛D.胸胁苦满E.腹满便秘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小柴胡汤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单项选择题]9、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作用是()A.调和营卫B.和解少阳C.疏肝泄热D.理气疏肝E.解表燥湿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0、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A.和解少阳,扶正祛邪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清胆利湿,和胃化痰D.和解透表,畅利胸膈E.和解少阳,解表利咽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1、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的方剂是()A.复方大承气汤B.防风通圣散C.调胃承气汤D.大柴胡汤E.黄龙汤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12、大柴胡汤的功效是()A.疏风解表,清热通便B.清胆利湿,和胃化痰C.补脾柔肝,祛湿止泻D.透邪解郁,疏肝理气E.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3、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A.胸胁苦满B.往来寒热C.呕不止D.郁郁微烦E.心下痞硬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4、原方主治里有浊气实热并夹有表邪者的方剂是()A.蒿芩清胆汤B.小柴胡汤C.厚朴七物汤D.麻杏甘石汤E.大柴胡汤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15、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A.和解少阴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解表清里D.补脾柔肝,祛湿止泻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蒿芩清胆汤,中医方剂名。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和解剂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和解剂

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和解剂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和解剂为了帮助自考生们更好的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学考试《方剂学(一)》章节试题:和解剂,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第三章和解剂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和解剂不适用的病证是( )A伤寒少阳证 B肝脾不和证 C肠胃不和证D寒热互结证 E里热实证2.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大柴胡汤 E痛泻药方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比例是( )A 1:1B 2:1 C3:2 D 4:3 E 8:34.可用小柴胡汤主治的病证是( )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证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A少阳湿热证 B热入血室证 C 肝脾不和证 D痛泄证 E上寒下热证5. 治疗妇人热入血室,症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宜选用( )A 蒿芩清胆汤B 小柴胡汤C 四逆散D 逍遥散E 大柴胡汤6.和解剂中煎法要求“去渣,再煎”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四逆散 D小柴胡汤 E痛泻药方7.小柴胡汤中和解少阳的药对是( )A柴胡、黄芩 B柴胡、半夏 C黄芩、半夏 D柴胡、人参 E人参、半夏8.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 )A发热头痛 B心烦自汗 C咳嗽胸痛 D胸胁苦满 E腹满便秘9. 小柴胡汤组成的药物中无( )A半夏 B人参 C黄芩 D茯苓 E生姜10. 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作用是( )A调和营卫 B和解少阳 C疏肝泄热 D理气疏肝 E解表燥湿11. 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扶正祛邪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D 和解透表,畅利胸膈E 和解少阳,解表利咽12.由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的方剂是( )A复方大承气汤 B防风通圣散 C调胃承气汤 D大柴胡汤 E黄龙汤13.大柴胡汤的功效是( )A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B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D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E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14.大柴胡汤重用生姜,是由于症见( )A胸胁苦满 B往来寒热 C呕不止 D郁郁微烦 E心下痞硬15.原方主治里有浊气实热并夹有表邪者的方剂是( )A 蒿芩清胆汤——少阳湿热证B 小柴胡汤——伤寒少阳证,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内伤杂病兼有少阳证C 厚朴七物汤D 麻杏甘石汤——表邪未解,邪热壅肺E 大柴胡汤{少阳病未解兼阳明热结证}16.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 )A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C 解表清里D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药方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17.蒿芩清胆汤组成药物中无( )A竹茹 B滑石 C青黛 D枳壳 E人参18.含有碧玉散的方剂是( )A大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防风通圣散 D半夏泻心汤 E甘草泻心汤19.组成中无白芍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痛泻药方 E四逆散20.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所共有的药物是( )A人参 B黄芩 C白芍 D青蒿 E枳壳21.用于治疗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的方剂为( )A 普济消毒饮【大头瘟】B 仙方活命饮【阳性疮疡第一方】C 达原饮D 败毒散【气虚外感】E 柴胡达原饮22.四逆散的组成为( )A柴胡、枳实、杏仁、甘草 B柴胡、枳实、白芍、甘草C柴胡、枳壳、杏仁、甘草 D柴胡、枳实、白芍、干姜E柴胡、枳壳、芍药、干姜23.四逆散中柴胡、枳实的配伍意义( )A疏肝理气 B下气散结 C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D透邪解郁E疏肝解郁24.四逆散组成药物中无( )A枳实 B柴胡 C白芍 D白术 E炙甘草25.阳郁热厥证,治宜选用(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四逆散 D大承气汤 E温脾汤26.柴胡疏肝散的功用为( )A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四逆散B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逍遥散C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痛泻要方D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E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27.逍遥散的君药是( )A 柴胡B 白芍C 当归D 白术E 茯苓28. 柴胡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 )A 疏肝解郁 B解肌退热 C和解少阳 D解表透热 E升举阳气29.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作用是( )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30.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效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小柴胡汤 D银翘散 E蒿芩清胆汤31.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 )A小柴胡汤 B归脾汤 C柴胡疏肝汤 D四物汤 E逍遥散32.逍遥散与四逆散所共有的药物是( )A柴胡、白芍 B白芍、当归 C白术、茯苓 D柴胡、当归 E枳实、甘草33.逍遥散与蒿芩清胆汤所共有的药物是( )A柴胡、白芍 B枳实、陈皮 C茯苓、甘草 D黄芩、半夏 E白术、当归34.逍遥散中养血柔肝的“药对”是( )A柴胡、白芍 B当归、白芍 C柴胡、炙甘草 D当归、炙甘草E当归、白术35.逍遥散加味生地或熟地后称为( )A加味逍遥散 B八味逍遥散 C 都气丸 D 圣愈汤 E黑逍遥散36.痛泻要方出自( )A《伤寒论》 B《丹溪心法》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金匮要略》 E《普济方》37.下列方剂中不含柴胡的方剂是( )A逍遥散 B四逆散 C痛泻要方 D龙胆泄肝汤 E大柴胡汤38. 痛泻要方所治的痛泄之证,“泄”责之( )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

