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人际关系与人格类型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课件第三章人际沟通与交往

3、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 ✓投射效应 ✓刻板印象
4、人际交往的交互分析
“我好,你不好”——自恃权威的人(抬高自 己,否定别人)
“我不好,你好”——自卑的人、自我否定的 人
“我不好,你也不好”——施害的人、否定别 人(表面上否定别人,骨子里否定自己)
“我好,你也好”——快乐的人、良性互动、 双赢
LOGO
第三章
人际沟通与交往
本讲内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二、人际交往的有关理论 三、优化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
(一)不敢交往 害羞 紧张 焦虑 自卑
(二)不愿交往
✓ 缺乏自信: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 己不如在中学时那么出类拔萃了,进而形成因嫉妒 与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 己,因害怕失败而不愿意与人交往。 ✓ 缺少信任:有部分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 的人不信任,缺乏与同学的基本的合作精神,觉得 别人都不可靠而不愿意交往。 ✓ 缺乏宽容:有些同学缺乏对彼此差异的包容, 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伤害,进而而影响 交往的愿望。
(三)主动共情
所谓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 对他人的情绪情感具有感受和理解力,能进入对 方的精神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会对方,并对对 方的情绪作出恰倒好处的反应。
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共情就是能站 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进 行换位思考,从而充分感受对方的思想、情绪, 使沟通的过程更加深入和顺畅。
(四)不会交往
✓理想化带来的失落:刚入校的大学新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 交往欲望,但又常常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 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导致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 ✓沉溺过去阻碍现在的交往: 部分大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 过去的交往,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从而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 ✓消极等待影响人际交往的积累: 部分大学生不懂得交往 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 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使别人感到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 都不能使自己受益,这种交往就会终止。
人际关系沟通(PPT117页)

21.不能专注地倾听。( ) 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 ) 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 ) 24.被异性瞧不起。( ) 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 ) 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 ) 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 )
计分方法:打“√”的给1分,打“×”的给0分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 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 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 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 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 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 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
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 ) 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 ) 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
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知在。( ) 14. 15.总是尽力是别人赏识自己。( ) 16.暗自思慕异性。( ) 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 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 ) 20.瞧不起异性。( )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类型五:根据人际关系所属的群体特征分 1.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2.非正式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类型六:就人际关系的所属领域分 1.经济关系 2.政治关系 3.法律关系 4.伦理关系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
类型七:按照人际关系的性质分 1.和谐的人际关系 2.对立的人际 , 40 岁 的 意 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 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 一年。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 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 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 人事纠葛。
第三章 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 2013年9月23日上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 医院三名护士被一患者砍伤,其中一位护士为 孕妇,两名护士的头部、面部被砍伤,惨遭毁 容。
• 事件起因是该患者4个月前在该院做种植胡须手术后 对手术效果不太满意,在当天他到医院找手术医生报 复未果的情况下,持刀砍伤3名当班护士。
上述举例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全国发生 多起患者伤害医生、护士的恶性事件。现阶段造 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不断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其中医患沟通不够、不充分是重要因素。
03 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
05 投射效应 以己度人。 以小于找工作。一天,他到 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 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我们现在什么 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 ”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 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说: “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 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 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为自己赢得了一份 满意的工作。
一、概念
•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社会活动过程 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 理上的距离。
• (1)以情感为纽带 • (2)以交往为手段 • (3)以需要为基础
• 护理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在从事医疗护 理、卫生保健工作中,同社会、医院、 人群所发生的关系,是护理人员在完成 其专业使命时必须面对的一种专业性的 人际关系。
四、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 2、有利于陶冶护士的性情
3、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治疗及效率 4、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5、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戴头盔佩警棍医生武装上班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1个体性人际关系的第一特点就是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人际关系的第一特点就是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其主要问题是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其主要问题是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愿意亲近的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愿意亲近的人其在人际关系中其在人际关系中教师教师与与学生学生上司上司与与下属下属等角色角等角色角色地位等退居其次
--
2.合作型
➢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 忍让。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但是,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好朋友,而并 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 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谓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 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 心的感受和信息。
人际关系的状态
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相互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 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 阶段:
--
8.无规则型
➢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毫 无规则,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只要外界对他 们施加一种外力,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 关系。
雷维奇的八种人际关系类型,尽管是来自对夫妇关系的测 试,但是对于大部分具有经常性的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来说, 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对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2.合作型
➢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 忍让。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但是,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好朋友,而并 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 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四、人际关系的发展
所谓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是指个体把有关 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 心的感受和信息。
人际关系的状态
图
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相互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 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 阶段:
--
8.无规则型
➢这种类型的人际关系较为少见。特点是双方毫 无规则,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只要外界对他 们施加一种外力,就会转变成其他类型的人际 关系。
雷维奇的八种人际关系类型,尽管是来自对夫妇关系的测 试,但是对于大部分具有经常性的互动者之间的关系来说, 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对于人们选择什么样的人际关 系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际关系沟通

