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397-2011 水稻品种描述规范.doc

合集下载

水稻品种说明书word版

水稻品种说明书word版

吉粳88(超级稻)品种来源: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常规育种室以日本优质品种奥羽346为母本,高产、耐盐碱的长白九号(吉89-45)为父本杂交育成。

已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

特征特性:相对生育期138-141天左右,属中晚-晚熟品种。

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坚挺上举,株型理想。

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每穴有效穗数25个。

穗特大,主穗粒数220粒以上。

主蘖穗整齐一致,籽粒饱满,熟色金黄,有间短芒,千粒重22.5克。

糙米率84.6%,稻米晶莹有光泽,无腹白,食味佳。

抗早霜、耐低温,活秆成熟不早衰。

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性极强,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可达26000斤/公顷以上。

栽培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育苗,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9×4寸,每穴插3-4苗。

施肥量每公顷纯氮150公斤,施氮肥绝不能过量,同时施磷酸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200公斤,钾肥以作底肥和孕穗期追肥两次施用为宜。

生育期间以预防为主,及时用药剂预防稻瘟病、二化螟等病虫害,才能确保丰收。

田间水层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开花期深、齐穗后浅的灌溉方法。

适应地区:适应吉林省的四平、吉林、通化、辽源、松原、长春等地以及辽宁北部、内蒙等活动积温达到2800-2900℃的稻作区种植。

吉粳81(品星1号)品星1号为日本水稻品种一目惚(东北143)和舞姬的杂种第8代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变异中筛选育成的特级优质米新品种。

2002年在吉林省第三届优质米评选中,以口感优良、食味极佳,外观和质量检测优异,在所有参加鉴评的20个品种中荣登榜首,被评为吉林省优质米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吉粳81号。

品星1号相对生育期143天左右,株高95厘米,主穗粒数130粒左右,千粒重27克,结实率94%。

分蘖力强,单株分蘖15-18个,茎秆柔韧性好。

谷粒呈椭圆形,有稀长芒,籽粒饱满,前期早生快发,后期灌浆速度快,出米率高。

米质优良,外观品质和口感品质好,据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2001年2月6日检测结果,米质鉴评12项指标均达到部颁优质米1级米标准,口感极佳,米饭油亮,晶莹剔透,不回生,具有日本最好吃品种越光的米香味,饭味香浓,米粒清白,无垩白(腹白或心白),米质外观优良,市场极其畅销,是晚熟品种中极少的口感优良、外观品质极佳的优质米新品种。

2011年郎溪县水稻新品种展示及适应性试验

2011年郎溪县水稻新品种展示及适应性试验

2011年郎溪县水稻新品种展示及适应性试验作者:孙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9期为鉴定评价水稻主栽品种及引进新品种(组合)在郎溪县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的表现,2011年在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千亩示范园区组织安排了杂交稻新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对农民选择适宜水稻品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1-2],有助于解决市场上水稻品种多乱杂的现象。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根据宣城市农技中心总体安排,2011年郎溪县承担了10个品种适应性试验任务,供试水稻品种分别为全丰2号、D优13、丰两优香一号、两优827、丰两优六号、皖稻103、广两优4号、Q优6号、皖稻153、Ⅱ优838。

1.2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郎溪县涛城镇合溪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沟渠纵横,灌排高效畅通;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肥力为中等偏上水平、均匀一致,田块规正、大小适中。

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水稻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Ⅱ优838为对照(CK)。

采用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个品种设1个区,每个区面积为6 666.7 m2。

1.4试验实施1.4.1浸种。

浸种前,将供试水稻品种的种子在太阳下晾晒2 d,晒后分别装入透气性较好的编织袋内,并用一次性锁扣带封好,用塑料标签做好标记;浸种液选用扑生畏1 000倍液,晾种前事先准备好,晾后将种子放入其中浸18 h;采取日浸夜露方法,浸泡24 h,起水后沥干水分,即可待播[3]。

