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列当今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
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具体事例

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具体事例空气污染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不断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工业活动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厂和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污染了周围的空气。
此外,生活垃圾的焚烧、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等也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一些有害物质还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患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其健康状况更容易受到影响。
除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降解土壤质量,影响植被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一些有害物质还会通过大气降水的方式沉积到地表水中,污染水资源,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人类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环保意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此外,个人也应该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开车、少烧煤等,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减少空气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建设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家园。
愿我们的未来更加清新、健康!。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是环保小卫士

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目标:1、通过现如今的环境状况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让学生明白怎么去保护环境。
国家、大人们、学生都是如何开展环保活动的。
3、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当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要行动起来。
4、通过制作环保广告,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环保。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应当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要行动起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板书用贴纸、白纸、翻页笔学生准备:收集身边人的环保故事的图片或者文字;彩笔。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播放“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的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想法?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评价:你看得很认真,说得非常有道理!是啊,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灾难。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二、如何保护环境?师:如何保护环境呢?(指名说)评价:你说的很清楚,我们都知道怎么去保护环境了。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去保护环境,“人人争做绿色使者”(板书:人人争做绿色使者)(一)国家:师:国家首先从法律上去保障环保事业,制裁污染环境的行为。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说)师:国家还设立了环境保护日,老师在这里还罗列一些环境保护日。
(指名读,其他学生跟着读)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在这些环保日做环保,在每一天都能规范我们的行为,真真切切地去保护我们大家的环境。
(二)大人怎么保护环境?师:同学们,我们的国家颁布环境保护法去保障环保事业,那么我们大人们平时又是怎么去保护环境的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保护环境的?(PPT 展示照片)师:同学们,他们为保护环境都做了哪些事?(指名说)评价:是的,大人们带着孩子们到小区、公园去捡垃圾,到郊外去植树。
他们捡走了一片片垃圾,让大地妈妈变得干干净净!他们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让地球母亲又增添了一份绿意盎然的生机!他们主动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为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地球上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

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人类是/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教练陈词:一.辩题分析人对自然的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在今天同时存在,因此正反双方都无法通过简单的事实罗列与比较证明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
这是一个必须超越经验事实的命题。
对经验事实的超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判定在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背后人的本性是什么,才能进而做出人是自然的保护者或破坏者的定性;二是必须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仅仅根据人类实践的阶段性状况做出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的定性。
二.双方立场的利与弊`1.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直观而强有力地表明人对自然有过强烈的破坏,这构成证明人是自然的保护者的巨大障碍。
对此,正方将采取正视现实同时指明人不具有破坏自然的本性的对策。
2.人作为异养生物必须从自然获取物质与能量才能创造文明,这可能被反方用以论证人对自然的破坏具有必然性。
对此正方将强调人在自然的承载力范围内的利用符合自然之道,不能看作对自然的破坏。
3.人作为自然进化的产物不可能以对立于自然的方式存在,相反只有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明才能够延续,因此,人就其本性而言是保护自然而非破坏自然。
辩题并不是对保护行为与破坏行为的简单陈述,而是必须结合对人的本性的判定而确认人是保护者或破坏者。
反方无法否认保护行为的客观存在和人具有保护自然的本性。
这是正方立论的有利之处。
4.如果承认人类能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够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那么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就必须承认人是自然的保护者。
反方将面临两难境地:要么坚持人对自然的破坏的必然性与恒久性而认为文明将由人类自身加以毁灭,要么承认文明能够得到延续而无法在人类实践的总体意义上证明人对自然的破坏。
三.正方的逻辑设计与策略1.“破坏”只能是指打破自然的动态平衡。
否则只要从生态学角度指出人是异养生物就足以证明反方命题,这显然过于简单化并使辩题丧失中立性与公正性。
正方将坚持对“破坏”的界定。
环境侵权与一般侵权辨析

