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及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化工项目中控制室的设计方案及应用实例

化工项目中控制室的设计方案及应用实例

化工项目中控制室的设计方案及应用实例化工项目中的控制室设计方案及应用实例控制室在化工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工艺流程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

控制室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控制室的布局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控制室的布局应合理划分为工作区、操作区和监控区。

工作区应设有操作台和电脑等设备,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操作区应根据不同的工艺流程划分为相应的控制区域,便于操作人员集中控制和调整。

监控区则应设置大屏幕显示器,以直观地展示整个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

控制室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应先进可靠。

控制室应配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对整个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控制室的设备应选用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设备,以确保控制室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控制室还应配备应急设备和报警系统,以应对突发情况和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控制室的环境应符合工艺要求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需求。

控制室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以保持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舒适度。

控制室的噪音和辐射等环境因素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控制室的设计还应考虑人性化的因素。

控制室应设有舒适的工作座椅和休息区域,以提供操作人员休息和放松的场所。

控制室的墙壁和地板等装饰材料应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材料,以减少操作人员的疲劳和不适感。

以某化工项目中的控制室设计为例,该项目是一座化工厂的控制室设计。

控制室的布局按照工作区、操作区和监控区进行划分,工作区设有操作台和电脑等设备,操作区根据工艺流程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域,监控区设置了大屏幕显示器。

控制室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选用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设备,同时还配备了应急设备和报警系统。

控制室的通风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保证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噪音和辐射等环境因素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患者全息视图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患者全息视图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系统研发与设计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面errorpage.aspx外,所有页面继承BasePage,统一处理异常和记录日志。

此外该层还提供页面辅助工具类,部分较复杂的图表使用第三方组件WebChart绘制展现。

1.1.2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ayer)Entity:封装实体类;Business Logic Service:封装业务逻辑,统一由供表现层调用;Data Access Logic:数据访问代理类;Framework:系统框架,集成通用的日志记录、异常处理。

1.1.3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Sql Helper:用访问数据库。

1.2 设计框架患者全息视图系统的主号,查询出病人门诊、住院概要信息列表,对病人全部信息导航。

1.3.3 生命体征模块
命体征信息,默认为最近一周(即起始日期为7天前),用户可以选择起始日期。

1.3.4 住院记录模块
记录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该病人的诊疗事件、病史记录、医嘱查询、化验结果、医技检查报告
等。

按列表显示日期和病史标题,用户可以点击查看对应明细。

1.3.5 门诊记录模块
录中为医护人员提供该病人的门诊记录、门诊化验结果、医技检查报告、
图1 系统总体框架
图2 主题框架结构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系统研发与设计
《中国数字医学》2015年第10卷第3期。

stc15w204s应用实例

stc15w204s应用实例

stc15w204s应用实例一、系统原理STC15W204S是一款单片机芯片,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

在本系统中,我们利用STC15W204S的ADC模块和串口模块,以及温湿度传感器,实现了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系统的原理如下:1.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信号。

2. STC15W204S的ADC模块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采样。

3. 采样完成后,STC15W204S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计算机上。

4. 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后,通过软件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将温湿度数据显示在界面上。

二、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和模块:1. STC15W204S开发板:该开发板集成了STC15W204S芯片和相关外设接口,方便我们进行开发和调试。

2. 温湿度传感器:选择一款适合的温湿度传感器,如DHT11或DHT22。

3. 串口转USB模块:用于将串口信号转换为USB信号,方便与计算机通信。

4. 连接线和面包板:用于连接各个模块和电路的接线。

具体的硬件连接方式如下:1. 将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到STC15W204S的ADC引脚上,将传感器的电源和地线连接到相应的引脚上。

2. 将STC15W204S的串口引脚连接到串口转USB模块上,再将模块连接到计算机的USB接口上。

3. 根据需要,可以连接其他外设接口或传感器,以实现更多功能。

三、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需要使用STC-ISP软件和Keil C语言开发环境来编写代码和烧录程序。

具体的软件设计步骤如下:1. 打开Keil C语言开发环境,创建一个新的工程。

2. 在工程中编写C语言代码,包括初始化串口和ADC模块、读取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等功能。

