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海关》教学设计
关于《山海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关于《山海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海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海关》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加强学生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
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文章体会内容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学习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阅读,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根据课文中有关词语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及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1.重点: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哪篇课文了?(山海关)通过初步的学习,山海关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气势雄伟,地形险要)2、教师: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它依山傍海,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座军事要塞。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六年级《山海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山海关》课文、黑板、粉笔、教学投影仪。
2.道具:图片、地图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导入: - 你听说过山海关吗?它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它的历史意义吗?
2. 新课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简要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3. 小组活动(2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山海关地图,要求小组成员观察地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 山海关位于哪个省份? - 山海关是中国的哪个方位? - 山海关与哪两条河流相邻?
4. 分组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
5.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鼓励学生使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山海关的历史、文化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将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小组分享,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六、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山海关》课文阅读,并写一篇关于山海关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
《山海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山海关》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重点难点: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能理解山海关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会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能理解山海关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山海关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山海关。
教师出示山海关的图片)2.学生结合山海关的资料,谈看了山海关的图片后的感受。
3.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板书课文题目: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要求学生注意“铮铮”的读音、“蜿蜒”的写法)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铮铮:拟声词,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虚有其名。
伦比:同等;匹敌。
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扰攘:满怀正气,情绪激昂。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感动。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学生甲:我现在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山海关,那就是“雄伟”。
学生乙:山海关真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哪!学生丙:我想知道天下第一关的匾额是谁写的。
学生丁:山海关附近有孟姜女庙,是不是孟姜女哭长城就发生在这里?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XX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

2024年语文公开课《山海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对《山海关》这篇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讲述山海关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地理位置。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山海关的历史和文化。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山海关》的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和解读课文《山海关》。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2.3 教学方法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问题讨论和答案分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课文讨论与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课文《山海关》。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symbolism 和metaphor。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组织全班讨论,分享不同角度和解读,促进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第四章:创意写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学习并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创作以山海关为背景的小故事或描写片段。
4.3 教学方法提供prompts 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作。
学生互相分享作品,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5.3 教学方法学生提交课程总结报告,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课文延伸与比较6.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比较思维。
《山海关》教案

9,《山海关》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山海关》(板书)。
首先请大家来认读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组词。
指名读,出示课件一。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分两个板块,先来读一读,再来想一想,说一说。
二、授新课首先请看第一板块,课件出示:第一板块:来到播音室同学们,来到播音室,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啊?——播音员,好,那你就用播音员的身份要求自己。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写的是“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激昂、自豪的感情来。
请大家准备一下,两分钟后请你来为大家播音。
(课件出示播音要求,学生准备,交流,评价)过渡语: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有感情,个个都是优秀的播音员!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课件出示:第二板块:走进智慧屋)导语:同学们!“走进智慧屋”需要我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思考的结果标注在书上。
请你尽量用原文回答。
话题一:山海关问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话题二:站在这雄关上,作者既想畅游于广阔的自然空间,又回忆起了悠久的历史岁月。
请你找到相关的段落,细心体味,做好批注。
话题三:文中“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真棒。
你们通过自己积极的思考和学习,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课件出示测试题)四、拓展同学们!山海关是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丰碑,万里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朗读小诗《长城》,说感受。
(最新冀教版六语上册)《山海关》优秀教案

山海关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理解“苍茫无垠、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捍卫、忠贞”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
结合课文重点段落深入感受山海关的“伟大体魄”与“忠贞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教材分析: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本文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
文章的第一至五自然段主要写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
“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文章首段是一声惊喜的赞叹,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也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句中的破折号承前说明“威武的雄关”就是“山海关”,并且紧接着点出它号称“天下第一关”。
第三自然段中“铮铮响”、“思慕已久”、“名不虚传”、无与“伦比”等一连串词语就是一连串的赞叹。
前三个自然段中有三个感叹句,感情热烈、饱满,直接抒发了对山海关的赞美与热爱。
第四自然段作者先把目光聚焦在“城楼”上,通过具体写箭楼、匾额及题字的特点,突出雄关“气势磅礴”。
第五自然段写作者登高远眺,惊喜于山海关地势的险要。
作者的目光在长城的牵引下,从北至南,由山及海,“山海关”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称,而有了一种切身的感受和认同。
这一段语言极富动感,“蜿蜒而来”“伸展开去”“直冲下来”“一头扎向”几个动词活化了长城的形态,让山与海遥遥相连。
尤其是最后一句中的“脖颈之上”“山水之间”“咽喉之地”用形象、贴切的比喻和表示方位的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将其“险要”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一段是文章的精彩之处,细细品来,其中既有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又有学者的开阔视野,再加上作家的丰富想象力,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文章的第六、七、八、九自然段写作者凭关远眺,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山海关》教案设计

《山海关》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山海关的基本地理信息和景点特色;3. 熟悉山海关的传说故事和民俗风情。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景观描述能力;2. 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3.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小组合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山海关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3.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主动分享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1. 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 山海关的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3. 山海关的建筑特点和文物古迹;4. 山海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2.2 教学资源1. 山海关的图片和地图;2. 山海关的文献和资料;3. 山海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4. 山海关的实地考察和旅行社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对山海关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山海关的了解和期待;3. 引导学生思考山海关的重要性和价值。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2.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
3.3 课堂讲解1. 详细讲解山海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介绍山海关的建筑特点和文物古迹;3. 分析山海关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3.4 互动环节1. 学生进行口头报告和分享;2. 开展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3. 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 评价学生的口头报告和分享;3.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质量。
4.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准确性;2. 评价学生的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能力;3. 反馈学生的作业改进建议。
4.3 期末考试1. 设计相关的考试题目和评价标准;2. 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实地考察1. 组织学生进行山海关的实地考察;2. 安排学生参观景点和文物古迹;3. 让学生亲身体验山海关的旅游活动。
《山海关》教案