环境侵权与一般侵权辨析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梳理环境权、环境侵权的概念,对环境侵权与一般侵权进行比较,并结合社会现实对其进行理论辨析;基于环境侵权间接性的本质特征,对生态破坏是否属于环境侵权标准进行分析,以期对完善环境侵权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环境侵权一般侵权环境权的分析首先明晰环境权的概念。
随着环境危机加深,人们对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寄予很大的希望。
对于环境权的概念,各方评说不一。
吕忠梅教授将其列为两种观点:“一种将其理解为以生态为中心的,将人与环境等同起来的环境所拥有的权利,即环境的权利;而另一种则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为人所享有的法律上的环境权利”;笔者认为从强调法律对人类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的保护作用的角度来说,宜作第二种理解。
本文的论述也采第二种理解。
对于此可从环境权最早被提出时的目的进行解析。
最早提出环境权概念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中对其的表述如下:“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
从中告诉我们,人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在于人有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
这正是环境权为学者一致认同为人权的原因。
根本目的在于呼吁大家与环境和谐相处,而非指引人们凌驾于环境之上。
若将此理论用于司法实践,则可将是否影响主体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判断是否侵害环境权的标准。
在众说纷纭的环境权概念中,笔者倾向于邹雄教授的观点:“环境权是自然人享有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的法律权利”。
首先,确立了主体仅为自然人,排除了法人作为环境权的主体。
有学者主张法人为环境权的主体的依据主要有法人应该有“劳动环境权”,但我们知道,环境权之所以在实体权利范围内得不到广泛支持的原因就在于环境权侧重主观感受,而法人的主观感受最终都来自于特定的人。
笔者认为不宜将法人作为环境权主体。
对于环境权中的生态环境的权属问题,能否为传统的所有制体系所包含?笔者认为不可。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课 爱护家园-说课一等奖

第19课爱护家园1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2教学过程2.1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学时重点教学重点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学时难点教学难点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和老师一起来看看吧。
”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南极的冰天雪地、热带丛林的鸟语花香、非洲大草原动物成群的美丽景象,并趁机提问:“在浩瀚的宇宙中,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只有地球,地球如此美丽,可为什么还提倡要爱护地球呢?”指定几位学生发言,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环境问题用幻灯片罗列出来:例如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吞噬良田绿地;乱采乱挖导致地震、山体滑坡频繁发生;工业污染、污水随意排放,导致大气条件恶化,人类健康受损;非法狩猎导致多种生物濒危、灭绝等十大环境危机。
触目惊心的图片与前面的美景形成视觉上强烈的反差,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接着教师讲述:“正因为这些破坏行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受到严重的危害。
保护这唯一的地球,已成为当务之急。
”随之课件出现保护地球的画面,寓意保护和重生!教师板书课题-----爱护家园。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1、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文|郑芸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译林版《英语》六(上)Unit7Protect the Earth。
主题内容为“人与自然”,主题群为“环境保护”,子主题内容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就主题意义而言,旨在通过对此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热爱地球,保护地球(英语教师教学用书,2020)。
当前,全球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这三大危机。
作为地球公民,教师应引导学生和Mike共同成长,通过探讨本单元话题“保护地球”,从书本迁移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语篇理解和体验中意识到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践行绿色生活的理念,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就文本呈现方式而言,属于混合文本,包含连续性文本Story time,Sound time&Checkout time与非连续性文本Grammar time,Fun time,Culture time& Cartoon time。
单元核心语篇Story time为四段并列式文本,四段内容分别围绕小标题展开,结构一致,围绕“Why should we...?”和“How should we...?”两个关键问题,并运用句型“We should...”为保护地球提供具体的建议。
文中配有四张插图,呈现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形势严峻,以及人类浪费资源的现象。
Grammar time呈现了本单元核心句型“We use...to...”和“We should(not)...”。
Fun time延续了Grammar time,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创造,再在利用绿色材料的体验中运用关键句型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Culture time介绍了“保护地球”的两个关键日期,并出现一张保护地球的海报,和Cartoon time做了承接。
对于我们而言,“Make every day Earth Day.”身体力行,才是保护地球最好的方法。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

