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之和解剂

合集下载

和解剂

和解剂
大枣4枚,大黄6g。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
服一升,日三服。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功用主治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大便不解,或协热下 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大柴胡汤方义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加减化裁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 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 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梗,去 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 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 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目 录 CONTENT
大柴胡汤化裁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 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 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 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 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 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 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 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 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 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 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 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 胃,功兼佐使。
精医 尚德 求实 自强
小柴胡汤方义
本方多由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所致。治疗 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 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 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方剂学-和解剂

方剂学-和解剂

干姜(臣药)
温中散寒


炙甘草
脾 胃
(佐使药)
调和诸药
补脾和中
寒热平调 辛开苦降
黄芩(臣药)
苦寒清热



降 浊

黄连(佐药)
泄热开痞
大枣(佐药)
甘温补脾
助补气
补中益气 助运化
人参(佐药)
补脾益气
谢谢
柴胡(君药)
透泄少阳 疏利气机
黄芩(臣药)
清泄少阳邪热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扶正 助
生姜 半夏(佐药)
和胃降逆止呕
利中州气机 升降
人参 大枣(佐药)
益气补脾
☆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基本结构) ☆ 半夏与人参相配,一者降胃气, 一者升脾气,达脾升胃降呕止之功
小柴胡汤
主治
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
往来寒热,胸胁苦 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舌苔
透邪升阳 疏肝解郁
一调 升畅 一气 降机
枳实(佐药)
行气破结解郁
调肝常用组合 制约柴胡耗伤阴血
白芍(臣药)
收敛和营 养血柔肝
(肝体)
助 缓 急 止 痛
炙甘草
(佐使药)
调和诸药 益气补脾
气滞明显,疼痛剧烈:加香附、陈皮、川芎 (柴胡疏肝散)
逍遥散 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逍遥散
方解(疏肝养血健脾)
疏肝柔肝——肝郁
寒热错杂的常见原因: 过食生冷,损伤中阳,水湿内停,郁而化热
心下痞满 呕吐 下利
黄连、黄芩 干姜
难点
寒热错杂≠寒热互结
1
寒热病性不能 同时结于同一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

方剂学第3章和解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卫第9版《方剂学》第3章,主要讲述和解剂的理论和应用。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本章内容具体包括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三个部分。

其中,和解少阳剂的代表方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的代表方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掌握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难点:和解剂的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和解剂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和解剂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重点讲解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示范和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和解剂的分类、代表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题目。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和解剂知识。

六、板书设计和解剂分类: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代表方: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调和肝脾剂:四君子汤、逍遥散等调和肠胃剂:和中丸、调和肠胃汤等作用机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七、作业设计1. 简述和解剂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理。

2. 列举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肠胃剂的代表方,并说明其应用。

3. 分析和解剂在临床治疗中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答案:1. 和解剂的定义: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的一类方剂。

《和解剂》中医方剂学课件

《和解剂》中医方剂学课件

03
佐:人参三两(9g) —— 扶助正气
04
半夏半升(9g) —— 降逆和胃止呕
05
臣:黄芩三两(9g) ——
06
君:柴胡半斤(24g)——
07
臣:黄芩三两(9g) ——
08
君:柴胡半斤(24g)——
09
扶正达邪
10
御邪内传
方解
人参升脾气
半夏降胃气
气机升降之枢纽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恶寒
往来寒热
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01
主治
02
热入血室
03
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04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主治】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方解】
君:
柴胡9g
疏肝解郁
芍药9g
养血柔肝
臣:
疏肝——治肝郁
当归9g
补血和血
补血——治血虚
白术9g
健脾燥湿
佐:
茯苓9g
健脾利湿
健脾——治脾虚
甘草5g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使:
烧生姜
薄荷
取二者辛散之性,在柴胡作用下,旨在疏肝,生姜兼可和胃
【功用】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虚证
肝郁——胁肋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烦躁易怒,喜长太息,抑郁不乐,或往来寒热
水湿壅盛,外感风邪,风水相搏
泻下逐水,通利二便
01

方剂学和解剂(1)

方剂学和解剂(1)
大柴胡汤
蒿芩清胆汤 Ⅰ类
《重订通俗伤寒论》
和解少阳
病 机 少阳湿热证
特点:偏里热 有痰热湿热
蒿芩清胆汤
症候对比分析
往来寒热
小 胸胁苦满


咽干目眩心烦

口苦喜呕

苔薄白,脉弦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胸胁胀痛,胸闷 蒿


口苦,吐酸苦 水,或呕黄涎

而粘,甚则干

呕呃逆

舌红苔白腻,脉滑 蒿芩清胆汤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方解 陈 苓茯 茹竹 壳 枳 石滑 黛 青
胆热(上炎,犯胃) 肝胆气郁 胆阻
大柴胡汤
⑵常用治法 清利胆热 疏肝理气 利胆(直接、间接)
归纳为:“清、疏、通、利” 四字 大柴胡汤

