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件修改稿~F4672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件

10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之三 ③与非金属反应
在加热时浓硫酸不仅能和活泼性不强 的铜发生反应,还能与炭反应。
加热时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 CO2↑+2SO2↑+2H2O
11
浓硫酸与炭反应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硫。
(小组合作交流)
按正确的顺序连接下列仪器,并说明你的理由。
(2)脱水性 氢、氧 水 浓硫酸可以使有机化合物中的 元素按 (H:O=2:1) 的组成比从有机物中“脱离”出来-之一
① 常温下,冷的浓H2SO4能使Fe、Al发生
钝化 .
钝化: 常温下,当Fe、Al等较活泼金属遇到浓硫酸时,会与浓
硫酸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出现
+
与金属反应 应,但无 H2 生成②常温下使 Fe、Al 钝化 酸性
与金属反应时都可以生成硫酸盐
15
16
课堂练习
1、 下列现象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 (1) 把浓硫酸滴入放在蒸发皿里的蔗糖上, 蔗糖就会炭化变黑 脱水性 (2) 把浓硫酸露置在空气里, 质量会增加。 吸水性 (3) 把锌粒放入稀硫酸里,会产生氢气。
27
四、硝酸的用途
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 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 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 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等。
28
H2SO4 (浓 ) HNO3 (浓 ) HNO3(稀 )
强氧化性
SO2 NO2 NO
29
判断正误 1.浓H2SO4、浓HNO3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浓度都会变小,原
31
4.王水的氧化性比HNO3还强,它由浓盐酸和浓硝酸以
【最新】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4章 第4节 课时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件(57张).ppt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的反应
a.除 Au、Pt 以外的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作用,如与铜
反应:_C__u_+__2H__2_S_O_4_(浓__)_=_=△_=_=_=_C_u_S_O_4_+__S_O_2_↑__+__2_H_2____________。
实验 操作
实验 通过可抽动的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浸有碱液的棉
2.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能够吸收气体、液体中的_水__分_子__及固体中的结晶水,故 常用作_干_燥__剂__。
(2)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_氢__、_氧__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如蔗糖 中加入浓硫酸,一段间后,固体变_黑_,体积_膨__胀_,且有_刺_激__性__气
味的气体放出,最后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
用玻璃棒搅拌,及时散失热量,防止液体暴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为_H__2S_O__4=_=_=_2_H__+_+__S_O_24_-____________。 (2) 硫 酸 具 有 酸 的 通 性 , 可 与 酸 碱 _指__示__剂_ 作 用 , 也 可 与 _碱_ 、 活__泼__金__属__、_碱_性__氧__化__物__及某些盐反应。
提示:NO2 和 NO。
三、硫酸与硝酸的用途 1.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 2.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 3.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 酸、作干燥剂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硫酸和稀硝酸与 Zn 反应均生成 H2。
高三化学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节 第二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件 人教版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加热时反应。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
或高价含氧酸+NO2↑+H2O。 ②反应举例: C+4HNO3(浓)==△===CO2↑+4NO2↑+2H2O。
(2)浓H2SO4具有吸水性,通常用作 干燥剂 。浓H2SO4溶 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 缓缓 加入到 水中 并不断地 用玻璃棒 进行搅拌。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分析,H2SO4中的硫元素、
HNO3中的氮元素
只有氧化性。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与非金属反应: 加热时浓硝酸与木炭发生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 (3)王水: ①组成: 浓硝酸 与 浓盐酸 ,体积比为1∶3; ②性质: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 金、铂 等溶解。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3.思考:Cu和一定浓度的HNO3充分反应后铜过量, 若向反应后混合物中滴加稀H2SO4,铜能否继续 溶解? 答案:能。因为加入的稀 H2SO4 提供了 H+,溶液 中的 NO-3 、H+和 Cu 能继续反应,即 3Cu+2NO-3 +8H+===3Cu2++2NO↑+4H2O。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硝酸的强氧化性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具体表现 (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 金属。 如3Ag+4HNO3(稀)===3AgNO3+NO↑+2H2O。 ②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HNO3的浓度不同, 还原产物不同。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③常温下浓硝酸能使Fe、Al钝化,加热时反应。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①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
或高价含氧酸+NO2↑+H2O。 ②反应举例: C+4HNO3(浓)==△===CO2↑+4NO2↑+2H2O。
(2)浓H2SO4具有吸水性,通常用作 干燥剂 。浓H2SO4溶 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 缓缓 加入到 水中 并不断地 用玻璃棒 进行搅拌。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分析,H2SO4中的硫元素、
HNO3中的氮元素
只有氧化性。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2)与非金属反应: 加热时浓硝酸与木炭发生反应: C+4HNO3(浓)==△===CO2↑+4NO2↑+2H2O 。 (3)王水: ①组成: 浓硝酸 与 浓盐酸 ,体积比为1∶3; ②性质: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 金、铂 等溶解。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3.思考:Cu和一定浓度的HNO3充分反应后铜过量, 若向反应后混合物中滴加稀H2SO4,铜能否继续 溶解? 答案:能。因为加入的稀 H2SO4 提供了 H+,溶液 中的 NO-3 、H+和 Cu 能继续反应,即 3Cu+2NO-3 +8H+===3Cu2++2NO↑+4H2O。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硝酸的强氧化性
