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大全4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颜真卿的代表作1、传世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1:《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2、而且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3、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是什么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
他和唐朝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138种。
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碑》、《东方画赞碑》、《麻姑仙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
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行书还有《争座位帖》、《裴将军诗帖》等。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的艺术生平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

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颜真卿楷书主要作品年表及风格划分早期34岁《王琳墓志》35岁从张旭为师43岁《郭虚已墓志》44岁《多宝塔》45岁《东方画赞》50岁《金天王神祠题名》54岁《鲜于氏离堆记》这些都是颜氏早期的作品。
《多宝塔》整密拘窘,前人批评它“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东方画赞》、《鲜于氏离堆记》写得大气磅礴,挺然奇伟,两者虽前后相距八年,但风格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变化。
这一时期颜的用笔偏于方峻,凡左右两直的字,都呈现出显著的相背形,转笔用折而不转。
总的说来,隶意较多,颜体的主要特征还没有形成,它代表了颜书早期的风格。
中期56岁《郭家庙碑》60岁《颜勤礼碑》62岁《藏怀格碑》63岁《麻姑仙坛记》《中兴颂》《元次山碑》64岁《八关斋》56岁至64岁这段时间所写的碑版,可称为中期之作。
这一时期的作品,变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又可划为前期和后期来分析,63岁前的作品可称作前期,此后的可作为后期。
《郭家庙碑》是颜书变法的开始,这时他的用笔已不如早期的《离堆记》那样雄厚庄重,而出以清劲瘦健,结体又与63岁后的《元次山》之遒逸雄肆、《八关斋》之阂伟雍容颇不相似。
60岁时写的《颜勤礼碑》纤徐跌宕,63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秀颖超举,前者横轻竖重,后者把笔画少的字故意撑足,这些都可以看到他摸索递补变的痕迹。
总的说来,用笔已易方为圆,字形也从向背变为相向,横画轻而竖画重,转笔不折而转,蚕头燕尾,笔姿轻妙。
从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颜书的特征正在从开始形成而日趋鲜明。
晚期67岁《宋广平碑》69岁《李元靖碑》72岁《颜家庙碑》《自书告身贴》77岁《移蔡帖》这些晚年作品中,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形象已不很明显,结体更趋于端严朴拙,用笔雄重,但于老辣之中微有习气。
分析以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颜楷作品,可以看到颜字演变的一个过程。
------------------------------------颜体书风形成的历史背景再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书风,来看颜字是如何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
颜真卿十大书法字帖颜真卿最有名的书法颜真卿书法代表作盘点→MAIGOO生活榜

