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

合集下载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语文梦工场2019-07-10 08:09:13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又称直叙或正叙。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我与地坛》(节选),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1.倒叙的定义在修辞学上,原本应该顺着这么说,但为了某种需要,却故意将其倒过来说,称为倒装。

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就远比顺着文法规律而描述的“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鲜活太多了。

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06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06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解析版)

专题06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解析版)一、记叙文阅读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但是不同的顺序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二、常见题型1、本文或某段运用了什么写作顺序,结合内容试做分析。

2、本文或某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好处)是什么?3、某段运用了倒(插)叙,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转场的哈萨克刘斌立十月,乌尔达拉克决定辞职了。

父亲三天前的电话,告诉他要转场到冬季牧场去。

上百只牲畜,是他们家的全部财产,需要一起完成迁徙,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

父亲已经年迈,需要人去帮他。

乌尔达拉克是长子,下面只有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妹妹,他必须回去。

哈萨克族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马背民族。

他们为了牲畜的生长,要在春夏秋冬辗转于四个牧场。

这些年牧场退化,他们转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能夏季一个牧场,冬天迁到一个暖和一点的过冬处。

乌尔达拉克今年七月从乌鲁木齐的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一家经营医疗器材的公司找到了工作。

这已经让很多不得已而回到家乡的同学艳羡了。

大学时每到转场,乌尔达拉克都请假回家,帮家里打理异常辛苦的转场。

可现在刚刚找到工作,马上请那么长时间的假,领导很难理解,更难同意。

乌尔达拉克和父亲在电话中发生了争吵,他觉得现在转场可以租用汽车,不用像以前那样骑马赶着羊群和骆驼。

他说很多同学的家里已经用汽车运输物资和牲畜转场了。

可是当父亲听到这些时变得异常生气。

老人觉得,一个哈萨克人必须尊重传统,乌尔达拉克作为长子必须继承这些。

回到家已经是三天以后的夜晚,乌尔达拉克只跟母亲和妹妹打了招呼,并没有跟父亲说话。

为了转场,工作丢了。

父亲那晚安排着第二天的工作,要求乌尔达拉克独自完成拆卸毡房、查看病兽的事。

乌尔达拉克回答:“以前都是跟着你做,我自己不会干。

”父亲大怒:“哪个哈萨克男人不会做这些就是度物!”乌尔达拉克也不示弱:“我不需要靠做这些来生活。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二)---记述顺序的类型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二)---记述顺序的类型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二)------记述顺序的类型及其作用技巧概说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经确定好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考题形式1.本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2.本文采用这一写作顺序有什么作用?答题方法1.记叙顺序。

(1)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采用的是顺叙。

(2)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例如:在《永不忘记》一文中,作者采用把情节的结局放在开头叙述,然后再叙述情节的发生与发展。

这是典型的倒叙。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例如: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间土形象的回忆。

这是插叙。

(4)补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例如:《王几何》结尾一段补充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他与“我”家的关系属于补叙。

【分辨方法】读文章,看其中有无时间的先后错落现象,或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就可能是倒叙或插叙。

一般情况下,倒叙看开头,插叙看中间,补叙看结尾。

2.记叙顺序的作用。

(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使行文严密,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叙述方式

记叙文叙述方式

记叙文的叙述方法什么是叙述叙述即记叙和述说。

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叙述的方法(一)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二)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是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

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的衔接,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如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头即写道:“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

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

”作品采用倒叙的笔法来叙述,先写叙述者的现在,然后再回忆故事主人公年轻时的一段恋情,使小说充满怀旧的色彩。

(三)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

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

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记叙文散文小说

记叙文散文小说

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高潮,或某个最突出的,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最精彩的、最动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追本溯源,从事情的开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避免平铺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事件上继续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又称“补笔”,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作者用“你”、“你们”来叙述。

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其形式有如下几种: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记叙文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布局谋篇的具体形式,它就好比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之记叙的顺序 (共16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之记叙的顺序 (共16张PPT)




插叙的作用有: 1、对某事的原因作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2、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 3、丰富人物形象。 4、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例如:《羚羊木雕》插叙“我”和万芳的友谊, 交代“我”送万芳羚羊木雕的缘由。
插叙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 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 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
插叙:复杂的事件往往是事件牵起事件,此物引 出彼物。把所有的内容都贯穿在一条线索上有条 不紊地进行叙述有时是非常困难的。常常不得不 中断原来的线索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者对 另一种事物的介绍。这种中断对主要事件的叙述 而插入另一段相关事实的叙述就是插叙。插入的 相关内容完毕后一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 续叙述下去。
◦ 插叙的三种方式


1、联想式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回忆引出插叙。 2、转述式是借助作品的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这种 方式往往用“听人说”、“据说”、“有人 说”“某人说”等引入插叙。 3、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 的特点是灵活性大多则一段、几段少则几句话甚 至一句话多用“原来”、“过去”这些表时间概 念的名词来引入插叙部分。



例如:《桃花源记》就是采用顺 序的方式,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依次叙述了发现桃花源、桃花源 中的见闻感受、离开桃花源、寻 觅桃花源而不得的经过。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
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倒叙实质上只
是顺叙的局部变异或调整。 倒叙结构的特点是以往事为中心,但却以现在为开 端最后又回到当前把过去的事情经过放在目下的时 间里加以叙述。
补叙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放在中间。对某种 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如 《孔乙己》对孔乙己身 世的介绍。 二是放在篇末,交代真相。 补充说明故事结局。如 《小英雄雨来》的结尾。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之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及其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生——开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
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开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倒叙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防止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
插叙——在表达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完毕后,再接着原线表达。

插叙的作用:
1、结合本段内容答复,交代…………内容
2、联系上文答复,提醒…………原因
3、联系下文答复,推动…………情节往下开展
4、联系全文答复,对情节起补充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情节更曲折,使中心更突出,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四、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完毕后,情节不再向前开展,首尾根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

〔如?风筝?、
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完毕后,情节继续向前开展〔如、?羚羊木雕?、〕。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一、记叙文写作顺序
记叙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这些记叙顺序的作用是: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

插叙一般不作为文章中心。

补叙: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分叙(平叙):分叙法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也叫平叙法。

二、记叙文写作方法
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时间:用自然景物或者天气表示时间
地点:写写地点周围的景物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起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经过:怎样做这件事情。

把完整的经过拆分为相关的几件小事,并把小事写详细。

结果:本身结果,作者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 1 ) 顺叙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效果。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

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其实记叙文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现就我在教学中的点滴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

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

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

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

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

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

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的目的是求异。

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

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

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

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其次指导学生力求写实。

指导学生写作,我还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

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

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

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

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

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

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

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

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

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记叙文中也可议论。

记叙文可以议论,但议论不可过多。

打个比方,如果想焖干饭,虽然需要放点水,但应少放,否则,水多米少,干饭就变成了稀饭。

干饭和稀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水”的多少。

因此,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记叙和议论孰多孰少。

写记叙文最好不要大发议论,要学会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本身去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就可以了。

比如,父母爱孩子是不会整天把“我爱你,孩子”挂在嘴边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对子女的爱真是自然地流露出来,真正的记叙文完全可以没有议论。

当然,有时恰到好处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需要在阅读和写作中慢慢揣摩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