方剂学3和解剂考点重点总结

方剂学3和解剂考点重点总结

方剂学和解剂考点重点总结和解少阳小柴胡汤1.治:①少阳证。

②热入血室。

③黄疸,疟疾。

2.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

3.功:和解少阳。

4.柴胡+黄芩=和解少阳。

蒿芩清胆汤1.治:少阳+湿热。

2.成:蒿芩如碧玉,只服半夏皮=青蒿、黄芩、竹茹、碧玉散、枳实、茯苓、半夏、陈皮。

3.功: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清胆最前=蒿芩清胆汤。

)四逆散1.治:①阳郁厥逆=肝脾气滞→阳气不通→手脚不温。

②肝脾气郁。

2.成:柴勺枳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

3.功:透邪(伤寒之邪入里)+解郁(肝郁气滞)+舒肝+理脾(肝脾气滞)。

4.病机:只有肝脾气滞。

(=无虚无实无热无寒。

)逍遥散1.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2.成:柴胡薄荷疏肝,白芍当归肝血,白术茯苓健脾,生姜甘草津液。

3.肝郁+主证=胸胁苦满,脉弦。

4.血虚/肝血虚+主证=头晕目眩,月经少。

5.脾弱+朱正=食少纳呆便溏。

6.白芍、当归+柴胡=补肝体而和肝用=体阴用阳=养血+疏肝。

痛泻要方1.治:脾虚+肝旺→腹痛+泄泻。

2.成:白术、陈皮、防风、白芍。

(陈要住房)3.脾虚=脾湿+泄泻=补脾=白术、陈皮、防风。

4.腹痛=肝旺=柔肝/抑肝=白芍。

5.扶土抑木+代表方=脾虚+肝旺=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1.治:寒热错杂之痞证=自胀满不舒+不痛。

2.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3.功:寒热平条(=只有半夏泻心汤),消痞散结。

4和解剂(医学生) [兼容模式](1)

4和解剂(医学生) [兼容模式](1)

第3章和解剂学习要求1.熟悉和解剂的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2.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

定义:凡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热互结者,统称和解剂。

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和解剂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且因兼顾正气,故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邓中甲版:“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第1节和解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适用证: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组方思路):多以柴胡与黄芩配伍组方代表方: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二次,分二次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人血室。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疏散少阳之邪黄芩——清泄少阳之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胃健脾甘草——帮助扶正,调和诸药[方解]一散一清和解少阳君臣佐使解经邪(解表药)清腑热(清热药)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青蒿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黃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三钱【用法】水煎服【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舌红苔腻,间现杂色,脉数滑弦。

