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第四单元 和解剂练习题

合集下载

【精选】方剂学和解剂练习题

【精选】方剂学和解剂练习题

1. 患者经期感冒,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

治宜选用:A.逍遥散B.蒿芩清胆汤C.大柴胡汤D.小柴胡汤E.半夏泻心汤2.大柴胡汤组成药物中无:A.大黄B.人参C.枳实D.白芍E.半夏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意义是:A.调和营卫B.和解少阳C.疏肝泄热D.理气疏肝E.解表燥湿4.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5.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A.疏肝健脾B.疏肝理气C.疏肝养血D.柔肝止痛E.养血健脾6.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效的方剂是:A.逍遥散B.四逆散 C.小柴胡汤D.银翘散E.蒿芩清胆汤7.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

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B.归脾汤 C.柴胡疏肝散D.四物汤E.逍遥散8.组成药物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B.逍遥散C.小青龙汤D.败毒散E.大柴胡汤9.患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呕吐黄涎,胸胁胀痛,小便短黄,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

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B.蒿芩清胆汤C.大柴胡汤D.半夏泻心汤E.逍遥散10.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柴胡、黄芩B.半夏、人参C.黄连、干姜D.生姜、大枣E.炙甘草、枳实11.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

治宜选用:A.四逆散B.半夏泻心汤C.葛根芩连汤 D.痛泻要方E.白头翁汤12.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A.清热和胃,散结消痞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1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黄芩、半夏B.人参、生姜C.枳实、白芍D.大黄、柴胡E.大枣、炙甘草1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秘结,腹中疼痛,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中医方剂学 (4)

中医方剂学 (4)

中医方剂学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小青龙汤的主治是。

() [单选题] *A.外寒里饮证(正确答案)B.风寒表实证C.风寒表虚证D.外寒里热证E.外感寒湿证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小青龙汤主治病证的知识点。

(2)小青龙汤的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BCDE错误,A 正确。

2.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 [单选题] *A.散风除湿,宣痹止痛B.疏风通络,散寒除湿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正确答案)D.疏风清热,宣痹止痛E.发汗解表,祛风胜湿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二节辛温解表剂-九味羌活汤功用的知识点。

(2)九味羌活汤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3.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功用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银翘散B.桑菊饮(正确答案)C.麻黄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二章解表剂-第三节辛凉解表剂-桑菊饮功用的知识点。

(2)A项,银翘散功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B项,桑菊饮的功用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C项,麻黄汤的功用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D项,小青龙汤的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E项,麻杏石甘汤的功用是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故选B。

4.组成药物中均含有干姜的方剂是。

() [单选题] *A.实脾散、归脾汤B.归脾汤、健脾丸C.健脾丸、温脾汤D.温脾汤、实脾散(正确答案)E.归脾汤、温脾汤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方剂学-第三章泻下剂-第三节温下剂-温脾汤组成的知识点。

(2)实脾散组成药物: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甘草、生姜、大枣。

温脾汤组成药物:大黄、干姜、当归、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

中医执业医师:和解剂(题库版)1、单选柴胡枳桔汤的功效是()A.和解少阳,扶正祛邪B.疏肝解郁,养血健脾C.清胆利湿,和胃化痰D.和解透表,畅利胸膈E.和解少阳,解表利咽正确答案:D2、单选小柴胡汤中和解(江南博哥)少阳的药对是()A.柴胡、黄芩B.柴胡、半夏C.黄芩、半夏D.柴胡、人参E.人参、半夏正确答案:A3、单选逍遥散加味生地或熟地后称为()A.加味逍遥散B.八味逍遥散C.都气丸D.圣愈汤E.黑逍遥散正确答案:E4、单选属于半夏泻心汤用药特点是()A.塞因塞用B.逆流挽舟C.增水行舟D.寒热平调,辛开苦降E.热因热用正确答案:D5、多选和解剂的分类包括()A.和解少阳B.调和肝脾C.调和寒热D.表里双解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A, B, C6、单选和解剂不适用的病证是()A.伤寒少阳证B.肝脾不和证C.肠胃不和证D.寒热互结证E.里热实证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7、单选痛泻药方中君药是()A.防风B.陈皮C.白术D.白芍E.柴胡正确答案:C8、单选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B.归脾汤C.柴胡疏肝汤D.四物汤E.逍遥散正确答案:E9、单选逍遥散中养血柔肝的“药对”是()A.柴胡、白芍B.当归、白芍C.柴胡、炙甘草D.当归、炙甘草E.当归、白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10、多选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有()A.伤寒少阳证B.热入血室证C.黄疸见少阳证者D.疟疾见少阳证者E.内科杂病见少阳证者正确答案:A, B, C, D, E11、多选逍遥散主治证的病机有()A.阳郁B.肝郁C.热壅D.血虚E.脾弱正确答案:B, D, E12、单选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症状是()A.发热头痛B.心烦自汗C.咳嗽胸痛D.胸胁苦满E.腹满便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小柴胡汤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13、单选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与黄连、黄芩的主要作用是()A.平调寒热B.降逆止呕C.燥湿和胃D.燥湿化痰E.化痰消痞正确答案:A14、单选逍遥散的君药是()A.柴胡B.白芍C.当归D.白术E.茯苓正确答案:A15、填空题和解剂具有()、()、()等作用。

