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doc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了解汉诺塔的历史。
2、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二、课程设计目的:1、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2、在掌握汉诺塔玩法的基础上,锻炼伙伴们的观察力,变通里,和右脑开发。
3、增强伙伴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4、让伙伴们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技能:观察力、想象力、变通里、右脑开发。
四、所需工具:汉诺塔、记号笔。
五、教学流程概述:第一节课:1、讲一个关于汉诺塔的故事。
2、带领伙伴们一起观察和了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以三盘为例说明)(30分钟)第二节课:汉诺塔4盘的移法。
(30分钟)第三节课:汉诺塔5盘的移法。
(30分钟)第四节课: 汉诺塔月底考核。
(30分钟)六、教学流程详细解读:第一节课: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1、讲关于汉诺塔的故事: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
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2、告诉伙伴们游戏规则:以三个环为例说明:(一)先让伙伴们自己观察有几个柱子,有几个盘,并且盘是怎么排列的?答:有三根相邻的柱子,第一根柱子上从下到上放着3个不同大小的圆盘,并且顺序是由大到小依次叠放。
(二)分别为这3个相邻的柱子编号A柱、B柱、C柱;在为这3个圆盘编号盘1、盘2、盘3。
让伙伴们自己动脑想想:如何要把A柱上的3个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C柱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必须保持大点的盘子在下,小点的盘子在上。
最后也要使移动到C 柱的圆盘从下到上按照盘3,2,1金字塔的形状排列。
(三)带领伙伴们一起动手操作:(1)、盘1移动到C柱。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能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的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解决汉诺塔游戏的不同层次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汉诺塔游戏模拟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与游戏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究意识。
3. 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汉诺塔游戏为载体,结合数学知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游戏具有浓厚兴趣,但可能对递归算法等抽象概念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背景介绍:包括汉诺塔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数学游戏中的地位。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2. 汉诺塔游戏规则及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发现汉诺塔移动盘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组合数学基本概念3. 递归算法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介绍递归算法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递归算法在汉诺塔游戏中的运用。
相关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4. 汉诺塔游戏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中盘子数与步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归纳法5. 汉诺塔游戏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汉诺塔游戏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汉诺塔教案

课题名称: 梵天的汉诺启示——《汉诺塔》益智器具教学设计教材版本:经典益智器具校本教材《思维潜能开发课程》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选择学校校本教材——《思维潜能开发课程》的第2课及(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益智器具:汉诺塔单人游戏,著名的递归问题,游戏目的是把一根柱子上的N 个环依次移到另一根柱子上,游戏规则要求每次只能移一个环,移动过程中大环不能压小环。
游戏策略是……逆推思维。
趣味等级:★★★★★难度等级:★★★★★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增长智慧,开发智能,玩出名堂,这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目标。
这节课就是想让学生了解汉诺塔的游戏目的规则,再根据目的规则去探究游戏策略,掌握游戏思路,化难为易,从而渗透一些“递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了解一些汉诺塔的历史传说、算法、类似故事等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在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观察,激活顿悟,培养其严密性等思维品质及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积淀智慧,培养探究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努力凸显“乐学高效”的优质课堂愿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嘉骏教授在《开发思维潜能,培养聪明学生》的报告中谈到: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为顺应现代教育变革的观念和关系,提升教学技艺、探究教学游戏、践行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聪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我们研究的方向要坚守!目标:追求好的教育,培养聪明的学生!要将劲儿往实处做…让学生变个样!教师变个样!学校变个样!培育自己的特色、树起好标杆![1]1、教材地位作用和内容:编排作用: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2、知识的前后联系:3、相关旧知识分析知识的连接点:到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逆推思维,比如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解决问题时从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去寻找必要的条件等等,以及学习了运用一些优化思想、对策问题、排列组合法、排除法、不完全归纳法、以小见多法、化难为易法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小学教学设计:汉诺塔

