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反应 Mannich反应
浅谈曼尼奇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第15 卷第1期2000 年 2 月浅谈曼尼奇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路军白银娟米春喜马怀让西北大学化学系西安710069 摘要介绍了曼尼奇Mannich 反应及Mannich 碱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酮的羰基位氢原子在酸催化下与甲醛和氨胺缩合失去水分子得到氨胺甲基酮这一缩合反应称Mannich 曼尼奇反应: O O O R2 H or OH- N R2 HNR2 1 H H 1 R R R2 Mannich 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上用来制备C 氨基化产物并取代、作为中间体通过消除、环化等反应制备一般方法难以合成的化合物因此目还原加成、前使用的有机化学教课书都对这一反应进行了介绍。
由于教材中涉及的该反应比较简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拟就Mannich 反应作一讨论。
1 Mannich 反应曼尼奇反应Mannich Reaction 亦称胺甲基化反应Aminomethylat ion 是从本世纪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有机反应它是以德国化学家Carl Ulvich Franz Mannich 简称 C. Mannich1877 1947 的名字而命名的。
由于此反应在医药和生物碱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因而引起了合成化学家的极大重视研究论文竟相发表1 4 。
Mannich 反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分醛别为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如酮、常用甲醛以及碱性氨胺。
一般认为甲醛与胺在酸催化下首先缩合失水得到亚甲胺碳正离子然后再与酮进行亲电加成而得到氨基酮类化合物常称为Mannich 盐或Mannich 碱: H HCHO HNR2 H 2 C N R2 H2C NR2 H2C N R2 - H2 O OH OH OH O H - H H H2C NR2 R2 CH CR1 R2 C C R1 R2 C C R1 CH 2 NR2 CH2 NR2 醇或醋酸溶液中进行甲醛可以用甲醛溶液或三多聚一般情况下Mannich 反应是在水、甲醛胺一般用游离胺、胺的水溶液、胺乙醇溶液或胺的盐酸盐。
曼尼希反应[终稿]
![曼尼希反应[终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d8191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png)
曼尼希反应[终稿]曼尼希反应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
一般醛亚胺与α-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
反应的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曼尼希碱”(Mannich碱),简称曼氏碱。
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如哌啶、二甲胺等。
如果用一级胺,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
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
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
甲醛是最常用的醛,一般用它的水溶液、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
除甲醛外,也可用其他醛。
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含α-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酯)、腈、脂肪硝基化合物、末端炔烃、α-烷基吡啶或亚胺等。
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
呋喃、吡咯、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
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
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
以二甲胺作原料,这个中间体为N,N-二甲基-亚甲基氯化铵,在70年代由Kinact等人首先发现。
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
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以它作原料,经甲基化与Hofmann消除反应,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可以得到α,β-不饱和酮。
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容易聚合,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