和解剂综合试题及答案

和解剂综合试题及答案

和解剂综合试题一、填空题:1.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功效均能;但前者主治;而后者多主治 .2.四逆散主治之"四逆"证;四逆汤主治之"四逆"证;当归四逆汤主治之"四逆"证.3.妇人热入血室证,治宜选方;肝郁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治宜选方;肝脾气机郁滞之胁痛、脘腹疼痛之证,治宜选方.4.防风通圣散是集、、、四法于一方."三禁",具体指、、.二、名词解释:1.热入血室 2.肝脾不和 3.辛开苦降三、病例分析题: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辨证诊断,并拟定治法、处方〔包括方名、药物以及剂量、药物的特殊用法〕.××,女,35岁.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月经来而劳累而 "外感",自觉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何××,男,28岁.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心呕吐,寒热并作.曾服用消炎利胆片而未效.来诊时症见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呕吐酸苦水、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四、简答题:1. 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有何意义?2. 试述柴胡在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中的配伍作用?3.试简述半夏泻心汤组方配伍的特点?4.试简述逍遥散组方配伍的特点?五、论述题:1.试述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在功效、主治有何异同?2.试分析小柴胡汤的组成原那么.3.试分析逍遥散的组成原那么.六、单项选择题:1. 患者经期感冒,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咽干目眩,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A.逍遥散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半夏泻心汤2.大柴胡汤组成药物中无:B.人参 C.枳实 D.白芍 E.半夏3.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配伍意义是:A.调和营卫 B.和解少阳 C.疏肝泄热 D.理气疏肝 E.解表燥湿4.蒿芩清胆汤的功效是:A.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B.和解少阳,和胃化痰 C.清胆利湿,健脾益气 D.调和肝脾,行气解郁 E.分清化浊,利胆退黄5.逍遥散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意义是:A.疏肝健脾 B.疏肝理气 C.疏肝养血 D.柔肝止痛 E.养血健脾6.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功效的方剂是:A.逍遥散 B.四逆散 D.银翘散 E.蒿芩清胆汤7.患者月经不调,经行头痛,两胁作痛,口燥咽干,神疲食少,目眩,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弦.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归脾汤 D.四物汤 E.逍遥散8.组成药物中同时含有白术、白芍的方剂是:A.补中益气汤 B.逍遥散 C.小青龙汤 D.败毒散 E.大柴胡汤9.患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呕吐黄涎,胸胁胀痛,小便短黄,舌红苔腻,脉弦滑而数.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半夏泻心汤 E.逍遥散10.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柴胡、黄芩 B.半夏、人参 C.黄连、干姜 D.生姜、大枣 E.炙甘草、枳实11.患者腹痛时发,肠鸣泄泻,泻必腹痛,每于情志不畅时发,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选用:A.四逆散 B.半夏泻心汤 C.葛根芩连汤 E.白头翁汤12.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是:A.清热和胃,散结消痞 B.平调寒热,散结除痞 C.降逆化痰,调和肝脾D.平调寒热,理气和胃 E.补气健脾,散结除痞13.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所共有的药物是:A.黄芩、半夏 B.人参、生姜 C.枳实、白芍 D.大黄、柴胡 E.大枣、炙甘草14.患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吐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大便秘结,腹中疼痛,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选用:.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D.半夏泻心汤 E.蒿芩清胆汤15.和、下合法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 B.葛根芩连汤 D.防风通圣散 E.大柴胡汤16.汗、下、清三法合于一方的方剂是:A.大柴胡汤 B.防风通圣散 C.九味羌活汤 D.葛根芩连汤 E.调胃承气汤17.组成中无黄芩的方剂是: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D.防风通圣散 E.痛泻要方18.组成中无白芍的方剂是:B.蒿芩清胆汤 C.大柴胡汤 D.痛泻要方 E.四逆散19.大柴胡汤的功效是:A.透邪解郁,疏肝理脾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C.疏肝补脾,胜湿止泻D.疏风解表,清热通便20.逍遥散中薄荷的作用是:A、辛凉解表B、条达肝气C、清利头目 E.清热解毒七、多项选择题:1.小柴胡汤的功效包括:2.半夏泻心汤中干姜与黄连、黄芩的配伍作用是:A.平调寒热 C.