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考释

合集下载

《千年书法》解说词【2】

《千年书法》解说词【2】

《千年书法》解说词【2】三、热血书家附录:本人文章——《天下三大行书》之<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原发《书法》《祭侄文稿》释文祭侄文稿跋文湖南的祁阳是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地方,这是由于它的偏僻。

然而在书法家们的眼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值得崇敬。

因为这里和一个伟大的名字颜真卿联系在一起,1230多年前镌刻在摩崖石壁上的书法作品《大唐中兴颂》至今还被人顶礼膜拜。

一千二百四十八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接连攻城掠地,直逼长安。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阳沦陷,潼关失守,随着叛军的步步紧逼,唐玄宗狼狈出逃。

行至途中,军队中长期对宠臣杨国忠的不满情绪爆发,将士们甚至采取了极端手段,逼迫唐玄宗不得不把杨国忠的胞妹贵妃杨玉环勒死在马嵬驿。

安史之乱前后历时七年,大唐江山也数度岌岌可危。

当叛乱终于被平定,满天的乌云散去,天下重归太平,自然可喜可贺。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于是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撰文,盛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丰功伟绩的颜真卿作书,在山崖之下留下了千古名篇《大唐中兴颂》。

颜真卿的书风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的书风是一种钟鼎坐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大,当然里边也有刚烈。

但是颜真卿他其实又有另外一方面,他融会各家,他真草隶篆,他能把前朝的各种东西融会。

他所首创的那种叫做中锋行笔,逆笔启动、中锋行笔,那种藏头护尾的风格,都吃墨很深了,所以显得非常的雄浑有力。

这个当然跟盛唐之音是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一种符号象征。

颜真卿传世碑刻中经常自署“琅琊颜真卿”。

古代所说的琅琊,就是今天的山东临沂。

琅琊颜氏在历史上是名门望族,颜真卿的祖上可以上溯到那个因德行好而被孔夫子赞曰“贤哉,回也”的颜回。

颜氏一门以诗礼传家,名臣辈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南朝诗人、与谢灵运齐名,被后人称为颜、谢的颜延之、以宣扬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的《颜氏家训》作者、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等颜姓大儒都出自颜门,和颜真卿血脉相承。

211081620_南宋“中兴颂诗”的主题指向及动因

211081620_南宋“中兴颂诗”的主题指向及动因

唐代诗人元结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八月作《大唐中兴颂》,虽说后人有“与日月争光”〔1〕“灿烂金石,清夺湘流”〔2〕之誉,但当时颂文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显著。

大历六年(771)夏,颜真卿书丹将其刻于永州浯溪(今湖南祁阳)石崖,元文、颜书的浯溪中兴颂碑,成为文化地标,引得诸多诗人、书法家慕名而来,涌现了大量以《大唐中兴颂》为中心的同题之作。

此类诗歌自唐代至清代从未中断,但是宋代,尤其南宋的“中兴颂诗”最为独特。

目前学界多关注北宋的“中兴颂诗”,如莫砺锋《论北宋末年的五首题〈中兴颂〉诗》(《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5期)、周裕锴《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中兴颂碑〉的多元演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等,却忽视了南宋“中兴颂诗”的独特性及与北宋之差异。

故以下拟从南宋“中兴颂诗”的文献存佚情况、主题指向及动因三方面予以剖析。

一、南宋“中兴颂诗”的文献存佚情况周煇《清波杂志》载:“浯溪中兴颂碑,自唐至今,题咏实繁。

零陵近虽刊行,止会萃已入石者,曾未暇广搜而博访也。

”〔3〕《清波杂志》成书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由“零陵近虽刊行”推断,至少在绍熙三年左右湖南地区已经刊行题咏浯溪摩崖碑的诗文集,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刊载浯溪题咏的文献,可惜其具体集名已经不得而知。

据邹志勇梳理,浯溪题咏文献主要有以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杜诗注辑考与研究”(21BZW091)、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杜甫生平事迹新考”(21YJA751022)、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杜甫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范濂《杜律选注》点校整理”(DFY202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其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湖南浯溪摩崖的“大唐中兴颂碑”名传千古,后世出现了众多题咏诗,称“中兴颂诗”。