《山海关》教案一、教案背景《山海关》是中国古代通往北方的重要战略关隘,位于今天河北省秦皇岛市。
这个关隘被誉为中国的“天下第一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本教案以《山海关》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了解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3. 探究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介绍a. 通过地图展示山海关地理位置,指导学生了解山海关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b. 介绍山海关的地形特点,如其位于中国北方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险要等。
2. 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a. 通过课件和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山海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如朝鲜战争时期的防御关隘;b. 探讨山海关在防御外患、保卫中原的战略作用。
3. 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a. 引导学生思考山海关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英勇和顽强精神;b. 分析山海关与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关系,如著名文献《山海经》中所提及的山海关。
4. 学生讨论和交流a.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山海关对中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影响;b.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
四、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海报、课件、手抄报等形式来展示所学知识和对山海关的理解与感悟。
2. 模拟演练安排学生参与模拟演练活动,让学生扮演防守山海关的军官,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山海关的理解。
3. 学生个人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个人总结,总结自己对山海关的认识和所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
五、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课件等介绍山海关的相关资料;2. 电脑、投影仪、白板等多媒体设备;3. 纸张、笔具等文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课题:山海关
齐读课题。
3、由课题我们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希望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学到写景的习作方法。
写景的文章。
二
初读
课文
整体
感知
理清
条理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2、指导朗读:山海关在历史上有如此的重要作用,那么现在又有什么作用呢?学习课文的10自然段
“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
读课文10自然段
四
总结
全文
拓展
延伸
1、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感情朗读全文,背诵(3—5自然段)
同学们,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关面前,你面对山海关最想说些什么呢?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时:
9山海关
赞叹——所见——所想——赞颂
第二课时:
9、山海关
气势雄伟威武的雄关
地形险要天下第一关
抵御捍卫人们心中的关
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明确目标。
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2.检查交流。
(1)听写:
蜿蜒无垠盔甲捍卫
名不虚传 浑然一体 连绵起伏巍然耸立
碧波万顷引人瞩目 重重叠叠
教师强调字音、字形。
(2)这些词语中,你都理解了哪些。
(3)整篇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第四部分(10 自然段)写我的赞颂。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并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通过“脖颈”“咽喉”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
3、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有感情朗读
提问:这样威武的雄关,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6、7自然段。
精神振奋、心胸开阔——慷慨悲壮、涌遍全身
4、站在这雄关上作者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
5、师生接轮读。(师读:我真想 …… 我又想…… 我还想……)
指名学生听写。
指明读生字,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巍然:本课形容山海关高大雄伟的样子。
蜿蜒:本课指长城弯弯曲曲的延伸。
思慕: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捍卫:保卫。
扰攘:骚乱,纷乱。
广袤无垠:土地的面积没有边际。
赞叹——所见——所想——赞颂
3.结合学生回答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的赞叹。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写我的所见。
第三部分(6-9自然段)写我的所想。
第四部分(10 自然段)写我的赞颂。
4.整篇课文中,第3、4、5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第6、7、8、9四个自然段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三
课堂Βιβλιοθήκη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俊青写的课文《山海关》。我们了解了课文按照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行文思路贯穿全篇。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找出相应的句子感受、体会。
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更加表现了山海关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0、把上面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反问句呢?如果改为陈述句行不行,为什么?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谁来谈谈自己读了这句话后的体会?
11、作者赞颂的仅仅是像山海关一样的英雄吗?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请同学们自由发挥,把想要说的写下来)
五
布置
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课后词语,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完成课后作业设计。
3、阅读课外拓展阅读《人民英雄记念碑》。
作业设计(可附页)
1、完成《小学生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课后词语,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3、完成课后作业设计。
4、阅读课外拓展阅读《人民英雄记念碑》。
板书课题《山海关》
齐读课题。
二
初读
全文
整体
把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威武的雄关、天下第一关、天下第一关、独一无二
为什么说上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
细读
感悟
理解
1、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看看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上批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布置
作业
1.完成《小学生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
及时完成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赞叹——所见——所想——赞颂
2、万里长城是世界的奇迹,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由天下第一关之称。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著名作家峻青去认识那享有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1、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渗透单元训练重点。
2、检查预习情况、初读理清文章条理。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阅读品味,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的关键词句,体会山海关的的气势宏伟和地形险要的特点。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6、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7、作者又联想到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
8、过渡:山海关不仅雄伟险要,还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课文8、9自然段。
9、默读课文的8、9自然段,看看山海关在历史上又起什么作用?
“这高耸入云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撒上过我们英雄祖先的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有埋葬过入侵着的累累白骨?”
课题
9山海关
课时计划
两课时
备课人
官彩琴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山海关》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的赞叹。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写我的所见。
第三部分(6-9自然段)写我的所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小黑板。
教学
设计
思路
(含教
法设
计\学
法指
导)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如果你站在雄关的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呢?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写出心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 备
第一课时
一
谈话
导入
激发
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
学生交流资料:
“天下第一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建于公元1381年,这里依山傍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古城的东城门,又名“镇东楼”,箭楼格式,城高台宽,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之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示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2、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抓重点的句子):
“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