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学生态工程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合集下载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

生态工程原理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B. 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经济最大化原理2. 生态工程中,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A. 整体性原则B. 协调性原则C. 可持续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3.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工程的类型?A. 土地生态工程B. 水生态工程C. 城市生态工程D. 工业生态工程4. 生态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解决什么问题?A. 经济问题B. 环境问题C. 社会问题D. 军事问题5. 在生态工程设计中,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工程的实施步骤?A. 问题识别B. 方案设计C. 工程实施D. 环境评价6.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什么?A. 经济利益最大化B. 社会稳定C. 可持续发展D. 技术革新7. 生态工程在农业中应用时,以下哪项不是其主要作用?A. 改善土壤结构B. 提高作物产量C. 增加化肥使用量D. 保护生物多样性8.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工程中常用的生态修复技术?A. 人工湿地B. 植被恢复C. 化学处理D. 土壤改良9. 生态工程在城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城市绿化B. 城市交通C. 城市经济D. 城市文化10. 生态工程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采用哪些技术?A. 物理沉降B. 化学氧化C. 生物处理D. 以上都是答案:1-5 DDDDC 6-10 CCAC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

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和实施。

协调性原则要求生态工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生态工程应有利于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

区域性原则则强调生态工程应考虑地域特点和条件。

2. 请简述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答:生态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如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等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走廊;治理污染,如采用人工湿地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水污染治理;以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通过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模式。

某农业大学《生态学》考试试卷(18)

某农业大学《生态学》考试试卷(18)

某农业大学《生态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20分,每题5分)1. 内稳态生物能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完全能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

()答案:错误解析:2. 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答案:错误解析:3. 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可以有多个而建群种只有一个。

()答案:错误解析: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都可以有多个。

4. 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只属于气体型循环。

()答案:错误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属于沉积型循环和气体型循环。

2、名词解释(40分,每题5分)1. 竞争排斥原理[扬州大学2019研]答案:竞争排斥原理又称高斯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

因为两者之间会展开竞争,导致其中的一方获胜,可以留在原来的生态位继续生存。

另一方为了继续生存,会改变自己的居住地、饮食习惯或者改变自身习性(如改日行性为夜行性,达到时间上和获胜的一方分离),最终进化适应以延续生命。

解析:空2. 生态型答案:生态型是生态分类的最小单位,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群(种群),由于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里,长期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其生态适应过程中发生了个体群之间的差异和分化,形成了一些在生态学上具有稳定的形态、生理、遗传、适应性和生态特征的类型。

解析:空3. 景观答案:景观包括狭义景观和广义景观。

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

广义景观是指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解析:空4. 可持续发展答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生态工程练习

生态工程练习

生态工程一.单选题: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A.山甸B.草原C.荒漠D.湖泊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工程师考试试题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工程师考试试题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工程师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天然气C. 风能D. 石油2.什么是生态系统的最终产物?A. 植物B. 动物C. 土壤D. 生物量3.下列哪种行为对环境造成最大污染?A. 汽车尾气排放B. 垃圾焚烧C. 工业废水排放D. 化学品泄漏4.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指标参数包括?A. COD、BOD、pHB. GDP、PM2.5、CO2C. H2O、O2、COD. N、P、K5.以下哪种物种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A. 大熊猫B. 红树林C. 针叶树D. 刺头鲨二、填空题6.林业中“四好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是________。

8.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环境监测中的三大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

10.城市污水处理最终阶段是通过________方法处理。

三、简答题11.简述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12.解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4.分析环境生态工程师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

15.提出一个具体的环保方案,并分析其实施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论述题16.在当前全球变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平衡人类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请结合相关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

17.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工程师的职责是什么?你认为这个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给出你的见解并进行深入讨论。

以上为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工程师考试试题,请认真回答题目并注明答案。

祝您考试顺利!。

生态工程练习

生态工程练习

生态工程1.下图为某庭院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B.物质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D.该庭院生态系统中,人只是作为消费者发挥作用2.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庭院生态工程的构建主要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系统产出的谷类、蔬菜等供农户自身消费,属于系统内部的产出C.农户购买饲料补充家畜和家禽食用,属于系统的实际消费D.农户养殖的家畜和家禽等用于出售,属于系统的有效贡献3.下图表示某庭院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畜禽品种不会改变i/(g+h)C.畜禽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是e+f-g-hD.庭院中畜禽每消耗100g食物,体重的净增长小于10g4.一生态庭院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组成和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正确的是(双选)A.庭院经济模式运用的基本生态学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B.若在果树间间作绿肥类杂草,能导致该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增加,可能有效控制果园中某些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对果树的危害C.在庭院中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D.在庭院中建沼气池处理垃圾、粪便和植物枝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从而使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山东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由农作物、家禽家畜、人和微生物共同组成B.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D.该生态系统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物质和能量6.下图为某农户通过种植农作物,养殖猪、鸭,兴建沼气池等措施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程练习题

生态工程练习题

生态工程练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__、__与__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应用生态系统的__、__并辅以其他__的工程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措施。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它们为生态工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层次上的多样性,即__多样性、__多样性和__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6、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__结构。