《寂静的春天》读书笔记姓名:宋丹学号:2016100913 班级:环境工程春天应该就是如诗词中描写的那般,有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鸟儿的鸣叫,也有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中鱼儿的游动,更有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中树木的生长,是一个充满着声音与色彩的美丽世界。
而在《寂静的春天》开篇中,也是一个如此充满生机的小镇,却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所有关于春天的声音与色彩都逐渐静止凋零,令人惊心。
虽然这是作者蕾切尔·卡逊的想象,但显示中确有地区正在遭受着这样的苦难。
《寂静的春天》可能不是一本和其名字一样吸引人的书,时至今日,这也是我第一次对这本书有了完整地阅读和思考。
《寂静的春天》以美丽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如同一部庞大的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详细地罗列了各种化学药剂的使用案例及其危害,表明这种由以杀虫剂为代表的化学药剂的任意使用正是春天寂静无声的原因,也给人类和整个自然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半个世纪多前的东西,今日看起来还是一样惊心动魄。
这本书的伟大不仅在于开启了对于环境保护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的关注,而且在于做出了生物相处哲学的最初思考。
人不可能一直幼稚地活在自然里,应该学会谦卑。
《寂静的春天》被认为是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不仅促成了美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致美国在1972年全面禁用了DDT这一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剂,随后世界各国纷纷效法,时至今日,全世界已几乎没有了DDT的生产厂家。
正如序言中所说,《寂静的春天》唤醒的不仅仅是美国,更是整个世界。
《寂静的春天》中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第二章中的那句“对于滋养万物的自然世界,我们未能给予足够谨慎的关切。
”在我的认知里,从小就知道应该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大学学习环境专业以来,自己更多地都是接触与环境问题的治理,而忽视了对于自然不仅要关切,更要抱着科学认真甚至是敬畏的态度,给予自然“足够谨慎的关切”。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标点符号(二)