【中文名称】双氰胺;氰基胺;二氰二氨;氰基胍,二聚氰胺,二聚氨基氰,氰胍【英文名称】dicyandiamide;cyanoguanidine;cyano-Guanidine;Dicyandiamide 【英文缩写】DICY;Dicy 【CAS No】 461-58-5 【结构或分子式】C2H4N4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84.08 【密度】1.404;1.400(25?) 【熔点(?)】208,212 【毒性LD50(mg/kg)】小鼠经口12000。
《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第三版)》人名反应整理

《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第三版)》人名反应整理一、卤化反应1、Hunsdriecke反应(汉斯狄克反应):羧酸银盐和溴或碘反应,脱去二氧化碳,生成比原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
2、Sandmeyer反应(桑德迈尔反应):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在相应的氢卤酸存在下,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卤代芳烃。
3、Gattermann反应(加特曼反应):将Sandmeyer反应条件改为铜粉和氢卤酸。
4、Schiemann反应(席曼反应):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不溶性的重氮氟硼酸盐或氟磷酸盐,或将芳胺直接用亚硝酸钠和氟硼酸进行重氮化,此重氦盐再经热分解(有时在氟化钠或铜盐存在下加热),就可以制得较好收率的氟代芳烃。
二、烃化反应5、Willamson合成(威廉姆森合成):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存在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的反应。
6、Gabriel合成(盖布瑞尔合成):将氨先制备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利用氮上氢的酸性,先与氢氧化钾形成钾盐,然后与卤代烃作用,得N-烃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肼解或酸水解即可得纯伯胺。
7、Delepine反应(德勒频反应):用卤代烃与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Methenamine)反应得季铵盐,然后水解可得伯胺。
8、Leuckart-Wallach反应(鲁卡特-瓦拉赫反应):用甲酸及其铵盐可以对醛酮进行还原烃化,得各类胺。
9、Ullmann反应(沃尔曼反应):卤代芳烃与芳香伯胺在铜或碘化铜及碳酸钾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得二苯胺及其同系物。
三、酰化反应10、Friedel-Crafts反应(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也称傅-克酰基化反应):羧酸及羧酸衍生物在质子酸或Lewis酸的催化下,对芳烃进行亲电取代生成芳酮的反应。
11、Hoesch反应(赫施):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 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烃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烃进行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酮亚胺,再经水解则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香酮。
12、Gattemann反应(伽特曼反应):将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烃在AlCl3、ZnCl2催化下与氰化氢及氯化氢反应生成牙胺盐酸盐,再经水解生成相应芳香醛的反应。
曼尼希反应名词解释

曼尼希反应名词解释曼尼希反应(Mannich reaction),哇,这可是有机化学中相当有趣且重要的一个反应呢!从反应的本质来说,曼尼希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酸组分)、醛(醛组分)和胺(碱组分)之间发生的缩合反应。
这里的活泼氢化合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像酮类就很常见,例如丙酮。
想象一下,在反应体系中,这些分子就像是一群舞者,各自带着独特的“舞步”,准备相互结合。
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
假设我们有丙酮作为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甲醛作为醛,还有二甲胺作为胺。
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通常是在酸性的介质中,这个反应就开始了它神奇的进程。
首先,甲醛这个小分子很活跃,它会和二甲胺发生反应,形成一个亚胺正离子中间体。
这个中间体可不得了,它就像是一个带着特殊使命的信使,迫不及待地要去和丙酮结合。
丙酮分子中的活泼氢就像是一个等待被开启的锁,亚胺正离子中间体这个“钥匙”就精准地插入其中,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电子转移、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最终生成了曼尼希碱。
这个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超级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构建各种各样复杂的有机分子结构。
