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生平及对北宋词坛的贡献上

合集下载

浅谈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浅谈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浅谈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柳永作为宋代词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

他精心构制慢词,开辟“以赋为词”的新型表现手法,打破唐五代以来词坛的奢靡之风和小令独统词坛的单一局面,拓展了词的表现内容,在词史上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需要一批为之奋斗的人。

北宋时期,柳永开辟的俚俗词派,让宫廷词、士大夫词逐渐走向民间,促进了宋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现了“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现象。

柳永的不懈努力为宋词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推动慢词的发展,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局面(一)柳永推动了慢词长调的兴旺。

柳永关注到了词的特殊特征,特别注意了词的格律与平仄。

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方面维护了词的传统,同时又勇于开拓创新,对领字、对句、长短句综合运用,使慢词有了崭新的发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在词作中,用“对”字起领全篇,显得干净利落,再以“渐”字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时掺杂着作者浓烈的感情色彩。

有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一句,作者运用长短句相结合和手法,把感情婉转流畅的表现出来,明净而透彻。

同时在词作中,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词的平仄和韵律的深刻体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二)柳永打破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慢词在柳永之前出现甚少,在词的总数中占有很小的比例。

柳永大力推广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

如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

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柳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不可忽视。

柳永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革新了,同时也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表现在他对词的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他首创了“长短句相间”的排比结构,使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排比结构使得词的韵律感更强,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柳永还注重运用对仗和变调的手法,使词的音乐性更加突出,更加贴合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音韵悠扬”的特点。

他的词作以“咏物”、“咏怀”为主题,借助细腻的描写手法和精妙的意象构建,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柳永在北宋词坛的开拓之功还在于他对内容的创新和情感表达的独特风格。

他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情感真挚深沉,同时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词作不仅体现了个人情感的内敛与细腻,同时也展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与关注。

柳永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种种琐事的引咎自责和无奈。

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倡导真情实感,崇尚人性与人的情感交流。

柳永开创的北宋词坛不仅在形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他的词作深深地触动了后世的词人。

他的词风从而影响了南宋以及整个后期的词坛,为后世的词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柳永的艺术成就既在于他对词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又在于他对情感的深刻揭示和表达。

他作为北宋词坛的开拓者,为后世的文人树立了榜样,指导着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寻求新的突破与进步。

柳永的开拓之功是不可磨灭的,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才情和创作精神为词坛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也为后来者指明了词的发展方向。

他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情的情感表达,成为北宋词坛的瑰宝,同时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柳永的成就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源泉,他的开创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浅谈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平玉霞张瑞静内容提要柳永虽然社会地位低微,但他扩展并发展了慢词,开拓了词的题材,并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大量吸收市井口语入词,对推动宋词的转变和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慢词铺叙贡献柳永,出身于福建崇安县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不到20岁就作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

但他落拓不羁,常出入于秦楼楚馆,与妓女、乐工交往。

因此屡试不第,还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称号。

对柳永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惟有用文体发展的眼光,在北宋前期两种词风的对立并存之中,考察柳词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革新意义,才能恰当地评价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贡献。

一、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从敦煌曲子词看,慢词早就在民间流行,但文人却很少染指。

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层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地创制慢词。

他一方面“变旧声,作新声”,将旧调名翻新,由小令、中调衍为慢词;另一方面“奏新曲,谱新词”,自己创制了大量新调慢词。

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

翻检一下《乐章集》,与唐五代词同调名的词作不少,但篇幅却长得多。

如《定风波》,在敦煌曲子词中是六十字的小令,柳词“自春来惨绿愁红”已衍为一百字的长调。

《女冠子》由原来的四十一字衍为一百十一字。

他的《夜半乐》词描写“绣阁轻抛,浪萍难驻”的惆怅心情,就可以在长达一百四十四字的篇幅中,大开大阖,恣意铺张。

属于这种情况的还有《十二时》、《长相思》、《望远行》等。

柳永还因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

如《笛家弄》、《满朝欢》、《迎新春》、《解连环》诸调,都是柳永新制的慢词。

他还在单调、双调之外,创造了三叠的形式,如《戚氏》、《夜半乐》等,可说是词体中的“鸿篇巨制”。

但是,柳永的贡献更在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把慢词的艺术表达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柳永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首先,柳永的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以情感为中心,追求个人情感的自由和真实。