中考语文一轮温习:标点符号(二)一、单选题1.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并深入人们的内心? 一些艺术家分享了自己工作中的体会与感悟。
B.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并紧跟时期步伐,才可能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秀作品。
C.原始人类浏览的对象就是大自然∶山峦在蔚蓝的天空下安静绵延,野鹿在曲折的溪流旁边悠闲漫步。
D.历史正剧常常庄重严整,由于它偏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由于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毛病的一项是()A.既然大自然赐予我们无比高贵的大脑,为何不带着期望,登上峰顶,去迎接朝阳呢?B.建筑的美感是模糊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建筑的美感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
C.市政府对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二期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了:“生态化、差异化、功能化”的要求。
D.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各有各的逻辑结构,都有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真是小孩子呢,不是这种葫芦他就不爱好”。
一位客人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看见清兵卫在一旁很专心肠擦葫芦,就这样说。
B.“那种葫芦我可不爱好,不过大一点就是了。
”他插嘴说。
C.清兵卫又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D.“这种事情,家里应当干涉他……”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质”,这里的上帝本质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
B.古人赏梅,观赏的是它那盘旋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
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
”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D.《津南日报》《津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的“百姓故事”栏目,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列当今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 -暑假作业
1.伐木,森林遭受破坏.
应保护森林,树立有效的条例来制约人们这种行为
2.过度放牧,破坏操场
合理放养牲畜,保护植被
3.排污,污染河流
研发出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
4.排放温室气体
禁止排放
5.捕猎,使物种灭绝
颁布条例明令禁止,抽调人员保护动物
6.破坏臭氧层
消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措施
7.大水漫灌,使土壤盐碱化.
合理浇灌,合理节约
8.使用生化武器污染环境.
各国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来禁止
9.制造基因生物,威胁生态平衡
保护现有生物,不过量进行科学研究
10.抽取地下水,使地表下降.
停止抽取,节约用水。
各地限时限量用水
1 使用布袋
我们去商店或农贸市场购物,几乎每样物品都会随赠一个塑料袋,回到家后,这些塑料袋往往立即被扔进垃圾箱。
作为垃圾,塑料袋离开了我们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随处可见塑料袋,遇到刮凤的天气,它们就会在空中飞舞,降落在树枝上、河流中,影响卫生和市容。
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更为严重的是塑料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
仅图一时方便,却把垃圾遗弃给子孙后代。
这样做合适吗?以北京为例,若人均每天消费一个塑料袋(约0.4克重),每天就要扔掉4吨塑料袋,仅原料就价值4万元。
小小塑料袋的害处真够大。
我们从前也是用可以重复使用的菜篮子和布袋子购物买菜的,普遍使用塑料袋只是近几年的事。
我们应该恢复既往的优良传统。
德国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2 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美国洛杉矶的居民,在1943年发现空气中有一种微白的薄雾,有时带有黄褐色,刺激人眼疼痛和流泪,这种薄雾日趋严重,但直到10年后才找到真正的祸首——汽车。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3/4 的人患病。
汽车排放的废气,在每年5-10月份的强烈阳光作用下,形成光化学烟雾,引起眼病、喉头炎和头疼,还降低了大气能见度,使车祸和飞机坠毁事件增加。
如今,汽车废气的治理已取得相当的成功,但数量的急剧增长,使汽车仍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据报道,近年国内某些大城市也出现过光化学烟雾污染。
不仅如此,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也要消耗自然资源,也要排放污染物,汽车还产生噪声等危害。
而且日益增加的汽车给城市交通造成重大压力,造成交通拥堵。
这些都严重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而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少乘小汽车,提倡乘坐公共汽车。
3 不要过分追求穿着的时尚
4 不进入自然保护核心区
5 倡步行,骑单车
6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7 不燃放烟花爆竹
8 双面使用纸张
9 节约粮食
10 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11 消费肉类要适度
12 随手关闭水龙头
13 一水多用
14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
15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6 拒绝过分包装
17 使用节约型水具
18 拒绝使用珍贵木材制品
19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2O 尽量利用太阳能
21 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2 使用节能型灯具
23 简化房屋装修
24 修旧利废
25 不随意取土
26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27 不乱占耕地
28 不焚烧秸杆
29 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3O 不恫吓、投喂公共饲养区的动物
31 不吃田鸡,保蛙护农
32 提倡观鸟,反对关鸟
33 不捡拾野禽蛋
34 拒食野生动物
35 少使用发胶
36 减卡救树
37 不穿野兽毛皮制作的服装
38 不在江河湖泊钓鱼
39 少用罐装食品、饮品
4O 不用圣诞树
41 不在野外烧荒
42 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43 不乱扔烟头
44 不乱采摘、食用野菜
45 认识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46 不鼓励制作、购买动植物标本
47 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
48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鸟类并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条件
49 不参与残害动物的活动
50 不鼓励买动物放生
51 不围观街头耍猴者
52 动物有难时热心救一把,动物自由时切莫帮倒忙
53 不虐待动物
54 见到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果断拆除
55 在室内、院内养花种草
56 在房前屋后栽树
57 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58 垃圾分类回收
59 旧物捐给贫困者
60 回收废电池
61 回收废金属
62 回收废塑料63 回收废玻璃
64 尽量避免产生有毒垃圾
65 使用无氟冰箱
66 少用纸尿布
67 少用农药
68 少用化肥,尽量使用农家肥
69 少用室内杀虫剂
70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71 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72 少吃口香糖
73 不追求计算机的快速更新换代
74 集约使用物品
75 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76 私车定时查尾气
77 使用无铅汽油
78 不向江河湖海倾倒垃圾
79 选用大瓶、大袋装食品
80 了解家乡水体分布和污染状况
81 支持环保募捐
82 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3 支持有环保倾向的股票
84 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
85 避免旅游污染
86 参与环保宣传
87 做环保志愿者
88 认识草原危机
89 认识荒漠化
90 认识、保护森林
91 认识、保护海洋
92 爱护古树名木
93 保护文物古迹
94 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95 关注新闻媒体有关环保的报道
96 控制人口,规劝超生者
97 利用每一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98 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99 了解绿色食品的标志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