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备战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化学 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四个图像中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错误的是A.图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B.图乙:足量的锌和铁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中C.图丙:加热一定质量的KMnO4 固体D.图丁:往饱和石灰水加入少量生石灰【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pH不断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故A正确;B.足量的锌和铁分别加入等质量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B错误;C.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少,当完全分解时固体质量达到最小值,之后不再变化,故C 正确;D、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当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到室温时,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的图象题,注意起点、拐点与终点的含义。

3.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B.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铝至过量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温度恢复至室温时,由于溶剂水减小,部分溶质析出,因此溶质质量减小,故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生成的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由于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最终氧元素质量分数不为0,故正确;C、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等的,因为质量相等的同浓度的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根据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Mg+H2SO4═MgSO4+H2↑,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正确;D、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硝酸钾,硝酸钾会溶解,溶液质量增加,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减小,直至硝酸钾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故错误。

中考化学 流程图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 流程图 综合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Ⅰ.黄铜是Zn以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

黄铜渣中约含Zn:7%、ZnO:31%、Cu:50%、CuO:5%,其余为杂质。

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 CuO+H2SO4=CuSO4+H2O(1)步骤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A中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3)步骤Ⅰ、Ⅱ中均包含的操作名称为___,此操作和步骤Ⅲ中的蒸发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

(4)溶液A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的质量。

Ⅱ.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O2猜想二:H2猜想三:CO2猜想四:SO2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5)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6)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CuSO4溶液可能显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答案】Zn+H2SO4=ZnSO4+H2↑Zn2+、Cu2+过滤玻璃棒小于2Al+3CuSO4=3Cu+Al2(SO4)3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酸【解析】Ⅰ. (1)氧化锌和氧化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硫酸铜和水,没有气体产生;而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氧化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中的金属阳离子是锌离子和铜离子;(3)由图可知,操作Ⅰ过滤除去铜和杂质,操作Ⅱ过滤是除去锌和置换出的铜;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这种玻璃仪器;(4)A到C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Zn+CuSO4=Cu+ZnSO4,160 161由此可见溶液的质量增重了,溶液A小于溶液C的质量;Ⅱ.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3Cu+Al2(SO4)3;【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实验验证】(5)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氧气有助燃性,氢气有可燃性,所以(6)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流程》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详解(黑龙江专用)(附答案)

《实验流程》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详解(黑龙江专用)(附答案)

专题18 实验流程1.(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碘元素被称为“智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造成思维迟钝,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人们常通过摄入海产品或食用加碘盐来补充碘元素,以保证人体健康。

利用海带提取碘单质(I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操作①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3种B.由于淀粉有遇碘(I2)变蓝的特性,因此可以利用淀粉检验加入H2O2溶液后所得的“溶液一”中是否有单质碘生成C.在上述过程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D.在蒸馏操作中,蒸馏烧瓶内加入沸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液体的暴沸【答案】C【解析】A、操作①是海带灰变为含碘离子的溶液,该过程为过滤,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水杯,故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含碘离子的水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后,溶液一中含有碘单质,则可利用过淀粉检验溶液一中是否含有碘单质,故B选项正确,不合题意;C、上述过程中碘离子的化合价为﹣1,碘单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蒸馏烧瓶内加入沸石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合液体加热时暴沸,故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

2.(2020·黑龙江牡丹江、鸡西·中考真题)某化学第二课堂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准备利用含FeSO4和CuSO4的废水(无其他难溶杂质),从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图所示:(1)整个流程中,进行了两次操作1,操作1是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金属X 是______(填化学符号),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固体A中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写出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冷却结晶法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前需要进行操作2,请问操作2是________。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流程图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流程图的经典综合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海水、盐湖和盐矿中广泛存在。

(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2)含氯元素的物质大多具有消毒杀菌功能。

如:a 醋酸氯己定[C22H34C l2N10O2] b 氯化钠 c 二氧化氯[ClO2] d.次氯酸钠[NaClO]等。

①醋酸氯己定属于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

②b、d物质溶于水都能解离出钠离子,但阴离子不同。

写出d中阴离子符号______。

(3)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其生产流程如图:①X、Y都是气体单质,Y具有可燃性。

