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知识要点回顾一、力1、力是对的作用。
物体间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专题一、力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第七章 复习学案

第七章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本章知识点,并熟练应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二、自主学习15分钟三、合作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四、堂清(50分)(一)填空:1.以地貌和气候的差异为基础,综合多种因素,全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山、()山、()山脉。
3.我国北方河流流量较(),冬季普遍有()现象,南方河流流量较(),汛期较()。
4.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是(),改造(),南方地区应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走()相结合的道路。
5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遥远,形成()为主的气候特征。
6.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7.我国四大牧区中位于西北的有()(),位于青藏地区的有()()。
8. 青藏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9. 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南方地区耕地以()为主。
10. 青藏地区生活着()族,大多信奉藏传()教,代表建筑有拉萨的()。
(二)选择:1.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济南B东北地区C内蒙古自治区D北方地区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C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3.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A内蒙古自治区B西藏自治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5.昆仑山是下列哪两个区域的大致界线()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B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和北方地区D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6.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气候因素C地形因素D经度位置7.下列地形区都位于南方地区的是()A华北平原、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东南丘陵C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D四川盆地、东南丘陵8.在我国,常绿树种——椰子分布较广的是()A山东半岛B长江中下游平原C四川盆地D海南岛9.关于北方地区主要耕地类型与南方地区不同的主导因素是()A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B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与800毫米之间C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气候D每年春季高温少雨,常出现干旱10.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1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喜马拉雅山12. 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A石油、核能B太阳能、地热能C风能、核能D生物能、水能13、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去乌鲁木齐,沿途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草原、荒漠、森林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14.青藏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D柴达木盆地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山东丘陵地区C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 D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6.我国平原面积分布最多的区域是()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17.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C山清水秀,鱼米之乡D风吹草地现牛羊18.夏秋牧草茂盛,百花争艳,成群的马牛羊像云彩一样点缀在绿色的草地上。
2023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认识三角形》导学案1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认识三角形》导学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及其基本要素,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体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探究与归纳,发展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设计预习作业检查1.预习课本P20到P21,回答下列问题:(1)三角形是由______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____________相接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个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例如:A B C三个_______:用一个大写字母或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A,∠ABC三条______ :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例如:BC a注意:在表示的时候要注意角与边的对应.∠A←→a边(BC)∠B←→b边(AC)∠C←→c边(AB)(3)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4)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按边分:(5)完成P22的做一做:(做在书上)(6)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组长度的3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cm 8cm. 10cmB.5cm 4cm 9cmC.4cm 6cm 9cmD.2cm 3cm 4cm(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cm和9cm,则它的周长是.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动内容师生行为“15分钟温故、自学、群学”环节1.△ABC是△DEF经过平移得到的,若AD =4cm,则BE = __ cm,CF= __ cm,若M为AB的中点,N为DE的中点,则MN = cm.2.交流完成预习作业3.完成P24的练一练“20分钟展示交流质疑、训练点拨提高”环节1.三角形的分类2.(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6,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为40度和70度,这个三角形的另一个角是__________.3.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发现a-b c, c-b a,c-a b.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和7cm的木棒,①用2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②长度为11cm的木棒呢?③长度为4cm的木棒呢?④什么长度范围的木棒, 能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10分钟检测、反馈、矫正、小结”环节当堂检测题:1.小晶有两根长度为5cm、8cm的木条,她想钉一个三角形的木框,现在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8cm 、15cm的木条供她选择,那她第三根应选择()A.2cmB.3cmC.8cmD.15cm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另一边长是5㎝,则它的第三边长为.4.如图,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在这两个三角形中,∠C的对边分别为和5.如图:有A、B、C、D四个村庄,打算公用一个水厂,若要使用的水管最节约,水厂应建在村庄的什么地方?6.已知△ABC中,a=2,b=4,第三边c为偶数,求c的值.7.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和5cm的小木棒各两根..,任取其中3根,你可以搭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课后作业师生反思AB CDABCD····G 321F E D CB A课后作业1、如图,AB ∥CD 。
《第七章压强浮力四》导学案

《第七章压强浮力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知道浮力的应用。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教学重点】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述实验现象启示我们,浮力的大小
的多少有关。
1)内容:
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各种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
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
.由于铝片面积大,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也大,因此铝片受到的浮力最大
(4)气球和飞艇:是靠改变
图13-73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设水的密度。
第七章第一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课时1)导学案