燥湿和胃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4.组方中有柴胡、黄芩的方剂是:B.大柴胡汤5.痛泻要方中应用防风的作用是:6.小柴胡汤主治证候包括:7.四逆散中应用柴胡的作用是:8.防风通圣散的组成药物中有:A.当归、熟地、白术B.川芎、当归、白芍C.芍药、柴胡、甘草D.熟地、防风、荆芥E.甘草、石膏、滑石[填空题参考答案]1.和解少阳;伤寒邪犯少阳证;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证.2.阳气内郁,不能透达四肢;阳气衰微,四肢失温;血虚阳弱,寒凝经脉. 3.小柴胡汤;逍遥散;四逆散.4.汗、下、清、补.5.禁汗;禁下;禁吐.[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热入血室:其指妇人月经期间,外受风寒,化热内传,热与血相互搏结,故见经水不当断而断,又伴有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志异常等证候者,即所谓"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之证,治以小柴胡汤.2.肝脾不和:指由于肝气偏亢,疏泄不畅,影响肠胃的功能,而出现肝木与脾土失却协调的病理变化,如胁痛、胸闷不舒、胃脘疼痛、饮食减少等病证,称为"肝脾不和".3.辛开苦降:当寒热互结,肠胃不和而见心下痞满,呕吐下利时,用辛味药之辛散以开通心下之痞结,配以苦味药之苦降,苦寒以清降泄热,降泄胃气以止呕,两者合用,平调寒热,开结降泄以治心下痞证,这种治法称为"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病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 辨证诊断〔证型〕:热入血室〔少阳证〕.治法:和解少阳.处方:小柴胡汤.柴胡12g 黄芩9g 党参9g 法半夏12g 炙甘草6g 生姜4片大枣4枚2.辨证诊断〔证型〕:邪热偏盛,郁滞少阳,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治法:清胆利湿,和胃化痰.处方:蒿芩清胆汤.青蒿12g 黄芩12g 淡竹茹15g 法半夏9g 茯苓12g 枳壳9g 陈皮3g 滑石30g 青黛6g 甘草3g[简答题参考答案]1.痛泻要方配伍防风,一那么取其疏散之性,与疏肝药配合,以助疏肝解郁之力;二那么取其祛风能胜湿,在健脾药的配伍下,有利于祛湿止泻;三那么与补脾药相伍,能鼓舞脾胃清阳,使清阳升,湿气化,脾自健而泻自止.2.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三方均用柴胡,但方中作用及配伍意义各不相同,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柴胡的作用重在透解半表之邪,与黄芩配伍以和解少阳;四逆散主治阳气内郁的热厥证,柴胡之用,既能疏肝理气,又能透邪解郁,与白芍、枳实同用,以调和肝脾;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之证,选用柴胡意在疏肝解郁以调经,配当归、白芍既调肝之用,又补肝之体,以达到疏肝补血之功.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a 针对寒热互结的病机而寒热并用:方中干姜辛温,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清泄里热,合用以平调寒热以消痞.b 针对痞结呕吐、下利,选用辛苦并进,辛以开痞散结,苦以降逆止呕,共达"辛开苦降".C 针对虚实并见而补泻兼施,方中既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和胃祛邪,平调寒热,又配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以治既伤之脾胃,又可扶正祛邪.故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4.逍遥散的配伍特点:a 既用柴胡、薄荷疏肝之用,又用当归、白芍养肝之体,体用并治.b 柴胡、白芍配伍白术、茯苓,能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共达抑木培土之效.c 当归、白术并用,气血双补;白术、茯苓之用,补气健脾,又可资生营血.[论述题参考答案]1.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功效、主治的异同如下:小柴胡汤——功善和解少阳,透表力强,并能益气和胃,扶正祛邪;用治少阳病半表之邪偏重,兼胃虚气逆者,临证每多伴有咽干目眩,不欲饮食等证候.均能和解少阳,用治邪犯少阳,气机不利而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脉弦等少阳病证.蒿芩清胆汤——清胆除热之力较强,并能利湿化痰,理气宽胸.多用治少阳病胆热偏盛,兼有湿热痰浊阻滞之证,临证并见寒轻热重,吐酸苦水,甚或黄涎,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证候者.2.小柴胡汤方中君:柴胡—重用之以透少阳〔半表〕之邪;—疏畅少阳气机的郁滞.柴、芩相配:透表泄热,调畅气机,和解少阳.臣: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 a、益气扶正以祛邪外出;b、充实正气以防邪气内传.使:〔兼〕炙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相合,具有和解少阳,亦即透表泄热,疏畅枢机的功效.3. 逍遥散方中君:柴胡—疏肝理气而解郁.臣:当归—养血补肝,调血行滞;疏肝气而调肝之用,养阴血而补肝体,体用并治.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佐: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并资营血生化,又实土以御木乘;薄荷—疏达肝气,助柴胡以解肝郁.烧生姜—温胃和中.使:炙甘草—配白芍以养阴缓急止痛;益气和中调药.*诸药相合,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为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所致月经不调证的良方.[单项选择题答案]1.D 2.B 3.B 4.A 5.C 6.B 7.E 8.B 9.B 10.B11.D 12.B 13.A 14.B 15.E 16.B 17.E 18.B 19.B 20.B[多项选择题答案]1.AC 2.ABE3.ACDE 4.BC 5.CE 6.ABDE 7.AC 8.BE。