其中,南宋的“中兴颂诗”尤为突出,其主题指向趋向一致,几乎全都寄托宋朝中兴志愿,与北宋相比差别明显。

颜真卿年表

颜真卿年表

颜真卿年表(709-785)颜真卿像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 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

父惟贞四十岁,时任太子文学。

姑母真定五十六岁。

伯父元孙四十二岁,时任著作佐郎。

舅殷践猷三十六岁,时任杭州参军。

次兄允南十六岁,五兄幼舆七岁。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 二岁六月改元“唐隆”,七月改元“景云”。

父惟贞迁薛王友。

弟允臧生。

景云二年(711年) 三岁伯父元孙以太子舍人独掌令诰。

七月,父惟贞去世。

真卿随母殷氏寄居长安县通化坊舅父殷践猷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 四岁正月改元“太极”,五月改元“延和”,八月改元“先天”。

伯父元孙出为润州长史。

先天二年(713年) 五岁二月,伯父元孙任滁州刺史。

十二月,改元“开元” 。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 八岁伯父元孙迁沂州刺史。

不久遭人诬陷,降阶夺禄,黜归田里。

开元五年(717年) 九岁舅父殷践猷授秘书省学士。

开元六年(718年) 十岁舅父殷践猷迁曹州司法参军,同年由秘书省学士改充丽正殿学士。

开元九年(721年) 十三岁七月,舅父殷践猷去世。

真卿随母南下,寄居于外祖父吴县令殷子敬官舍。

开元十年(722年) 十四岁伯父元孙起为濠州刺史、中书令。

开元十五年(727年) 十九岁次兄允南以挽郎选,授鹑觚县尉。

开元十六年(728年) 二十岁颜真卿取字清臣,别号应方。

开元二十年(732年) 二十四岁七月,伯父元孙去世。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 二十五岁通过国子监考试。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 二十六岁正月,参加尚书省科试,所作《梓材赋》、《武库诗》受到典士主试人孙逖赏识。

二月,登甲科,进士及第。

有《雁塔题名》。

本年,与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结为伉俪。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二十八岁参加吏部铨选,所试《三命判》选为甲等,擢拔萃科。

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着手编纂《韵海镜源》。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二十九岁任校书郎。

正月,至相州,撰《周太师尉迟迥碑铭》。

七月,姑母真定去世。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研究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研究

密级:中图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研究研究生:邹罗娜导师:周平教授学科: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2018年6月A Thesis Submit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The study of Yan Zhenqing's“the song of the Datang Zhongxing”Candidate:Zou LuonaSupervisor and Rank:Professor Zhou Ping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研究学位类型专业学位作者姓名邹罗娜作者学号150****2019学科(专业学位类别)美术学研究方向(专业领域)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导师姓名及职称周平教授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所在学院艺术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6月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关于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的研究有一些零碎的成果,但并未有全面的研究。

本文主体部分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大唐中兴颂》之缘起。

《大唐中兴颂》形成与唐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学家元结、书家颜真卿密切相关;《中兴碑》书法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青睐,主要与浯溪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颜真卿书法之造诣以及元结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较深有关;第二部分,为《大唐中兴颂》的书法品评与艺术特色。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词赏析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词赏析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诗词赏析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宋代:李清照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注释浯溪中兴颂:浯溪,地名,在湖南祁阳县。

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石崖上,时人谓之摩崖碑。

碑文记述了安禄山作乱,肃宗平乱,大唐得以中兴的史实。

其文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

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

明年,皇帝移军凤翔。

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

於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

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

大驾南巡,百察窜身,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晓我皇,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千麾万,我卒前驱。

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

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揭除妖灾,瑞庆大来。

凶徒逆停,涵糯天休,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中直语溪,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于千万年!”和张文潜:和,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古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古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古代颜真卿的书法作品01争座位帖颜真卿的作品有《争座位帖》。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一篇作品,是颜真卿在安州文官任上发给朋友的一封信。

此帖被归安师文时,颜真卿经过修改后传世。

02郭家庙碑颜真卿的作品中,还有《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鲜于氏离堆记》、《争座位帖》等。

03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成名之作,它融合了王羲之王献之的风韵,又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揉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特性。

