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9版和解剂

《方剂学》9版和解剂

烧生姜——降逆和中,辛以达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用
1、本方是疏肝养血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要 方,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证 治要点。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枳壳以疏肝理气。 3、血虚重者,加地黄(生地或熟地)以补血(方名黑 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临经腹痛,脉弦而虚。 4、肝郁化火,加丹皮、栀子清肝泻火——加味逍遥散 (又名丹栀逍遥散、八味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化火, 伴见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颧赤口干, 或月经不调,少腹胀痛,或小便涩痛,舌红苔簿黄,脉 弦虚数。
治法 和解少阳。
方药配伍
清透少阳之邪 君:柴胡(重用)
疏泄气机之郁滞
臣:黄芩——清泄胆热
半夏 和胃降逆
生姜 止呕 佐
人参 益气
扶正以祛邪
大枣 健脾 益气以御邪内传
和解少阳 宣通上下 条达内外 兼和胃气 枢机之剂
使:炙甘草——合参、枣益气扶正,调和诸药
附:妇人热入血室病机
月经适断 胞脉空虚

妇 人
木土
乳房作胀,脉弦
不不
或往来寒热
疏荣
土木
脾虚失运——神疲食少——健脾
疏肝解郁
方药配伍
君:柴胡——疏肝解郁
白芍——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
养血
补助 肝肝
当归——养血和血
补肝 体 用 而
理血中之气 柔肝
疏养
白术
肝血
健脾益气 资营血生化之源 解 健
茯苓
郁脾
以助运化 培土以植木
佐 炙甘草 (兼使药)调和诸药。
薄荷——辛散肝郁,透达肝经郁热
3、方中柴胡升散,芩、夏性燥,对阴虚血少者忌用。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 和 解 剂 - 东阳孙氏本草中医药研究所

第三章和解剂凡用和解法解除病邪的一类方剂,统称和解剂。

用于治疗少阳病或表里俱病,肝脾不和,以及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及疟疾。

和解剂本为足太阳胆经病设。

然肝胆相表里,互可影响,又涉脾胃,故疏理肝脾之剂,也归入本类方剂。

后世又将治表里证及俱寒热阵作特点之治疟诸方,归入和剂范畴。

故本章分类如下。

一、和解少阳:适用于邪在少阳的半表半里证。

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黄芩、青蒿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等。

二、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以及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里俱虚之证。

常用解表药与清里药,或温里药组合成方。

代表方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五积散等。

三、疏理肝脾:适用于肝气郁结,影响脾胃所致之肝脾失调证。

如胸胁胀满,或两胁疼痛,泄利腹痛,嗳气吞酸,或往来寒热,或女子月经不调,脉弦而缓等。

常用柴胡、白芍、白术、甘草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等。

四、调和肠胃:适用于邪在肠胃致升降失常,寒热互见,虚实夹杂之肠胃不和证。

如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或腹痛肠鸣,泄泻等。

常用辛开苦降、平调肠胃寒热的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

五、截疟:适用于感染疟邪,寒热阵作,胸闷欲呕等。

常用透邪截疟之常山、草果、槟榔等药为主组成方剂。

代表方如截疟七宝饮、达原饮(见化湿解表剂)、何人饮等。

注意事项:凡邪在表末入少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盛者,不宜使用和解剂。

邪在表误用和解,易引邪入里;若病已入里误用和解,则会延误病情。

凡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两虚而症见寒热者,忌用。

第一节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12-24克(半斤)黄芩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半夏9克(洗,半升)生姜(切)9克(各三两)大枣7枚(十二枚,擘)水煎服。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3和解剂

上中大方剂学讲义02各论-3和解剂

第三章和解剂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等证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和解剂原为治疗伤寒邪入少阳而设,少阳属胆,位于表里之间,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惟有和解一法最为适当。

然胆附于肝,与肝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肝经发病也可影响及胆,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若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又可导致肠胃不和。