3. 编译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

4. 打开STC-ISP软件,选择对应的串口和芯片型号,将可执行文件烧录到STC15W204S芯片中。

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改进。

智能运输系统已成为物流行业中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话题。

智能运输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据处理手段,将整个运输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精益化等目的的一种集成解决方案。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一、智能运输系统架构设计智能运输系统的设计需要按照实际需求、运输模式以及多种技术来不断升级和改进策略。

智能化的运输系统通常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子系统组成:1. 智能运输调度子系统智能运输调度子系统主要负责实现调配运输资源,优化调度方案,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

该子系统需要使用到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运筹学以及灵敏的实时协同技术,以实现最优化车次安排和路线规划。

2. 精准物流信息子系统精准物流信息子系统主要负责实现物流全链路的实时监测和跟踪,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提供精准而高效的运输方案。

该子系统通常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物流跟踪与监控。

3. 智能化运输管理子系统智能化运输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管理运输车辆、物流设备、订单和物品跟踪,以及消息的发送接收。

该子系统需使用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时获取、传送和处理信息,以便有效地完成安全、高效、准确的运输工作。

4. 智能化运输控制子系统智能化运输控制子系统主要负责运输车辆的监测、控制和指挥,以实现对运输车辆的远程控制和调度。

该子系统主要应用于无人驾驶的自动化运输,其核心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遥控技术、智能认证和智能导航等。

二、智能运输系统实现过程智能运输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几个基本阶段,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现和验收交付等。

其中,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智能运输系统实现的第一步,其目的是明确系统所需要支持的功能、用户需求、技术要求和性能要求。

游戏球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运输全链路的各个环节进行彻底分析,包括生产、销售、采购、库存、运输等。

某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和应用

某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和应用

某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和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枢纽船闸的工程概况,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结构配置和功能,提高船闸运行的安全系数与生产效率。

关键词:船闸上位机监控系统1工程概况某供水枢纽工程为省重点水利工程,是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包括:船闸上闸首左右侧人字门、左右侧廊道工作门;船闸下闸首左右侧人字门、左右侧廊道工作门;闸坝配电房的船闸相关配电设备。

2监控系统设计原则与结构配置2.1设计原则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必须响应速度快,可靠性、可利用率高;可适应性强;可维修性好;先进、经济、灵活和便于扩充。

2.1.1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基于Windows 操作系统的全分布开放系统结构,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式设计;采用容错设计;采用光纤以太网网络结构和成熟的标准汉化系统。

2.1.2船闸和闸坝配电现地控制单元(LCU)以S7-3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为基础,采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自诊断功能。

2.1.3采用GPS卫星时钟系统对监控系统的主控级计算机和各现地控制单元(LCU)进行时钟同步,使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时间与标准时间同步。

2.1.4监控管理层与现地控制单元采用光纤电缆连接;监控管理层设备因布置相对集中,采用双绞线网络电缆连接。

网络速率为100Mbps。

2.2结构配置枢纽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采用开放式、全分布设计,由集中控制单元和现地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

船闸计算机监控系统还包括广播、收费、通航信号灯等设备,与西溪船闸工业电视图像视频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船闸控制监视综合系统。

船闸监控系统的网络拓朴结构分为以下三层,最上层是监控管理层,中间层是现地LCU控制层,现地LCU向上通过以太网通信模块与监控管理层实现通讯,通讯介质为光纤,上下闸首的两台收费工作站通过光纤以太网和监控管理层相连。

现地层配置为:(1)船闸计算机监控子系统设五个现地控制单元(LCU),其中四台LCU各负责本闸首的人字闸门、廊道工作门的控制以及液压泵组的控制(2)闸坝配电房LCU屏布置于闸坝配电房内,主要对闸坝配电房内的坝区变及柴油发电机断路状态、电流及电压量等进行监视。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的实例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的实例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的实例1. 什么是应用系统分析应用系统分析是指对某个应用系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找出应用系统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系统的开发和改进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技术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应用系统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将技术与业务结合,为企业解决问题和提供价值。

2. 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应用系统分析是基于一定的原理进行的,下面是几个重要的原理:2.1 开放性原理应用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

开放性原理强调应用系统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和信息共享。

在分析中需要考虑到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和交互,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

2.2 系统思维原理系统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目标导向性。

在应用系统分析中,需要通过系统思维的方法,将系统拆解为子系统、部件、功能、流程等,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形成系统的整体理解。

2.3 客户导向原理应用系统是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应用系统分析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关注客户的问题和期望,并将其转化为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客户导向原则强调系统分析的过程中要与客户紧密合作,不断获取和反馈客户的意见和建议,确保系统的用户满意度。

