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合集下载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最全版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实践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垃圾亭管理一所支部苏冰纯当前,举国上下掀起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为积极响应党十七大精神的号召,深刻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垃圾亭管理一所把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制定方案,求真务实,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完善职工工作制度,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进一步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线环卫工人秉着“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寒,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默默奋斗在一线,他们是环卫事业的坚强基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力量。

逢年过节、防汛抗旱时,为认真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开展,并妥善调整好时间,安排好班次,有条不紊地对垃圾亭和清洁人员宿舍进行安全大检查,对灭火器、排污机、操作机台等各种水电设备进行排查,正确处理设备缺陷,消除安全隐患,为垃圾亭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保障。

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人员开展爱心送社区活动,慰问困难群众,体恤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送去日常生活用品和慰问金,深入群众,为民排忧解难。

二、发展是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

从解放前,环境卫生设施简陋,无公共厕所,无垃圾堆放场到1990年,专业环卫职工606人,公共厕所93座,垃圾转运亭6座,大型垃圾填埋场1座,环卫专用机动车71辆,环卫作业初步实现机械化,再到现在的公共厕所93座,垃圾转运亭6座,大型垃圾填埋场1座,环卫专用机动车71辆,我们看到了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发展与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高科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我们单位引进了技术先进、部件质优、低噪高效、符合环保的水电设备,在环保、安全、效益、成本、抛洒滴漏等方面确保了工作质量。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收入群体的人们,都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小康生活,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

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

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
• 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所出 现的问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我国的城乡差距已发 展到严重境地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方针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要求
(三)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任何有作为的执政党都要重视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对国 际上“第三条道路”的反思
• 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公平与 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到,逐步由“先富” 进 入“共富”
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
昆明车辆段
一、要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重大意

(一)科学发展观吸取了国际社会发展进 程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时代精神
• 在发展问题上几种主要的观点:经济增长论、 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论
•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论与联合国的“人 类发展指数”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政府创新
(一)以人为本与加强党的建设 • 以人为本与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保证
• 领导干部要成为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社会主义 政治家,要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 觉性和坚定性
(二)以人为本与推进政府创新
(三)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涵义的几个 3、“以人为本”在目问前题意味着要特别重视社会
弱势群体,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积聚财 富能力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 差的人群。
对弱势群体进行有效援助并真正逐一落 实,把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援助、经济援助、 社会援助、特殊援助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意味着要特别重视社会弱势群体,让全体 人民共享改革的红利。
(三)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涵义的几个 1、是“以人为本”还问是题“以民为本”?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2020年(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壹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重大战略思想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壹代接壹代地永续发展。

胡锦涛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壹心壹意谋发展;必须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壹,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首次 明确提 出“ 科学发 展 观” 概念 , 阐
述 了科学发展观 的问题 。指出 : 树立和落 实全 面发展 、 协调
然 的过程。同时 , 在生产关系 中, 人与人 的关 系构成了人类
社会 的上层建筑 , 此 , 研究社 会发展 就要研 究人 , 因 要 要实
就必须依靠人。其前提是正确地看待人, 尊重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 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 现社会发展,
(e .0 6 )1 2 0 V 1 . o5 d. N . 5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必 须 坚持 以人 为本
龙 艳 宁
( 铁道部上海铁路局南京党校 , 江苏 南京 200 ) 100

要 : 为本是科 学发展观 的核心 。只有坚持 以人 为本 , 能坚持 科学发展观 , 以人 才 切实做到 以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 : 89 1 A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06 0 —05 —0 10 —69 20 )5 08 2
20 年 1 月 1 1, 03 0 4 5 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次 人类 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过 程 , 是人 不断 战胜 自然改 造 自 1 就
5 8
维普资讯
龙艳 宁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确实 取得 了巨 大成绩 。虽然 我们 取得 我 的成就大 , 是付 出的代 价 电很大 。一是表 现在 人 与 自然 但
落实科 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 以人 为本
走向 以人为本 的发展 。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 会 公正 原 则 , 当前 特 别要 求尊 重 在
维普资讯
20 生 l q 0 6 o, 第1 S卷第 5 期
Junl f hnd uii l at Cl g f P C ora o cguM nc a Pr oee . C p y l o C.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自身的政治责任来对待,作为必备的领导素质来提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青年一代是中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个人认为:一、学习、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和要求我们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让科学发展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必须懂得科学发展观的涵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第一章绪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人民情感寄托、必要和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第二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实施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表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总结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科学发展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表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发展观仍然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发展,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要求。

首先,需要深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落实。

科学发展观倡导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决策和主导能力,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公民的参与和监督,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动力,确保人民有效参与和共享发展的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者:周伟毅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7-0188-02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

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

这是我国古代朴素的以人为本价值观,只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才把以人为本纳入历史唯物主义范畴,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马克思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首次指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创造性地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透彻阐明了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把人民群众看成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最伟大的生产力,从而也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

以人为本不是人本主义。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者也大力强调人是最根本的要素,在一切发展中,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他们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这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看不到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来说明社会历史,最终只能掉进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发展必须建筑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之上。

如果离开人的发展、离开人的幸福去谈发展,那种纯粹地为了发展而发展,为了政绩而发展,靠毫无节制地消耗人类生存资源、靠危害人类生存环境来换取发展,那种发展不是功而是过。