汉诺塔百度资料:汉诺塔的操作,即每次都是先将其他圆盘移动到辅助柱子上,并将最底下的圆盘移到c柱子上,然后再把原先的柱子作为辅助柱子,并重复此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递归。
一、听神话故事①猜测②验证:怎样研究?③化繁为简,从简单的开始研究二、探究1.介绍汉诺塔的结构,了解游戏规则2.尝试在操作中体验方法①1个圆盘,怎么移到终点?生1:直接移到目标杆生2:先移到中介杆,再移到目标杆记录:圆盘块数第一步移到什么杆最少次数1 目标杆 1②猜想:2个圆盘,应该是几步?请学生上来移一移记录:圆盘块数第一步移到什么杆最少次数2 中介杆 3次操作:2块圆盘,把刚才的过程操作一遍。
要求:喊开始,开始玩,喊结束,手离开玩具。
如果按时完成,在星星板上画一颗星。
③变:改变目标杆和中介杆的位置,发现什么变化?师:在头脑里先移一移,然后动手操作接着电脑演示④变:要求:头脑中移,再动手。
师:说一说,第二种情况操作中用了几步?生:3步师:第一步移到什么杆?生:移到中介杆师:第三种情况,第一步是移到什么杆?生:移到中介杆师:通过三次操作,你发现了什么?生:位置不管怎么变,它永远是3步。
生:每一次第一颗珠子都是移向中介杆,都用了3步。
生:如果奇数……如果偶数评价:你的想法很独特,请你先保留你的想法⑤3块圆盘,师:在头脑中先移一移,再动手操作。
纠错:学生将大圆盘放置小圆盘上面反馈:你们用了几步?生1:7步生2:9步请学生上台摆。
板书:圆盘块数第一步移到什么杆最少次数3 目标杆 7课件演示后让学生在头脑中移一移,再操作活动福利:如果你的同桌不会,你教会你的同桌,就可以再得一颗星。
⑥改变杆的位置,分别操作这几种情况。
反馈:第一步是移向哪个杆?有什么发现?师:3个圆盘,为什么是7步呀?3+3+1=7⑦4块圆盘师:如果是4块圆盘呢?先分析这4块圆盘的移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看看和电脑的方法一样吗?请做好记录。
师:在操作过程中,你觉得哪一步很重要?生1:第一步,如果放错了,就导致第二步都错。
小学数学游戏--汉诺塔--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游戏--汉诺塔--教学设计(总4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汉诺塔、翻页笔、卡片、磁铁。
学生:汉诺塔2人一个、笔、练习本。
遵守纪律,做好记录,让操作时再操作,积极发言)汉诺塔教学设计稿(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介绍游戏)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玩的游戏一个和神话故事有关。
在印度有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中心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柱子。
天神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柱子上从下到上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个金环,这就是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环:一次只移动一个金环。
不管在哪根柱子上,小金环必须在大金环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环都从A柱移到C柱上时,世界将会在一声霹雳中消灭,世界末日随之到来!师: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吗?师:虽然这只是个神话故事,但其中却蕴含着数学问题。
你能在这个神话故事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呢?生:把金环全部移到另一个柱子上需要多长时间?师: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
猜一猜把64个金环全部移到C柱上需要多长时间呢?生1:……师: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呢实践出真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揭开“汉诺塔”的神秘面纱。
(板书课题:汉诺塔)(二)介绍玩法,自主探索。
(1)介绍规则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要玩的汉诺塔。
为了操作方便,我们把这3根柱子分别叫A柱、B柱、C 柱。
A柱上的这10个环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依步叫1环2环3环……10环。
你能不能借助B柱把A柱上的圆环移到c柱而不改变圆环的上下顺序,最少需要移动多少步。
师:刚才故事中僧侣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法则来移动金环的?生:一次只移动一个金环。
不管在哪根柱子上,小金环必须在大金环上面。
(2)强调游戏规则:师:一步只能移动一个金环。
不管在哪根柱子上,小金环必须在大金环上面。
(板贴)一次一环,大不压小师:同桌两人相互说一下法则。
(PPT展示法则,老师在教具汉诺塔上只放一个环)(三)引导探究,尝试游戏师:这个汉诺塔上有64个金环,要一个一个操作,感觉怎么样?生:太麻烦了。
汉诺塔教案

汉诺塔教案汉诺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诺塔的起源和规则。
2. 掌握求解汉诺塔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求解汉诺塔问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将汉诺塔问题的解答规律转化为递归算法。
四、教学准备:1. 讲解课件。
2. 演示汉诺塔游戏。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话题通过引入汉诺塔游戏的起源和规则,引起学生的兴趣。
T:大家知道什么是汉诺塔吗?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智力游戏。
据说汉诺塔起源于古印度,曾用铜制成。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汉诺塔的玩法。
