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合集下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翻译赏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前言】【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如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翻译及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随风一作:随君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⑵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境,已见于前此的一些名作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及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及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及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所以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与:给。

随风:一作“随君”。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即柳絮。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

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个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

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

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诗篇,全篇共有七十一字,诗中通过对昔日盛况与现今落寞的描写,表达出了诗人对国家沦陷与时局的担忧与忧虑。

这首诗既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又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与悲凉之情。

在这首诗中,“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其中的重要一句。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曾经历过左迁与落魄之事,而“龙标”则是一种象征皇家权力和权威的旗帜。

整句话可以理解为王昌龄因左迁而离开了皇家权威所在的地方,远离了权力中心,因而才有了这封寄信。

再往下分析,这句话中的“遥有此寄”也很有深意。

可以看出,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对王昌龄的思念与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整句可以理解为尽管距离遥远,但诗人还是担忧着王昌龄所处的环境和境遇。

而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述昔日王昌龄的盛况和如今的落寞,抒发了对国家兴盛与沦陷的深刻忧虑。

诗中写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垂。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 可以看出诗人对时局不满和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王昌龄的左迁和国家的沦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亡沦陷的担忧和对时局的不满之情。

从个人的理解来看,这首诗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关切。

尽管时隔千年,但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依然触动人心。

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应该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刻忧虑,从而珍惜眼前的安宁与幸福。

通过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解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沧桑和变迁。

这首诗既具有历史的价值,又足以触动人心。

希望我们能从中汲取力量,珍惜眼前的安宁与幸福。

诗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与忧虑而闻名。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诗人杜甫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贵族文人的遭遇和境遇。

在诗篇中描绘了王昌龄的遭遇,通过他的左迁和离开皇家权威所在的地方,远离了权力中心,反映了唐代贵族文人的风浪离留处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及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及赏析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与思考。

其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他的一首名篇。

本文将为你呈现这首诗的译文及赏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之美。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此行最终还,几时抵故园。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共四句,通过简洁而明快的语言,展示出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从故乡到他所在的地方的欢迎之情,并且相信友人一定对故乡的变化了如指掌。

这种友人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在诗中得以体现。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见的写信或传递信息的方式。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两句通过描写绮窗、寒梅,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友人的期待。

绮窗是一种裙帘窗,通过这个意象,作者表达了她坐在绮窗前,欣赏着花的盛开,期待着友人的到来。

而寒梅的花开在寒冷的季节,暗示了友人来访期间,春天的气息还未完全降临。

"此行最终还,几时抵故园。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回归故乡的期盼和不舍之情。

作者想知道友人何时回到故园,再次相见。

这也展示了作者思乡的情感,通过友人回归故园将牵动到作者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的失落和思念。

山与道路之间的转折,使得作者不能再看见友人的身影,只能在雪地上看到留下的马蹄痕。

这种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远去而无法重逢的痛苦和遗憾之情。

通过以上对《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每句的翻译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的情感和对友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昌龄以简练的表达,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读来动容。

他通过熟悉的背景和意象,将自己的思念之情通过友人和故乡传递出去,达到了情感共鸣和感染读者的效果。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译文及赏析
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赏析: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6、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参考答案】:“明月”除了有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7、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参考答案】: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8、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9、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忧虑和愤懑。

表想了真挚、纯洁的友谊。

10.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杨花和子规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年代: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词语注释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

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

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

4、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8、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全文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那里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对你的忧愁与思念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着称,特别擅长七绝。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

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

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新唐书。

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2、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3、词义:
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4、译文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主题:
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绪。

6、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
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7、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练习题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
了。

*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C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心
情。

****悲苦哀怨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思,想象丰富奇特,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
是,又含

**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两句抒情,运
用,表达
了。

***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
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