比如说在药物合成领域,很多药物分子的结构非常复杂,而曼尼希反应就像是一个神奇的建筑师手里的工具。
有些生物碱类药物的合成,就可能借助曼尼希反应来构建其中的关键结构部分。
这是因为通过曼尼希反应可以方便地引入胺基,而胺基在很多药物的活性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反应机理的角度深入探讨的话,它涉及到亲核加成、质子转移等多个步骤。
在酸性条件下,胺首先被质子化,这使得它的亲核性增强,更容易去进攻醛基。
然后形成的中间体再和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反应。
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反应速率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酸的强度等。
如果反应物的浓度较高,分子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就会增多,反应可能就会更快地进行。
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酸的强度不合适的话,可能会导致反应停留在某个中间阶段,无法顺利地生成目标产物。
曼尼希反应

曼尼希反应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
一般醛亚胺与α-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
反应的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曼尼希碱”(Mannich碱),简称曼氏碱。
概述: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如哌啶、二甲胺等。
如果用一级胺,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一级胺与甲醛常温下会迅速脱水,形成希夫碱。
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
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
甲醛是最常用的醛,一般用它的水溶液、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
除甲醛外,也可用其他醛。
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含α-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酯)、腈、脂肪硝基化合物、末端炔烃、α-烷基吡啶或亚胺等。
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
呋喃、吡咯、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
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反应机理: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
以二甲胺作原料,这个中间体为N,N-二甲基-亚甲基氯化铵。
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
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以它作原料,经甲基化与Hofmann消除反应,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可以得到α,β-不饱和酮。
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容易聚合,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
醛、酮等具有活泼α-H的化合物(酸、酯、硝基化合物、氰基化合物、末端炔烃…)与甲醛、胺(一级胺、二级胺或氨)在乙醇溶液中回流,使酮的α-H被胺甲基取代。
药物合成反应重要人名反应

1.Hunsdriecke反应:羧酸银盐和溴或碘反应;脱去二氧化碳;生成比原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2.Sandmeyer反应: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在相应的氢卤酸存在下;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卤代芳烃..3.Gattermann反应:将上面改为铜粉和氢卤酸..4.Shiemann反应: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不溶性的重氮氟硼酸盐或氟磷酸盐;或芳胺直接用亚硝酸纳和氟硼酸进行重氮化;此重氮盐再经热分解有时在氟化钠或铜盐存在下加热;就可以制得较好收率的氟代芳烃..5.Williamson合成: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存在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6.Gabriel合成:将氨先制备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利用氮上氢的酸性;先与氢氧化钾生成钾盐;然后与卤代烃作用;得N-烃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肼解或酸水解即可得纯伯胺..7.Delepine反应:用卤代烃与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得季铵盐;然后水解可得伯胺..8.Leuckart反应:用甲酸及其铵盐可以对醛酮进行还原烃化;得各类胺..9.Ullmann反应:卤代芳烃与芳香伯胺在铜或碘化铜及碳酸钾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得二苯胺及其同系物..10.Friedel-Crafts反应:在三氯化铝催化下;卤代烃及酰卤与芳香族化合物反应;再环上引入烃基及酰基..11.Meerwein芳基化反应:芳基自由基可与烯反应;引致烯键的碳原子上..12.Gomberg-Bachmann反应:芳香自由基与过量存在的另一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联苯..