和解剂课后复习题

和解剂课后复习题

1.何谓“和解”?小柴胡汤如何体现和解少阳法?
答:“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者,解化之,使之不争而协其平者也。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清泄,两者相配伍,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

2.小柴胡汤中柴、芩相配与蒿芩清胆汤中蒿、芩相伍,其作用有何异同?
答:两方都可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相配伍,主治少阳病证;蒿芩清胆汤中青蒿、黄芩相配伍,既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主治少阳湿热之证。

3.四逆散、逍遥散如何通过药物配伍达到调和肝脾的?
答:四逆散中的柴胡与枳实,一升一降,疏畅气机,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益脾和中,从而调和肝脾;逍遥散中的柴胡疏肝解郁,白芍与当归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从而调和肝脾。

4.薄荷在逍遥散、银翘散、桑菊饮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答:逍遥散中的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银翘散与桑菊饮中的薄荷都是疏散风热。

《方剂学》各章练习

《方剂学》各章练习

绪论部分—、A i 型题1. 君药的涵义为A.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C.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D. 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E. 消除或缓解方中其它药物烈性与毒性的药物 2. 反佐药的涵义是A. 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 消除或缓解方中其它药物烈性与毒性的药物C. 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D. 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E.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3. 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为A. 君药B.臣药C.佐助药D.佐制药 E .调和药 6•能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但服用量大,不便于生产和携带的剂型是A. 汤剂B.散剂C.丸剂D.膏剂 E 丹剂 7.下列哪项没有固定剂型A.汤剂B.散剂 C 丸剂 D.酒剂 E 丹剂 8•除哪项以外均为丸剂的特点A.吸收较慢B.药力持久C.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 4. 方剂中不可缺少的药物是A. 调和药B.引经药5. 属于药量增减变化的两方是A. 桂枝汤与桂枝去芍药汤C. 佐药D.臣药E.君药 B. 麻黄汤与麻黄加术汤 D. 节省药材 E.便于服用与携带9. 方剂组成变化的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臣药的加减 B.佐使药的加减 F. 药物炮制的变化10.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为A.《皇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 E. 《小品方》11. 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是A.《新修本草》B.《太平圣惠方》 E.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2.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方剂大全是C.药量的增减D.剂型的更换C.《伤寒杂病论》D.《五十二病方》C.《圣济总录》D.《千金要方》 C.《外台秘要》 D.《圣济总录》E.《伤寒杂病论》13.开创综合分类方剂的方书为A.《医学心悟》 E.《医方集解》B.《黄帝内经》C.《成方切用》D.《普济方》14.按病证分类的方书, 首推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小品方》D.《祖方》E 《景岳全书》 15.下列除 以外均为八法的内容A.汗、和 E.温、补B.下、消C.吐、清D.攻、散16.“八法”是在哪部医书中首先明确提出的A.《伤寒论》B.《金匮要略》C.《景岳全书》D.《医方集E.《医学心悟》二、 B i 型题 A.药味加减的变化 B.药量增减的变化 C.药物配伍的变化D.剂型更换的变化E.药物替代的变化1. 四逆汤变为通脉四逆汤属于2. 桂枝汤变为桂枝加葛根汤属于3. 理中丸变为人参汤属于A.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B. 