1.4.2播种。

5月23日播种,每盘用种量125 g,总用种量22.5 kg/hm2,播于12个盘中。

播后先在室内存放,待秧苗立针时移于田间摆放,并用无纺布进行覆盖,以利于保墒,防暴雨、虫害。

田间摆放完成后,及时灌水,以灌至硬盘2/3处为宜,以确保盘内营养土吸足水分,促进幼苗生长[4]。

1.4.3移栽。

待前茬作物收获后,即可耕整,将田干旋,晾晒2 d后施肥复水整田,平整后当天进行化除,一般施丙草胺600~900 mL/hm2,2~3 d后排水机插。

稻田大地景观定植栽培技术规程

稻田大地景观定植栽培技术规程

稻田大地景观定植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大地景观定植栽培技术的品种选择、测绘制图、稻田耕作、图案种植、本田管理等田间操作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XX省水稻生产区,田块整齐、排溉方便的稻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DB51/T277 水稻简化旱育秧技术规程DB51/T870 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DB51/T883 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规程DB51/T1358 水稻合理施肥准则DB51/T1677 水稻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51/T1709 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DB51/T2335 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DB51/T 2459 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规程DB51/T 2476 杂交籼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质量规范DB51/T 2517 水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规程DB51/T 2519 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彩叶水稻 Color leaf rice一类在全生育时期叶片呈现出紫色、红褐色、黄色等绿色以外的其它颜色的水稻种质资源,为非转基因常规稻品种。

3.2稻田大地景观Paddy field landscape以不同颜色的彩叶水稻与生产用杂交稻或常规稻品种为素材,按照一定的组合设计种植于稻田中,随着水稻的生长呈现出预先规划的景观效果,又称“稻田彩绘”、“稻田画”。

3.3图案区Pattern area按照预先的规划和设计,XX种植彩叶水稻的区域。

3.4非图案区Non pattern areaXX中除开种植彩叶水稻的其它水稻生产区域。

4 技术规程4.1 品种选择非图案区宜选用当地推广的主栽杂交稻品种,亦可因地制宜地选用“稻香杯”获奖优质稻品种。

稻品种审定标准及主要指标模板电子教案33页PPT

稻品种审定标准及主要指标模板电子教案33页PPT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案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稻谷-最新国标

稻谷-最新国标

稻谷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及分型、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商品稻谷。

本文件不适用于本文件分类规定以外的特殊品种稻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4 大米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5490 粮油检验一般规则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GB/T 5493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GB/T 35881 粮油检验稻谷黄粒米含量测定图像分析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籼稻谷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籼型非糯性稻的果实,糙米及米粒一般呈长椭圆形或细长形,米质粘性较小胀性较大。

籼稻谷根据收获期不同,分为早籼稻谷和晚籼稻谷。

3.1.1早籼稻谷 early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一般在7月中下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大,角质部分较少。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早籼稻谷。

3.1.2晚籼稻谷 late long-grain nonglutinous paddy生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收获)的籼稻谷,一般米粒腹白较小或无腹白,角质部分较多。

根据粒型不同,分为长粒型和中短粒型晚籼稻谷。

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水稻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标准
ISO 3166 Cod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Names of Countries 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4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GB/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5495-1985 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17891-1999 优质稻谷 GB/T 15683-1995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2905-1982 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5519-1988 粮食和油料千粒重的测定法 GB/T 4801-1984 谷类籽粒赖氨酸测定法 GB/T 2906-1982 谷类、油料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方法 NY/T 11-1985 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 NY/T 83-1988 米质测定方法 NY/T-593-2002 食用稻品种品质
边和棱 微染
3.0~3.5
白绿 多
黄绿 中
浅绿 少
不染 >3.5
绿 无
谷粒长宽比
>3.5
3.5~3.0 3.0~2.5
2.5~2.0
≤2.0
1 籼稻 2 粳稻 5.2 水旱性 观测水稻全生育期整个植株。 根据水稻种质的原始水旱特性、来源、株型等观测整个小区,并综合判断。 1 水稻 2 陆稻 5.3 粘糯性 成熟后,当谷粒水分降到 15%以下时,观测胚乳。 随机挑选较饱满的稻谷 10 粒,去掉稻谷的颖壳,将胚乳横切后,目测胚乳断口 处的颜色。将胚乳横切,断口处不透明,呈乳白色者为糯稻;断口处透明或部分透 明(有腹白或心白时)为粘稻。用 1%I2-KI 溶液在断口处染色时,糯稻呈棕红色反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产地条件,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插秧技术、收获、脱粒、建立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水稻的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O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17891优质稻谷GB/T15790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19绿色食品稻米3产地环境条件土质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

产区紧靠南四湖生态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鱼台水稻采用微山湖水灌溉,湖水常年清澈,无污染,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鱼台大米优质理化特征的形成。

