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与规范
工艺矿物学重点

③求解方程:可得 ω cp =2.88%; ω sph =69%; ω py =1.32%; ω pyr =24%。 2.碳酸盐计算(孔雀石和蓝铜矿):某铜矿床的氧化矿石中,氧化带铜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硅孔雀石、赤铜矿和金 属铜等。经过测定在 400℃时分解产生 ϕ (H 2 O ) =1.2%,在 1100℃分解产生 ϕ (CO2 ) =4.1%。求孔雀石和蓝铜矿量。 解:孔雀石的化学式为: CuCO3 • Cu (OH ) 2 ;蓝铜矿的化学式: 2CuCO3 • Cu (OH ) 2 设矿石中孔雀石和蓝铜矿含量的分子数比为 1 ∶ φm 。 则矿石中孔雀石和蓝铜矿析出 ϕ ( H 2 O )和ϕ(CO2) 比为:
(1 + φ m ) × 18 1.2 ϕ ( H 2 O) (1 + φ m ) × H 2 O = = = ; ϕ (CO2) (1 + 2φ m ) × CO2 (1 + 2φ m ) × 44 4.1
则矿石中孔雀石量=孔雀石产生 ϕ ( H 2 O ) ×
解之得 φ m =0.64
CuCO3 • Cu (OH ) 2 H 2O 1 123.55 + 97.55 × 1 + φm 18
奔跑的蜗牛整编
工艺矿物学——娱作仅供参考 1.1 何谓工艺矿物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工艺矿物学,即是以工业固体原料与其产物的矿物学特征和加工时组成矿物性状为研究目标的边缘性学科。 ①研究工业固体原料与其产物的矿物组成及其分布;②对影响或制约生产工艺运行质量的矿物性状进行分析,这 些性状包括几何、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表现与特征。 1.3 简要勒出工艺矿物学的 10 项研究内容,并指出其中哪几项属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 答:① 原料与产物中的矿物组成;② 原料与产物中的矿物粒度分析;③ 原料与产物中的元素赋存状态;④ 矿 物在工艺加工进程中的性状;⑤ 矿物工艺性质改变的可能性和机理;⑥ 判明尾矿和废渣综合利用的可能性;⑦ 矿物 的工艺性质与元素组成和结构的关系;⑧ 查明矿石的工艺类型空间分布规律,编制矿物工艺图——工艺地质填图;⑨ 研究工业固体原料加工前的表生变化;⑩ 分析矿物工艺性质的生成条件;其中矿物组成、粒度分析、元素赋存状态和 矿物加工时的性状等内容,在学科中具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性质 1.4 取样和误差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样品要求:要有充分的代表性。样品的基本特征为:①代表该矿床主金属(或伴生有益组分)各品级储量;②代表该 矿床各类型矿石的平均品位,其中包括高、中低 3 种品位;③代表矿石的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④代表围岩、夹层、 脉石的种类、性质及含量;⑤代表有用矿物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取样方式:两种——①从分选产品及试 验用样中抽取;②在工艺加工取样点上采取地质标本样。 试样观测方法:是在显微镜下对矿石中的主要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存在状态、矿物粒度、嵌镶关系以及矿石在破碎 过程中的连生、解离状况迅速做出可靠结论。 观测一定数量的矿物颗粒,观测点数:经验的作法是取 1000~1500 个观测点;另一种办法是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求取一 个合理的试样观测值。 3.1 反光显微镜与普通偏光显微镜又什么区别? 答:反光显微镜与偏光显微镜相比,增加了光源和垂直照明器。 3.2 反光显微镜的反射器有哪两种主要类型?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①.玻片式,优点是光线可以通过物镜的全孔径,视域亮度均匀,分辨率较强,可以进行全孔径偏光图的观察。缩小 孔径光圈可使光线近于垂直入射和反射,在矿物光学性质测定时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结果。缺点是光线损失大,因第二 次反射产生耀光影响物质的清晰度。 ②.棱镜式,优点有效光线大、光线损失小。缺点是反射器挡住光路一半,降低物镜的分辨率,偏光图也只有一半, 易发生明显的椭圆偏振化和椭圆长轴的旋转,影响某些光学性质的测定。 3.4 影响矿物反射色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反射色观察的因素:①光源,光源的强度与色调,当光源较弱时,反射色会变黄,为了滤去光源中多余 的黄光,显微镜上配备有蓝色滤色片。 (要求白光中不带黄或蓝的色调,常以方铅矿为白色标准来调节光源色调) 、② 光片,光片的磨光质量要高,安装必须正确。当光片表面存在氧化膜时会出现各种色彩,故光片必须保持新鲜和清洁 的表面。③周围环境、矿物的影响(视觉的色变效应) 。 3.5 反射色描述:色调、色调浓度、亮度 5.1 矿物定量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矿物定量——指确定矿石(或流程产物)中各组成矿物相对含量的工作。 通过对选矿生产流程中各产物组成矿物的定量,可以从矿物学角度详细分析各选矿作业的效率,有助于分析目的 矿物和有害矿物在流程中的走向及其行为规律,对于分析选矿流程结构及工艺条件的合理性、指导选矿流程的优化等 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方式主要是:分离矿物定量、目估定量、镜下矿物定量、化学元素分析矿物定量、仪器定量 5.2 分离矿物定量法基本原理是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利用待测矿物与原料中其它矿物性质的差异,将待测矿物从原料中分离出来而进行的一种方法 主要方法:重力分离法、磁力分离法、介电分离、选择性溶解、高压静电分离。 5.3 对于结晶粒度粗大的磁铁矿矿石中磁铁矿的定量可采用哪些方法? 主要是分离矿物定量法 5.4 矿物镜下定量方法:计点法、直线法、面积法 5.5 矿物定量校核结果方程式:矿石中某矿物的定量统计值×该矿物中校核元素的含量≈矿石中该校核元素的化验分 析值(两者相对误差值小于 10%即认可合格) 6.1 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有何意义和作用? 