1央视著名主持人 2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 3记者
演员
1阿里巴巴创始人 2企业家
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
角色的确定 1、 要回答:“我是谁?” 2 、角色确定的有效性: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被别人承认。(需经过长 期的努力) 角色不确定的几种情况: (1)不能胜任角色(能力不够) (2)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大材小用”、“此才彼用” (3)选择了不当的角色。老乡、朋友、同学、官与民。
人际交往理论—交换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交换理论
第一是成功命题。这是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人的行动与动物有 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如果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 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 值,他就可能选择此种行为.
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 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 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 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 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 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 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 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
角色的特性: 1、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社会客观赋于的。(客观性) 2、每个角色都有其互补的角色存在,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对应性) 3、在一个社会中,也不可能存在对同一社会角色会有不同的社会期望和 行为规范。(单一性) 4、要经过角色的学习过程才能获得。(学习性)
人际交往理论—角色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人际行为三维理论
假设四:涉及群体发展。
第三章 人际交往

非语言艺术
• 经过行为学家60年的研究,面对面的沟通时,三大要素 的影响比率是:
•
• •
肢体语言:55%;
声音:38%; 文字:7%。
• 1、非语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 姿态、位置、距离等。
• 2、倾听
• (“听”---出租你的耳朵) • • • • (1)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 (2)要尽量表现出聆听的兴趣; (3)对讲话者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同理心); (4)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妄加评论。
• (四)适当运用幽默 • 一语双关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 巧借谐音 理想生活标准: 农妇,山泉,有点田令自己愉快、也
使别人快乐的人呢?
• 总结为四句话:
•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 (痛苦减少) • 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运用同理心) • 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 • 第四句话:把自己当做自己。 (珍爱自己)
专业能力 基础知识 心理素质 其他
一、人际交往的含义
• 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 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 来的情感联系,亦通常所说的人际关 系。
从动态的角度说,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
•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 • 人际交往:1+1>2 • 有人估计,每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 其余16个小时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人 际交往。 • 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 就是上帝。”
马加爵一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 • 马加爵一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 思考 ! • 为什么要谈人际交往?它对 我们有些什么意义?
• (1)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
人际关系与沟通 第三章 我们周围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亲子关系
一、左右孩子一生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教养方式关乎一个人人格的建立和成人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力。 温暖和控制是两个独立的教养维度,从而组合成四种教养风格,每一种教养风格 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着特殊影响。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相应的社会性特 征表现为以下几种:
民主和权威 的父母
4
容忍和放任 的父母
马斯克在一次访谈中说道:“我知道在我们三个孩子都上大学的那段时间,她过得 很辛苦,可是她从来不抱怨,每次见她都是满脸笑容。这样的态度,是她给我们的最宝 贵的财富。”
梅伊酷爱科学和阅读,每周两次的图书馆阅读是她的必修课,“做给孩子看”是她 的教育理念。她从来不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们 在为梦想拼搏的时候,她也在忙自己的事业,她经营着一家营养公司,还把自己的经历 写成了书。
父母的关心变成孩子眼中的“控制”,孩子的“反抗”变成父母心中的困 惑,“中国式父母”向来是为人诟病的一个群体,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父母的教 育理念有了很大改观,但“过度关爱”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
第一节 亲子关系
4.不要让父母担忧
父母担心的是什么? 父母期望的首先是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安全,其次是心理上的安全 快乐。常联系,报平安。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事情没有 责任心,容易形成任性自私、行为放纵、缺乏同情心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难以交到朋友,逐渐 孤僻离群,遇到不满容易导致攻击报复等反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亲子关系
4.民主和权威的父母
民主权威型的父母采用温暖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养方法,而控制则为 中等程度;他们允许儿童承担与年龄相适宜的责任,为儿童提供的环境有利 于他们成长为自主、自信的个体。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以平等 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孩子遇到困难乐意和父母说,孩子的正常要 求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他们互相尊重, 彼此体贴、关心。
第三章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在人际交往中必备的条件是:
1.交往的主体是个体或者群体。 2.交往中的沟通方式多样,如直接交往与间接交往、正式
交往与非正式交往、单方交往和双方交往等。 3.交往中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4.交往的内容是广泛的,例如思想交流、互助合作、劳动
服务等。 5.人际交往的领域是广大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 6.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想 要建立人际关系必须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得以实现。人际关系的 发展与变化是交往的结果,交往的程度与关系成正比。反之,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又影响着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也就是说人与 人在交往过程中物质需要或者精神需要能够得到满足的话,就 会产生喜欢、亲近的情绪,心理距离就会缩短。人际关系以交 往为手段,借助于交往消除陌生感。并且与交往的频率有直接 关系,通常,交往的频率越大,人际关系就越密切;交往的频 率越低,人际关系越平淡;当交往不存在时,人际关系也会名 存实亡。总之,人际交往是社会化得起点,人际关系是人们生 存和发展的条件。
(三)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的必要前提
人的社会过程是一个漫长不断发展的过程,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 经之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个体是在人际交往中不断成长、发展和成熟 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文化、生存技能、社会知识以及社会规范要去 的各种素质,从而获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如果没有与其他人的交往,是无法完 成这个过程的。
(三)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
1、人际交往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发展时期,此时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 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真诚友爱,人际交往的愿望较为 强烈,希望能够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益,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