方向自由基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最常用重氮离子的分解;其次为N-亚硝基乙酰苯胺类及芳酰过氧化物的分解13.Hoesch反应: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具有烃基或烷氧基的芳烃进行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酮亚胺;在经水解则得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香酮..14.Gattermann反应:将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芳烃在三氯化铝或氯化锌催化下与氰化氢及氯化氢作用生成相应芳香醛的反应..15.Vilsmeier-Haack反应:以N-取代的甲酰胺化试剂在氧氯化磷作用下;在芳核或杂环上引入甲酰基..16.Rimer-Tiemann反应:将酚及某些杂环化合物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和过量的氯仿一起加热形成芳醛的反应..17.Claisen反应和Dieckmann反应:羧酸酯与另一分子具有α-活泼氢的酯进行缩合的反映称为Claisen缩合..若两个酯在同一分子之内;在上述条件下可发生分子内缩合;得环状β-酮酸酯;此反应称为Dieckmann反应..18.Aldol缩合:含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或酮;在碱或酸的催化下发生自身缩合;或与令一分子的醛或酮发生缩合;生成β-羟基醛或酮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酮..19.Claisen-Schimidt反应:芳醛与含有α-活泼氢的醛、酮之间的缩合..芳醛和脂肪醛、酮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β-不饱和醛酮的就反应..20.Tollens缩合:甲醛在碱的催化下;可与含有α-活性氢的醛、酮进行醛醇缩合;在醛、酮的α-碳原子上引入羟甲基;产物是β-羟基醛或其脱水物——α;β-不饱和醛酮..21.Cannizzaro反应:22.Robinson环和:酯环酮与α;β-不饱和酮的共轭加成产物所发生的分子内缩合反应;可以再原来环结构基础上在引入一个环..23.Prins反应:烯烃与甲醛或其他醛在酸催化下加成而得1;3-丙二醇或其环状缩醛1;3-二氧六环及α-烯醇的反应..安息香缩合:芳醛在含水乙醇中;以氰化钾为催化剂;加热后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α-羟基酮的反应..24.Reformatsky反应: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金属锌粉存在下缩合而得β-羟基酸酯或脱水得α;β-不饱和酸酯的反应..25.Grignard反应:由有机卤素化合物卤代烃、活性卤代芳烃等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存在下生成格式试剂;后者在与羰基化合物醛、酮等反应而得相应的醇类的反应..26.Blanc反应:芳烃在甲醛、氯化氢及无水二氯化锌三氯化铝、四氯化锡或质子酸等缩合剂的存在下;在芳环上引入卤烷基--CH2Cl的反应..27.Mannich反应: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缩合;生成胺甲基衍生物的反应..28.Pictet-Spengler反应:β-芳乙胺与羰基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缩合生成1;2;3;4-四氢异喹啉的反应..29.Strecker反应:脂肪族或芳香族醛、酮类与氰化氢和过量氨或胺类作用生成α-氨基腈;再经酸或碱水解得到dl-α-氨基酸类的反应..30.Michael反应:活性亚甲基化合物和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加成缩合;生成β-羰烷基类化合物..31.Wittig反应:醛或酮与含磷试剂——烃代亚甲基三苯膦反应;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的氧原子被亚甲基或取代亚甲基所取代;生成相应的稀类化合物及氧化三苯膦;此类反应称为羰基稀化反应..32.Horner反应:利用膦酸酯与醛、酮类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作用生成烯烃的反应..33.Knoevenagel反应:凡具有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在氨、胺或其羧酸盐的催化下;与醛、酮发生醛醇型缩合;脱水得α;β-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34.Stobbe反应:丁二酸酯或α-烃基取代的丁二酸酯在碱性试剂存在下;与羰基化合物进行缩合而得α-烷烃或芳烃亚甲基丁二酸单酯的反应..