答:研究元素在矿石矿物中的赋存状态,不但对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矿山生产、矿山建设过程中 矿石的选冶试验与生产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元素赋存特性直接和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弄清赋存特征,可以 有目的地指导采矿和选矿工作。 其目的是查明化学元素在矿物原料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规律。为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方法的选择和最优指标的控制提 供基础资料和理论基础。 6.2 元素在矿物中组要与哪几种存在形式,这些存在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又哪些研究方法? 答:①.独立矿物:一种是肉眼或双筒显微镜下可以挑选的矿物;一种是以微细包裹体形式存在于其他矿物中。 ②.类质同像: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对类质同像的研究,构成了地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
工艺矿物学

二、不透明矿物的性质及鉴定 不透明矿物的性质及鉴定
不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 (一)、不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 1、反射率: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的值。即 、反射率:矿物光面对垂直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的值。 矿物光面在矿相显微镜下的光亮程度。 矿物光面在矿相显微镜下的光亮程度。 观测方法:视测对比法—— 观测方法:视测对比法
工艺矿物学
一、总论 二、不透明矿物的性质 及鉴定 三、矿石组成矿物定量 四、矿石中的元素赋存 状态 五、矿石嵌布特征
一、总论
1、工艺矿物学的产生、内容及其作用 、工艺矿物学的产生、 (1)产生:20世纪初叶,近代大工业的建立,是人类需 求与地下资源的利用率发生严重矛盾。40年代,工艺 矿物学是在工业生产和技术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应运 而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包括实际资料的极大丰富, 相邻基础学科与测试进步,如:概率论、数理统计和 体视学的引进;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 电子(离子)探针的应用使学者们有可能从理论体系、 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 明矿物的性质及鉴定
(一)、不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 )、 1、垂直入射自然光下:反射率、反射色; 2、垂直入射平面偏光下:反射率、反射色、双 反射、反射多色性(包括油浸物镜下的双反射 和反射多色性); 3、垂直入射正交偏光下:均质性和非均质性、 内反射(包括油浸物镜下的均质性和非均质性、 内反射); 4、斜照光下(或暗视域照明):内反射; 5、聚敛正交偏光镜下:偏光图。
某提取贵金属的矿物工艺矿物学研究

某提取贵金属的矿物工艺矿物学研究摘要:某高贵金属阳极泥原料进行选冶联合工艺后,其Au、Ag含量仍然较高。
为了查明原因,采用XRF、XRD、扫描电镜、能谱仪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贵金属Au、Ag含量较高,分别为达到0.28%、9.59%,颜色呈亮白色、灰亮色,物相主要以Au-Ag合金、被包裹在PbSb2O3、PbSO4、BaSO4等形式存在。
主要贱金属为Pb、Ba、Sb,含量分别为35.9%、13.5%、9.0%,颜色呈黑色、灰色,主要以硫化物、氧化物为主并且大部分包裹Au、Ag。
矿物中Au、Ag含量较多是因为提取时捕收剂用量不够和大部分Au、Ag被氧化物包裹从而难提取。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贵金属Au、Ag回收率低的原因,为改进提取工艺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贵金属;赋存状态;工艺矿物学我国作为贵金属资源的消费大国,受资源条件限制,综合回收阳极泥中金、银等贵金属元素非常必要[1],但阳极泥成分复杂,提取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2-3]。
目前,阳极泥的处理工艺主要为选冶联合工艺。
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属于矿物的基础性研究,对查明元素的赋存状态,改善处理工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6]。
某高贵金属阳极泥原料进行选冶联合工艺后,矿料中Au、Ag含量仍然较高。
为了查明原因,改善工艺流程,对其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Au、Ag及主要杂质金属的赋存状态,为提高Au、Ag的回收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1 分析设备使用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粒度分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XRF分析,并对主要元素Au、Ag、Pb、Ba进行了定量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其组成进行分析;使用德国蔡司扫描电镜、能谱仪对其结构特征、赋存状态进行分析。
2 成分分析2.1 定性、定量分析通过XRF分析,其中共含有22种元素,主要金属元素为Pb、Ba、Ag、Sb,主要非金属元素为S、O、Cl、Si。
其中Au、Ag含量分别为0.28%、9.59%,Pb、Ba、Sb含量分别为35.9%、13.5%、9.0%。
某铜铅锌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