返栏回目 导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1.具体表现 (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①除Au、Pt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 金属。 如3Ag+4HNO3(稀)===3AgNO3+NO↑+2H2O。 ②活泼金属与HNO3反应不生成H2,HNO3的浓度不同, 还原产物不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4.4.2硝酸和硫酸的氧化性

2020/3/10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使指示剂变色: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H+ + CuO ==== Cu2+ + H2O 与盐反应:2H+ + CO32- ==== H2O + CO2↑
2020/3/10
2020/3/10
4.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脱水性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吸水性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酸性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热,产生气体。酸性和强氧化性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难挥发性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强氧化性 (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强酸性
2020/3/10
2.下列各物质中,常温下能持续发生反应,且产
生多种气体的是( D )
A.铁跟浓硫酸
B.碳跟稀硫酸
C.铜跟稀盐酸
D.铜跟浓硝酸
2020/3/10
3.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D ) A.加酚酞试液 B.与铜片反应 C.加BaCl2溶液和硝酸 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
【想一想】
蔗糖分子中含有水,浓硫酸将水吸去使它生成炭 而变黑,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因为蔗糖分子中没有水。
2020/3/10
(3)与铜反应
2020/3/10
(3)铜与浓硫酸反应
2020/3/10
现象:有气体产生,此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又恢复原色。
反应后将溶液倒入少量的水中,溶液呈蓝色。
硫酸与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 使指示剂变色:稀硫酸与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H+ + OH- ==== 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H+ + CuO ==== Cu2+ + H2O 与盐反应:2H+ + CO32- ==== H2O + CO2↑
2020/3/10
2020/3/10
4.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
(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脱水性 (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吸水性 (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酸性 (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热,产生气体。酸性和强氧化性 (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难挥发性 (6)浓硫酸不能用来干燥硫化氢气体。 强氧化性 (7)利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可制H2S气体。 强酸性
2020/3/10
2.下列各物质中,常温下能持续发生反应,且产
生多种气体的是( D )
A.铁跟浓硫酸
B.碳跟稀硫酸
C.铜跟稀盐酸
D.铜跟浓硝酸
2020/3/10
3.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最简单的方法是( D ) A.加酚酞试液 B.与铜片反应 C.加BaCl2溶液和硝酸 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
【想一想】
蔗糖分子中含有水,浓硫酸将水吸去使它生成炭 而变黑,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因为蔗糖分子中没有水。
2020/3/10
(3)与铜反应
2020/3/10
(3)铜与浓硫酸反应
2020/3/10
现象:有气体产生,此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加热后又恢复原色。
反应后将溶液倒入少量的水中,溶液呈蓝色。
四川省成都市经开实验中学高一化学4.4.2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课件

解析:Cu 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 3Cu(NO3)2+2NO↑+4H2O,由方程式可知 1
参加反应的硝酸只有 4 被还原,故被还原的 HNO3 与 Cu 的关系为:3Cu~2HNO3(还原),A 正确。
H+、NO
3
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存在
Fe2+、S2-、I-、SO
2- 3
、
Br-等还原性离子。
2.规律 (1)温度越高,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2)与硝酸反应时,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守恒法
(1)原子守恒:n(总的硝酸)=n(和金属离子结合的
NO
3
)+n(还原产物中氮元素)+n(剩余硝
C+4HNO3(浓)
CO2↑+4N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2H2O。
(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生成 H2,浓 HNO3 一般被还原为 NO2,稀 HNO3 一般被还原为 NO,极稀
HNO3 可被还原成 NH3,生成 NH4NO3。
(4)在利用硝酸的酸性时,要注意考虑它的强氧化性。如 FeO 与稀硝酸反应时的方程式应是
要点一: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方法 (1)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能够放出大量热的为浓硫酸,反之为稀硫 酸。 (2)观察状态:为黏稠状液体的是浓硫酸,而黏稠度较小的是稀硫酸。 (3)取体积相等的两液体,用手掂掂,质量较大的是浓硫酸。
(4)取少量试样,向其中加入铁片。若能够产生大量气泡的则为稀硫酸:Fe+H2SO4 FeSO4+H2↑;
参加反应的硝酸只有 4 被还原,故被还原的 HNO3 与 Cu 的关系为:3Cu~2HNO3(还原),A 正确。
H+、NO
3
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存在
Fe2+、S2-、I-、SO
2- 3
、
Br-等还原性离子。
2.规律 (1)温度越高,硝酸越浓,其氧化性越强。 (2)与硝酸反应时,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守恒法
(1)原子守恒:n(总的硝酸)=n(和金属离子结合的
NO
3
)+n(还原产物中氮元素)+n(剩余硝
C+4HNO3(浓)
CO2↑+4NO2↑+2H2O,
S+6HNO3(浓)
H2SO4+6NO2↑+2H2O。
(3)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生成 H2,浓 HNO3 一般被还原为 NO2,稀 HNO3 一般被还原为 NO,极稀
HNO3 可被还原成 NH3,生成 NH4NO3。
(4)在利用硝酸的酸性时,要注意考虑它的强氧化性。如 FeO 与稀硝酸反应时的方程式应是