古人因见茯苓长于老松树根上,便以为它是松树精华所生之神奇之物,称之为茯灵(茯苓)、茯神。

晋葛洪《神仙传》:“老松精气化为茯苓”。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三章 和解剂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 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去滓,再 煎,分2次温服)。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少阳
阳明热结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大便不解或下利,胸胁心下硬满而痛,呕不止
大柴胡汤
【病机】 少阳兼阳明热结
【治法】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柴胡汤
【处方分析】
小柴胡汤去人参、 小承气汤去厚朴 甘草 柴胡、黄芩、半 夏、生姜、大枣 +芍药 大黄、枳实
柴、芍相配,疏肝气以调肝之用,养阴血以 补肝之体,体用并治,为调肝的常用组合。
佐:枳实 — 理气解郁,邪热破结
合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合白 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使:炙甘草 — 调和诸药
四逆散
【运用】 1. 辨证要点: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 脉弦。 2. 加减运用: o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 o 悸者,加桂枝 o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 o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 o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o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 o 有热者,加栀子
四逆散
【方歌】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逍遥散
《天平惠民和剂局方》 陈师文
逍遥散
【组成】
炙甘草半两(15g) 当归一两(30g) 茯苓一两(30g) 白芍药一两(30g) 白术一两(30g) 柴胡一两(30g)
逍遥散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 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用法:共为粗末,每服6~9g,煨姜、薄荷少许, 共煎汤温服,日三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 原方比例酌减。亦有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第三章 和解剂 答案

第三章 和解剂 答案

第三章和解剂答案一、填空题1.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2.阴虚血少3.小柴胡汤小承气汤4.大柴胡汤5.蒿芩清胆汤6.清胆利湿和胃化痰7.四逆散8.疏肝健脾妇科调经9.白术补脾燥湿10.四逆散11.寒热互结12.逍遥散二、选择题(-)A1型题1.A。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2.E。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①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②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③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故应排除“瘟疫邪伏膜原一项。

3.D。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4.B。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

5.C。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治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故应以小柴胡汤治疗。

6.D。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用半夏、生姜旨在和胃降逆止呕。

7.B。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功用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8.A。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的主治证候中有“呕不止”一症。

9.E。

答案分析:大柴胡汤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10.B。

答案分析: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煎法均为“去滓再煎”,使药性更为醇和,药汤之量更少,减少了汤液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11.A。

答案分析:蒿芩清胆汤的组成是青蒿、黄芩、陈皮、枳壳、半夏、赤茯苓、碧玉散、竹茹。

12.D。

答案分析: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舌红苔白腻,脉弦数。

这是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13.D。

答案分析: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炙甘草、芍药。

14.C。

答案分析: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配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15.A。

答案分析:四逆散的功用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16.C。

答案分析:四逆散所治手足不温,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位置>首页>和解剂
… 学习时数4学时
… 学习目的①熟悉和解剂的定义、适应症及分类;
②掌握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
③熟悉痛泻要方、防风通圣散;
④了解疏凿饮子。

… 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
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
称和解剂。

… 适应范围
(1)伤寒少阳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

(2)肝脾不和病证-脘腹胸胁胀痛,神疲食少,泄泻,手足不温等。

(3)中焦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肠鸣下利等。

(4)表里同病-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表里
俱实证等。

… 分类(1)和解少阳
(2)调和肝脾
(3)调和寒热
(4)表里双解
… 注意事项(1)邪在肌表,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
和解剂。

(2)注意加减变化。

病兼虚者,补而和之;病兼滞者,行而和之;
病兼寒者,温而和之;病兼热者,凉而和之;病兼表者,散
而和之;病兼里者,攻而和之。

一、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病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少阳证代表方蒿芩清胆汤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湿热痰浊之邪郁阻少阳证
二、调和肝脾: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阳气内郁,手足不温以及肝脾不和,胁肋脘腹疼痛逍遥散养血疏肝,兼以健脾肝郁血虚脾弱证痛泻要方补脾柔肝,治脾为主脾虚肝实之痛泻
三.调和寒热:适用于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的病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半夏泻心汤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于中焦而致的痞、呕、下利
四.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

