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孙刘联军胜利
作 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分析赤壁之战
曹操败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孙 刘 联 军 胜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 失误
④重用人才。
袁绍败
曹操 胜
骄傲轻敌,听不进 正确意见
曹操(155年-220年3月 15日),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 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 魏政权的奠基人。
目标导学二:赤壁之战 曹操、刘备、孙权的势力分布
刘 刘 刘
曹操 二十万 刘刘
赤壁
曹军
之战
五万 孙孙、刘联



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进步
倒退
课堂小结
袁绍
曹操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赤壁之 战
曹 操 孙刘联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鼎 立


随堂训练
D 1.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 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23张PPT)
是天意吗?
提示:
提示:
•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 • 曹操骄傲自满。 曹操骄傲自满。 • •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看图说话
三 顾 茅 庐
诸 葛 亮
刘备
关羽、张飞
名 成 八 阵 图 。
功 盖 三 分 国 ,
三顾茅庐

赤壁
大战 刘
孙、刘联军 孙
今湖北 嘉鱼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中军事 上居于优势的曹 操为何会失败?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20年 221年 222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蜀 吴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C
发散思维
想一想历史以少 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第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34张PPT)

《三国演义》简介: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 曲家罗贯中综合宋元时期的民间传说和戏曲、 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根据他个人对社 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 官渡 赤壁 中失败了呢?
第16课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原因:
孙 权
联 合
刘 备
智 谋
三顾茅庐
诸 葛 亮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 第三十七回 第三十八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第二篇章
尔虞我诈是三国
官 渡 之 战
曹操 袁绍
曹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以 少 胜 多
拓展延伸: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 人谋也.
曹操 胜
袁绍 败
——诸葛亮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招募 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士兵屯田,实力增强。 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的计策 战术正确,把握战机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一篇章
烽火连天分三国
1.因何而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2.乱成如何?
路有饥妇人, 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军阀割据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 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三国鼎立》ppt课件(30张PPT)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胜利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胜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
曹操 败
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②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 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
根本原因: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分析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取胜原因:
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策略得当)。
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
战争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原因
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志
课后活动
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 他实现了吗? 没有 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 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 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3.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 南、湖北。
三、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三方都
பைடு நூலகம்赤壁 之战
孙权---巩固江南
不具备 统一全 国的条
刘备---巩固与发展

直接原因: 赤壁之战
根本原因: 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 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条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ppt课件

初中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ppt课件

军阀,其中实力最强的是黄河中下游
的 A曹操和袁绍 B刘备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孙权和袁绍
识 巩 固
2.三国时期开始于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3.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孙权 D刘备
——陈寿:《三国志》
他们5的个行多为月,来我, 在们反 是对否派应的该蛊谴惑责煽? 动和外部势力的插 手他干们预的下行,为香,港对出 现国持家续、不对断社的会街产头 暴生力了活何动种。影响?
暴示力威示威
焚烧无辜市民
分裂割据 生灵涂炭 国家一统 国泰民安
图示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既然不投降,那 就决一死战!
此季节天寒水冷,你曹 军远道而来,士兵疲惫, 我孙刘联军以逸待劳, 岂有不胜之理?
诸葛亮
阅读书本第81-82页,完成以下表格
1、背景:军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
方 特点
结果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5、下列朝代的统治区域主要在黄河 流域的是 A东汉 B魏 C蜀 D吴
知识数字归纳
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两场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个政权: 魏、蜀、吴 四个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 五个时间: 200、208、220、221、229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从分裂到局部 统一,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赤壁之战

军 阀
刘备 ( 208年)
联合抗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9张PPT)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 --曹操《龟虽寿》
刘备
孙权
曹 二十万
赤壁之战 208年
刘 刘
以少胜多
刘刘 刘
曹军
赤壁 之战
五万 孙孙、刘
联军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官渡之战打了胜仗的曹操为什 么会在赤壁之战中败在孙刘联军 手里?
曹操:曹军来自北方,不服水土, 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团结抗敌,采用火攻, 战术正确
课后活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议一议,这两个战役胜 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 心态等方面。
影响:
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袁绍

公元200年
十万人
渡 之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操
以少胜多
两万多人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影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 的基础。
小组合作
动脑筋: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 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曹操:(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曹操广招人才(4)制定正确的战术 袁绍:骄傲轻敌
第16课
第一篇章
群雄逐鹿说战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共35张PPT)