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现步骤Ⅱ的操作方法是______、过滤。

③步骤Ⅲ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NaOH+X=NaClO+NaCl+H2O.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水和______。

④制取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的原理与步骤Ⅲ相似,将气体X 通入石灰乳(主要成分熟石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⑤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二者混用易产生危险b 反应前后离子种类不变c 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d 反应中氯元素全部变成了有毒气体【答案】7 三有机 70 ClO- 2NaCl+2H2O 通电2NaOH+H2↑+Cl2↑蒸发结晶氯化钠、氯气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ac【解析】【分析】【详解】(1)如图是氯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故填:7;三。

(2)①醋酸氯己定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醋酸氯己定分子由:22+34+2+10+2=70个原子构成,故填:有机;70。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详细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1.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铁、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pH只会接近7,故A不正确;B、活泼金属和酸接触就会放出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起点应该从零开始,故B不正确;C、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D、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增加,反应完全,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B【解析】【详解】A、向一定体积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pH应该是由小于7逐渐升高,直至等于或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足量的镁和铁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最终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向硫酸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能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1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第⑤步“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

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5)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漏斗 CaCO3、BaCO3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可以碳酸钠的作用是既除去氯化钙,又除去过量的氯化钡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解析】【分析】【详解】(1)用玻璃棒搅拌,使粗盐与水充分接触,能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故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第二步中过量的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第三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第四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了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外,还和第二步剩余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2、CaCO3、BaCO3;(3)因为氢氧化钾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钾对氯化钠来说就是新杂质,所以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4)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可以颠倒,理由是:碳酸钠的作用是既除去氯化钙,又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备战中考化学流程图综合经典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1.高纯氧化铁可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 2O 3、FeO 、SiO 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 2O 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 4)2CO 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 4)2CO 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_______、烧杯等。

(2)写出通入CO 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任意写一个)。

(3)在该生产流程中当加入(NH 4)2CO 3后,应该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 。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物质在农业上可做 _____(5)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 3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漏斗 3CO+Fe 2O 3高温2Fe+3CO 2(或FeO+CO 高温Fe+CO 2) 温度控制在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 氮肥或肥料 322324FeCO +O 2Fe O +4CO 高温【解析】【分析】【详解】 (1)操作Ⅰ、操作Ⅱ都是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漏斗、烧杯等。

(2)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FeO+CO 高温Fe+CO 2。

(3)因为40℃以上时(NH 4)2CO 3分解,因此加入(NH 4)2CO 3后,温度控制在40℃以下;(NH 4)2CO 3溶液呈碱性,所以要控制酸碱性。

(4)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中含有硫酸铵,在生活中可作为氮肥。

(5)在空气中煅烧FeCO3,是碳酸亚铁和氧气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铁,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FeCO3+O2高温2Fe2O3+4CO2。

故答案为:(1)漏斗;(2)3CO+Fe2O3高温2Fe+3CO2(或FeO+CO高温Fe+CO2);(3)温度控制在40℃以下(或控制溶液的酸碱度);(4)氮肥或肥料;(5)4FeCO3+O2 高温2Fe2O3+4CO2。