Step 2 讲解规则T:汉诺塔有三根柱子,A、B、C,其中 A 柱上有几个不同大小的圆盘,较小的圆盘在上,较大的圆盘在下。
游戏的目标是将 A 柱上的圆盘移动到 C 柱上,移动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则:1.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2. 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
请大家注意,大圆盘不能放在小圆盘上面,这是游戏的关键。
Step 3 演示游戏T:现在,我来演示一下如何解汉诺塔问题。
请大家注意观察。
演示过程中,教师将圆盘按规则进行移动,引导学生观察。
Step 4 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T: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解决汉诺塔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递归。
首先,将 A 柱上的 n-1 个圆盘经由 C 柱移动到 B 柱上;然后,将 A 柱上的最大圆盘移动到 C 柱上;最后,将 B 柱上的 n-1个圆盘经由 A 柱移动到 C 柱上。
Step 5 练习T:现在,我们来练习解答一个具体的汉诺塔问题吧。
假设 A柱上有 3 个圆盘,请问需要多少次移动才能将这些圆盘移动到C 柱上呢?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按照递归的思路进行解答,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六、作业布置:1. 如果 A 柱上有 4 个圆盘,需要多少次移动才能将这些圆盘移动到 C 柱上?2. 思考:如果 A 柱上有 n 个圆盘,需要多少次移动才能将这些圆盘移动到 C 柱上?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对汉诺塔的起源、规则和求解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汉诺塔挑战任务。
3. 学生能运用递归思想设计算法,解决类似汉诺塔的其他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学生在汉诺塔游戏中体验挑战与成功,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3. 学生通过汉诺塔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跨学科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汉诺塔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运用递归思想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介绍:讲解汉诺塔的起源、规则以及与数学的关系。
- 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逻辑思维- 内容:汉诺塔的起源、规则、数学原理介绍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探究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
- 教材章节:递归与数学归纳法- 内容:递归定义、数学归纳法、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应用3. 汉诺塔问题的解决策略:教授如何运用递归思想解决汉诺塔问题。
- 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 内容:递归算法设计、汉诺塔问题求解步骤、编程实践4. 汉诺塔挑战任务:设置不同难度的汉诺塔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 教材章节: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 内容:团队合作、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成果展示5. 汉诺塔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汉诺塔教案16课时

汉诺塔教案16课时
游戏辅导意向:
1、学习汉诺塔的玩法,愿意尝试独立完成游戏。
2、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
3、不怕挫折,勇于接受新挑战。
游戏准备
汉诺塔16个、红苹果和小红星若干,音乐等。
游戏规则及玩法
将汉诺塔的每一层由一根柱子移至另一根柱子上,自上而下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层,在移动过程中,大圆层不能放置在小圆层上。
行为观察
1、幼儿是否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幼儿能否完成三层或三层以上汉诺塔的游戏。
3、幼儿是否愿意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
4、幼儿能否积极的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有没有放弃游戏。
澄清讨论
这次你完成游戏了吗?你心里感觉怎样?你遇到困难了吗?你有没有放弃?为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还想继续挑战吗?你有信心完成吗?
外显行为评价要点
今天你完成了几层汉诺塔的游戏?你成功了几次?你成功的时候心里感觉怎样?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怎样?你有没有想过放弃,后来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今天自己尽力了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数学游戏“汉诺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汉诺塔游戏的传说以及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
2.经历汉诺塔游戏的游玩过程,在“玩”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3.在收集信息、整理归纳、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
经历汉诺塔游戏的游玩过程,在“玩”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学习难点:
在收集信息、整理归纳、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
大家喜欢玩游戏么?玩过什么游戏?
我为大家带来一位游戏高手,一起来认识一下。
播放录像。
这
只黑猩猩聪明吧?它的表现太神奇了!你知道它玩的什么?
板书课题:汉诺塔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步入汉诺塔游戏的世界。
一、认识汉诺塔
1.关于汉诺塔,你想了解些什么?(规则,来历,玩法……)
同学们的问题太棒了!相信上完了这节课,能解决你的许多问题!