柳永的词中表现出的爱情观念,迥异于以前的词人,他的爱情观念是自由而随性的,而非依赖于社会和家庭的束缚。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方式,为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元素。

其次,柳永的词语言简练,充满音乐性,他特别注重音韵和节奏感的表达,使得他的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同时,柳永的词句中常常运用双关语、换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词意更加深邃,更富有意境。

最后,柳永的词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性,他的词中表现出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社会现状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背景,也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柳永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以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观,为宋词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艺术表达方式,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他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柳永的词作在形式上具有创新性。

他的词以七绝为主,采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词行节奏感强烈、押韵自然流畅。

他以自己的艺术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局限,赋予词作更加灵动、富有韵味的特点。

其次,柳永的词作在内容上富含激情与深情。

他以痛苦的爱情为主题,以个人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表达了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升华,抒发了个人对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他的词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通俗性,真实地展现了普通人的情感世界。

再次,柳永的词作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魅力。

他善于利用生活常识和通俗语言,使其词作贴近读者,易于理解和共鸣。

柳永的词作既兼容了婉约词、豪放词的特色,又吸收了南唐词、五代词等不同地域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元素,使词作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柳永的词作对宋代诗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引领了宋代词的新潮流,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他不仅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的词坛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他的词作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度思考,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和贡献。

他的词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艺术上的启示和借鉴。

柳永的词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瑰宝,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柳永对宋词的改革

柳永对宋词的改革

柳永对宋词的改革柳永是我国北宋词坛上一位卓有建树的词人,对宋代词坛的发展和后来词人的创作影响非常大,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结合柳永所写的《戚氏》,来说明一下柳永对宋词所做的改革:一、大量创制新的词调。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自创词牌,不拘一格,这首《戚氏》就是柳永的首创,前后三叠,二百一十二字,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

二、大力创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

唐五代时期,词主要以“小令”为主,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大力推广并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打破唐五代以来小令统治词坛的单一局面,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促进了宋词的发展与繁荣。

比如柳永的慢词长调《戚氏》“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全文长达200多字,因此,作者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所表达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表现出来。

肆意的展开联想与想象,联系到大自然的万物生灵,广泛的描绘到“槛菊”、“井梧”、“飞云”、“蝉、蛩”等事物,因而作者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表现效果。

极大限度的扩展了词的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范围。

三、语言表达方式上的革新。

柳永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炼高雅绚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如“怎”、“争”、“伊家”、“阿谁”、“看承”、“消得”等等通俗又富表现力的词,从而显得生动、活泼、亲切,贴近市民大众口味。

再比如《戚氏》中的“晚秋天”、“当时”、“度日如年”、“从前”等等都是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使读者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四、对表现方法进行了革新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

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所以柳永的词作一般都是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柳永名词解释

柳永名词解释

柳永名词解释1. 引言柳永,全名柳溶,生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人。

他以其婉约细腻的词作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南宋词人之一。

柳永的词作独特而且富有创意,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柳永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介绍他的生平经历、词作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 生平经历柳永于宋徽宗元丰三年(1070年)出生在江苏苏州。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家族世代务农,家境富裕。

他的父亲柳青是一名文学爱好者,非常注重孩子们的教育。

柳永从小勤奋好学,尤其对诗词赋曲有浓厚的兴趣。

早年的柳永曾游历南方各地,见闻颇为广博。

他曾在南京读过书,也曾在杭州、苏州等地游历。

在这些地方的旅行中,柳永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素材,也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

