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9讲 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洋 务企业刺激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诞生,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出强 烈的半封建性。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提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洋 务经济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洋务经济和民族工业在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的过程中,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也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
[构图解史]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信息提取:伴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 化运动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关注新教材 拓展新视野 1.自然经济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 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对西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构图解史]
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信息提取: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阻断了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的正常道路,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近代民 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构图解史]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信息提取:(1)军事工业:目的是“自强”,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提示] 作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提示] 特点:政府主导;学习西方技术和管理模式;具有垄断性。影响:促 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对民族工业有诱导和 阻碍双重影响。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9·长春质监)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
这种变化使中国( ) A.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B.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C.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2.(2019·全国百校联考)从1937年到1942年桂林市人口增长2.16倍,西安人口增长46%,兰州、昆明增长35%,重庆1945年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增至124万~150万之间。
这一现象( )A.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D.主要归功于滇缅公路的开通3.(2019·“江淮十校”联考)下表是抗战时后方工矿业发展的状况A.实业救国思想和战争需求的刺激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C.工业生产被官僚资本垄断D.日本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2019·陕西部分学校摸底)1936年夏,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湖南、江西、广东三省商定,拨付专款,用于重工业建设。
同时,向德国订购了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设备。
这表明国民政府( ) A.积极提升国防现代化水平B.完成了抗战前的经济准备C.加紧对南方红军的军事“围剿”D.开始调整全国的工业布局5.(2019·安徽六校联考)“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6.(2019·邢台月考)下表反映了近代山西部分新产业首次出现的情况。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注: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7年----2011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名题分解一、选择题2011年题组1.(2011·海南单科·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解析】B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
2.(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B 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
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
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C、D三项。
“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明清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B项。
江苏省淮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某某省某某中学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1.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激增(见下表)。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民族工业是近代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C.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D.在行业分布上,与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基本相同3.中国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③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④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主要表现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趋商品化 B.小农经济被多种经济成分所取代C.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D.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5.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是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被卷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C.茶和丝开始商品化 D.生产茶、丝者获利甚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大概是在A.19世纪40年代前后 B.19世纪50年代前后C.19世纪60年代前后 D.19世纪70年代前后7.下列各项中,其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 B.某某船政局 C.继昌隆缫丝厂 D.某某内军械所8.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9.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易错点09 近代中国的经济0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1.图2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①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①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①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
2.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前提【答案】D【解析】根据“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的地位"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可以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实现有限度的发展,但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必须以民族独立为前提,故选D项;“没有发展空间"的说法与“有某限度的蓬勃”不符,故排除A项;“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的说法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而不是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为前提,故排除C项。
02客观全面评价洋务运动作用1.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
据此表可推知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各国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材料图表中的时间应该是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聘请洋员担任炮术教习等职的现象表明洋员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单元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精练)-202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单元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答案】D【解析】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李鸿章强调,必须建立自己的航运公司,由中国自己的商业组织,筹备保险等业务,对抗外商侵夺,表明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A项错误;李鸿章的个人主张不能说明“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项错误;李鸿章主张“华商自立公司”,并没有改革洋务派“求富以自强”方针,C项错误。
2.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应用科学和技术所占比重最大,这些应用科学与技术与近代企业的兴办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才会有很多人提问相关的问题,故C项正确;从材料来看西学得到了传播,中体西用思想并没有被抑制,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有维新的主张,且此时只是早期维新出现,并没有往深入发展,排除B项;崇尚科学成为主流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排除D项。
3.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
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A.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B.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C.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D.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最早商办企业从事的行业及其分布地域充分说明其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影响,在资金技术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只能从事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选项B正确,选项A排除;1865年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不占据主导地位,选项C排除;中国商办企业限于资金技术,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选项D排除。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共29张PPT)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福州船政局
南洋海军
探究:洋务运动的作用
郑观应持否定态度,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是舍本逐末;
材料一 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 心 ……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 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 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所办的工业,丝毫没有改变和减轻中华民族 所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也没有改变和减轻人民所遭受的 封建剥削和压迫,相反地,维持和加强了压迫、剥削的力量。 刘大年持否定态度, 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强和减轻人民的压迫,目的是维护封建 统治; ——刘大年 材料三 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 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 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 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李时岳 李时岳持肯定态度,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和近代化,顺应历史潮流。
主义的发展; 2.瓦解自然经济,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
易错提醒: • (1)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加速解 体。“解体”指的是传统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 离并日益商品化。 • (2)误认为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鸦片战争 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解体。
4、内容: 活动内容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海军 新式学堂、 留学生出国 实 例 目 的 自强 求富(解军事工业资金、
燃料、运输之需)
安、江、福、天 轮、开、汉、湖
北(规模最大)、南、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45张ppt

蒸汽机
鸦片战争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上海码头外国船只卸货情景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手工业与商业处于附属地位,发展艰难
明中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
创办年代
名 称
京师同文馆
类
外 外 军
别
语 语 事
创 办 新 式 学 堂
1862 1863 1866 1880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军
军 科 科
事
事 技 技
1885
1876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二、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内忧外患 2、概况:
(1)时间:
19C 60—90年代
(2)主张及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
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封建地主阶级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2、概况: (1)时间: (2)主张及目的: (3)代表人物: (4)内容:
1、背景:
2、概况: (1)时间: (2)主张及目的: (3)代表人物: (4)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自强(封建企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求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③建设海防:南洋、北洋、福建 ④教育方面: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选派留学 生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单项选择题
1.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
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理解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处口岸
D.鸦片的输入严重削弱了国人的购买能力
3.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出现于
A.明朝中后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鸦片战争后
4.某一清朝官员在1876年美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发现美国展品“(机器)约居十之七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
他在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其主张属于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立宪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6.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A.“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
C.“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实未敢信。
”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7.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8.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一批优秀的近代民族工业包括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
以上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的结果
B.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
D.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企业的大力支持
10.1882年,商人何昆山准备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
为由极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个宁波人在1869年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
用的是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
材料二:一个上海人在1870年投资建厂,自厂房完工以来,该厂便全年日夜开工……并聘了几个日本工程师和技工……还想要从事纺纱。
该厂使用的是从英国买的一台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及锅炉。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
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中所说的公司和企业,你认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 公司使用日本的机器,英国的锅炉、发动机,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分析此厂濒于停业的原因。
(4) 综合材料一、二、三,还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