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剂名词解释
3和解剂

治肝
补肝体 (益体达用) 培补脾胃 助其健运 治脾 生化营血 扶土抑木
当归:养血和血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甘草:补气健脾 ,调和诸药 煨姜—温运脾阳 合当归暖气血
临床应用:
配伍特点:1、疏养并施,体用结合; 2、气血兼顾,肝脾同调。
1、范围原则: 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2、应用最多的三点: ①胸胁疼痛的主方; ②调经之良方; ③慢肝的基础方。 3、柴胡、薄荷的用量
Hao Qin Qing Dan Decoction
组成
黄芩 青 蒿 半夏
枳壳 竹 茹 滑石 赤茯苓 青 黛
陈皮
甘 草
主治
少阳湿热证
①病机:邪居少阳、湿热中阻、三焦不畅
②特性:A、胆热重 B、重中焦 ③主症:往来寒热,热重寒轻,胸胁胀
痛,口苦吐酸苦水,小便短赤, 舌红苔腻,脉数左弦右滑。
病机分析:
病机分析:痛责之肝,泻责之脾。
脾气虚弱,肝郁不达,横逆犯脾,肝脾不和
脾胃之升降、运化 小肠之受盛 大肠之传导
失常
脾虚故泻,肝郁故痛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 泻必腹痛,泻后痛减 ,反复发作
土 虚 木 乘 , 肝 脾 不 和 , 脾 受 肝 制 , 升 运 失 常 。
配伍意义:
君:炒白术:补脾以御木乘 土中泻木 燥湿止泻 臣: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佐:炒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助白术健脾祛湿以复运化 佐使:防风:舒脾升清,胜湿止泻,兼散肝郁; 与白术相合,寓升清于补脾之中,助白术补脾 祛湿止泻;与芍药相合,寓散肝于泄肝之中, 助白芍调肝。
主治 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
第二节 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和解剂

大柴胡汤
《金匱要略》
【组成】
柴胡12g 黄芩9g 白芍9g 半夏9g 生姜9g 枳实9g 大黄6g 大枣4枚
【功用】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 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不解,舌苔黄,脉弦数。
1、小柴胡汤、逍遥散、半夏泻心汤的组 成、功效主治及方解?
【按语】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组成】
半 夏9g 黄芩9g 黄连9g 干姜3g 人参9g 炙甘草3g 大枣4g 寒热并调,散结除痞。
【功用】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
寒热互结,胃肠不和。心下痞满,呕恶,不 思饮食,肠鸣便溏。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方解】
半夏,辛开散结,降逆止呕,为君药; 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降泄,清 中焦之热,为臣药; 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为佐药; 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使药。
*图解 往来寒热--邪未离表 (半表) 胸胁苦满 目 眩 不欲饮食 热扰胆腑 心烦喜呕 (半里) 口苦咽干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人参 甘草 大枣 透邪清热 和胃降逆 益气和中 和解少阳 扶正祛邪
正邪 相争 热壅 少阳
【加减运用】
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党参,加瓜蒌除 烦热; 口喝者,去半夏,加天花粉清热生津; 邪在少阳,里有实热,大便不通者,去人参、 甘草,加枳实、大黄、芍药(大柴胡汤)以 和解泄热通腑。 用于治疗疟疾、胸膜炎等。
【按语】
4.和解剂

佐:碧玉散 赤茯苓
(滑石,甘草,青黛) 滑石,甘草,青黛) 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清热利湿解毒,导邪从下而去;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枳壳 — 行气消痰,散结除痞; 陈皮 —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使:甘草 —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配伍要点: 本方清透胆热,利湿化痰,分消走泄. 本方清透胆热,利湿化痰,分消走泄. 组方:蒿,芩 + 温胆汤(枳壳,赤茯苓) 组方: 温胆汤(枳壳,赤茯苓) 碧玉散. + 碧玉散. 【运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 辨证要点: 1.辨证要点: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主治】 主治】
1.伤寒少阳病. 半表半里证) 1.伤寒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伤寒少阳病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寒热往来,脉弦; 热犯少阳,正邪相争:寒热往来,脉弦; 枢机不利:胸胁苦满; 枢机不利:胸胁苦满; 犯胃扰心:心烦喜呕, 犯胃扰心:心烦喜呕,默默不欲 胆热内犯 饮食; 饮食; 炎上:口苦,咽干,目眩. 炎上:口苦,咽干,目眩.
小 柴 胡 汤
【组成】 组成】
柴胡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
(《伤寒论》) (《伤寒论》) 伤寒论
黄芩三两 生姜切,三两
人参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用法】 用法】 *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
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 方解】 清透少阳邪热, 君:青蒿 — 清透少阳邪热, — 芳香"辟秽宣络" 芳香"辟秽宣络" 清泄少阳邪热; 黄芩 — 清泄少阳邪热; — 清热燥湿. 清热燥湿. 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 * 蒿,芩相配,透邪泄热,引邪外出,和解少阳.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臣:竹茹 — 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半夏 — 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3和解剂