04东方朔画赞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等。

其中,《东方朔画赞碑》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清远雄浑的特点。

05勤礼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勤礼碑》、《李玄静碑》、《颜勤礼碑》等。

其中,《勤礼碑》是颜真卿在71岁时刊立的,现在保存完好,展现了他的颜体艺术。

06中兴颂中兴颂是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之一,全称《大唐中兴颂》。

这篇作品是颜真卿在摩崖刻石时所写,当时年仅六十三岁。

07祭侄文稿颜真卿的作品有《祭侄文稿》。

08乞米帖颜真卿的作品有《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鲜于氏离堆记》、《争座位帖》等。

09麻姑仙坛记颜真卿的作品有《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宋暻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

10刘中使帖颜真卿的作品有《刘中使帖》。

11宋暻碑颜真卿的作品有《宋暻碑》、《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等。

12八关斋报德记颜真卿的作品有《八关斋报德记》、《元结碑》、《干禄字书》、《李玄静碑》和《颜勤礼碑》。

13裴将军碑颜真卿的作品有《裴将军碑》。

这篇碑长64厘米,宽33厘米,厚12厘米。

它非正非行,非篆非隶,开创了破体书法的先河。

这篇作品上刻有“裴将军”三个字,末尾刻有颜真卿名款。

14谒金天王神祠题记颜真卿的作品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等。

15鲜于氏离堆记颜真卿的作品有《鲜于氏离堆记》。

《东方朔画赞碑》《争座位帖》《中兴颂》

《东方朔画赞碑》《争座位帖》《中兴颂》

《东方朔画赞碑》《争座位帖》《中兴颂》作者:***来源:《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2年第02期【作品概況】《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

晋夏侯湛撰文,颜真卿46岁楷书。

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刻立于东方朔故里山东德州,元代移至城内。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地震,碑身半截埋入土中。

到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此碑被热爱颜书的县令汪本庄挖出,并修碑亭保护。

全碑36行,行30字,字径约10厘米。

经剜刻已面目全非,现传宋拓佳本。

【观典赏析】《东方朔画赞碑》为颜真卿早年代表作之一。

颜真卿书写时正值壮年,神明焕发,意气凌云。

此碑雄壮厚重,峭拔开张,每一个字都有“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象,就像庄重的朝臣或威严的壮士,有顶天立地的气概。

颜书在美学上属壮美一类,因此,许多巍峨庄严的建筑上所配书法,多从颜字取法。

宋黄庭坚称此碑“笔圆而劲,肥厚得中”。

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赞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

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

”苏轼认为此碑是颜诸碑中最为清晰的。

明人赞此碑“书法峭拔奋张,固是鲁公得意笔也”。

【作品概况】《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争论文武百官的座次问题。

行草书,传有七纸。

墨迹不传,刻石存西安碑林。

该帖与颜真卿《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称为“颜书三稿”。

【观典赏析】《争座位帖》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

全篇劲挺豁达,姿态飞扬,圆劲激越,笔势与文辞显现了其刚劲耿直、朴实敦厚的人格。

因是草稿,信笔疾书,许多字与行写得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无意笔墨,却满纸郁勃,忠义之情、刚烈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

文中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

宋米芾说:“《争座位帖》在颜最为杰思,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图像学分析

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图像学分析

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图像学分析作者:邓鸿娟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8期摘要:图像学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最初是用来研究绘画主题的传统意义以及绘画作品与其他文化发展的联系。

后经潘诺夫斯基不断加以发展和丰富,图像学发展成为一种研究传统艺术史的新方法。

潘诺夫斯基主张对作品的分析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表到里,层层递进。

文章从图像学相关理论概述出发,对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碑文进行解读,从而探析其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图像学;《大唐中兴颂》;美学价值一、图像学研究方法图像学由19世纪的图像志研究发展而来,进入 20世纪后,图像志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应用在各个学科中,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的新方法——图像学。

潘诺夫斯基是图像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他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这一描述被称为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的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二、《大唐中兴颂》前图像志描述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第一阶段被称为前图像志分析,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只是对视觉物象进行基本的观察、列举,描述艺术作品的基本视觉呈现。