2.4 可行性原理应用系统分析必须考虑到系统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要求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在技术上可行;经济可行性要求系统的投入和回报是可接受的;组织可行性要求系统与组织的运作和文化相适应。

3. 应用系统分析的实例下面以一个在线购物系统的分析为例,介绍应用系统分析的实际应用。

3.1 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与相关人员(如客户、销售人员等)交流,了解他们对在线购物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通过需求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需求点:•用户注册和登录功能•商品展示和搜索功能•购物车管理功能•订单管理和支付功能•用户评价和售后服务功能3.2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根据需求进行系统的整体设计和技术选型。

DCS系统设计及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应用

DCS系统设计及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应用

DCS系统设计及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的应用DCS系统集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不仅包括多级计算机系统,而且还以通讯系统作为连接的纽带,同时还利用显示和控制技术来形成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作为集散控制系统,其在当前电厂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文中从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设计入手,对DCS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DCS在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的维护与管理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DCS;电厂;热工控制系统;维护与管理1 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设计在进行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设计时,其中网络设计是极中极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DCS系统的安全性、实效性、扩充性和可靠性,但在进行DCS 系统设计时,其功能性也是十分关键的部分,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

1.1 数据采集系统DCS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也可以称为计算机监控系统,通主要是将机组运行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信息在线检测并处理后,并以画面的形式传送给操作人员,而且还具有自动报警、打印制表等功能,同时对于准确性操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2 模拟量控制系统对于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而言,其模拟量控制系统的作用在于将汽轮发电机组锅炉、汽机作为整体,予以控制,具体可分成机侧、炉侧模拟量两个控制系统。

对于炉侧MCS系统而言,其中主要包括机炉协调控制和汽温调节系统,同时包括送风和引风调节系统、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以及蒸汽温控系统等;对于机侧MCS系统而言,除锅炉给水全程控制、除氧器水位调节作为串级凋节,其他调节皆为单回路调节系统。

1.3 顺序控制系统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中的顺序控制系统,通常被称作程序控制系统,即把机组部分操作程序根据热力系统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子系统,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对各装置的实际运行状况、逻辑关系等进行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发出具体的操作指令,启动机组各设备。

顺序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在于厂房主机、辅机监控,对参数进行监视,对联锁进行保护。

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SCS系统内容相对比较庞杂,但其控制逻辑却比较简单,而且联锁保护逻辑设计是其核心,因此必须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弧形钢闸门在线监测及健康评估系统设计和应用

弧形钢闸门在线监测及健康评估系统设计和应用

第 3 期2023 年 6月NO.3Jun .2023水利信息化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0 引言弧形钢闸门是一种重要的挡水水工金属结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具有结构受力合理、启闭力小、运行安全可靠、门槽水流条件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泄洪和调水工程中[1]。

弧形钢闸门及其液压启闭设备能否正常、准确的启闭对工程安全及防洪抗旱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水利工程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弧形钢闸门检测、监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管理对数据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弧形钢闸门及其液压启闭设备进行在线监测和健康评估[2],为运行管理部门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 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江西省峡江县境内、赣江中游河段,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 6.27 万 km 2,占赣江 77% 的流域面积。

枢纽主体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18 孔泄水闸、电站厂房、船闸、渔道、左右岸灌溉进水口等组成。

泄水闸宽为 16 m ,高为 17 m ,为开敞型宽顶堰,工作闸门为大(Ⅲ)型弧形钢闸门,是赣江上最大的泄水闸门,采用 2×3 200 kN液压启闭机驱动[3]。

随着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深入,为提高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弧形钢闸门在线监测及智能运维水平,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泄水闸弧形钢闸门为研究对象,设计一套弧形钢闸门在线监测及健康评估系统(以下简称健康评估系统),通过不同的感知传感器全面采集泄水闸运行数据,并建立评价模型,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估,实现泄水闸弧形钢闸门的“四预”管理。

1 弧形钢闸门现状和监测需求1.1 钢闸门现状截至 2019 年,我国已建成过闸流量大于等于5 m 3/s 的水闸有 103 575 座(不包括水库枢纽等建筑物上的水闸),其中大中型水闸有 7 513 座[4],加上 9.8 万多座水库闸门,现役弧形钢闸门的数量巨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