常用碱性试剂有醇钠;叔丁醇钾;氰化钠和三苯甲烷钠等35.Perkin反应:芳香醛和脂肪酸酐在相应的脂肪酸碱金属盐的催化下缩合;生成β-芳基丙烯酸类化合物的反应..36.Darzens缩合:醛或酮与α-卤代酸酯在碱催化下缩合生成α;β-环氧羧酸酯的反应..37.Diels-Alder反应:共轭二烯烃与烯烃、炔烃进行环加成;生成环己烯衍生物的反应..38.Wagner-Meerwein重排:在质子酸或lewis酸催化下生成的碳正离子中;烷基、芳基、或氢从一个碳原子通过过渡态;迁移至相邻带正电荷碳原子的反应..39.Pinacol重排:在酸催化下;邻二叔醇失去一分子水;重排成醛或酮的反应..40.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醇酸型重排:α-二酮用强碱处理发生重排;生成α-羟基乙酸盐..41.Fovorski重排:α-卤代酮在碱氢氧化钠;醇钠;HNRR’催化下脱去卤原子;重排为羧酸或其衍生物的反应..42.Wolff重排:α-重氮酮经加热、光解或在某些金属等催化剂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氮气后重排成烯酮的反应..烯酮经进一步反应;生成羧酸、酯、酰胺或酮..43.Arndt-Eistert反应: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得α-重氮酮;再经Wolff重排;生成比原来酰氯多一个碳原子的羧酸..44.Beckmann重排:醛肟与酮肟在酸催化剂作用下重排成取代酰胺的反应..45.Hofmann重排:氮上无取代基的酰胺用卤素溴或氯及碱处理;脱羧生成伯胺的反应..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所以又称为Hofmann降解..46.Curtius重排:酰基叠氮化合物加热分解生成异腈酸酯的反应..47.Schmidt反应:在酸催化下;酸和酮或醛与氨或叠氮化钠反应生成伯胺、酰胺或腈的反应..48.Baeyer-Villiger氧化:在酸催化下;醛或酮与过氧酸作用;在烃基与羰基之间插入氧生成酯的反应..49.Stevens重排:α-位上具有吸电子基Z的季铵盐在强碱作用下;脱去一个α活泼氢生成叶立德;然后季氮上的烃基进行分子内1;2-迁移;生成叔胺的反应..50.Sommelet-Hauser重排:苄基季铵盐在强碱催化下;重排成邻位烃基取代的苄基叔胺的反应..51.Wittig重排:醚类化合物经强碱处理;分子中一个烃基发生迁移;生成醇的反应..52.Claisen重排:烯醇或酚的烯丙基醚加热;通过3;3-σ迁移使烯丙基自氧原子迁移到碳原子上的反应..53.Cope重排:1;5-二稀连二烯丙基经过3;3-σ迁移;异构化成另一双烯丙基衍生物的反应..54.Fischer吲哚合成:醛或酮的芳腙在适当催化剂存在下;脱氨基生成吲哚类化合物的反应..55.Oppenauer氧化:仲醇与丙酮在烷氧基铝存在下一起回流;将仲醇氧化成酮..56.Dakin反应:在芳香醛中;当醛基的邻、对位有羟基等供电子基团时;与有机过氧酸反应;醛基经甲酸酯阶段;最后转换成羟基..57.Sharpless环氧化反应:58.Wacker反应:在氯化钯、氯化铜存在下;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使烯烃转化成醛或酮的过程..59.Birch还原:芳香族化合物在液氨中用钠还原;生成非共轭二烯的反应..60.Clemmensen反应:在酸性条件下;用锌汞齐或锌粉还原醛基、酮基为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61.Wolff-кижер-黄鸣龙还原反应:醛酮在强碱条件下;与水合肼缩合成腙;进而放氮分解转化成甲基和亚甲基的反应..62.Meerwein-Ponndorf-Verley反应:将醛、酮等羰基化合物和异丙醇铝在异丙醇中共热;可还原得到相应的醇;同时将异丙醇氧化成丙酮..63.Leuckart反应:在甲酸及其衍生物存在下;羰基化合物与氨、胺的还原胺化反应..64.Rosenmund反应:酰卤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用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物选择性的还原为醛的反应..65.Bouveault-Blanc反应:将羧酸酯用金属钠和无水醇直接还原生成相应的伯醇;主要用于高级脂肪酸酯的还原..66.偶姻缩合:羧酸酯在惰性溶剂如醚、甲苯、二甲苯中与金属钠发生还原偶联反应;生成α羟基酮..67.脱苄反应:苄基或取代苄基与氧、氮或硫连接生成的醇、醚、酯、苄胺、硫醚等;均可以通过氢解反应脱去苄基生成相应的烃、醇、酸、胺等类化合物..68.Heck反应:卤代烃、苯甲酰氯或芳基重氮盐等与乙烯基化合物的C-C偶联反应..69.Suzuki交叉偶联反应:钯催化的有机硼化合物与卤代烃生成不对称联芳烃..。
人名反应药物合成反应中主要的人名反应

人名反应药物合成反应中主要的人名反应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卤化1.Dalton 反应应用NBS在含水二中基亚砚中和烯桂的反应,可以得到较高收率、高度立体选择性的对向加成产物B-漠醇(反式加成)2.Hunsdriecker反应(脱竣卤置换反应)竣酸银盐和澳或典反应,脱出二氧化碳,生产比原反应物少一个C原子的卤代桂。
3.Williamson 反应(烧化)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存在下与卤代桂反应生成瞇的反应。
桂化4.F-C碳酰化竣酸及竣酸衍生物在质子酸或Lewis酸的催化下,对芳桂进行亲电取代生成芳酮的反应。
酰化1.Gattermann 反应疑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绘在ZnCl2, AlCls等Lewis酸的催化下与亂化氢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亚胺盐酸盐,在经水解生成相应的芳醛的反应。
