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

合集下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的前两句中“ ”和“ ”两样景物点明事情发生的时节,富有象
征意义,给人以画面感。

(2分)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古诗词阅读(5分)
6.(2分)杨花 子规
【评分标准:每空1分】
7.(3分)
诗人想象奇特,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使诗歌更有韵味。

【评分标准:指明特点给1分,解说作用给2分。

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出处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资料
1 海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 基础知识与运用(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3
《骆驼样子》名著阅读(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4
古诗文名句默写(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6
《虽有嘉肴》《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7
《老师,我出彩了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8
袁越《我们为什么要睡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9
202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诗歌鉴赏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让我们走进李白、王维与友人离别的场景,感受他们的心境。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6.两首诗歌中朋友离开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分析。

17.朋友离去,李白和王维都发了一条朋友圈,两人在文字的最后都配了一个表情,请根据诗歌猜测两人分别会配上什么表情?结合诗句简述理由。

A.微笑B.生气C.大哭D.愁苦(1)李白表情: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2)王维表情: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________答案:16.两首诗中的朋友都遇到了不如意之事。

李白诗中的“左迁”“愁心”,王维诗中的“不得意”都可看出朋友们生活不顺。

17. D 李白带着愁绪写下诗句,“杨花”“子规”等意象都带有愁情,且诗中一个“愁”字也直接点明李白因王昌龄被贬不得不离开而感到哀愁,所以配上愁苦的表情。

A 在王维诗中,虽然朋友也因不得意而离开,但王维除了表达对友人的安慰外,也抒发了自己的羡慕之情,“卧”“莫”“无尽”等词道出了他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所以配上微笑的表情。

【解析】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题目中的“左迁”和诗中的“过五溪”可知,王昌龄被贬偏远之地;根据【乙】中的“不得意”可知朋友生活不顺,因此,两首诗中的朋友的离开都是因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

17.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甲】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用“杨花”“子规”等意象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字,直接点明了自己的感情,结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种愁绪是对朋友的同情、牵挂、不舍等复杂情感,因此,李白表情应配上愁苦的表情。

故选D。

【乙】诗中“归卧南山陲”的意思是: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这句诗将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关切和慰藉。

故答案为:⑴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注意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结合诗句的意思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主要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潮水上涨,与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正是顺风行船,一叶白帆好似挂在江天之上。

勾勒出了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 附加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左迁龙标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1、首句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落尽”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杜鹃泣血悲鸣,进一步渲染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读了开头两句诗,人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声声子规鸟儿的悲啼,此情此景,已足以使人心生悲凉,更何况又传来远方老友的不幸遭贬的讯息,又怎让人不为友人担心、忧愁?2、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描写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3、这起首二句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

5、三、四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题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2、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解析】D.“我寄愁心与明月”,注意“寄……与……”搭配,并不是“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明月’”,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将“愁心”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都表达了对朋友遭遇贬谪的同情、关怀和惆怅、伤感之情。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外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通过画面描写,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3)王昌龄是有名的“七绝圣手”,尤擅长写军旅边塞生活。

请写出我们初中学过的其《出塞》诗的前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对比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七绝。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有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中考古诗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上受降城闻笛》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古诗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上受降城闻笛》练习及答案解析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甲诗“杨花落尽”是视觉,“子规啼”是听觉,无嗅觉。
乙诗“沙似雪”“月如霜”有视觉,“吹芦管”是听觉,无嗅觉。
【参考答案】D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4~5题。(6分)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解析】
分析情感,要结合标题、背景、诗歌正文来得出结论。甲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左迁龙标而写给昌龄好友的,表示关心和慰问,尤其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就代表我的心,月亮追随着你,我的心也思念和牵挂着你。乙诗看标题得知是与打仗有关,时间是晚上,“受降城外月如霜”,心冷啊,打仗辛苦,且还要打到什么时候;还有末句“一夜征人尽望乡”,望月也是望乡,表现了对回家的渴望。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在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选自语文七年级上)【注】①左迁:贬官降职;②杨花,柳絮;③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④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其流域在今湖南西、贵州东;⑤夜郎,这里指湖南省黔阳县。

【问题】(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2)诗歌后两句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你从中读出了哪三层意思(选答两层)?【参考答案】(1)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或“烘托”)暮春环境。

(2)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思托付给明月;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照的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赏析本诗的后两句。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答案1.杨花,子规(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3.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地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明月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练习与答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是一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

(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悲苦哀怨)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又含有。

(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表达了。

(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与《淮上与友人别》比较阅读: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答:杨花落尽子规啼
1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杨花,子规)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11.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12.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朋友离别之际的深情,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要把情谊寄与明月一直追随朋友而去,此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句意境相近。

答案: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
1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17.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2分)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18.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
答:示例①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19、“杨花落尽子规啼,”除了暗示“王昌龄左迁”的时令,还有什么表达效果结合意象“杨花”、“子规”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21.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答:“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2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拟人。

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3、李白有很多写友情的诗作,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指明是写给哪个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给汪伦。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别孟浩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