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碳的单质练习题及答案课件_2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6.1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6.1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 单质—木炭、活性炭、焦 炭、炭黑等。
一般在未 指明具体 单质时, 习惯上用 碳,如 “炽热的 碳”
“当碳燃 烧时”。
13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主要是由石墨的 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 它具有吸附能力。
利用木炭的这个性质 可以收集到炭黑 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 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来吸 附有异味的物质。
讨论:你认为吸附的 电 过程是物理变化, 子显微 镜下看 还是化学变化呢? 到的木 你的根据是什么? 炭结构
如果将1 cm3的 木炭的表面积平铺开 来,约有一个标准足 球场那样大。
18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的用途
活性炭的用途
冰 箱 去 味 高性能木炭填充的枕头 剂
木炭做成的 小盆饰
活性炭
防毒面具
辅助 材料
活性炭的吸附 作用比木炭还
活性炭 要强,防毒面
具里的滤毒罐 就是利用活性 炭来吸附毒气
滤毒罐 的。
16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木炭和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 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17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2、石墨
是一种深灰色的
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
的细鳞片状固体。
石墨很软,熔点 高、有滑腻感。在纸 上画过能留下深灰色 的痕迹。
此外,石墨还具 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9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石墨中碳原子呈平面层 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作 用力小,所以石墨能导 电、且质软、有滑腻感。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_金刚石、石墨和C60课件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_金刚石、石墨和C60课件

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 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也不相同呢? 碳的几种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碳单质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学习目标
1.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2.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结论。 3.了解还原反应的概念。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 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 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这是为什么呢?
用途
能导电
电极
滑腻
润滑剂
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 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生活小运用【思考】
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 的铁锁,怎样可以轻易打开?
3. 神奇的碳单质分子——C60 请说 出图文 中给出 的信息。
⒈ C60是一种分子, C60 分子构成了C60 物质。 ⒉ 每个C60的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 ⒊ C60分子的结构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4Fe + 3CO2
C+CO2
高温
2CO (吸收热量)
【练习】
1、下列性质中,不属于碳的 化学性质的是 ( B) A.稳定性
C.可燃性
B.吸附性
D.还原性
2.金刚石、石墨、C60

C70
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
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B
、E
A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 物理性质相似 E .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新课导学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
-----单质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
例如:
------可以!
氧元素组成氧气和臭氧, 磷元素组成红磷和白磷。

6.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 碳单质的多样性+课时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水变 浑浊 。 ⁠
防止生成的铜 ⁠ 色;澄清石灰
课堂要点
(2)碳还原氧化铁
高温
化学方程式: 3C+2Fe2O3
4Fe+3CO2↑ 。

(3)碳还原二氧化碳
高温
化学方程式: C+CO2
2CO (吸热反应)。
注:碳参加的很多还原反应都要高温条件。
课堂要点
二、氧化与还原 1. 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特征:“得 氧”。
(2)氧气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C

点燃
+O2
2CO ;

m (O2)∶ m (C)= 4∶3 (填最简整数比)。 碳和氧气在不同的质量比的情况下,反应后的产物不同
(如下图)。
课堂要点
3. 还原性——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应用: 冶金

(1)碳还原氧化铜
高温
①化学方程式: 2CuO+C

有 气味的气体, 可溶 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 度大。

课后作业
(2)二氧化碳在低温下可形成冰块状固体,俗称 “ 干冰 ”,该物质在升华时能 吸收大量的热 ,

因此可以作制冷剂,用于 人工降雨 ,还可以用作干 冰灭火剂。
课后作业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的 碳酸 能使紫色 ⁠
石蕊溶液 变红 。但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在加
热时分解,已经变红的石蕊溶液变为 紫色 。二氧化
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
H2CO3 。 ⁠
课后作业
(3)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 CaCO3 + ⁠

6.1碳单质的多样性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1碳单质的多样性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A.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B. 该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C. 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1
2
3
4
5
6
7
)
A.
B.
1
C.
2
3
4
5
D.
6
7
)
可燃
4.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具有______性,碳

燃烧都为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点燃
二氧化碳
+

(1)氧气充足时生成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二者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明
结构
物质的______决定性质。
第3题图
切割玻璃
(2)甲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__________;乙很软,可以
制铅笔芯
性质
用来__________,说明物质的______决定用途。