符合NY/T391要求。

4种子及处理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YRA0064.1品种选择选用具备鱼台大米质量特色的优质品种,如津稻263、金粳818、圣稻18和润农11等。

4.2种子及种子处理4.2.1种子的特性4.1.1.1选用的品种都是优质、安全、抗性强、结实率高的品种。

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

4.2.1.2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规定标准。

4.3.1.3稳定性:产量稳定率在85%以上(含)。

4.2.1.4品质:达到GB/T17891所涉优质稻谷品种品质指标2级(含)以上的水稻品种。

4.2.1.5抗病性:选择抗稻瘟病(包含苗瘟、叶瘟、穗瘟)的品种。

4.2.2种子的处理播种前晒种2-3天。

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浸种60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

浸种时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日晒(浸种适温18-20℃),每天搅拌翻动1-2次。

浙江省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试行)

浙江省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试行)

浙江省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试行)浙江省水稻品种试验技术规程(试行)----大田试验及记载部分本规程规定了水稻品种试验的有关定义、试验设置、试验品种与时间、试验田选择、田间设计、栽培管理、记载项目与标准等内容。

一、品种试验品种试验包括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区域试验是指在同一生态类型区的不同自然区域,选择能代表该地区土壤特点、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的地点,按照统一的试验方案和技术规程鉴定试验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米质、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和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

生产试验是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性等进一步验证的试验。

二、试验设置(一)试验组1.季别:分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一季稻(包括中稻和一季晚稻)。

2.类型:按品种类型分籼、粳、糯等。

3.生育期:分早、中、迟熟和特早熟等。

4.组别:分区域(预备)试验和生产试验。

品种试验应根据季别、品种类型、生育期和组别分组进行。

(二)试验点1.试验点的选择:试验点除应具有生态与生产代表性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试验条件和技术力量,首先设在国家和省级区试站,其次设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农业科研单位、原(良)种场、种子管理站、种子公司。

试验点应保持相对稳定。

2.试验点的数量:一组区域试验点数一般7~10个,一组试验生产试验点数一般6~8个。

三、试验品种与时间1.试验品种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材料按照《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执行。

2.对照品种的选择:一组试验设1个对照品种,对照品种应选用通过国家或浙江省审定,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在相应生态类型区内当前应用面积较大的同类型、同熟期品种。

根据需要可增设1个辅助对照品种。

3.品种数量:区域试验一个试验组以6~12个(包括对照品种)为宜。

4.种子质量:试验品种、对照品种的种子应符合GB4404.1常规稻原种或杂交稻一级种标准,并不得带检疫性病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65.020.20B04备案号:32741-2012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T1397—2011水稻品种描述规范2011-12-28发布2012-03-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应描述的品种信息 (1)5 主要特征特性 (2)6 产量表现 (5)7 抗性 (5)8 品质 (5)9 主要栽培措施 (5)10 适宜种植范围 (6)附录A(规范性附录)性状的测试方法 (7)附录B(资料性附录)水稻品种描述示例 (20)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四川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秀、毛双林、马晖、韩本达、高宏、秦洁、周会。

水稻品种描述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描述的内容和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选育(引种)水稻品种公告以及水稻商品种子的品种说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3 总则3.1 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真实,不以虚假、欺骗性、或者使种子使用者误解的文字方式介绍品种。

3.2 品种描述的所有内容应通俗易懂、准确、有公认的科学依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所开展的试验结果或其他试验为依据。

3.3 品种描述应使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规范汉字。

4 应描述的品种信息4.1 品种名称品种名称采用品种审定机构或品种权授权机构批准的名称。

4.2 品种选育(引种)者和选育(引种)时间标明品种选育(引种)单位或个人名称,选育(引种)时间以完整的年号表示。

4.3 品种类型4.3.1 植物学类型根据水稻的植物学分类为籼稻和粳稻类型。

4.3.2 遗传类型根据水稻的遗传学分类为常规稻和杂交稻。

4.3.3 品质类型根据水稻的品质分类为糯稻、秥稻类型。

4.3.4 熟期类型根据水稻的熟期分类为早、中、迟熟三种类型。

4.3.5 不育系类型根据不育性的遗传控制分类为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核不育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分为野败型、D型、冈型、印尼水田谷型、矮败型、红莲型、BT型、滇型等类型;核不育系分为光敏型、温敏型和光温敏型。