中考化学《流程图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中考化学《流程图题》专项练习题(附带答案)
(4)某学习小组同学欲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①步骤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______。
17.(2023贵州)溶液的配制和应用在生活、生产中非常普遍。
(1)实验室用“电解水”的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的理论依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反应②生成的水全部循环利用,为使该过程持续发生,反应①需要不断补充水,其原因是_______。
12.(2023广西)柠檬酸亚铁(FeC6H6O7)是一种易被吸收的补血剂。利用硫酸厂的废渣(主要含Fe2O3、Fe3O4,还有少量SiO2)制备柠檬酸亚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
资料2: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柠檬酸亚铁进入人体肠道后以_______(填阳离子符号)的形式被吸收,达到补血效果。
(2)固体C的成分是_______。
(3)步骤①②③④中涉及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4)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一系列操作”中,将柠檬酸亚铁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_______。
(4)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0.(2023深圳)某同学以金泥(含有Au、CuS、ZnS等)为原料制备(Au)和Cu的流程如图所示:
琴琴同学查阅资料已知:
13.(2023广州)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组从中获取NaCl和Na2SO4的主要过程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
【答案】导热性 2Cu2O+ C
CO2↑+4Cu 灼烧变黑的为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
H2SO4 Zn 82 3.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黄铜可用来做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是能量传递的设备,所以利用的是黄铜具有良好的
导热性,故填:导热性。
(2)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反应物为赤铜和碳,条件是高温,生成的是二氧化
7.MgSO4•7H2O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工厂以一种镁矿石(主要成分为 SiO2 和 MgCO3,还含有少量 FeCO3,其它成分忽略)为原料制备 MgSO4•7H2O 的主要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SiO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下表:
已知:①SO2 与 MnO2 反应生成硫酸锰 MnSO4; ②SO2 与 Fe2O3 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FeSO4 和 H2SO4。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2)向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加入 NH4HCO3 溶液时温度控制在 30-35℃,温度不宜太高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 (3)“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 MnS2O6 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为减 少 MnS2O6 的生成,“浸锰”的酸反应,铜、金、银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滤液①中含有反
应生成的硫酸亚铁和硫酸镍;加入过量铁粉,铁和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再过滤
得到的滤渣中含有镍和过量的铁,滤液②中含有硫酸亚铁,故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是亚铁
离子,对应的符号是:Fe2+。
(3)由于加入足量的硫酸,镍和铁反应,说明镍和铁比铜活泼。而铁在滤液①中置换出镍
(4)生成的 MnCO3 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 (5)软锰矿中锰的浸出有两种工艺。
工艺 A:软锰矿浆与含 SO2 的工业废气反应; 工艺 B:软锰矿与煤炭粉混合,焙烧后加稀硫酸溶解。其中,工艺 A 的优点是 __________。 【答案】漏斗 防止 NH4HCO3 受热分解 90℃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Ba(NO3)2 溶 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减少 SO2 的排放,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2)NH4HCO3 受热分解所以温度不宜过高,故填:防止 NH4HCO3 受热分解。 (3)由图可知 90℃时 MnS2O6 生产率较低,“浸锰”出率达到最高,故填:90℃。 (4)洗涤干净与否,检验是否有硫酸根离子即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Ba(NO3)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故填: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 Ba (NO3)2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已洗涤干净。 (5)工艺 A 与工艺 B 相比可以消耗 SO2,减少 SO2 的排放,保护环境,故填:减少 SO2 的 排放,保护环境。
单质,说明铁比镍活泼,所以 Cu、Ni、Fe、H 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Fe、Ni、H、Cu;
(4)铜与稀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Δ
Δ
2Cu+O2 +2H2SO4 2CuSO4 +2H2O (或分步写成: 2Cu+O2 2CuO ,
CuO+H2SO4 =CuSO4 +H2O )。
【答案】过滤 引流 Cu、Fe Fe+CuSO4 =FeSO4 +Cu 铁锈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铁,硫酸铁再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Na 2CO3
【解析】 【分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能和 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详解】 (1)操作 a 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不溶物的成分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不溶物的成分为 Cu、Fe。
(4)用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 ZnO,杂质为 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 流程如下:
(1)A 的化学式____;B 的化学式_____。
(2)除铁过程中,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温度、pH 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由图可知除铁时温度