臣: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两药相伍,清化痰浊,和胃止呕。 佐: 枳壳——下气宽胸 陈皮——理气化痰 二味相合,疏畅气机以利湿化痰消 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引湿热 下行从小便出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主证比较:
往来寒热 小 柴 胡 汤 证
苔薄白,脉弦 咽干目眩心烦
第三章 和解剂
一、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 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二、适应症:伤寒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 疟疾。 三、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四、注意事项: 1、本类方剂性质平和,但以祛邪为主。因此凡邪不在 半表半里者,或虚实各有所急,均非本类方剂所宜。 2、正确辨证,恰当配伍用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清泄胆热
疏畅气机
黄芩、青黛
柴胡、陈皮、枳壳
津液壅滞
祛除水湿
半夏、茯苓
小柴胡汤
《伤寒论》
组成 柴胡 黄芩
半夏 生姜
人参 大枣 甘草
主治 ① 伤寒少阳证 v
②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③疟疾;黄疸;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证候分析
伤 寒 少 阳 证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3、使用注意: 痰浊或食积所致者,不宜使用。
附方:
1、生姜泻心汤 组成: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 成。 功效: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主治:水热互结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腹中雷鸣下利者。
2、甘草泻心汤
组成: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由三两加至四两)。
和解剂

二、主治: 1、伤寒少阳证 ①含义:伤寒六经辩证中邪居 半表半里的三阳病之一。 ②病机:邪居少阳,犯及于胃。
③主症:26字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肋下痞硬,或心下 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Leabharlann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第三章
和解剂
和解剂概述
一、涵义: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寒 热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胃肠 寒热错杂的方剂,归为和解剂。 1、作用:和解、解郁、疏畅、调和。
2、适应证:少阳病、肝脾不和、胃肠寒热错杂。
二、分类: 1、和解少阳剂 病位:半表半里 少阳胆经
主症: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 药物:柴胡、青蒿、半夏、黄芩、人参
二、方解:
白术
白芍
健脾燥湿,益气止泻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补脾土而抑肝
木
陈皮
防风
理气和中,醒脾化湿
散肝舒脾,胜湿止泻
调气机而止疼
痛
讨论:本方为何用防风而不用柴胡
三、应用:
1、本方主治肝脾不和之腹痛泻泄,泻必腹痛,
泻后痛减,反复发作。
2、小儿消化不良泄泻加山楂。
3、现代用于慢性肠炎、结肠过敏症,胃肠神
血 虚
头晕目眩 神疲食少
脉弦虚
三、配伍意义: 柴胡 疏肝解郁 助肝
薄荷
白芍
条达肝气,透肝经郁热
养血柔肝 补肝体
用
治 肝
当归
养血和血 益体达用
补气健脾 治
白术、茯苓、甘草
煨姜
温运脾阳
脾
配伍特点:气血兼顾,肝脾同治。 体现治则:木郁达之,实脾抑木,益体达用。
和解剂

一.和解剂一)、概念: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二)、立法依据:《伤寒明理论》“和者,和其不和也;解者,解化之,使之不争而协其平者也”。
三)、适应证: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疟疾。
四)、分类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五)、和解剂应用注意事项:1.平和之中皆有针对性:(1)表:里= 2:8(2)寒:热= 3:7(3)虚:实= 4:62.。
临床上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的情况很多,应该尽量辨清寒热、虚实、表里、上下、气血所占份额的多少和病位,才能纠正其偏盛与偏衰,更加针对病情。
二.调和肠胃调和肠胃剂,适用于邪犯肠胃,寒热夹杂,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肠鸣下利等证。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饮食从口摄取后,经食管下输到胃和小肠消化吸收,通过大肠将所剩的糟粕排除体外,这种自上而下的过程,称为“胃主降浊”。
受纳腐熟水谷是胃的功能,运化输布水谷精微则属于脾的职责。
脾将水谷精微输送到肝、心、肺等脏腑才能转化为气血津液等。
脾这种自下而上的输布作用称为“脾主升清”。
所以,脾胃病变多见腹痛,吐泻等症。
如脾胃功能失调,出现寒热虚实夹杂证,常选用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等。
配伍特点是辛热药和苦寒药同用,滋补药与温清药共施,以解除脏腑的寒热,调节脏腑的盛衰。
代表方半夏泻心汤。
三.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呕利痞的主方,临床以心下痞,满而不痛,恶心呕吐,肠鸣、下利为主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
方用半夏降逆止呕,参草枣补益脾胃,干姜辛温散寒,芩连苦寒泄热,诸药合用,辛开苦降,扶中降逆,消痞散结。
现代多用本方治疗胃中不和,寒热错杂,兼水饮食滞或湿热蕴结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肠炎、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等。
半夏泻心汤,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方。
组成: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
和解剂