4.4 品种来源应阐明品种选育的遗传背景、选育方法及系谱。

4.5 品种审定编号标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所公布的品种审定编号。

5 主要特征特性5.1 应描述的性状(在附录A中用*标注)5.1.1 全生育期以天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2 抽穗期以天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3 叶鞘色(基部)分为绿色、紫色线条、紫色、深紫色。

5.1.4 剑叶姿态分为直立、直立到半直立、半直立、半直立到平展、平展、平展到下弯、下弯。

5.1.5 株高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1.6 柱头颜色分为白色、紫色。

5.1.7 穗长以厘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小数1位。

5.1.8 穗的姿态分为直立、半直立、轻度下垂、强烈下弯。

5.1.9 穗类型分为密集、中间型、散开。

5.1.10 每穗着粒数以粒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11 谷粒芒性分为无、有;少、多;短、长。

5.1.12 颖尖色(后期)分为秆黄色、红色、褐色、紫色。

5.1.13 颖壳色分为秆黄色、黄色、色斑、红褐色、褐色、紫黑色。

5.1.14 结实率分为不结实、低、中、高、极高。

5.1.15 千粒重以克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5.1.16 谷粒形状分为圆粒型、中粒型、长粒型。

5.1.17 不育系花粉不育度分为不完全败育、败育。

5.1.18 不育系不育花粉类型分为无花粉型、典败型、园败型、染败型。

5.1.19 不育系柱头总外露率分为极低、低、中、高、极高。

5.2 宜描述的性状(如果为标志性性状,则必须描述)5.2.1 芽鞘色分为白色、绿色、紫红、深紫。

5.2.2 剑叶叶耳颜色分为绿色、紫色。

5.2.3 叶片颜色分为浅绿色、绿色、深绿色、叶尖紫色、叶缘紫色、紫色。

5.2.4 茎节颜色分为绿色、紫色。

5.2.5 茎秆粗细分为细、中、粗。

5.2.6 剑叶叶片长度分为极短、短、中、长、极长。

5.2.7 剑叶叶片宽度分为窄、中、宽。

5.2.8 穗伸出度分为紧包、部分抽出、正好抽出、抽出较好、抽出良好。

5.2.9 外颖茸毛密度分为无或极疏、疏、中、密、极密。

5.2.10 芒色(后期)分为秆黄色、黄色、红色、紫色、褐色、黑色。

5.2.11 落粒性分为极低、低、中、较高、高。

5.2.12 粒长以毫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整数。

5.2.13 粒宽以毫米表示,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精确到整数。

5.2.14 糙米颜色分为白色、浅棕色、棕色斑驳、深棕色、浅红色、红色、紫色斑驳、紫色、紫黑色。

5.2.15 糙米香味分为无或极弱、弱、强。

5.2.16 花药颜色分为白色或乳白色、淡黄色、黄色。

5.2.17 不育株率分为低、较低、中、高、极高。

5.2.18 不育系的可恢复性分为差、较差、较好、好、极好。

5.2.19 恢复系的恢复力分为弱、较弱、较强、强、极强。

5.2.20 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分为低、较低、较高、高、极高。

5.2.21 亲和谱分为极窄、较窄、中等、宽广。

5.2.22 不育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5.2.23 可繁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6 产量表现以参加XX年度XX区域(省、区、市)XX组别(类型)的试验产量(千克/亩),比对照增产情况表示。

引用产量数据时应与区域试验或者生产试验结果一致。

7 抗性7.1 抗倒伏性按区域试验和抗性鉴定结果描述。

7.2 抗病性按区域试验和抗病鉴定结果描述。

8 品质按区域试验结果描述。

9 主要栽培措施9.1 播期播期以某月上、中、下旬表示。

9.2 栽插密度栽插密度以穴/亩表示。

9.3 施肥方式明示基肥和追肥的种类、比例和数量,以及追肥的时期和方法。

9.4 病虫防治措施明示防治对象、时期与方法。

10 适宜种植范围以审定通过的区域为准。

注:若有其他特性而未列在本规程中的,也可以指出。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性状的测试方法A.1 *全生育期观测时期:播种至成熟。