故和解剂除和解少阳以治少阳病证外,还包括调和肝脾以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证:调和肠胃以治肠胃不和证。

所以本章方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三类。

和解剂组方配伍较为独特,往往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作用和缓,照顾全面。

此为本类方剂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应用范围较广.主治病证较为复杂的原因。

然而,和解剂毕竟以祛邪为主,纯虚不宜用,以防其伤正,且因兼顾正气,故纯实者亦不可选,以免贻误病情。

第一节和解少阳和解少阳剂,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的病证。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常用柴胡或青蒿与黄芩相配为主组方,兼有气虚者,佐以益气扶正之品,并防邪陷入里;兼有湿邪者,佐以通利湿浊之品,导邪下泄。

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等。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9g) 半夏半升,洗(9g) 生姜三两,切(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B类)
主治证侯分析:土虚木乘之痛泻。
肝旺
肝脾不 和
脾虚






湿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方解:
白白陈防 术芍皮风 君 臣 佐 佐使
运用: 辨证要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
缓,脉左弦而右缓。
随证加减: 久泻加炒升麻,苔黄腻加黄连、木香。
第三节 调和肠胃
小柴胡汤--方义分析
君 柴胡
臣 黄芩
生姜
佐 半夏
散半表之邪
疏理气机 清半里之热 和解表里 清泄胆火 之基本结构
和胃降逆
疏通水道
人参、大枣
助正祛邪
使 甘草
益气扶正 防邪内传
小柴胡汤--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
辨证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 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白,脉弦。
少阳阳 明合病
苔黄,脉弦数有 力
大柴胡汤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少阳初入阳明) 少阳证+阳明腑实轻证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组成: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
大柴胡汤--处方分析
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 小承气汤 去厚朴
柴胡、黄芩、半夏、 生姜、大枣
大黄、枳实
+ 芍药
大柴胡汤--方义分析
君 柴胡、黄芩 和解少阳
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
逍遥散--附方
1、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病机:肝郁血虚,化火生热 主治:肝郁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降 浊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中药及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中药及方剂第三章和解剂
防止柴胡的耗伤阴血之弊。 * 柴、芍相配,疏肝气以调肝之用,养阴血
以补肝之体,体用并治,为调肝的常用组 合。
四逆散
* 佐:枳实 —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 合柴胡一升一降,舒畅调达肝脾气机;
合白芍则调畅气血而止腹痛。 * 使:炙甘草 — 合芍药酸甘化阴,增强养
阴柔肝,缓急止痛之力。 — 调和诸药。
小柴胡汤 (Minor Decoction
of Bupleurum)
(《伤寒论》)
• 1.小柴胡汤证的病机、治法、组方原理 及用法.
• 2.小柴胡汤配伍生姜、半夏的意义
【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柴胡半斤 半夏
洗,半升
黄芩三两
人参 三两
生姜 大枣 甘草 切,三两
擘,十二枚
炙,三两
用法
* 原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去渣再煎,可使药性更 为醇和,汤量更少,减少对胃的刺激,避免停饮致呕。
附方 • 1.柴胡疏肝散
• 组成:四逆散去枳实,加枳壳、陈皮、香 附、川芎
•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
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 〖典型病案〗 龚某某,女,83岁。
• 主诉:发热5天,加重1天。
• 病史:5天前开始发热,头昏痛,口干苦, 渴欲冷饮,大便3天未行,小便色红而 短。 昨夜起昏眩不能起,四肢冰冷。查体温 38.3℃,苔白厚,脉弦有力。
• 方歌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 少阳病 •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课件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课件