颜真卿十大书法字帖颜真卿最有名的书法颜真卿书法代表作盘点→MAIGOO生活榜1、《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中华十大传世名帖颜氏三稿《祭侄文稿》,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有着“天下行书第二”的美誉,同时也入选了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列。
【详细>>】2、《颜氏家庙碑》颜真卿晚年楷书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晚年的楷书得意之作,与其早期的楷书相比更加浑厚大气,现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此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刻立,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及其仕宦经历、后裔仕途、治学经世的情况,四面碑文皆为楷书,由颜真卿撰文并书,碑额为李阳冰篆书“颜氏家庙之碑”6字,可谓书额并称、楷篆双绝。
【详细>>】3、《争座位帖》行书“双璧”颜氏三稿《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是颜真卿行草书法的代表作,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该帖原稿共七页,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短行不计共68行,全文计1193字,书法随意自如,挥洒有度,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又与《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并称为“颜氏三稿”。
【详细>>】4、《颜勤礼碑》颜真卿晚年楷书代表作《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此碑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颜氏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代表盛唐审美风尚。
【详细>>】5、《告伯父文稿》颜氏三稿《告伯父文稿》又称《祭伯父文稿》,是颜真卿行草书法的代表作,与《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并称为“颜氏三稿”,原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讲稿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的代表性人物,“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其行书有着遒劲郁勃风格,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一、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亦称《论坐帖》、《与郭仆射书》,行草书。
此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
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
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刚烈之气跃然纸上。
忠义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全篇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长水蹈海,无可阻挡,遂使历代书家无不为之服膺倾倒。
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争坐位帖》是一篇草稿,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争坐位帖》因是手稿,其书法随意自如,挥洒有度,更为历代书家所重,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称行书“双璧”。
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称“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当时颜书流传之广,摹习之众,可见一斑,我国辑录颜书最早最完善的《忠义堂帖》出现在宋代,是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的。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争坐位帖】1《争坐位帖》是颜真卿56岁时于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十四日写给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义的信函。
郭英义为了献媚宦官鱼朝恩,在菩提寺行及兴道之会,两次把鱼朝恩排于尚书之前,抬高宦官的座次。
为此颜真卿出于对朝廷纪纲的维护、对功臣秉义的佑护、对奸佞骄横的摧折书写此稿,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颜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颜真卿主要书法作品
颜真卿(709年-785年)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颜勤礼碑》,这是颜真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块碑刻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颜之推而创作的,以行草书体书写。
碑文内容详细描述了颜真卿的家族背景和个人事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颜勤礼碑》的草书本,除了行草书体的《颜勤礼碑》,颜真卿还创作了一本以草书形式书写的《颜勤礼碑》。
这本草书本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和激情澎湃的气势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才华,被誉为草书之神的代表作之一。
3. 《颜勤礼碑》的楷书本,颜真卿还创作了一本以楷书形式书写的《颜勤礼碑》。
这本楷书本以端庄典雅的笔触和秩序井然的布局展现了颜真卿的楷书功力,被誉为楷书之神的代表作之一。
4. 《颜真卿自书诗卷》,颜真卿还以自己的诗作为素材,创作
了一卷诗文书法作品。
这卷诗卷以行书和楷书相间的方式书写,展现了颜真卿卓越的书法技巧和艺术造诣。
5. 《颜真卿多宝塔碑》,这是颜真卿的又一著名碑刻作品,以行书体书写。
碑文内容是颜真卿所创作的一首长诗,描绘了多宝塔的壮丽和庄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颜真卿的主要书法作品涵盖了行草、草书、楷书等多个书体,他的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米字格版)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米字格版)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
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书法最为成熟时期的佳作之一,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
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
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
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
此碑重法度、重规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
颜真卿《颜勤礼碑》
米字格放大版。
颜真卿书法课件

生宣:吸水性强,墨汁入纸后微微闪开,很有 韵味。
熟宣:吸水性差,不吸墨汁,适合写小字和画 工笔画。
半生半熟宣:比较好把握,适合刚开始创作使 用。
36
宣纸种类
2021/10/10
虎皮宣纸,水纹宣纸,洒金宣等等
泥金
信笺(jian)纸 扇形纸
37
四·砚
2021/10/10
执笔低的字沉稳,适宜写篆、隶、行、楷,但 易呆扳
52
二·例字讲解
2021/10/10
横画有短横和长横,左·右尖横的写法。
53
2021/10/10 54
2021/10/10 55
横画例字
长横要平,两头粗中间细。 短横,两头粗,中间
轻,起·行·收大小相近
2021/10/10
56
2021/10/10
12
小篆
2021/10/10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他的宰相李斯对 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 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 小篆既有圆曲、参差的特点,又有整齐、圆润 的风貌,可以用"秀丽和畅,稳重端庄"来形容。
13
2021/10/10
峄
袁
山
安
碑
碑
14
小篆特点
2021/10/10
25
2021/10/10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6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2021/10/10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纸本34.5×19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本。
墨迹本,颜真卿书,原迹早佚,传世者为唐人临本。
绢本,原是屏风,后割为册页,28.2×13.7厘米,计15页,页6行,计298字。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又称《竹山潘氏堂联句》。
此帖著录首见《宣和书谱》。
为颜氏与诸友人于竹山堂作诗联句。
书法端严浑厚,虽乏颜书磅礴之势,但楷则犹存。
有“绍兴”、“缉熙敬止”、“希世之书”、“御府之印”、“容斋清玩”、“晋府图书”、“玉张氏”、“王世懋印”、“ 苍严”、“安仪周家珍藏”、“铁保私印”、“叶公绰”等鉴藏印。
帖前有标签“ 颜鲁公竹山连句诗帖”。
帖后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铁保三家题跋。
曾经南宋高宗绍兴内府、明晋王府、清梁清标、安歧等收藏。
明王世贞《州续稿》、清安歧《墨缘汇观》等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