同样,如果丢弃人类良知、撇开人类道德去发展,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丧失人类道德良知,都是本末倒置,这样的发展迟早会暴露出它的莫大危害。

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针对国内及国际因发展而带来的种种令人忧虑的危害,及时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解决为谁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以人为本,还要解决靠谁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发展成果向谁分配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作为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有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我们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反映在我们的工作上就是以师为本、以生为本。

我们的所有决策和工作,都要以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以人才培养为最高目标,以让学生成才为根本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克服各种与以人为本相违背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例如,在办学效益上,如何摆正经济效益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系,也就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作为首要任务。

只有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开源节流,提高经济效益。

尤其是我们横店影视学院于去年批准建校,目前正处于创办时期,必然有很多投资暂时不可能得到回报,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收回投资,相反,还必须进行不断的投资,这就需要牢固树立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观,摆正办学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既要开源,也要节流,但更主要还是不断投资。

该花的不能不花,不该省的决不能省,否则,投资不足必然影响到教学设备设施等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必然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那样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那种发展是本末倒置,难以持久,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管理中,我们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群众为本的基础上制定制度和制度管理。

制度管理有其科学性和公正性,但制度终究是冷冰冰的条文,制度的执行者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带有人性化管理,其管理效果必然事与愿违,甚至会出现“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的“软抵抗”局面。

在教学上,要以生为本,而决不是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教学计划的完成仅仅说明授课计划的完成,并不能代表授课的效果已经达到,更不能代表学生已经成才。

尤其是高职教育,其生源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他们中不乏一些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不想学习者大有人在,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一味满足于授课计划的完成,满足于讲授了多少门课程,而不去注重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成才,那么,这种教学或者办学完全背离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丧失了办学的意义。

这种办学辜负了家长的期盼和社会的希望。

在这种状态下,学校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即使能有所谓的发展也只能是表面上的规模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而不是学校内涵的提高,不可能形成特色和品牌,更不会有持久的发展。

这也不是科学发展,而是背离了科学发展观。

因此,我们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是脱离实际地去高谈阔论抽象的科学发展观,不是为追求政治时尚去大谈特谈科学发展观,而是要扎扎实实地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我们每天每时的实际行动中去,把科学发展观真正深入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贯彻到学校办学的各项管理中去,贯彻到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去,贯彻我们的工作作风、工作理念和思想观念中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科学发展观完成一个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执行、从执行到自觉贯彻的实践过程。

科学发展观不仅仅在教书育人中体现以生为本,在教学管理中更要体现以师为本。

如上所述,我们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正处在开创之初,部分硬件设施基本到位,但更迫切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管理人才等等都非常缺乏,这在大力引进人才、内部培养人才两条腿走路的同时,更要注重留人才,用好人才。

我们要更好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广大教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需要层次理论。

科学地把人的基本需要由低至高分为五个层次。

自我实现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起码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自我实现的人都渴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在事业上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这是事业留人的理论基础,人才没有事业平台,或者不能为其事业的进取提供好的环境,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软件环境,提供较好的人际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氛围,使其工作憋气,心情压抑,好的项目或设想不能付诸实施,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管多么出色的人才在这种环境中都将一无所成,这不仅是人才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逼着人才“跳槽”,这就无法做到事业留人。

待遇留人也很重要。

因为人总离不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不能给以一定的物质待遇,使其在付出和回报上显示公平,也必将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利益和需求,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待遇上基本是公平的,尤其是在人与人的比较上,公平性非常重要。

人们往往不太注重对自己纵向比较,因为现在跟过去不可比较,情况总在不断地变化,那种比较没有多大意义。

而往往非常在意横向比较,把自己和别人比,把别人和别人比,来确定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不是公平的环境。

我们决不能为满足某一个人或某少数群体的不合理要求而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人们在互相攀比对照中,心中都有一杆枰,既称量自己也称量别人,在称量对比中得出是否公平的结论,从而确定自己工作积极程度和主动程度,这是无庸讳言的客观现象,不能回避,更不能用所谓崇高的思想境界去责备、去要求,那都是徒劳的。

所以,待遇留人就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行动。

另外,在待遇的许诺上不能画饼充饥,不能让人望梅止渴,这些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感情留人,是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老师不是“打工仔”,而是主人翁,要把对主人翁的感情和尊重用在教职工身上,自然就会营造人性化和人文关怀的氛围。

物质待遇固然重要,精神待遇更加重要,而情感关怀就是精神待遇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时候,感情魅力更大。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学院如果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老师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并且持之以恒,老师们就会对学院有深厚的感情。

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体制也多元化,人才“跳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曾思考过“跳槽”问题,但真正实施“跳槽”者总是少部分,我们的老师看到可爱的学生,就象看到了希望,习惯与他们在一起,就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学生同样也给老师带来快乐,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同样,在领导和管理中,更多地施以情感,更多地以人为本,人才就会越聚越多,为事业而来,为待遇而来,为情感而来,这是必然的,而一切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有了希望,就有了明天,所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对于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

如果不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就不能保持持久的竟争力。

创新需要人才,改革需要人才,一切事业首先必须有一支过硬的队伍。

如果仅仅靠制度留人、合同留人、权力留人,那不是留人,那是“卡”人,甚至动不动“叫你下岗”,“走也不给档案”等等,都是完全错误的做法,都是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摈弃这些错误做法,尊重劳动,尊重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凝聚力,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