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音乐校本教案

初中音乐校本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高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欣赏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难点】对复杂音乐形式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如《梁祝》,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音乐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1. 教师选取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欣赏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音乐与情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音乐欣赏作业和音乐表演,评价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音乐表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使音乐成为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初中音乐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乐理知识、音乐术语、音乐表现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理知识、音乐术语、音乐表现手法等。
2. 教学难点:音乐作品的分析、演唱技巧、演奏技巧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一段与课题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这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你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字吗?2. 新课导入(1)讲解本节课所学的乐理知识、音乐术语等。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音乐表现手法。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演唱歌曲。
(2)分组演奏乐器,如吉他、钢琴、笛子等。
(3)欣赏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结构、风格、情感等。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5. 作业布置(1)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2)分析一首音乐作品,写出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参与度等。
2. 学习成果:学生对乐理知识、音乐术语、音乐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学生在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表现。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创新程度等。
通过以上教学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1、培养自主学习歌唱的能力。
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对民族音乐作品作出恰当评价。
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评价音乐的能力。
教具
钢琴、听觉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
教学
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教室。
导入新课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当中的那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播放《茉莉花》的Flanshi)
四、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结束本堂课。
分组配打击乐伴奏可以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沙锤等器乐轻轻地伴奏。(给几分钟练习。)(学生们可任意选择一首进行演唱,看哪一组演唱的好。)
通过听赏音乐《茉莉花》进教室,让学生讲出歌曲的名称,以及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的Flash
教师提问,河北民歌《茉莉花》的风格有什么特点?
教师让学生跟音乐伴奏学唱两次。
教师:请打开课本29页,看看河北《茉莉花》有什么常用记号,你知道他的演唱方法吗?--教师讲解前倚音并范唱,学生运用到歌曲里并再次学唱。再一次让学生随伴奏有感情的歌唱。
教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这两首歌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你知道这首《茉莉花》是那个地方的民歌?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哼唱这首美丽的歌。
教师板书:江苏民歌,旋律音调清丽、婉转,体现了柔美、细腻的风格。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茉莉花》)
学生回答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
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
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
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中学音乐教案初中模板

中学音乐教案初中模板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阶段的流行音乐特点。
2. 学会欣赏流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教学内容:1.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2. 不同阶段的流行音乐特点3. 流行音乐的欣赏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如《平凡之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流行音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
3.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包括20世纪50年代的摇滚乐、60年代的民谣摇滚、70年代的 disco、80年代的流行金属、90年代的周杰伦等。
2. 针对不同阶段的流行音乐,教师举例说明其特点,如摇滚乐的激情四溢、民谣摇滚的抒情、disco的节奏感等。
3. 教师讲解流行音乐的欣赏方法,如关注旋律、歌词、演唱技巧等。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代表不同阶段流行音乐的歌曲进行欣赏,如《Yesterday》、《海阔天空》、《演员》等。
2. 学生通过听歌、讨论的方式,分析各自选择的歌曲特点,并分享给其他组同学。
3. 教师总结各组分享的内容,强调流行音乐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歌手,了解其音乐风格及创作背景。
2. 学生将自己的选择分享给其他同学,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3. 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及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课后欣赏一首流行音乐,并撰写欣赏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拓展延伸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学会了欣赏流行音乐。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篇)

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了“小海浪声乐合唱”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一、活动主题: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
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一三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设计:A训练内容: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3.声音的训练(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4.音准训练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5.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6.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音练习(2)跳音练习(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7.节奏训练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8.咬字与吐字的训练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
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学期活动内容:.《花狗仔》《采茶姑娘》:第二篇:音乐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临泽三中杨爱莲一、家乡美家乡美以表现自己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首先热爱家乡,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唱歌、绘画表现当中。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把内容拓展到教材以外,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用网络素材和课堂融趣味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城市古迹,特色景点,魅力小巷。
中学音乐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中学音乐课教学设计中学音乐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音乐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音乐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3、队员组成情况介绍(自愿、指定相结合)。
4、介绍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
5、单声部练声曲训练,学习《欢乐颂》旋律。
选拔队员。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明白参加合唱队的目的、了解合唱队的功能、对自己健康成长的意义。
2、要求学生培养其正确歌唱的姿势。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
4、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起拍与收拍,整齐划一,起得整齐,收得干净。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一)、合唱训练1、姿势训练: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模板)

1、培养自主学习歌唱的能力。
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对民族音乐作品作出恰当评价。
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评价音乐的能力。
教 具
钢琴、听觉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
教学
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让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教室。
导入新课
提问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民歌,你知道它是民歌当中的那一种体裁,看看你是否知道他的名字,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发源地是哪儿吗?(播放《茉莉花》的Flanshi)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曹伟波
课程名称
《茉莉花》
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演唱,培养学生音乐感觉,增强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的意识与能力。且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通过欣赏萨克斯独奏《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欣赏,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老师对他们进行评价:同学们真棒!
3、欣赏《茉莉花》
阐明歌曲《茉莉花》在重要场合多次出现,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我国的形象。
⑴观赏我的家庭才艺节目录像无伴奏合唱与器乐合奏《茉莉飘香》
⑵观看张艺谋导演的2008北京申奥宣传片,出现了《茉奥地利,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演唱的《茉莉花》片段。
四、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结束本堂课。
分组配打击乐伴奏可以用碰铃,三角铁,双响筒,沙锤等器乐轻轻地伴奏。(给几分钟练习。)(学生们可任意选择一首进行演唱,看哪一组演唱的好。)
通过听赏音乐《茉莉花》进教室,让学生讲出歌曲的名称,以及它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曹伟波
课程名称《茉莉花》
年级七年级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演唱,培养学生音乐感觉,增强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的意识与能力。
且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
2、通过欣赏萨克斯独奏《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欣赏,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学情分析
、因为《茉莉花》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为同学们学习这首歌曲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演唱时,应按速度和表情提示学生把少女热爱生活的内心
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男生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应做不同的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取了多首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使学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接触和感受我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了解民歌的传承、发展具有变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产生欣赏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研究的愿望,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自主学习歌唱的能力。
2、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对民族音乐作品作出恰当评价。
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评价音乐的能力。
教具
钢琴、听觉多媒体、打击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