16课 三国鼎立课件 (共35张PPT)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 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 建业。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
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魏国的“马钧”改进翻
翻车
车,制成提水工具翻车。
又名龙骨水车。是一种
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
问题思考: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 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地进行文学创作, 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 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事。我们既要将三国历史 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了解真实的历史。
例如对曹操的评价,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手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关史事:
知识拓展:

顾 茅 庐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曹 刘 刘 刘 20万大军



孙刘联军 不足5万
208年 赤壁之战
战 役 时 间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袁军(袁绍) 曹军(曹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曹军
作 战 双 方 简单经过
结 果 特 点 影 响
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3、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东汉末年军阀 割据形势图
相关史事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相关史事官渡之战 袁 十万人 曹 公元200年 绍
操 迎 许 攸
白马津 延津
官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完谢
毕谢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D ) A.219年 B. 220年C. 221年 D. 222年
3.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D ) A. 曹操 B.刘备C. 孙权 D. 诸葛亮
• 课堂训练:
• 刘备借荆州 , 有借无还 。 • 周瑜打黄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 关公走麦城, 死到临头 。 •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

局多孙军
长坂
208年10月
夏口

刘对

联曹


军操
江陵
华容 乌林
樊口



赤壁


208年1月

柴桑 基

讨论:为何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
占优势的赤壁之战中却败了呢?
4
1
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惯水战,以 及长途跋涉。
2
3
孙刘联军及正确 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统一 的客观条件尚未 成熟。
曹操及其军队的 骄傲自满。
三国鼎立
一、三国之前戏要做足
•曹操玩命砍陶谦 •刘表手滑捅孙坚

•马腾韩遂常约饭 •袁绍死磕公孙瓒
南 张鲁刘璋不对付 孙策玩转江东区
二、官渡之战
挟天子以 令诸侯
家底厚 实,四 世三公。源自实行屯田北方的绝代双骄
军阀中 是最强
的一个
二、官渡之战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 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盘踞在河北一带的袁绍势力很大, 想消灭曹操。
四:三国鼎力的形成
时间 公元220年 公元221年 公元222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今南京)
政权 魏 蜀 吴
补充: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并未称帝。229年称帝。
五、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一)魏国的经济
翻车是用来 干什么的呢?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 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 统治者注意兴修水利, 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 客观
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人们渴望早日结束战争,统一符合历史的发张
讨论:曹操有怎样的千里之志?
• •
烈老 士骥 暮伏 年枥 ,, 壮志 心在 不千 已里 。;
打了胜仗的曹操,多高兴啊
三、赤壁之战
刘备集团:
三、赤壁之战
江东集团:
1
孙权有个智多 星鲁肃,有个 战神周瑜。
2
势力主要在 江东(今南 京)。
小结
时 间
战役
交战 地 双方 点
特点
结果
意义
奠定了曹
200 年
官渡 纸张
曹操 袁绍
官 渡
以少 胜多
曹操胜
操统一北 方的基础
208 年
赤壁 之战
曹操
孙刘 联军
赤 壁
以少 胜多
孙刘联 军胜
为三国鼎 立局面的 形成奠定
了基础
• 课堂训练:
1.奠定曹操统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B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牧野之 战
•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 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 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 鲁迅
•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
参考答案: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妊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 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五、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二)蜀国的经济
蜀国的丞相诸葛亮, 注意减轻赋税、 奖励农耕, 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
较大发屉,丝织业电很发达。诸葛亮 还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 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蜀锦
五、三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三)吴国的经济
吴国造船业水平较高,水上交通发达230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十,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 的联系。吴国和南洋许多国家保持友好贸易往来。大 秦商人从海路到达吴国,也受到孙权的招待。
3
具有很好的地 理位置。农业 比较发达。
三、赤壁之战
过程
曹操南 下欲统 一全国
孙刘联 盟达成 共识
曹操登 上铁索 船
刮起东风 烧起大火 曹败归北
三、赤壁之战
208
新野
意特结交地时
义点果战点间
樊城 襄阳
曹操进军路线 孙刘进军路线
:::双:: 为孙曹方赤公 三刘操:壁元
曹操败退
国以失孙
孙刘撤退
鼎少败刘 立胜,联
时间: 公元200 年。
袁绍率十万大军直逼曹操军所在地官渡,曹操采
经过: 取谋士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大败袁绍。
影响: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 主观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善用人才
(3)重视农业 (4)实行屯田制 (5)战术得当(火烧乌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