浯溪碑林位于湖南永州祁阳县,碑林中代表性摩崖《大唐中兴颂》就位于浯溪汇入湘江的口岸边。

此处石质结实,不易粉化,在地理学上属石灰岩,因而为刻石提供了条件,浯溪碑林的石刻大部分都在此。

《大唐中兴颂》虽然字数不多,但字形较大。

《大唐中兴颂》高宽都在450厘米左右。

摩崖竖式21行,全文共计 263字。

其诗文的撰写者为元结。

公元761年,元结率兵镇守九江,抗击史思明。

在战争结束后,元结在路过祁阳的途中写下了《大唐中兴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灵武 , 改元 至德 , 是为肃宗 , 遥尊玄宗为太上 皇。二十八 日,
玄宗至成都 , 八月 十二 日, 灵武使至成都 , 玄宗始知太子即位 ,
十 六 日, 玄宗 称 上 皇 , 称诰 , 八 日 , 皇 临 轩 册 肃 宗 。玄 宗 诏 十 上 对 肃 宗 抢 夺 皇 位 采 取 了忍 让 态 度 , 当是 为 了 顾 全 平 定 安 史 之 乱 的大 局 。

1 5・ 2
晋 阳学 刊 2 1 年 第 2期 02
・ 学研 究・ 文
扶得肃 宗认可牢 水军 自江陵 ( 今湖 北荆州 ) 长江 下扬州 渡 沿 海取 幽州 , 至润州 ( 江苏镇江 ) , 肃宗宣 布为 “ 今 时 被 叛逆 ” 加 以镇压川 四月 , 。 杜甫 冒死逃 出长安 , 问道奔赴风翔行在 。 五月 十六 日, 拜左拾遗 , 宗罢免玄宗 旧臣房璃宰相 , 肃 杜甫疏救房 璃, 触怒肃宗 , 以甫为璃党 , 诏三司会审杜 甫 , 宰相张镐 、 御史 大夫韦陟救之。闰八 月一 日, 墨制放还 杜甫J5 痒州省家/ j - 2 1 。杜甫
有两点 。第一 , 元结 、 颜真卿是玄 肃之际政治变局 的当事人。
陷潼关 。十三 E, l 玄宗 出长安奔蜀 , 十四 E, 马嵬驿 , l至 太子 亨 支持发动兵变 , 杀杨 国忠 、 贵妃 , 杨 玄宗西行 , 太子亨北走灵武
唐肃宗乘安史 之乱国家危亡之机抢夺 皇位 , 出于抢夺皇位 并

元结 撰《 大唐 中兴颂 》 歌颂 了唐朝平 定安史 之乱 、 复 , 收
两京 的中兴业绩 , 以微言揭露 了玄肃 之际政治变局 的真 相 并 以及肃宗 之不孝玄宗 , 元气淋漓 , 韵致深沉 , 是一首包含 贬天
人及第 , 野无遗贤” 称“ 。元结与杜甫皆应诏 , 皆有诗文 自述
子之微言 的颂体诗 。
邓小军:
元结撰 、 颜真卿书 《 大唐 中兴颂》 考释
元 结撰 、 颜真 卿书 《 大唐 中兴颂》 考释
邓 小 军
( 首都 师范大学 文 学院 ,北京 10 8 ) 0 0 7
摘 要 : 结撰《 元 大唐 中兴颂》 歌颂 了唐朝平定安 史之 乱、 , 收复两京 的中兴 业绩 , 以微 言揭露 了玄肃之 际政 治 并
中 图分 类号 :222 J 9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 28 (0 2 0 - 1 5 0 1 0 — 9 7 2 1 )2 0 2— 6
元结 《 大唐 中兴颂》 撰于唐肃 宗上元二年 (6 ) , 7 1 八月 代
宗大历 六年 ( 7 ) 7 1 颜真 卿 书 , 月刻 于永 州祁 阳( 湖南祁 六 今 阳) 县浯溪入湘江 口之 浯溪东岸湘江南岸摩崖。
颜真 卿书《 大唐中兴颂》 采取左行 正书 以隐喻和宣示 孝 ,
其志 。四部丛 刊影 明刊本元结《 唐元次 山文集》 9 喻友》 卷 《 述 其“ 社稷之 臣” 自守穷贱 ”之志 , 与“ 与杜甫 《 自京 赴奉先县 咏 怀五百字》 穷年忧黎元” “ “ 、独耻事干谒 ”之志 , 皆体现忧 国忧
民 和 独立 自由人 格 。 天宝 十 四载 ( 5 ) 75 十一 月 , 安禄 山 、 思 明 反 于范 阳 ( 北 史 今
道之 义 , 配合《 大唐 中兴颂》 贬天子之不孝 , 气势磅礴 , 章法 奇
特, 是一篇创造性的微言 书法 。 元结 撰 、 颜真 卿书《 唐中兴颂 》 是一 创作整体 而不 可 大 , 分割 。二人, , k 印 , t t f 分别创造性地以微 言诗 和微言书法 , il ] ,, 天 衣无缝地配合完成此一杰作。
史 中丞本管经 略使 元君 ( ) 结 表墓碑 铭》 “ 性方直 , :率 秉心真
纯。见危不挠 , 临难遗身 。 矣全德 , 允 今之古人 。” 颜真卿对元 结正直品格的推崇 , 其实亦是夫子 自道。
十月 , 颜真卿 “ 弃郡 渡河 , 历江淮 、 荆襄 ,至德 ) 年四月 , ( - 朝于凤翔 ( 今陕西凤翔 )授宪部 尚书 。 , 寻加 御史大夫。” 《 ( 旧