使 甘草—调和诸药。与芍药缓急止痛;
与枳实降泄而不伤气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两胁作痛—肝气郁结,经气不利 肝 郁 血 虚 脾 弱 证
头痛目眩—肝血不足,清窍失养
口燥咽干—肝血不足,濡润不足 神疲食少—肝病乘脾,脾胃虚弱
往来寒热—肝病及胆
月经不调—肝郁血虚脾弱 乳房胀痛—经气不利 脉弦而虚—肝郁血虚之体征
2、肝脾不和证
肝郁
肝血虚
脾虚
血虚
3、肠胃不和证(寒热互结)
三、分类: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四、使用注意:
虽性质平和,终以祛邪之为主,平调中也各有侧重, 不可因其平稳而用于病证疑似之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柴胡片《伤寒论》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柴芩姜夏参草枣
小柴胡片
煨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柴胡—又为肝经引经药 使
四逆散 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 肝郁脾滞
逍遥散 柴胡 芍药当归 白术茯苓甘草 生姜薄荷 肝郁血虚脾弱
二、适用范围: 1、伤寒邪入少阳。《伤寒明理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 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 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 则可矣。”
适用范围:常用于治疗少阳病,肝脾不和、肠胃不和,表 里同病。 和解剂主要对少阳胆经发病而设,因为少阳伴于半表 半里,即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合, 然胆腑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胆经发病又影响及肝, 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而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 经,三焦是水道之决渎,若变湿遏热郁,则三焦气机不畅, 故调畅三焦气机(如蒿芩清胆汤)亦属和解少阳的范畴。 且肝胆发病往往又可影响脾胃,导致肝脾不和。 若中气虚弱,寒热央杂,又可导致肠胃升降失常。 表里同病又需表里双解。
和解剂的名词解释

和解剂的名词解释和解剂,又称为调解剂,是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中解决争议和纠纷的一种工具或方法。
在法律、社会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中,和解剂被定义为一种介入者或专业人士,旨在促进双方冲突双方之间交流、沟通和妥协,以达成和解和协议。
和解剂的作用是通过运用各种调解技巧和沟通方法,协助各方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并帮助双方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对于诉讼或仲裁等更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和解剂注重于双方的自主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并试图在双方权益和需要之间达成平衡。
和解剂的目标是通过积极的、互动的方式解决矛盾,并促进和谐的关系和持久的解决方案。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和解剂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争议,包括家庭纠纷、工作场所冲突、商业合作矛盾以及民事纠纷等。
它可以被称为一种相对温和的解决方法,因为它强调双方的对话和合作,而非对抗和争论。
和解剂会秉持中立的立场,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一个公正、安全且放心的环境,使各方充分发表观点并促进相互理解。
和解剂通常具备专业的认证和培训,掌握相关法律、心理学和沟通技巧等知识。
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沟通能力,以便有效地引导双方寻求共同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倾听和汇总信息等技巧来推动各方达成一致。
和解剂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双方将与和解剂安排会面,并在此过程中,和解剂将解释此次会议的目的和相关规则。
接下来,各方会被鼓励表达他们对争议的看法、利益和需求。
在这一阶段,和解剂会帮助各方建立起相互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并根据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寻找共同点。
在双方对话和探索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和解剂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最后,双方将努力达成一份最终协议,并以此为基础解决争议。
和解剂的效果通常会因个人情况和争端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它可以帮助双方减少争议的成本和时间,避免长期的法律程序,并为他们提供一种更加灵活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此外,和解剂还可以促进和修复损害的人际关系并重建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解剂名词解释
和解剂是一种化学物质,通常用于混凝土表面处理。
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与混凝土表面中的游离氢氧化物反应,从而中和其表面酸性,并形成一层胶状物质,用于填补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和微裂缝。
以下是一些和解剂名词的解释:
-游离氢氧化物:指混凝土表面中未与水泥反应的氢氧化物,它们会形成混凝土表面的酸性环境。
-中和:是指将酸性环境中的氢离子与碱性物质结合,从而形成中性环境的化学反应。
-胶状物质:是指和解剂与混凝土表面中的游离氢氧化物反应后形成的黏稠物质。
-毛细孔:是指混凝土中的微小孔隙,它们通常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密切相关。
-微裂缝:是指混凝土表面的细小裂缝,它们通常是由于干缩、温度变化或其他影响力引起的。
和解剂在混凝土表面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也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渗透性和碳化程度。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