要点一:硫酸的性质 1.浓硫酸与稀硫酸的鉴别方法 (1)取少量蒸馏水,向其中加入少量试样,能够放出大量热的为浓硫酸,反之为稀硫 酸。 (2)观察状态:为黏稠状液体的是浓硫酸,而黏稠度较小的是稀硫酸。 (3)取体积相等的两液体,用手掂掂,质量较大的是浓硫酸。
(4)取少量试样,向其中加入铁片。若能够产生大量气泡的则为稀硫酸:Fe+H2SO4 FeSO4+H2↑;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第2课时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41 张ppt)

•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的18 mol·L-1
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
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
• 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反应过程中
• ①硫有酸一不定断量被的 消余 耗酸 ,但 且未 反能 应生使成铜水片,完使全硫溶酸解浓,度你不认断为减原小因,是
• 二、硝酸的性质
HNO3===H++NO3- Fe、Al
1∶3
• 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Cu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_______________3C_u_+_8_H_N_O_3_(稀_)_=_==_3_C_u_(N_O_3_)2+__2_NO__↑+__4H_2_O__。 • (2()3C)加u热与时稀与硝木炭酸反反应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1)Cu 可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 +2H2O。 (2)因为 SO2 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入大气中,故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应 浸有碱性溶液,吸收剩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 (3)余热使反应继续进行时,生成的多余气体可贮存于 B 中,排出的液体进 入长颈漏斗,为减少 SO2 的溶解,B 内应为饱和 NaHSO3 溶液。 (4)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 被不断消耗,且反应生成水,使硫酸的浓度逐渐 减小,当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将会停止,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可向反应结束 后的烧瓶中加入铁粉或 NaHCO3 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有余酸。
导学号 7391858
(C )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稀硝酸反应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课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为:H2SO4=== 2H++SO24- 。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 酸碱指示剂
作用,也可与
活泼金属 、 碱 、 碱性氧化物 及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 (1)吸水性 (2)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 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去。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 变黑 ,体积 膨胀 ,形 成 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固体,并放出有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2NO
-
3
===
3Cu2++2NO↑+4H2O计算,因为生成M(NO3)x
的NO-3 借助H2SO4提供的H+仍能继续与金属反应。
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
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
可能是( )
A.1.0×10-3 mol
B.1.6×10-3 mol
答案:(1)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产生CO2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步骤⑥之后,无色气体转变成红棕色气体 (4)若插液面之下,因反应继续产生NO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 大,将使酸液从导管排出
探究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有何规律? 1.Cu与HNO3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变小,产物 由NO2生成NO,最终为混合气体。这时硝酸在反应后被分为 三部分。
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产物NO是无色气体,遇O2会发 生反应2NO+O2=== 2NO2,NO2是红棕色的。所以要验证NO 气体的产生必须使Cu与稀硝酸的反应在隔绝O2的条件下进 行,题目中采用了用CaCO3先与硝酸反应产生CO2来排尽空 气的方法。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步骤⑥之后,无色气 体转变成红棕色气体。
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1)电离方程式为:H2SO4=== 2H++SO24- 。 (2)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与 酸碱指示剂
作用,也可与
活泼金属 、 碱 、 碱性氧化物 及某些盐反应。
2.浓硫酸 (1)吸水性 (2)脱水性 浓硫酸能把有机物中的 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脱去。 如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时,蔗糖逐渐 变黑 ,体积 膨胀 ,形 成 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固体,并放出有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
+2NO
-
3
===
3Cu2++2NO↑+4H2O计算,因为生成M(NO3)x
的NO-3 借助H2SO4提供的H+仍能继续与金属反应。
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
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
可能是( )
A.1.0×10-3 mol
B.1.6×10-3 mol
答案:(1)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2)产生CO2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3)步骤⑥之后,无色气体转变成红棕色气体 (4)若插液面之下,因反应继续产生NO气体,使装置内压强增 大,将使酸液从导管排出
探究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有何规律? 1.Cu与HNO3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变小,产物 由NO2生成NO,最终为混合气体。这时硝酸在反应后被分为 三部分。
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是: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产物NO是无色气体,遇O2会发 生反应2NO+O2=== 2NO2,NO2是红棕色的。所以要验证NO 气体的产生必须使Cu与稀硝酸的反应在隔绝O2的条件下进 行,题目中采用了用CaCO3先与硝酸反应产生CO2来排尽空 气的方法。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步骤⑥之后,无色气 体转变成红棕色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