柳永追随词人秦观学习,广泛涉猎古今文学,对唐代杜牧、元代陆游的诗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精通音律,善于创造优美的音韵,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动听的旋律。

3. 词作特点柳永的词作以婉约细腻而著称,他的词作在汉语词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柳永的词作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充满了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以下是柳永词作的几个主要特点:3.1 唯美主义风格柳永的词作追求唯美,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自己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他的词作常常展现出深情、细腻、细致入微的特点,给人一种温婉如水的美感。

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词作充满了美的意境。

3.2 抒情主题柳永的词作多以抒情为主题,他常通过自己的经历、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欢乐或伤感。

他的词作不仅描绘了爱情的喜怒哀乐,也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3.3 借景抒怀柳永善于通过借景抒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常常以描绘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他的词作中常常出现江河湖海、山林花草等自然景观,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3.4 叙事性强柳永的词作中也存在着较强的叙事性。

他通过叙述一些故事情节或通过对某个场景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吸引力。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

柳永对宋词地位的影响柳永,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柳永的词作以婉约、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他善于运用民间俚语和市井俚曲,使得词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不仅在市井之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极高评价。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技巧和独特的风格。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在北宋时期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作品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

柳永的词作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的作品在遣词造句、用韵和平仄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柳永的词作不仅对后来的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引领了宋词走向了更为通俗、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向。

柳永的词作使得宋词从原本的雅致、文人雅士的专属走入了更广泛的大众之中,让宋词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易于传播。

柳永的词作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人们对爱情、友情、离别、相思等人类普遍情感的关注和体验。

柳永的词作还表达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心声和呼声,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慢词创作发展过程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词人就是柳永。

而且,柳永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它符合广大市民阶层的需要,开创了“俚俗词派”。

柳永创作的艳俗词曲,为他博得词坛好名声,但同时也影响其仕宦前途,以致困顿潦倒一生。

01:30首先我们来看看柳永的一生,柳永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所谓第一个专业词人,就是他一生主要的成就都在写词上,不像晏殊、欧阳修他们做官还很出名。

柳永原来名字叫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永,字耆卿。

02:00大概是中年以后改名字的,改名字的原因是说多年的体弱多病,永就是永年,希望再活得长久,耆就是耆老,也就是要长寿。

柳永在兄弟里边排行第七,所以人又称“柳七”。

他的祖籍是今天的山西永济,但是他家里早就迁居到福建崇安,所以他们家可以说是福建人。

02:30当时他家的三兄弟都非常出名,他的两个哥哥柳三复、柳三接,还有他自己柳三变,三个人很出名,人称“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的时候,曾经跟随父亲在京都要生活过一段时间,曾经有过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他的词《戚氏》回忆说:03:00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北宋·柳永《戚氏》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

仁宗即位以后柳永多次到京都考试。

在等待考试的时间,与下层的歌妓乐工交往。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说: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03:30柳永作为举子的时候,多出入于歌楼青院。

也就是说当时要是有一首新的歌曲得到了,一定要叫柳永来填词,柳永是当时的走红歌词作家。

据说,这种生活给柳永后来做官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宋人的笔记记载说:(柳永)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

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

”上曰:“且去填词。

”由是不得志。

日与儇子纵游倡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北宋·严有翼《艺苑雌黄》04:00曾经有人向宋仁宗皇帝推荐柳永,说柳永很有才,之后皇帝就问了,说:就是那个写词的柳三变吗?回答说是的,皇帝说:就是说他这样的行为放荡不羁,还做什么官嘛?从此以后柳永不得志,自称自己是:这些笔记记载里边,04:30虽然有道听途说之言,不可尽信,但是柳永确实他在《鹤冲天》里边这么说的,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北宋·柳永《鹤冲天》也就是考试考不上,柳永一定是多次考进士以后才考上的,那么应考这段时间,日子过得是非常艰难的。