某铜铅锌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1. 简介- 介绍该铜铅锌矿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目的2. 矿物学特征分析- 研究矿石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性质- 分析矿石中铜铅锌矿物的类型、形态、包裹体特征等3. 选矿试验研究- 测试不同选矿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和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不同选别条件对矿石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4. 优化选矿流程- 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选矿流程进行优化- 提出改进选矿工艺的建议和方案5. 结论- 总结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第1章节: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铜铅锌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铜铅锌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矿,其含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储量较大,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航天以及军事等众多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铜铅锌矿产业高速发展,对于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铜铅锌矿的多样化矿物组成以及难以分离及处理的特点给选矿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研究铜铅锌矿的选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论文旨在对某铜铅锌矿进行选矿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促进其高效、低耗、环保地开采和利用。
本矿位于某省榆林市,矿山规模较大,具有丰富的铜铅锌矿资源。
该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包括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菱锌矿等,其中每种矿物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选矿处理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同时,该矿的生产设备较为老旧,选矿工艺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该铜铅锌矿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分析、解读。
其次,通过不同选矿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评估各个工艺参数对矿石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最优选择方案。
同时,考虑到该矿山生产设备较为陈旧,本文特别针对选矿工艺流程的优化,以提高选矿处理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本论文的主要意义在于为该铜铅锌矿在实践生产过程中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对其他类似矿床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工艺矿物学1

1.什么是取样?有哪些环节?取样是指从矿体、近矿围岩或矿石中,按一定规格和方法,采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矿石或岩石作为样品,以研究矿石质量、加工技术性能以及采矿技术条件而进行的一项专门工作。
取样通常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采样、样品加工、样品分析和研究。
2.什么的样品的代表性?如何从取样数量上保证样品的代表性?样品的代表性,是指所采集的部分式样与研究的对象在整体性质上的一致性。
实际上,样品的代表性是指试样的某一特征指标的测定值与该研究对象特征指标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二者的符合程度越高,说明试样的代表性越强。
3.矿床样品的采样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采样点的布置采样点是指在采样过程中,为保证样品代表性,结合矿体的赋存特点,在矿体不同位置确定的采样地点;2)配样设计配样是指将各类型样品配成混合样时,混合样中各工业品级和自然类型所占的比例;3)采样方案采样方案包括采样目的、样品的种类和数量、采样点布置及采样方法。
4.采用刻槽法采样时,刻槽应如何布置?采用刻槽法采样时,刻槽的方向应垂直于矿体走向,在沿矿体厚度方向上布置,尽可能使样槽通过矿体的全部厚度,各样槽间距要相等,各槽断面积要一致。
5.常用的采样方法有哪些?怎样选择采样方法?常用的采样方法有:打块法、刻槽法、剥层法、全巷法、钻探采样;采样方法的选择:1)是根据地质矿产调查的目的和使用的勘探工程来确定,2)要考虑矿床地质特征和技术经济因素。
6.化学采样的目的是什么?怎样采取化学样?化学取样的目的:确定矿石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化学样的采样方法受探矿工程类型及矿体特征的影响,可分为下面两种情况:坑探工程中采样、钻探工程中采样。
7.什么是技术取样和加工技术取样?两者有什么差别?技术取样又称为物理取样。
是以了解矿(岩)石的技术物理性质为目的的采样。
其任务是:1.确定矿石的某些物理技术性质,评价矿石质量。
2.为储量计算提供某些数据。
3.为开采设计提供技术资料。
加工技术取样又称工艺取样。
工艺矿物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探究