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C.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D. 消除或缓解方中其它药物烈性与毒性的药物E.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A.《刘涓子鬼遗方》B. 《肘后备急方》C. 《伤寒杂病D.《医方考》E. 《五十二病方》6.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 的医学著作是7.第一部方论专著是A.《医方考》B. 《景岳全书》C. 《备急千金要方》D.《医学心悟》E. 《医方集解》8.按八阵分类的方书是9.按脏腑病证分类的方书是参考答案一、 A i 型题1.A2.C3.B4.E5.C6.A7.E8.C9.E10.D 11.E 12.B13.E14.B15.D16.E二、 B i 型题4. 君药指5. 臣药指1.B2.A3.D4.A5.C6.C7.D8.B9.C第二单元 解表剂一、A i 型题 1. 麻黄汤的功用是A.风邪犯肺证B.外寒里饮证C.外感风寒表实证D.外感风寒表虚证E.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2. 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用的方剂是A.败毒散B.九味羌活汤C.再造散D.麻黄汤E.桂枝汤 3. 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比例是A. 1 : 2B.2 : 1C.6 : 1D.1 : 1E.2 : 3 4. 桂枝汤的证治要点是A.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B.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C. 自汗恶风,面色 白,舌淡脉虚D.恶寒发热,肢体酸楚,口苦微渴E. 头痛,鼻塞,脉浮 5. 九味羌活汤主治A.风湿在表 B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C.外感风寒湿邪D.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 E.外寒内饮6. 小青龙汤的功用是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B.解表散寒,温肺化饮C.辛温解表,降气化痰D.解肌发表,化痰止咳E.解肌发表,温肺化饮 7. 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方剂是A.桂枝汤B.小青龙汤C.小柴胡汤D.九味羌活汤E. 败毒散9. 桑菊饮与银翘散共有的药物有 A.连翘、杏仁、芦根、薄荷、甘草 B.桑叶、连翘、芦根、薄荷、甘草 C. 桔梗、连翘、芦根、竹叶、甘草 D.荆芥、竹叶、桑叶、杏仁、甘草 E.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 10.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是A.辛凉疏表,清肺平喘B.辛凉透表,清热解毒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D. 宣肺利气,疏风止咳E.宣肺解表,祛痰止咳11. 证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脉浮而数”,治当首选A.麻黄汤B.小青龙汤C.射干麻黄汤D.桑菊饮E.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2. 败毒散的君药是A.羌活、独活B.人参、羌活C.川芎、细辛D.柴胡、桔梗E. 、独活、人参1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君药是A.麻黄、杏仁B.石膏、杏仁C.麻黄、石膏D.麻黄、甘草E.石膏、甘草 14. 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C.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E.发散风寒,降气祛痰 B.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A.银翘散B.大青龙汤C.九味羌活汤D.射干麻黄汤E.桑菊饮15. “逆流挽舟法”指的是A.败毒散用于治疗脾气亏虚有表证B.败毒散用于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C. 败毒散用于治疗疮疡初起有表证D. 败毒散用于治疗疟疾初起有表证E.败毒散用于治疗时疫初起有表证16. 止嗽散的药物组成是A. 桔梗、前胡、紫苑、冬花、陈皮、荆芥、甘草B. 桔梗、白前、紫苑、百部、陈皮、荆芥、甘草C. 桔梗、白前、紫苑、杏仁、陈皮、荆芥、甘草D. 桔梗、白前、冬花、杏仁、陈皮、荆芥、甘草E. 桔梗、前胡、冬花、百部、陈皮、荆芥、甘草17. 再造散的功用是A.散寒祛湿,益气解表B.滋阴解表C.益气解表,理气和胃D. 助阳解表,理气化痰E.助阳益气,解表散寒18. 银翘散中“去性取用”的药物是A.银花、连翘B.牛蒡子、薄荷C.荆芥穗、淡豆豉D.竹叶、芦根E. 桔梗、甘草二. A 2型题1. 患者,女,35岁。