3 不良反应
和解剂可能引起肝肾 功能损害、过敏反应 等不良反应。
和解剂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 消化道反应
如肤过敏
如皮疹、荨麻疹、瘙 痒等过敏反应。
3 肝肾损害
长期大剂量使用和解 剂可能导致肝肾功能 损害。
方剂课件第三章和解剂
和解剂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剂型,本章将深入探讨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功 效和适应症,方剂组成,应用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副作用和不良反 应。
和解剂的定义
和解剂指的是中医药学中一类具有舒肝调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痰等作用的 药物配方。
和解剂的分类
1 清热解毒类
如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便的功效。
1 禁忌症
对其中任何一味药物 过敏者禁用。
2 剂量
3 饮食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 体质和年龄等因素来 确定剂量。
服用和解剂期间需要 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
和解剂的药物相互作用
1 增强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能够增强药物 的疗效。
2 拮抗作用
和解剂与某些药物同 时使用可能造成药物 效果的减弱或失效。
和解剂的方剂组成
主药
起到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3060%。
辅药
用于加强主药功效或调和 方剂各药之间作用的药物, 通常占方剂总 weight 的 1530%。
调药
用于调节整个方剂的性味 和功效的药物,通常占方 剂总 weight 的 5-15%。
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2 活血化瘀类
如金刚烈,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3 调气舒肝类
如柴胡疏肝散,具有舒肝平肝的功效。
和解剂的功效和适应症
1 舒肝理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

概述·定义
解 剂
狭义和解:“其于不内不外,半表
半里,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所 用,是当和解则可矣。”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论析少阳病小柴胡汤)
广义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
者,解化之,使其不争而协其平也。”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7·银翘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 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 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 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 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 溏,倦怠乏力。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 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热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趣味记忆法:
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 黄芩 柴胡 甘草 大枣 半夏 人参)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随证加减:
▪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 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解 剂
使用注意:
2.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使用。 3.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邪入里。
马有度先生凭一张小柴胡打天下
马有度先生是重庆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药评审专家,科普作家。现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 《世界中医药》编委、《中医杂志》编委、《实用中 医药杂志》顾问。
他从医40余年,运用得最多的一张古方就是小柴胡汤。 他的体会,在医门八法之中,和法的应用最广,而小 柴胡汤又是和法中最精炼的代表方。药物虽仅7味,却 是寒热并用、补泻合剂的组方典范,不仅对外病可收 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也有协调和解之效。 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 他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
2.调和肝脾剂
3.调和寒热剂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太阳——少阳——阳明
(表)
(里)
(半表半里)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适应证:
邪在足少阳胆经 (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等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用药特点:
半表半里 透邪外出 柴胡、青蒿、生姜 正气不支 益气扶正 人参、大枣、甘草 胆火上炎 清泄胆热 黄芩、青黛 气机阻滞 疏畅气机 柴胡、陈皮、枳壳 津液壅滞 祛除水湿 半夏、茯苓
10·二陈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 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 涎。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 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 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 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 证者。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组成: 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9g)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功效: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1.服本方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 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去,胃气和降而 致。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 正气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 而汗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虽属正盛邪 却,但也应严密观察,防其虚脱。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 肝脾不和: 腹中痛 去黄芩,加芍药 ▪ 气滞痰郁: 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 ▪ 水气凌心: 心下悸、小便不利 去黄芩,加茯苓 ▪ 表邪仍在: 口不渴 ,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 兼有肺寒留饮:兼咳嗽 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干姜、五味子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 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 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 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 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疟疾、黄疸与内科疾病见少阳证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临床表现: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月经不调, 寒热有时。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伤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寒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调、 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的方剂,
统称为和解剂。

概述·分类
解 剂
少阳病证——和解少阳 肝脾不调——调和肝脾 寒热错杂——调和寒热

概述·使用注意
解 剂
(1)邪不在少阳, 或在表,或已入里,不宜用;
(2)往来寒热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 气血两虚而见者,忌用

分述
解 剂
1.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 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止嗽散为心悟方,白前百部桔甘襄,陈 皮紫菀配荆芥,统治诸般咳嗽良。
5·藿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10g,用于暑 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 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1·荆防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用于外 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 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 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
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 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