工艺矿物在选矿工艺中的应用探究工艺矿物学主要对矿物质、岩石以及矿石的成分、构造和形成过程的连续性以及形成过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将许多矿物质原料处理工艺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解决,尤其是将会大大改进传统的选矿工艺。
在一个国家整体的国民经济中所取得的一切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与提高采掘工业的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想使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更加深入,能够更加深入、综合的处理矿产资源,就必须要加强工艺矿物学的研究。
1 工艺矿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工艺矿物学的本质是对于地球化学以及岩石进行研究的学科方法。
具体来说工艺矿物学是一种将岩石学、矿物学与工艺研究的工程学结合起来的,研究脉石和有用矿物质、矿床、矿物的组成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其中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工艺矿物学对于结构构造、矿物生成顺序、矿物世代关系、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关系、矿物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的方面也都进行了研究。
并且工艺矿物学也逐渐应用于选矿工艺中,在选矿方面工艺矿物学主要负责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矿物在选矿过程中的行为。
综上所述,工艺矿物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矿石以及矿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这种矿物质之间的化学物理关系与选矿工艺之间的关系。
第二,各种矿物质表面的性质以及其工艺特性。
第三,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物质组成、矿石元素在矿物质中的存在状态以及分配规律的研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预测出选矿的理论指标。
第四,深入分析矿石的结构和构造、矿物质的粒度组成以及矿物质的解离度分析。
第五,在选矿过程中矿物质的行为以及对选矿产品的矿物学分析。
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在制定选矿工艺流程的工作中,工艺矿物学起到了提供数据资料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选矿的需要,深入研究了矿物与选矿基础理论、矿石的性质以及选矿的关系。
2 工艺矿物学的研究方法众所周知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在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工作中由于矿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对矿物进进行筛选的过程中有害杂质的含量比较高。
冶金工艺矿物学 教学大纲

冶金工艺矿物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50109Z10课程名称:冶金工艺矿物学/Metallurgical Process Minera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工科大学化学适用专业:冶金工程参考教材:1、胡岳华、吕宪俊主编,工艺矿物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2、周乐光主编,工艺矿物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3、任允芙主编,冶金工艺矿物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冶金工艺矿物学,作为一门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的应用学科,研究内容覆盖到无机材料的多数领域,在矿产资环评价、选矿、冶金等方面,更是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为冶金工程专业重要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矿物学理论修养和矿物分析鉴定能力,掌握冶金工艺矿物学特性的研究方法,能够利用工艺矿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冶金矿物加工过程的矿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以后从事冶金及相关专业的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本课程打破了采矿-冶金纵向单一课程内容,将矿物与冶金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将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融合,通过研究工业固体原料与其产物的矿物组成及其分布以及对影响或制约生产工艺运行的矿物性状进行分析,掌握冶金提取过程所涉及的矿物学共性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从而对冶金工艺矿物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为矿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矿物学理论修养和矿物分析鉴定能力,并能利用学习的知识分析实际冶金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以获得有效结论,并具备一定的设计解决方案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要求:学生通过课程整体学习,培养科学研究与思维技巧,提高团体合作意识,提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无实践教学安排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期末集中考核采用笔试进行,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考勤、课外阅读、作业测评、平时测试、课内讨论等方式考核。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是对矿物在加工过程中的性质和行为进行分析的学科。