7、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而引起。

8、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9、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__、草原、荒漠等。

10、自然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2、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即网状结构。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__。

1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的原因是: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营养级,因此是单向流动,不可逆转的。

1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能够科学地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并通过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

1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及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

2020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3

2020届人教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3

生态工程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答案】D【解析】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A项正确;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 项正确;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利用效率,C项正确;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明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再生,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再结合题图选出正确的答案。

生态农业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C.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D.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因为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水资源不足;D错误。

生态工程巩固习题

生态工程巩固习题

生态工程巩固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态农业的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懂得正确的是()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C.实现“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缺失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与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根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系统整体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以上都不是4.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系统工程学原理5.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先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者功能的失衡。

这表达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6.我国西北土地沙化与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要紧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要紧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系统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7.“沼气工程”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态工程,它遵循的要紧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8.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要紧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9.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10.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含 (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11.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固性,下列哪一种做法更好 ( )A.选择成本低廉的树种B.选择单一树种C.选择速生、抗病的树种D.选择多种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1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能防止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C.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能提高能量利用率D.生态工程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能够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道路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懂得,不合理地是 (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与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14.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要紧意义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固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与条件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固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与条件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类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单纯追求农业或者林业的最大产量15.要实现人与自然的与谐进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进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6.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进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工程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的,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以热的形式消散,并由太阳不断的补给热量。

( ) A.单向 B.双向 C.多向 D.平行
2、环境的不可逆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主要是由()引起的。

( )
A.自然干扰
B.人为干扰
C.自然促进
D.人为促进
3、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模式途径进行。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由雷电引起的火灾、洪水、飓风、虫灾等影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属于()。

( )
A.自然干扰
B.人为干扰
C.自然促进
D.人为促进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林业生态工程的目标是建造某一区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款物为主体的优质、稳定的()生态系统。

()
A.森林
B.山地
C.复合
D.单一
6、在农田、湿地、森林和草原四大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处于主导地位。

()
A.农田
B.湿地
C.森林
D.草原
7、我国为治理和缓解气候干旱,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等环境问题,决定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C.沿海防护林工程
D.平原绿化工程
8、我国为改善水土流失、洪灾、干旱、泥石流频繁发生的恶劣环境,促进区域经济性情发展而建设的大型林业生态工程是()。

()
A.三北防护林工程
B.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
C.沿海防护林工程
D.平原绿化工程
9、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为干扰将引起环境的()变化。

()
A.一般
B.双向
C.可逆
D.不可逆
10、生态系统可以从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所造成的破坏中得到恢复,通过人类的科学参与,一些生态系统可以()。

()
A.加速恢复
B.缓慢恢复
C.加速破坏
D.缓慢破坏
11、人类活动所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参与下,由于管理对策的不同,一般可以产生()种结果。

()
A.2
B.3
C.4
D.5
12、人类在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各种()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
A.灾害
B.因素
C.条件
D.干扰
13、在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过程中,()所引起的干扰作用应首先考虑。

()
A.人类活动
B.环境因素
C.自然灾害
D.政策导向
14、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均的资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它对于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5、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的总体水平上可以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6、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驾驭能力称为()。

()
A.区域的生产能力
B.环境的承载能力
C.环境的缓冲能力
D.管理的调节能力
17、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中,人们已总结出()条基本原则,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必须遵从的理论,亦称“假性公理”。

()
A.4
B.5
C.6
D.7
18、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是()环境。

()
A.自然
B.工程
C.社会
D.信息
19、环境的功能特性是指环境的整体功能()各子系统和各组分功能之和。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20、在流域内实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1、在流域内采用修梯田、筑坝挖排水沟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2、在流域内采用水平犁地、间作套种、桔杆覆盖、免耕等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措施是()。

()
A.生物措施
B.工程措施
C.农业技术措施
D.规划措施
23、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繁育的环境而营造的防护林是()。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4、()营造的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5、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方营造的森林是()。

()
A.防风固沙林
B.水土保持林
C.农田防护林
D.水源涵养林
26、根据气候、自然地理概况、能源、国民生产总值等将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区划为()个生态类型区。

()
A.7
B.8
C.9
D.10
27、由过度放牧、樵采等导致原有植被严重破坏,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的坡面,需()防止坡面进一步侵蚀。

()
A.营造用材林
B.营造经济林
C.营造水土保持林
D.封山育林
28、在高山远山的水源地区,由于不合理利用,植被状况恶化而引起坡面水土流失,可通过()逐步恢复植被。

()
A.营造用材林
B.营造经济林
C.营造水土保持林
D.封山育林
29、由山地道路、水利工程或矿山开发等造成的大面积裸露坡面,易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可采取()措施防治。

()
A.营造水土保持林
B.工程护坡
C.工程护坡与营造水土保持林结合
D.营造护坡经济林
30、营造水土保持林最理想的配置模式是()。

()
A.纯林
B.混交林
C.乔-灌-草栽培
D.经济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