2.Vilsmeiei'-Haack 反应3.Reimer-tiemann 反应4.Claisen 和Dieckmann 反应缩合1.Claisen-Schmidt 反应2.Prins 反应3.安息香缩合4.Blanc反应(氯甲基化)5.Mannich反应(氨屮基化)反应机理6. B -疑烷基化反应7.Michael 反应8.Wittg 反应9.竣基a活性亚中基反应10.a , B-环氧化烷基化反应(Darens反应)11.D-A反应重排12.Pinacol 重排13.B-B-Z 重排14.Favorski i 重排15.Beckmann 重排16.Hofmann 重排17.Stevens 重排18.Somme 1 et-hauser 重排19.Claisen 重排还原20.Clemansen 还原21.黄明龙反应22.氨基保护剂还有Boc。
最新《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第三版)》人名反应整理资料

《药物合成反应(闻韧主编第三版)》人名反应整理一、卤化反应1、Hunsdriecke反应(汉斯狄克反应):羧酸银盐和溴或碘反应,脱去二氧化碳,生成比原反应物少一个碳原子的卤代烃。
2、Sandmeyer反应(桑德迈尔反应):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在相应的氢卤酸存在下,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卤代芳烃。
3、Gattermann反应(加特曼反应):将Sandmeyer反应条件改为铜粉和氢卤酸。
4、Schiemann反应(席曼反应):将芳香重氮盐转化成不溶性的重氮氟硼酸盐或氟磷酸盐,或将芳胺直接用亚硝酸钠和氟硼酸进行重氮化,此重氦盐再经热分解(有时在氟化钠或铜盐存在下加热),就可以制得较好收率的氟代芳烃。
二、烃化反应5、Willamson合成(威廉姆森合成):醇在碱(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存在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醚的反应。
6、Gabriel合成(盖布瑞尔合成):将氨先制备成邻苯二甲酰亚胺,利用氮上氢的酸性,先与氢氧化钾形成钾盐,然后与卤代烃作用,得N-烃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肼解或酸水解即可得纯伯胺。
7、Delepine反应(德勒频反应):用卤代烃与环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Methenamine)反应得季铵盐,然后水解可得伯胺。
8、Leuckart-Wallach反应(鲁卡特-瓦拉赫反应):用甲酸及其铵盐可以对醛酮进行还原烃化,得各类胺。
9、Ullmann反应(沃尔曼反应):卤代芳烃与芳香伯胺在铜或碘化铜及碳酸钾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可得二苯胺及其同系物。
三、酰化反应10、Friedel-Crafts反应(傅列德尔-克拉夫茨反应,也称傅-克酰基化反应):羧酸及羧酸衍生物在质子酸或Lewis酸的催化下,对芳烃进行亲电取代生成芳酮的反应。
11、Hoesch反应(赫施):腈类化合物与氯化氢在Lewis 酸催化剂ZnCl2的存在下与烃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烃进行反应可生成相应的酮亚胺,再经水解则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香酮。
12、Gattemann反应(伽特曼反应):将羟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烃在AlCl3、ZnCl2催化下与氰化氢及氯化氢反应生成牙胺盐酸盐,再经水解生成相应芳香醛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nnich 反应在本学期的《药物合成反应》中,我学到了许多单元反应,了解了这些反应的机理,还学到了这些反应在实际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在这些反应中,我对Mannich 反应印象最深。
下面,我就Mannich 反应详细的说说我所学到的。
摘要:本文简单的概述了曼尼希反应的发现历史,反应的机理,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正是Mannich 反应反应原料的多变性,以及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广泛应用,使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Mannich 反应;机理;应用0 引言Mannich 反应,亦称α-氨烷基化反应,是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反应,生成氨甲基衍生物的反应,得到的 -氨基酮类化合物常称为Mannich碱。
1 Mannich 反应的历史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
之后,Tollens、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
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
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
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
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
1917年,罗伯特·鲁宾逊以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
2 Mannich 反应机理2.1反应物能够发生Mannich 反应的反应物并不局限于一种化合物,上面已经介绍到了Mannich 反应是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他醛)、胺进行反应,生成氨甲基衍生物的反应。