它涉及对矿物的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的研究,以及这些特性对选矿、冶炼和材料加工等工艺的影响。
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可以了解矿物的粒度、形状、硬度、比重、颜色、磁性等物理特征,以及矿物的化学成分、化学键合、晶体结构等化学特征。
这些信息对于设计合理的选矿流程、选择合适的选矿方法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选矿过程中,了解矿物的粒度分布和 liberation 特征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破碎和分选条件,以提高选矿效率和回收率。
同时,研究矿物的表面性质和润湿性可以指导浮选药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实现有效的浮选分离。
此外,工艺矿物学还关注矿物在冶炼过程中的行为,例如熔点、沸点、反应性等。
这些特征对于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和控制工艺参数至关重要。
通过对矿物在高温下的相变和化学反应的研究,可以优化冶炼过程,提高金属回收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还可以应用于材料加工领域。
例如,研究矿物的显微结构和晶粒尺寸对于制备高性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矿物的结晶习性和缺陷分布可以指导材料的加工和热处理,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总的来说,工艺矿物学特征研究为矿物加工和材料制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它有助于深入了解矿物的性质和行为,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样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你对工艺矿物学的某个具体方面或应用有更具体的问题,我将很愿意为你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与规范
国土资源部成都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二零一五年四月八日
一、采集试验样品
(1)规范:DZ/T0130—200X《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
范》。
(2)样品采集要求: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试样的主要化学成
分(主要有用组分及伴生有益、有害组分)的品位应与所代表的矿体
(矿床)基本一致;试样的矿石类型、矿物组分、结构构造、有用矿
物粒度和嵌布特性应与所代表的矿体(矿床)基本一致。
(3)采样设计:由地质勘查专业人员和设计人员对地质勘查资
料进行认真研究,并到矿区实地调查和踏勘,协同委托单位共同商定
采样方法和方案,编制采样设计和采样说明书。
(4)样品采取:根据采样设计研究内容和深度并考虑施工和运
输等具体情况确定采样点及数量数目,采样点位置根据矿床的空间变
化特征合理布置,样品采集由委托方负责。
(5)样品包装、运输
根据采样设计,分别采取各采样点、各类型(矿层)、各品级的
矿石和近矿围岩夹石,进行分别编号包装、运输。
二、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一)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1、矿石(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物质组分、矿物
粒度、嵌布关系及选矿工艺特征等
1)矿石中主要矿物工艺粒度特征
2)有用元素的赋存状态及迁移特征
3)目的矿物的嵌布特征
4)选矿试验过程中各阶段工艺路线及指标评估。
5)选矿方法及工艺指标评估
2、冶烁工艺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内容
1)矿物的相变
2)元素的迁移及分布规律
3)人造矿物的定性定名
4)人造矿物的物化性质测定
5)人造矿物的嵌布特性和关联度
3、工艺矿物学在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1)材料物化性质测定 硬度、轫度、化学组成
2)材料表面组织及浸蚀后内部组织的鉴定
3)材料内部形状鉴定(主要是非金属材料)
(二)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与手段
(1)试验工作按DZ/T 0130-200X《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
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
(2)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与手段:
1)化学分析;
2)光学显微镜(偏光、透光、体视显微镜);
3)单矿物分离及分析;
4)X荧光光谱分析(XRF);
5)X射线衍射分析(XRD);
6)差热分析(DTA)
7)等离子质谱分析(ICP-AES或ICP-MS);
8)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SEM);
9)电子探针能谱分析(EPMA-EDS);
10)红外光谱分析(IR);
11)矿物单体解离度测定仪分析(MLA)。
三、其他
考虑到矿石的成因、地质构造、产状、赋存状态等情况的复杂性,
根据具体矿石及客户特殊要求等,对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具体要求、内
容视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