《方剂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方剂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方剂学》习题及解析第一单元总论一、A11、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A、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明·张介宾《景岳全书》C、清·汪昂《医方集解》D、唐·王焘《外台秘要》E、清·程钟龄《医学心悟》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汗法、吐法B、下法、清法C、和法、温法D、清法、补法E、宣法、通法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A、消导食积B、消痞化积C、通导大便D、消痰利水E、消疮散痈4、下列病证中不宜使用下法治疗的是A、宿食B、结痰C、积水D、蓄血E、痞块5、下列方剂中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A、再造散B、杏苏散C、败毒散D、普济消毒饮E、升麻葛根汤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透达膜原B、消食和胃C、分消上下D、调和营卫E、舒肝和胃7、下列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B、服用方便C、吸收缓慢D、药力持久E、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8、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A、寒药热服B、热因热用C、以泻代清D、火郁发之E、壮水制火9、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A、缓和君、臣药之峻烈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之毒性C、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D、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E、引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10、决定方剂功用、主治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B、配伍C、剂量D、剂型E、用法11、“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是A、君药药量在全方药物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B、方中君药用量最大、作用最强C、君药必是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D、方中君药比其作为臣佐使药的用量相应较大E、各君药用量之和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12、下述各类药物中不属于佐药范畴的是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引导诸药至病所的药物C、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D、用以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针对次要兼证、兼病或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1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A、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B、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C、君药的药量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D、君药的数量不宜过多,药量相应较大E、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不可缺少14、下列各项中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A、每方必须君、臣、佐、使俱全B、方中诸药均须有相应的针对症状C、方中必有一药专作引经之用D、君药的用量必须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E、方中诸药既须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又须密切配合,相与宣摄二、B1、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 、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2、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 、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2> 、由逍遥散化裁为黑逍遥散属于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和解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和解剂练习题及答案详解(7页)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一、A11、关于逍遥散与痛泻药方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方均可治疗肝郁脾虚之证B、痛泻药方以治肝为主C、逍遥散疏肝与健脾之力相当D、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E、痛泻药方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2、组方中含有碧玉散的是A、小柴胡汤B、大柴胡汤C、蒿芩清胆汤D、四逆散E、逍遥散3、逍遥散的组成是A、柴胡、薄荷、芍药、甘草、白术、茯苓B、柴胡、薄荷、芍药、当归、白术、甘草C、柴胡、芍药、当归、白术、茯苓、甘草D、柴胡、芍药、当归、白术、烧生姜、甘草E、柴胡、芍药、甘草、当归、烧生姜、白术、茯苓4、下列各项,不属于半夏泻心汤证临床表现的是A、呕吐B、心下痞C、按之痛D、肠鸣下利E、苔腻微黄5、逍遥散中薄荷的配伍意义是A、疏肝行气B、疏散透热C、清利咽喉D、清利头目E、养血活血6、蒿芩清胆汤中不含有的药物是A、淡竹茹B、赤茯苓C、陈广皮D、滑石E、芍药7、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的方剂是A、四逆散B、痛泻药方C、四逆汤D、逍遥散E、以上都不是8、四逆散的功用是A、和解少阳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C、透邪解郁,疏肝理脾D、疏肝解郁,养血健脾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9、逍遥散的主治是A、