1个 分
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的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铁架台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高温
+
+ ↑
(2)木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
该反应体现了木炭的______性。
黑色固体中逐渐有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01 基础知识—逐点练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6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件第6单元 课题1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5)活性炭可用在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是因为 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
8.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 化学性质不活泼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 金刚石 ,图③单质的 名称是 石墨 ,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 C60 ; 。 ,常温下碳的
(3)C为+4价,Cl为-1价,由C和Cl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Cl4
9.某校同学在学完“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后,自制了三个简易净水器(如图 所示),并分别向其中添加了如下表所示的物质,做了三个对比实验。首先 取一个大烧杯,装满水,并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搅拌均匀后,将其分成 等体积的三份,再分别倒入三个净水器中,同学们把观察到的溶液的颜色变 化情况记录如下。
6.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木炭,最 终观察到红棕色 消失 (填“变深”“消失”或“不变”),导管中液面
上升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吸附 作用,
使瓶中气体压强
吸附 外界大气压。
7.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的什么性质? (1)石墨用于电池的电极是因为 石墨的优良导电性 ; (2)金刚石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 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 (3)木炭可以除去房间的臭味是因为 木炭具有吸附性 (4)石墨常用于制造铅笔芯是因为 石墨较软 ; 。 ;
创优课堂· 金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R
金榜行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重难点点拨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 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存在差异。 2.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3.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广泛应用于超导领 域。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课件

解析 AB段电热丝放热,使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 此时炭粉没有燃烧。CD段炭粉燃烧放热,使气体迅速膨胀, 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 和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压强基本不变;生成一 氧化碳的过程中,消耗氧分子和生成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 为1∶2,压强增大;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恢复至室温后容器内 压强为原来的1.4倍,即反应后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的混合物。燃烧结束后,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减小。
9.(创新装置)(2024上海杨浦期末,29,★☆☆)兴趣小组的同学 在进行炭粉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实验中可能会产生 有毒的一氧化碳且易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若未及时撤出导 管,澄清石灰水会倒吸,于是改进实验装置如下:
(1)接通电源前,打开旋塞,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
。(填具体措施)
解析 (1)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 为铜。(4)原因一: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一氧化 碳;原因二: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反应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
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C+CuO Cu+CO↑(或C+CO2 2CO)

(5)此实验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如何改进? 在末端导管口放一
盏燃着的酒精灯(合理即可)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2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2023辽宁铁岭中考)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时练测课件:6.1.1碳的单质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时练测课件:6.1.1碳的单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点拨】本题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解答。抓住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完成下列各空,并以此为例,再另写一例。 ①铜有导电性,可以制____________; ②氢气有________性,可以作燃料; ③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线
可燃
作钻探机钻头(或切割大理
石等)
石墨有导电性,可以制电极(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点拨】本题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解答。抓住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2021·南宁模拟】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目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红棕色消失
导管内水面上升
11.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化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的混合物
【答案】D
【点拨】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金刚石或石墨;不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的混合物。
A
3.【2021·鞍山】下列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C.硬度都很大 D.都由碳原子构成
D
4.【2020·长沙】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6.1.1 常见的碳单质【习题课件】九年级上册化学

6.1.1 常见的碳单质【习题课件】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课时 常见的碳单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4. 如图所示的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下列问题。
(1)金刚石是立体网状结构,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 硬 的 ⁠
物质。 (2)石墨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能滑动,因此石墨有 滑腻感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课时 常见的碳单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4. (2023·辽宁大连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 思维方式。 (1)金刚石、石墨均由 碳原子 构成,但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 质,石墨却很软,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
(2)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被 压 缩 成 固 体 后 , 体 积 变 小 , 说 明 二 氧 化 碳 分 子 间 有 间隔 。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放置在空气中的干冰很快变少, 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 不断地运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课时 常见的碳单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在海底低温高压的条件下,甲烷水合物呈固态,被称为可燃冰(如 图)。冰、干冰与可燃冰三种“冰”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分子

构成不同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存在明显差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课时 常见的碳单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 (教材第134页2题改编)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均填字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