应控制在____为宜,pH 应控制在_____为宜。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黄铜矿(主要成分 CuFeS2 )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 Fe2 (SO4 )3 、 CuSO4 及 H2SO4 。某同学通过废铁屑与溶液甲反应,制取补血剂的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
铜。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温馨提示: Fe2 (SO4 )3 +Fe=3FeSO4
﹙1﹚操作 a 的名称是________,该操作中会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 。 ﹙2﹚不溶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Ⅰ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废铁屑中含有少量铁锈,却对产物的成 分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步骤Ⅲ中加入一种可溶性试剂可实现转化,从复分解反应 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某种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镁,还含有较多的脉石(SiO2)和少量石灰石。下图是利用 该镁矿石制备七水硫酸镁(MgSO4·7H2O)的工艺流程。
已知 CaSO4 和 MgSO4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 (3)沉淀 A 的成分是 SiO2 和部分硫酸钙,过滤 1 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 MgSO4 还有 ____________。 (4)步骤⑥中的操作 a 名称是____________。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MgCO3+H2SO4=MgSO4+H2O+CO2↑ CaSO4 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镁矿石是块状的,如果不将其粉碎,稀硫酸只能和块状镁矿石 的表面接触,接触面积较小,反应速率较慢。因此反应前将镁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 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 (2)步骤①中碳酸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是:: MgCO3+H2SO4=MgSO4+H2O+CO2↑ (3)沉淀 A 的成分是 SiO2 和部分硫酸钙,过滤 1 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除了 MgSO4 还有硫酸 钙(CaSO4)。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大部分变为沉淀,但有少部分溶解在水中。 (4)从题中提供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加大,故步骤⑥中将溶液浓 缩蒸发,然后降温结晶,就会有七水硫酸镁晶体析出。因此操作 a 的名称是:降温结晶。
3.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 Fe、Cu、Au、Ag、Ni(镍,银白色金属)等金属,如图是某工 厂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图。
(1)操作①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_______________; (2)写出滤液②中阳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工艺流程图,可以得到 Cu、Ni、Fe、H 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_。 (4)已知滤渣①中的铜与稀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硫酸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________。
高温
高温
碳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2O+ C
CO2↑+4Cu,故填:2Cu2O+ C
CO2↑+4Cu。
(3)鉴别黄铜和黄金多种方法,用灼烧法可以鉴别,因为在涉及到的金属单质中只有铜能 够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用灼烧法鉴别是产生的现象及结论 是灼烧变黑的为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黄金,故填:灼烧变黑的为黄铜,无明显现象的是 黄金。 (4)①由于实验的目的是“用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 ZnO,杂质为 FeO、CuO) 为原料制备 七水硫酸锌(ZnSO4 .7H2O)”,所以在过程中不能引入硫酸锌之外的杂质,所以加入的酸是
Δ 【答案】玻璃棒 Fe2+ Fe、Ni、H、Cu 2Cu+O2 +2H2SO4 2CuSO4 +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①为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玻璃棒;
(2)电路板中含有 Fe、Cu、Au、Ag、Ni 等金属,根据题中反应情况和已学的金属活动性
(3)步骤 I 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 =FeSO4 +Cu ;废铁屑中含有少量铁绣,却对产物的成分没有影响,原因是铁
锈中的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能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步骤Ⅲ中, 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钠,从而得到碳酸亚 铁,因此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该试剂可以是 Na2CO3 溶液。
硫酸,硫酸和氧化锌、氧化亚铁氧化铜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锌和水、硫酸亚铁和水、硫酸铜 和水,B 物质能够除去硫酸锌中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故 B 为 Zn,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 锌和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故填:H2SO4 ; Zn。 ②除铁过程中,图 1 和图 2 分别表示温度、pH 对除铁效果的影响。由图可知除铁时温度应 控 制在 82°C 为宜,pH 应控制在 3.2 为宜(这两个数据都允许有偏差,但是不能偏差太大),故 填:82;3.2。 6.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MnO2,含有 SiO2、Fe2O3 等少量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高 性能的磁性材料碳酸锰(MnCO3)。其工业流程如下:
5.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 800℃,得到一种外观 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黄铜)。 (1)黄铜可用来做热交换器,说明黄铜具有良好的_____; (2)试写出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鉴别黄铜和黄金多种方法,用灼烧法鉴别产生的现象及结论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