其中,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有:酮、醛、酸、酯、腈、硝基烷、炔、酚及杂环化合物,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醛可以是:甲醛、三聚甲醛、多聚甲醛及活性大的脂肪醛和芳香醛;胺可以是:仲胺、伯胺及氨。
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
2.2反应条件我对Mannich 反应感兴趣的一大原因是:Mannich 反应在酸或碱催化下都可以进行,但是反应机理却差别很大。
不过,曼尼希反应虽然在酸碱性条件下都能进行,但是更为常见的是酸催化。
酸性条件下,路易斯酸和质子酸都可以,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
在Mannich 反应过程中,酸对反应的作用有三点:1)作为反应中的介质;2)提供氢离子,并对反应起倦化作用;3)对于不以游离态存在的曼尼希碱,可通过直接生成其盐类而使产物得到分离和纯化。
曼尼希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
2.3反应机理1)酸催化的反应亲核性较强的胺与甲醛反应,生成N-羟甲加成物,并在酸催化下脱水生成亚甲胺离子,进而向烯醇式的酮作亲电进攻而得到产物。
2)碱催化的反应由甲醛和胺的加成物N-羟甲基胺在碱性条件下,与酮的碳负离子进行缩合而得。
2.4反应产物反应产物成为曼尼希碱,可分为 β-氨基酮、β-氨基醛等,β-氨基酮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可由它进一步制的腈、γ-酮酸、α,β-不饱和醛酮。
如:或许,正是曼尼希碱能进一步制成其他产物的性质导致了它在药物合成中的广泛应用。
2.5其他Mannich 反应中,上文2.1反应物中介绍到了,它并不局限于一种化合物,这也就导致了Mannich 反应的产物有变化,并在不同的药物中应用,这也是我对Mannich 反应感兴趣的重要原因。
1)在Mannich 反应中,当使用氨或伯胺时,若活性氢化合物与甲醛过量,所有氨上的氢均可参与缩合反应。
同理,当反应物具有两个或两个活性氢时,则在甲醛,胺过量的情况下生成多氨甲基化产物。
当同一分子中的两个活性氢原子与伯胺(或氨),甲醛进行mannich 反应时,便可能形成环状物。
C 6H 5COCH 2CH 2N(CH 3)2.HCl KCN C 6H 5COCH 2CH 2CN H 3OC 6H 5COCH 2CH 2CO 2H2)芳香基取代的酮的芳香基对曼尼希反应的影响:丙酮的α-H 被一个或两个芳香基取代,所得之酮组分可以顺利进行曼尼希反应,反应物的比例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同。
[1]如:3)邻羟基苯乙炔经Mannich 反应可得具有氨甲基取代的苯并呋喃衍生物:Ar 1OAr 2N OHH R Ar 1Ar 2NO R Ar 1Ar 2N R Ar 1Ar 2O Ar 1Ar 2O4)不对称曼尼希反应曼尼希反应会产生两个原手性碳原子,因此产物是两对对映异构体。
可以经过手性诱导,使反应生成立体 。
对硝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胺在丙酮/DMSO (1:4)溶剂中,经L-脯氨酸不对称诱导可获得高光学纯的曼尼希产物[2]在烷基酮分子中,当R1≠R 时,已经证明,反应优先发生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
在酸性条件下,不同烃基对醛酮的α-H 的影响为:3o >2o >1o (形成的烯醇越稳定,活性越大)。
在碱性条件下,不同的烃基对醛酮的α-H 的影响为:3o <2o <1o (α-H 酸性越大,活性越大)。
另一方面,空间效应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如在化合物CH 3OCH 2O (CH 3)NH HCl H 2O CH 3CH 2N(CH 3)2O CH 3O CH 2N(CH 3)267%33%CH 3 C CH R 12O 3C C CH R 1R 2O中,R=Me ,Et ,Me2CH,Bu ,Me2-CH-CH3,Mc3C,乙基等,发现随着R 基团的增大,在CH3上进行反应的趋势亦增加。
5)除酮外,酚类,酯及杂环化合物也常见应用Mannich 反应而获得新化合物。
在Mannich 反应中,除了采用甲醛或三(多)聚甲醛试外,其他活性大的脂肪醛,芳香醛亦可应用,但活性较甲醛小。
3 Mannich 反应在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曼尼希反应对于药物的合成很重要。
已报道曼尼希碱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活性剂, 带有N-甲基哌嗪的1, 2, 4-三唑类曼尼希碱具有抗结核活性, 多数1, 2, 4-三唑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癌、抗肿瘤、镇痛和抗炎性痛等活性,因而越来越被合成化学家所重视,这是我对这个单元反应最感兴趣的地方,下面我就Mannich 反应在医药合成方面的应用作一些简介。
3.1抗精神病药吲哚酮是一种国内未上市的精神病治疗药物,其结构类型与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类精神病治疗药物不同,其毒副作用较轻。
文献报道其合成路线的最后一步是由中间体3一乙基一1,5,6,7一四氢一2一甲基一4H 一吲哚一4一酮与多聚甲醛、吗琳盐酸盐进行Mannich 反应得到产物[3]。
ROMc3.2利尿药利尿酸可以治疗水肿性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肾脏疾病(肾炎、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应用其他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应用本类药物仍可能有效。