在这一段时间里边,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院。

05:00他的许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名声,也为他换来了品德不好的坏名声。

在仁宗皇帝比较注意道德风尚的时代,他当然是要吃亏的。

柳永所以考试考上以后,做官做的也还是小官,始终难以升迁。

05:30官最后是做到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

人们现在大致推测,柳永考上进士的时候已经是五十来岁了,所以,仕途上也没有可以供他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了,加上他声名狼藉,所以他必然是一生的潦倒,最后据说他是病逝于润州,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

06:00死了以后,穷得安葬都不能安葬,他的棺柩就寄放在寺庙里边。

过了二十多年,才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出钱把他安葬在北固山。

柳永作词使用同一词调,讲究“同调异体”;不过他更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即:使用不同词调。

06:30文献资料记载说柳永也擅长写其他的文章,比如说诗歌、散文,他也擅长,但是今天基本上没什么留下来了,今天能留下来的其他的文章,只有散文一篇,诗歌一首,而流传到今天的词却有213首,07:00所以我们说柳永是一位专业性的词人。

柳永的词,他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求“新”求“变”的创作。

就是说刘永的词的创作一个是求“新”,追求“新”,一个是追求“变”,变革。

慢词在词的发展史上是新事物,柳永词的特点,也集中在这个“新”字上。

李清照《词论》说:07:30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函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南宋·李清照《词论》也就是说柳永改变了旧的音乐,开始创作新音乐,那么他写的歌词就非常地流行,非常有名声。

具体地说,柳永词的“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也就是:08:00形式上有新的创造;内容上有新的开拓;艺术上有新的进展;语言上有新的变化。

我们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看:第一,形式上有新的创造。

《乐章集》一共用了17个宫调,用了127种曲调。

08:30将柳永所用的词调与晏殊、欧阳修、张先等所做的各方面做一个比较,就能够明显地看出柳永的创新尝试。

统计数字可以表明,柳永所用的词调比晏殊多了三倍,比欧阳修多了将近两倍,比张先也多了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晏殊、欧阳修重复使用一个词调的频率09:00要远远高于柳永,张先则接近柳永。

如欧阳修他喜欢写《渔家傲》这个词牌,一下子就写了44首,欧阳修总共他的作品留(存)到今天也是240来首,有六分之一的作品是在写《渔家傲》。

那么柳永流传今天的词作里边,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木兰花》用了13首。

而且柳永他是不满足于09:30这种熟悉的词调反复使用,他喜欢创新,喜欢在形式上创新。

他与民间的乐工歌妓又有密切交往,所以相互交流,他们的这种创新的尝试屡屡得到成功。

即使同一个词调的使用,柳永在字数的多少、句子的长短方面也经常有所变化,花样翻新,所谓“同调异体”。

在柳永所使用的127个词调中,10:00同调异体的就达到31个之多,占了他这里边的25%,就是有四分之一。

比如说《倾杯乐》三首,它就分属三个宫调,就是:仙吕宫、大石调、散水调,这个宫调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音乐的什么c调、f调、b调,输不同的乐调,它的演唱就不一样,字数也不一样,所以这三首《倾杯乐》字数分别是:106个字、116个字、104个字;10:30他还写了四首《倾杯》,分属林钟商、黄钟羽、大石调、散水调,字数各自是110个字、108个字、107个字、104个字;还有《古倾杯》一首,属林钟商,是108字。

这八首词都是《倾杯乐》,但是分属不同宫调,互相之间不断有变化。

在晏殊、欧阳修的作品里边,同调异体的情况就极为罕见。

11:00张先使用同一词牌大多也属于同一宫调。

他们在音乐上都缺乏柳永这种创新精神。

柳永之所以要创新词调,目的是为了把流行的民间的“新声”通过歌词的创作使它推广开来,而且通过文字把它固定下来。

我们要知道,当时好多的他填写的新的歌曲,11:30都是教坊乐工歌妓让他写的,教坊乐工他要通过新的歌曲去赢得顾客。

所以在这样不断的填写过程中,柳永写的新曲子就非常多了。

柳永他能够成功地驾驭这些新的慢词词调,逐渐显示出了慢词的强大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12:00自从柳永以后,宋词就进入了慢词与小令并重的一种创作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是第一点。