京 ) t二 月 , , 渡黄河 陷洛阳。平原 ( 今山东平原 ) 太守颜真卿 于河北敌后奋起抗击安史叛 军。
天宝 十五 载 即唐 肃 宗 至 德 元 载 (5 ) 月 九 E, 史叛 军 76六 l 安

元结 、 颜真卿与玄肃之际的政治 变局
元结 、 颜真卿何以能撰 、 书贬天子的《 大唐中兴颂 》 ?原因
景, 今将元结 、 颜真卿与玄肃 之际政治变局 的关 系 , 用年表表 示如下 。杜甫与此政治变局并与元结 、 颜真卿皆有关 系, 故亦
述在年表 , 足资参 照。史 事必要者 出注 , 主要依据 《 其余 旧唐
书》 《 、资治通鉴》 。
唐玄宗天宝六载( 4 )诏微 天下 士, 77 , 宰相李林甫弄权 。 无
变局的真相 以及 肃宗之不孝玄 宗, 元气淋漓 , 韵致深沉, 是一首包含 贬天子之微言 的颂体诗。颜真卿书《 大唐 中兴颂》 , 采取左行正书 以隐喻和 宣示孝道之 义, 配合《 大唐 中兴颂》 贬天子之不孝 , 气势磅礴 , 章法奇特 , 是一篇创造性 的微言
书法。二者 为一创作整体 而不可分割。 关键词 : 元结 ; 颜真卿 ; 大唐 中兴颂 ;左行 正书
政治变局过 程 , 当时天下人历历在 目。颜 真卿作为唐朝朝
廷大 臣身在其 中 , 当事人。元结作为唐朝地 方官员而密切 是
关 注 之 , 际亦 无 异 于 当事 人 。第 二 , 结 、 真 卿 为 人 正 直 。 实 元 颜
四部 丛刊影明刊本颜 真卿《 鲁公文集 》 5 容州都 督兼御 颜 卷 《
唐书》 本传 )
至德二载(5 ) 7 7 二月 , 江淮兵马都督永王磷奉 玄宗之命并
为清 晰揭示 《 唐 中兴颂 》 大 为何 出现于世 的历史 演进背
收 稿 日期 :0 1 0— 5 2 1 — 8 2
作者简介 : 邓小军( 9 1 , 四川成都人, 1 5 一)男, 文学博士 , 首都 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究方 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研
而来 的阴暗心理 , 敌视 一切所谓异 己势力 , 镇压永王 磷水军 、
( 今宁夏灵 武西南 )领导 收复长安 , , 获得玄宗赞 成并分 兵支
持。 二十三 日, 叛军陷长安。 七月十三 日, 太子亨擅 自即皇帝位
斥 贤拒谏 、 囚禁玄宗 , 同时信 任宦 官专权 , 治 日益恶化 。这 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