方名功效特点主治病证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防风通圣散疏风解表,通里清热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葛根芩连汤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热利而表邪未解者疏凿饮子泻下逐水,疏风发表阳水实证
一.填空题
1. 调和肝脾剂适用于__________病证。

其代表方剂是__________等。

2. 蒿芩清胆汤适用于__________证。

3. 四逆散有__________作用,主治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证。

4. 生姜泻心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减__________用量,加__________而成。

5. 痛泻要方中白术有__________作用,白芍有__________功用。

6. 大柴胡汤有__________功用,主治__________。

7. 痛泻要方的证治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逍遥散主证病机要点是__________。

所以方药配伍也__________同调,__________兼顾。

二.判断改错题
1. 和解少阳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证,常用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和温胆汤。

2. 四逆散治疗的手足不温,是由于阳衰阴盛,阳气不能达到四肢而致。

3. 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是解表散风。

4. 寒热互结,心下痞,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而微黄,宜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5. 大柴胡汤是和解剂与清热剂并用的方剂,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

6. 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枳实、厚朴、白芍而成。

7.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邪热下利,身热,口渴,舌苔白腻,脉数。

8. 四逆散由甘草、柴胡、枳壳和芍药组成。

三.问答题
1. 小柴胡汤中为何配伍人参、甘草?
2. 痛泻要方治证病机是什么?防风在痛泻要方中作用是什么?
3. 大柴胡汤是由何方变化而成?其功用及主治证是什么?
4. 试分析半夏泻心汤主治证的病机及方药配伍特点。

5. 试述柴胡在和解剂中的地位与作用。

练习答案
填空题参考答案
1. 肝脾不和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2. 少阳湿热热重于湿
3. 透解郁热,疏肝理气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4. 干姜生姜
5. 补脾燥湿柔肝缓急止痛
6.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
7.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脉弦而缓
8. 肝郁血虚脾弱肝脾气血
改错题参考答案:
1. ×温胆汤→蒿芩清胆汤
2. ×阳衰阴盛→阳气内郁
3. ×解表散风→散肝郁,疏脾气,胜湿止泻,引药入脾
4. ×葛根黄苓黄连汤→半夏泻心汤
5. ×清热剂→泻下剂
6. ×厚朴→大黄
7. ×舌苔白腻→舌红苔黄
8. ×枳壳→枳实
问答题参考答案:
1. 小柴胡汤中配伍人参、甘草以益气健脾,扶正以祛邪。

又以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
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

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2.痛泻要方主治痛泻。

痛泻之证,系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所致。

见肠鸣腹痛,
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

防风在痛泻要方中少量应用,散肝郁舒脾气,且有胜湿以助
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俱佐使之功。

3.大柴胡汤是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大黄、枳实、白芍组成的。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4.半夏泻心汤原治少阳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

邪在少阳,本应和解,误下则伤中气,以致升降失常,中
焦虚寒,热邪乘虚而入,寒热交错,阴阳失调,遂成痞证。

后人发展其治疗范围,凡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
致心下痞或满闷不舒等证,皆可治疗。

本方以半夏、干姜之辛温开结散其寒,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热,
人参、炙甘草、大枣之甘温益气补其虚。

配伍特点为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同施。

七味相配,使邪去正
复,气得升降,诸证悉平。

5.在和解剂的各类方剂中,柴胡占重要的地位,也起主要作用。

随着配伍的不同,柴胡起不同的作用:
①小柴胡汤主治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方中用柴胡意在散邪透表,疏畅气机,其与清少阳邪热之黄芩相配,
和解清热,以解少阳之邪。

②四逆散主治伤寒传经,邪热入里,或肝郁化火,阳气郁闭之热厥证。

方中用柴
胡之意有三:一则透热解肌,达热外出;二则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三则升发清阳,以布四肢。

其与枳实、
白芍相配,共成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

③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之证。

方中用柴胡意在疏
肝解郁,其与当
归、白芍相配,补肝体助肝用,以复肝之疏泄功能。

④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配川芎,起疏肝调血之功;配香
附疏肝解郁调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