柳永词内容上的创新表现在:发挥抒情功能;描写妓女生活和愿望;反映羁旅行役;描写都市风光与风土民情。

12:30第二,内容上有新的开拓。

柳永的出现,首先是在慢词创作上,大大地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

他的词有的甚至突破了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直接做内心的表白。

这一点最明显的是表现在他写轻视功名和反映仕途失意后的牢骚不满的这些作品里边。

13:00这样的词,一般都写得大胆而又泼辣。

比如说《鹤冲天》,《鹤冲天》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北宋·柳永《鹤冲天》13:30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北宋·柳永《鹤冲天》这首词以通俗浅近、明白晓畅的语言,直接抒发词人蔑视名利、傲视公卿的这种思想感情。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边绝大多数时间,科举考试都有营私舞弊这样的一种现象的存在,14:00这里边也有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明代暂遗贤”、“未遂风云便”等等句子,就包含了作者无限的辛酸和对科举制度的讽刺揶揄,它说出了那个时代许多科举考不上的这种失意知识分子的内心感受,所以很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但问题还没有停止在这个地方。

14:30这首词的深刻和尖锐之处,还在于它表明:词人考不上进士以后,宁肯在“烟花巷陌”中去寻找“意中人”,宁肯当一辈子的“才子词人”,宁肯在“浅斟低唱”中虚掷“青春”、虚度光阴,也不要那身外的“浮名”。

说: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北宋·柳永《鹤冲天》将功名利禄直接贬斥为“浮名”,这在统治者看来是有点大逆不道了。

15:00封建时代的多数文人,科举落第以后,牢骚也是满腹的。

但是他们仍然是要“头悬梁、锥刺股”,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求卷土重来。

那么一次一次地前赴后继,至死不悟。

所以中第与落第者都紧紧地团结在统治者的周围,这正是统治者笼络人才、15:30增强朝廷凝聚力所需要的,也就是唐太宗所说的“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落第者即使有牢骚,一般也都骂考官无眼,甚至感慨自己的时运不济,对科举制度总是充满着希望的。

北宋前期对科举制度做了大幅度的变革,努力保证“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公平竞争原则的贯彻实施,16:00因此也成功地培养起文人对赵宋王朝的向心力。

然而,恰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柳永发出如此不和谐的音响,表现出词人对封建道德信条的蔑视,甚至将“风流事”、“浅斟低唱”都抬举到科举功名之上,这就是统治者绝不能容忍的,柳永因此得罪皇帝,招致以后仕途上无限麻烦16:30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统治者真是误解了柳永,他何尝不是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柳永到处“打秋风”,最终依赖科举晋身,奔走“政府”之间要求转官等等的作为,都明显表露出他的内心的渴望和他一生的追求。

只不过,柳永生性浪漫,性格浮躁,17:00“偎红翠”的生活又确实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牢骚来的时候就口无遮拦,胡说八道,触中了统治者的忌讳。

这是柳永词内容开头的第一个方面。

其次,《乐章集》里边还有一些直接描写妓女生活情态和反映她们追求稳定生活愿望的作品。

柳永无论如何落魄,17:30依然是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的。

他与歌儿舞女相处时间再长,也只能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所以,柳永大量写歌妓的作品都是停留在外表,很肤浅地描写。

但是,他与歌妓生活的时间长了,对她们必然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更细腻的观察,对她们心里的愿望也会多少有一点了解,18:00所以他替歌妓抒情的时候,有时候就说出了一些不一样的话。

比如说《定风波》,《定风波》这么说: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