观测方法:目测,计算群体播种到50%的植株成熟的天数。

观测量:整个群体。

A.2 *抽穗期观测时期:抽穗期。

观测方法:目测,计算群体播种到50%的植株抽穗的天数。

观测量:整个群体。

A.3 芽鞘色观测时期:芽期,芽鞘出现颜色。

观测部位:芽鞘。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A.1进行分级。

观测量:观测100颗芽鞘,如果颜色不一致,取200粒种子重做试验,计算变异度。

表A.1 芽鞘色的分级标准A.4 *叶鞘色(基部)观测时期:分蘖盛期,有6个分蘖左右。

观测部位:叶鞘外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A.2进行分级。

观测量:整个群体,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

表A.2 叶鞘色(基部)的分级标准A.5 叶片颜色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

观测部位:叶片。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并按表A.3进行分级。

观测量:整个群体,如果颜色不一致,计算变异度。

表A.3 叶片颜色的分级标准A.6 剑叶叶耳颜色观测时期:孕穗期,穗苞膨大期。

观测部位:剑叶叶耳。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品种,并按表A.4进行分级。

观测量:20株。

表A.4 剑叶叶耳颜色的分级标准A.7 茎节颜色观测时期:灌浆期。

观测部位:主茎茎秆中部裸露部。

观测方法:目测,对照标准比色板和标准品种,并按表A.5进行分级。

观测量:20株。

表A.5 茎节颜色的分级标准A.8 茎秆粗细观测时期:灌浆期,颖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茎秆中部观测方法: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茎秆倒3节中部的外径,计算大直径和小直径的平均值,精确到0.1mm,并按表A.6进行分级。

观测量:40株。

表A.6 茎秆粗细的分级标准A.9 *剑叶姿态观测时期:灌浆晚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观测方法:目测,并按图A.1,表A.7进行分级。

观测量:20片剑叶。

表A.7 剑叶姿态的分级标准直立半直立平展下弯图A.1 剑叶姿态A.10 剑叶叶片长度观测时期:灌浆期,颖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观测方法:测量从剑叶叶枕处到叶尖的长度,精确至0.1厘米。

观测量:每群体随机测量20片剑叶,计算平均值,并按表A.8进行分级。

测量值在平均值±5厘米范围外的叶片,为明显差异,计算变异度。

表A.8 剑叶叶片长度的分级标准A.11 剑叶叶片宽度观测时期:灌浆期,颖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剑叶。

观测方法:测量剑叶最宽处的宽度,精确至0.1厘米。

观测量:每群体随机测量20片剑叶,计算平均值,并按表A.9进行分级。

测量值在平均值±0.5厘米范围外的叶片,为明显差异,计算变异度。

表A.9 剑叶叶片宽度的分级标准A.12 *株高观测时间:成熟期。

观测部位:植株。

观测方法:测量地面至植株穗颈节的高度,精确至0.1厘米。

观测量:20株。

A.13 *穗长观测时期:蜡熟期,硬蜡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测量穗颈节到穗顶的长度(不包括芒),精确至0.1厘米。

观测量:20个穗。

A.14 穗伸出度观测时期:灌浆期,颖果水样成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测量穗颈节至剑叶叶枕的距离,精确至0.1厘米,计算平均值,并按表A.10、参见图A.2进行分级。

观测量:20个穗。

表A.10 穗伸出度的分级标准图A.2 穗伸出度A.15 *穗的姿态观测时期:蜡熟期,硬蜡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目测,观察穗的姿态,并按表A.11,参见图A.3进行分级。

观测量:整个群体。

表A.11 穗的姿态分级标准描述直立半直立轻度下弯强烈下弯标准品种特矮选桂花黄浙场9号、Dasanbyeo直立半直立轻度下弯强烈下弯图A.3 穗的姿态A.16 *穗类型观测时期:蜡熟期,硬蜡熟。

观测部位:主茎稻穗。

观测方法:观察稻穗的分枝模式、一次枝梗的角度和小穗的密集程度,根据图A.4进行分类,并按表A.12进行分级。

观测量:整个群体。

表A.12 穗类型的分级标准穗类型分类密集中间型散开标准品种春江20 旱轮稻、中早14 白米谷密集中间型散开图A.4 穗类型A.17 外颖茸毛密度观测时期:开花期~蜡熟期。

观测部位:外颖。

观测方法:用10倍放大镜,观察外颖茸毛密度,并按表A.13分级。

观测量:20个颖果。

表A.13 外颖茸毛密度的分级标准描述无或极疏疏中密极密标准品种旱轮稻广陆矮4号合江18 桂花黄SariqueenA.18 *颖尖色(后期)观测时期:成熟初期,颖果坚硬,末端小穗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