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B、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C、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D、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E、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10、以下哪项是小柴胡汤证的发热特征A、寒热往来B、日哺潮热C、夜热早凉D、寒轻热重E、入暮潮热11、组方中含有烧生姜的方剂是A、蒿芩清胆汤B、逍遥散C、四逆散D、小青龙汤E、半夏泻心汤12、薄荷在逍遥散中的作用是A、肝经引经药B、清利头目C、健脾益气D、疏肝散热E、柔肝缓急13、逍遥散不包括的药物是A、甘草、当归B、白茯苓、白芍药C、白术、柴胡D、薄荷、生姜E、当归、牡丹皮14、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应选用的方剂是A、四逆散B、葛根黄芩黄连汤C、痛泻要方D、半夏泻心汤E、半夏厚朴汤二、B1、A.半夏泻心汤加生姜B.半夏泻心汤减甘草用量,加生姜C.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加生姜D.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E.半夏泻心汤加甘草用量,加生姜<1> 、生姜泻心汤的组成是A B C D E<2> 、甘草泻心汤的组成是A B C D E2、A.柴胡B.半夏C.甘草D.枳实E.芍药<1> 、四逆散组成中不含有的是A B C D E<2> 、大柴胡汤组成中不含有的是A B C D E3、A.和解少阳B.和解少阳,内泻热结C.透邪解郁,疏肝理脾D.疏肝解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第四单元和解剂练习题
一、A1
1、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B、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大枣
C、人参、黄芩、半夏、干姜、甘草
D、柴胡、人参、黄芩、生姜、甘草
E、半夏、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2、半夏泻心汤适用于
A、胃虚有热,和降失常,症见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者
B、脾胃虚弱,水热互结,症见心下硬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
C、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满,但满不痛,呕吐下利者
D、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症见脘腹痞胀,恶食懒倦,大便不畅者
E、脾胃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苔腻脉滑者
3、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是
A、寒热并用
B、补泻兼施
C、辛开苦降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4、四逆散的组成药物中不包括
A、柴胡
B、陈皮
C、枳实
D、芍药
E、炙甘草
5、功用为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小柴胡汤
D、痛泻要方
E、大柴胡汤
6、逍遥散主证的病机要点是
A、阴虚肝郁,横犯脾胃
B、肝血不足,疏泄失常
C、肝气郁滞,耗伤阴血
D、肝郁血虚,脾失健运
E、营血虚滞,肝失疏泄
7、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是
A、疏肝解郁
B、疏郁透邪
C、疏肝透热
D、清利头目
E、散肝舒脾
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用意是
A、升发清阳,温中止泻
B、祛风解痉,疏肝解郁
C、疏风散寒,燥湿止泻
D、疏风宽肠,燥湿止泻
E、散肝舒脾,燥湿止泻
9、下列关于和解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和解剂仅用于肝脾不和病证
B、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是逍遥散
C、和解剂既可用于纯虚证,也可用于纯实证
D、和解剂以祛邪为主
E、和解剂偏于扶正补中之功
10、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
A、伤寒少阳证
B、黄疸
C、热入血室证
D、肝脾不和证
E、疟疾
11、蒿芩清胆汤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益血健脾
B、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C、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D、清热利湿,逐瘀退黄
E、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2、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是
A、四逆散
B、逍遥散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半夏泻心汤
13、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
A、往来寒热
B、心烦喜呕
C、胸胁苦满
D、泄利下重
E、口苦咽干目眩
14、功用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方剂是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蒿芩清胆汤
D、四逆散
E、半夏泻心汤
二、B
1、A.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B.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C.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D.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E.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1> 、半夏泻心汤的功用是
A B C D E
<2> 、痛泻要方的功用是
A B C D E
2、A.逍遥散
B.四逆散
C.一贯煎
D.痛泻要方
E.柴胡疏肝散
<1>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月经不调,乳房作胀,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

治宜选用
A B C D E
<2>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者。

治宜选用
A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