第七章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第一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层次课时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训练要点】1.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熟练使用显微镜3.学会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课堂达标】知识点一、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一般说来,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以下哪一位科学家并非是对细胞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是()A.罗伯特·虎克 B.施莱登 C.牛顿 D.施旺3.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学说的是()A.罗伯特·虎克 B.施莱登、施旺 C.达尔文 D.孟德尔知识点二、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显微镜的使用4.生物实验中用来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工具是()A.载玻片B.镊子C.显微镜D.不需要借助工具,肉眼可见5.为了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需要将观察的标本制成()A.临时装片B.载玻片C.涂片D.永久装片6. 在低倍镜下看,字母“d”是()A.p B.q C.d D.b7.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用下列哪一项物镜和目镜的组合看到的物像最大() A.目镜为 5 ×,物镜为 5 ×B.目镜为10 ×,物镜为15 ×C.目镜为 5 ×,物镜为10 ×D.目镜为5 ×,物镜为15 ×8.观察临时装片时,不能将显微镜向后倾斜的原因是( )A.不便对光B.临时装片中有液体C.不便操作D.对画生物图不利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15 ×目镜与20 ×目镜和45 ×物镜观察洋葱的同一部位,结果是两次看到的( )A.视野都一样亮B.物像都是倒像C.细胞数目一样多D.细胞的大小都相同10.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A.0.9%B.0.65%C.0.1%D.1%11.已知四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进,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可能是( )A.5X 10X B.10X 40X C.15X 10X D.20X 35X12.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托载标本的玻璃叫__________,覆盖标本的玻璃叫_________,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__________的。
第7章 运动和力 课堂导学案

11第七章 运动和力一、力[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力的三要素及其表示方法.[课堂导学]一、力 自学课本23—24页的内容,完成:1.人推车时,人对车施加了作用;手提箱子时,手对箱子施加了______;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对铁钉施加了______。
我们把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这种作用叫做____.2.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____________。
有施力物体,必定有____________。
3.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人离墙而去,这说明人推墙时,人也同时受到了墙的作用。
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在人推墙的过程中,若以墙为研究对象,是人对墙施加了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受力物体是___;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也受到了墙对人的作用,施力物体是____,受力物体是____。
4.力一般用字母__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符号___。
拿起两只鸡蛋的力大约是____N,中学生的重力大约是______N.*5.当两个物体间存在力的作用时,两物体_________ (一定/不一定)直接接触,如磁力,重力等。
二、力的作用效果 自学课本24—25页的内容,完成:如图的情景表明:力可以使台球由静止变为_____,可以使足球由运动变为_____,可以改变排球的运动方向,可以使弹簧伸长.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称为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可见,力的作用效果是:(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2)力可以使物体____________.三、力的三要素 自学课本25—26页的内容,完成:1.把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会影响力的____________.2.用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只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_________.[课堂导练]1.磁铁靠近铁块时,磁铁吸引铁块,这表明磁铁对铁块有___的作用,同时铁块对磁铁也有___的作用,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7.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导学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够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中,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从而加深他们对力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通过实验和观察,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知到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我也会难点向他们解释和阐述力的作用效果的原因和原理。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我会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弹簧、小车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我会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表达,并引导他们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 expect students to be able to explain and describe the motion of objects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 and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and principles of theeffects of forc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hope they can develop observation,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abilities through the activities.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描述。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时)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分析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入】【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青藏高原以,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海和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沿江有面积较大的______和______。
3.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_____,最冷月平均气温在_____以上。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______,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气候。
夏季______,冬季______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4.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______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2.南方地区主要种植______,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
南方地区盛产______、竹、甘蔗、______,以及______、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吗?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读图说出南方地区西部和东部地形的差异。
3.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哪些?4.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你能结合“南方地区地形图”解释下列现象吗?(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到寒潮的影响。
5.在湿热的环境下,南方地区发育了哪一种土壤,被称为“红土地”?活动二:探究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南方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2.自然环境对南方生产影响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导学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 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掌
握通过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 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地理位置的过程
中感受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他学 科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的
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
学习方法:探究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教材第73-75页)
1.如图,小方格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
(1)如果以小明家的位置(B)作为参照点,那么大勇家的位置(A)是在B 以东____________,再往南_____________处.