黄芩

柴胡、枳实

大黄

大黄
大柴胡汤
⑶临床分型(加减变化)
热甚 胆热型
湿热
板兰根、银花、连翘 茵陈、栀子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胆阻型 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Ⅰ类
《伤寒论》
和解少阳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伤 寒 证 少 阳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小柴胡汤
病机 邪踞少阳,胆胃不和 功用 和解少阳
草甘


佐使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课件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课件

烧生姜—降逆和中,辛散达郁
甘草—调和诸药
使
配伍要点 (1)气血兼顾。 (2)肝脾同调。
痛泻要方
功用: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
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 调,左弦而右缓者。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受肝制,运化失常 泄泻——责之脾——责之虚 脾虚肝实 腹痛——责之肝——责之实 故令痛泻

原 白芍、知母—清热滋阴,防诸辛燥药耗散


阴津

秽 化
黄芩—清热燥湿
浊 甘草—生用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使
四逆散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
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
脉弦等。 组方分析 病证解析
肝脾气滞,气机郁遏,阳气内郁,不能达 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小柴胡汤:和解中兼益气扶正
蒿芩清胆汤:和解中兼清热利湿、理气
化痰
达原饮《瘟疫论》
病证解析:
瘟 憎寒壮热— 邪正相争
疫 疟
胸闷呕恶,烦躁头痛,舌苔白厚如
疾 ,
积粉—瘟疫热毒内侵入里




邪气湿 伏机遏 膜闭热 原阻伏
配伍意义:
槟榔—化痰破结,使邪速溃 君
开 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
达 膜
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
配伍意义
白术—补脾燥湿治土虚

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土中泻木 臣
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防风—散肝郁,舒脾气,胜湿止泻,引药
入脾
佐使
配伍要点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柴胡,去苗、当归,去苗,微炒、白芍、白术、茯苓去皮,白者,各一两、甘草微炙赤,五钱。

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9克),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参照原方比例,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亦有丸剂,每日二次,每次6~9克)。

三、歌括1.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2.丹梔逍遥散更有丹梔逍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3.黑逍遥散黑逍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四、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五、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六、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

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

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

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

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

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

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

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七、附方及方论1.加味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加丹皮、梔子各一钱(3克),水煎服。

功用:疏肝健脾,和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少腹作痛,或小腹胀坠,小便涩痛等。

2.黑逍遥散(《医略六书·女科指要》):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和解少阳)——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一、组成柴胡钱半(5克)、生枳壳线半(5克)、川朴钱半(5克)、青皮钱半(5克)、炙草七分(2克)、黄芩钱半(5克)、苦桔梗一钱(3克)、草果六分(2克)、槟榔二钱(6克)、荷叶梗五寸(10~15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柴胡达原饮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芩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

豁痰宽胸截疟疴。

2.达原饮达原饮用朴槟芩,白芍甘知草果并;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3.清脾饮清脾饮用柴夏芩,草果青皮术甘苓;厚朴生姜同煎煮,热多寒少温疟平。

四、功用宣湿化痰,透达膜原。

五、主治痰湿阻于膜原。

胸膈痞满,心烦懊憹,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而滑六、方解膜原外通肌膜,内近肠胃,为三焦之门户,居一身半表半里之处。

今湿温之邪从口鼻而入,踞于膜原,聚而为痰,则表里不和,三焦气不通利,故胸膈痞满,心烦懊侬,头眩口腻,间日发疟。

舌厚腻如积粉,扪之糙涩,是湿郁热伏在里。

脉弦而滑,为湿热痰浊在半表半里之象。

故治当宣湿化浊,透达膜原为法。

本方以柴胡领邪外透;以黄芩清泄郁热,共为君药。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开发上焦之气;厚朴、草果辛烈辟秽,燥湿化痰,宣畅中焦之气;青皮、槟榔下气破结,消痰化积,疏利下焦之气,共作臣佐之用。

荷梗味苦而有清芬之气,善能通气宽胸;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俱为使药。

全方十味,透表清里,和解三焦,使湿化热清,积痰得去,膜原之邪得除。

七、附方及方论1.达原饮(《温论》):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五分(1.5克)、知母一钱(8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五分(1.5克),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

功用: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

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噁,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

2.清脾饮(《济生方》):青皮去白、厚朴姜汁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黄芩、半夏汤泡七次、甘草炙,各等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
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生姜15g枳实9g大枣4枚大黄6g
蒿芩清胆汤: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
青蒿脑4.5g~6g淡竹茹9g仙半夏4.5g赤茯苓9g青子芩4.5~9g生枳壳4.5g陈广皮4.5g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9g
和解剂之和解少阳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和解少阳。
1、伤寒少阳证。
2、热入血室证。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
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
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
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肝脾功效卓。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
甘草15g当归茯苓白芍药白术柴胡各30g
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
白术90g白芍药60g陈皮45g防风30g
和解剂之调和肠胃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
达原饮: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槟榔6g厚朴3g草果仁1.5g知母3g芍药3g黄芩3g甘草1.5g
和解剂之调和肝脾
方名及方歌
功效及主治
药物组成
四逆散: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