与其他药物合用治疗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脑水肿等,利尿酸的一种合成方法即为Mannich反应和消除反应相继发生:3.3抗炎药α-取代亚甲基环戊酮及其Mannich碱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结合上述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合成的2-(E)-(3,5- 二叔丁基 -4-羟基亚苄基)环戊酮及其Mannich 碱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4,5],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3.4抗真菌感染随着广谱抗菌素、肾上腺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目前可用于临床的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很少。
因此,急需开发具有广谱和窄谱抗真菌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但能有效地治疗感染,与其它抗真菌药物有协同作用,不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最小,而且对免疫抑制的病人具有长期化学预防作用。
硫色满酮类化合物是含有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Mannich 碱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β-氨基酮化合物[6],许多Mannich碱衍生物对浅部、深部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到目前为止,硫色满酮的Mannich碱仅报道有杀血吸虫、抗抑郁、抗α-交感神经的作用。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朱全红等根据硫色满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的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新的硫色满酮的Mannich碱衍生物,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硫色满酮类化合物在3位引入胺甲基后,能使其抗真菌活性显著增加。
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所有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对照品克霉唑相当。
3.5抗癌药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活性范围也很广,其中含有α一亚甲基环戊酮、α、β一不饱和环戊酮、一亚甲基ly一丁内酯结构的绝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抗炎活性。
如二萜类化合物香茶菜庚素、大萼香茶菜甲素、溪黄草甲素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土荆芥内酯、堆心菊内酯等。
在研究倍半萜类的抗癌构效关系时发现,当萜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共轭五元环结构时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7]。
含有α、β一不饱和碳基结构的化合物具有抗癌、抗炎等活性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α、β一不饱和环酮或内酯结构具有较强的张力,极易与生物体内的含琉基的一些调节酶(如谷光甘肽)发生Michael加成以保持环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发挥其抗炎作用的。
Roth等报道环戊酮Mannich碱可以进行去胺基反应形成α一亚甲基环戊酮,因此环酮Mannich碱可以作为隐蔽的α一亚甲基环酮。
计志忠等在研究了2一烷基(或芳基)环戊酮,2一取代亚甲基环酮的抗炎活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隐蔽活性基团的设想,设计并合成了各种α、β一不饱和环酮的Mannich碱,并进行了抗癌活性筛选,其中2一正戊叉基一5一二甲氨甲基环戊酮(WB852)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通过对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的初步探索表明,α一胺甲基是作为隐蔽的亚甲基发挥作用,而另一侧的α、β一不饱和体系则作为辅补基团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N—杂环化合物的N—甲基化反应是Mannich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应用N-Mannich反应合成的班蝥素类似物和饶丹宁衍生物中,有些化合物具抗癌活性。
饶丹宁分子中活泼亚甲基及酰亚胺两个部位均可进行Mannich反应,提供新的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研究以饶丹宁作为抗癌药物载体,将有关活性基团引入,以提高对癌细胞的选择性具有相当价值[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