(2)如果以B 为参照点,你会描述A 的位置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动1.如图,我们把上面的方格改造一下,以B 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小方格的边长仍为1个单位长度.这时,B 的位置显然可以记为(0,0),现在可以怎样描述大勇家的位置呢?比较前后两种记法,你有 什么感受?
活动2. 利用下面的信息,确定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某中学相关地点的位置:
(1)国旗杆在校门口正东100米处;
(2)教学楼在国旗杆正东150米处;
(3)实验楼在教学楼正南300处;
(4)从国旗杆先向东走100米,再向北走100米就到图书馆.
林奇同学根据题意画出了以下图形(小方格的边长表示实际距离............50..米.):(1)他画的对不对?
(2)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关地点的坐标(规定图中1个单位长度表示实际距离50米).
问题1: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 轴、y 轴?如何选比例尺来
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问题2: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轴、y轴的正方向有什么优点?
归纳利用平面直角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
(1)
(2)
(3)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75页练习1、2题
2、张明去某地考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他事先知道下面的信息:奔奔日用化工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东30度的方向,距离此处3千米的地方,明天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度的方向、距离此处2.4千米的地方请根据上面信息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简图
四、达标测试
如图,以公园的湖心亭为原点,分别以正东、正
北方向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
果取比例尺为1∶10 000,而且取实际长度
...米.
.....100
为图中的
.....,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个单位长度
(1)请写出西门、中心广场、音乐台的坐标。
(2)若一个点的坐标是(100,-300),描出它的位置。
(3)若东门的坐标是(400,0),请在图中描出坐标系。
(4)若望春亭的坐标是(300,-100),它是以谁为坐标原点呢?
五、教(学)后反思
课题:6.2.2 用坐标表示平移 导学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第 节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判断点移动后新位置的坐标;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
形平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平移与坐标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
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坐标规律,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会判断点移动后新位置的坐标;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学习难点: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如图,如果图中方格的边长表示200个单位长度, 请写出A 、B 、C 、D 、E 各点的坐标.
(一)预习(阅读课本75-7页,完成下列各题)
2、(1)在图中,•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
得到点A 1,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2)将点A (-2,-3)向
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2,在图上标出这个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3)你能说出上述两种平移变化后,坐标的变化规律
吗?
3、在图中,将点A (-2,-3)向左或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写出它们的坐标, 并说出它们坐标的变化
特点
X y
二、合作探究
1、(1)若将题改为将点A (-2,-3)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试写出它们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若将题改为将点A (x ,y )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试写出它们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将点A (x ,y )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坐标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2.将点A (3,-4)沿着x 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再将A ′沿着y 轴正方向平移4个单位,得到A ″的坐标为(____,_____).
3.在同一坐标系中,图形a 是图形b 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如果在图形a 中点A 的坐标为(5,-3),则图形b 中与A 对应的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
归纳: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例 如图(1),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 (4,3),B (3,1),C (1,2).(1)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1、B 1、C 1,依次连接A 1、B 1、C 1各点,所得三角形A 1B 1C 1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和
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 2、B
2、C 2,依次连接A 2、B 2、C 2各点,所得三角形
A 2
B 2
C 2与三角形ABC 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
么关系?
思考:(1)如果将这个问题中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都减去5”相应地变为“横坐标都加3”“纵坐标都加2”,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画出所得的图形。
(2)如果将三角形ABC 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能得到什么结论?画出得到的图形。
归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地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或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如果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地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________(或________)
平移________个单位长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78页练习
2、教材习题7.2中12题
四、达标测试
如图4,正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3,1),C(3,3),D (1,3).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各点的坐标.
(2)将正方形向下平移2个单位,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各点的坐标.(3)在(1)(2)中,你发现各点的横、纵坐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教(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