咱们就从汉诺塔的来历说起。
Ppt 播放相关介绍。
2.认识汉诺塔各部分。
到了现代,汉诺塔演变成了这个样子。
出示教具。
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汉诺塔:下面是一个托盘,上面竖着3 根柱子,从左到右依次为A 柱、B 柱、C 柱。
A 柱是起始柱,游戏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圆片摆放的位置;C 柱是目标柱,游戏结束时,所有的金片都按照顺
序排列在上面;B 柱是中转柱。
3.了解游戏规则。
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老师玩汉诺塔游戏的录像?请你一边看一边想:汉诺塔游戏的规则是什么?出示录像。
谁来说一说,汉诺塔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1)从一边到另一边板书:1.从A 到C
(2)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片板书:2.一次一片
(3)大金片不能放到小金片的上面板书:3.大不压小
二、动手实践玩游戏
知道了规则,接下来,咱们就开始玩汉诺塔的游戏吧。
1.咱们从1 个圆片开始研究。
请你拿出学具,在A 柱上摆放1 个圆片。
其它圆片放在旁边桌上。
1 个圆片,可以怎么玩?动手试一试。
说一说。
生1:可以从A 直接到C,移动一次。
生
2:可以从A 到B 再到C,移动两次。
两种方法都可以。
我们来看规则:从A 到C,如果可以直接一步到
C 柱,就不需要经过B 柱了!(板书:1)2.
一个圆片太简单了!2 个圆片会玩不?
请在A 柱上摆好2 个圆片,然后将它们移动到C 柱上面。
要求:一边移动,一边数一数移动的步数。
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有没有别的方法?
两位同学,一位移动了3 步,一位移动了5 步,为什么他们移动的步数不同?
咱们再请两位同学拿着自己的学具,一起过来展示一下。
认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第一步的位置就不同!看来啊,这第一步圆片移动的位置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完成的步数。
可是,为什么第一步圆片移动到B 柱,步数就少呢?
小结:把上面的圆片放到B 柱上,就露出了下面的最大的圆片
这样最大的圆片就可以直接移动到C 柱了。
所以,2 个圆片,第一步放在B 柱时,最少的步数是3 步。
3.接下来研究3 个圆片。
请摆好3 个圆片。
玩一玩,数一数,一共多少步。
开始吧。
说一说吧,你移动了多少步?7 步,9 步,11 步……
目前来看,最少的步数是7 步。
还有更少的么?
7 步,真的可以完成?哪位同学来演示一下。
现在7 步是公认的最少的了。
可是,7 步一定是最少的么?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Ppt)要想把最下面的最大的一个圆片移动到C 柱,必须把上面的两个圆片移动到B 柱,才能为它让出位置。
第一步:把3 号圆片从A 移到C,目的是让2 号原片能移动到B 柱上;第二步:把2 号圆片移动到B;第三步,把3 号圆片移动到B,这样最大的圆片露出来了,C 柱空出来了;第四步,把1 号圆片移动到C 柱;接下来,我们需要把2 号和3 号圆片移动到1 号圆片上面,需要3 步。
所以,最少的完成步数是
3+1+3=7(步)
通过比较和操作,都证实了3 个圆片,第一步放在C 柱时,最少完成的步数是7 步!
来考考大家,3、1、3 各是什么?
由此可见,第一步移动的位置至关重要,而每一次的移动都是
十分重要的。
4.再增加难度,4 个圆片,敢挑战么?
大家先别着急!咱们一起来推算一番。
首先,需要把上面的(3个)圆片移动到B 柱上,这样就露出了下面最大的圆片,这最少需要7 步;然后把最大的一片移动到C 柱上,需要1 步;最后把3 片移动到C 柱,需要7 步。
所以,一共是7+1+7=15 步。
是不是15 步呢?自己动手玩一玩吧。
问问大家,你是多少步完成的?15,17,19……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我们的推论是正确的!最少的步数的确是15 步。
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
采访:4 个圆片的移动,的确比较复杂。
请问,您有信心完成么?能不能一边介绍一边演示?
首先得把这3 片移动到B 柱。
第一步放到了B 柱。
7 步!完美!接下
来,1 步。
再接下来把这3 片移到C 柱。
真的是15 步!真棒!
大家要不要再来玩一玩,试一试?
这一次,你用了多少步完成?
大家发现没有?第一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步数;而每一步的移动也十分重要,它们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下,大家可以继续练习,熟能生巧!
5.观察咱们得到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单数圆片时,第一步的位置是C 柱;
双数圆片时,第一步的位置是B 柱。
最少步数=前一次的步数×2+1
这些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大家在今后的游戏中进一步验证。
三、课堂小结
实际上,汉诺塔游戏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联系密切。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搜集相关的资料。
同学们,小小的游戏之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智慧。
只要我们敢于
猜想,敢于尝试,一定会有意外之喜等着你!板书设计:
汉诺塔游戏
1.从A 到C
2.一次一步
3.大不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