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燃气燃烧技术及燃烧器设计进展

合集下载

低氮燃烧技术和燃烧烟气再循环工作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和燃烧烟气再循环工作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和燃烧烟气再循环工作原理一、低氮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燃烧过程来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措施:燃烧器结构优化、燃烧过程控制和燃料改造。

燃烧器结构优化是通过改变燃烧器的设计和布局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例如,采用分级燃烧技术可以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减少未燃烧物质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内循环燃烧技术,将一部分烟气重新引入燃烧器中进行再燃烧,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烧过程控制是通过调节燃料和空气的配比、燃烧温度等参数来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通过提高燃烧温度可以促进氮氧化物的还原,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采用燃烧过程分层控制技术,将燃烧过程分为预混燃烧和主燃烧两个阶段,以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燃料改造是通过改变燃料的组成和性质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例如,采用低氮燃料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采用燃料添加剂,如氨水、尿素等,在燃烧过程中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氮和水等无害物质。

二、燃烧烟气再循环工作原理燃烧烟气再循环是一种通过将一部分燃烧产生的烟气重新引入燃烧器中进行再燃烧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烟气收集和再循环。

烟气收集是将燃烧产生的烟气通过烟囱或其他烟气排放装置收集起来。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其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再循环是将收集到的烟气重新引入燃烧器中进行再燃烧。

通过再燃烧,可以使燃烧过程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此外,再燃烧还可以降低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生成,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燃烧烟气再循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再循环系统将部分烟气从烟囱中抽取回燃烧器,与新鲜空气和燃料进行混合燃烧。

再循环系统一般包括烟气收集装置、再循环风机、再循环管道和再循环口等组成部分。

通过控制再循环烟气的比例和再循环位置,可以实现对燃烧过程的调节,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总结起来,低氮燃烧技术和燃烧烟气再循环技术是两种常用的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和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

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分析

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分析

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分析摘要:天然气供热锅炉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锅炉运行燃烧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氮氧化物排放,进而对自然环境和人身安全产生影响。

本文在简要概述天然气燃烧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基础上,分析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类型,并对燃烧器设计要点进行说明,以此更好的实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目的。

关键词: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当前天然气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升背景下,环保部门对天然气供热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标准要求也不断提升。

采用合理的燃烧技术类型,对低氮燃烧器进行优化设计,是确保低氮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

1、天然气燃烧碳氧化物生成机理当前天然气供热锅炉运行体系中,热力型燃烧所形成的氮氧化物占到总量的95%以上,因此做好这方面的低氮燃烧技术研究分析,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是研究工作应当关注的重点层面。

热力型氮氧化物产生是空气中的N2在燃烧过程中,基于高温作用下的氧化反应产生,氮氧化物的生成速度,主要是受燃烧温度影响,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温度在1800k时,生成速度会显现增加。

同时,过量空气系数对生产速度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在供热锅炉燃烧中,也会出现快速型氮氧化物,其生产机理主要是空气中的N2在低温状态的火焰初始区,与CH2和CH发生反应生产不同类型化合物,并进一步氧化而生成氮氧化物。

快速型氮氧化物生成除受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速度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初始区火焰加热速度影响。

2、天然气供热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类型2.1 分级燃烧技术分级燃烧是基于对天然气和空气比例的不同调节控制,先将富燃料燃烧形成还原性环境,抑制热力性氮氧化物的产生,再为贫燃料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实现燃料的充分氧化。

基于分级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两种形式。

空气分级燃烧是在完成富燃烧之后,加入过量空气,达到完全燃烧目的,具有操作便利的的特征,但是燃烧温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供热燃气锅炉系统。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原理
低氮燃烧技术,是指在燃烧过程中将NOx的产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种技术。

对于燃煤锅炉,低氮燃烧主要是指减少燃料中的氮化合物的生成量。

燃烧过程中,生成的NOx有两种形态:一种是NOX,一种是氮氧化物。

当燃烧器中的空气过剩系数与燃料种类、负荷、煤种等因素相匹配时,NOX就会很低;当燃烧过程中存在高温区时,温度较高时,燃料中氮化合物被氧化成氮氧化氮,这样NOX就会急剧升高;当燃烧过程中存在还原性气氛时,燃料中的氮氧化合物被还原成氮气;当燃烧器结构设计不合理,空气过剩系数过大或燃料种类与负荷不匹配时,燃烧器中的氧气过量系数过小,这时燃烧反应生成的氮氧会以NOX形式向空气中逃逸。

为减少NOX排放,国内外均采用降低燃料氮化合物生成量的方法来控制锅炉的NOx排放。

主要措施是优化燃烧过程、改进空气系统及改善燃烧条件等。

1.合理选择燃料及负荷
合理选择燃料是控制锅炉NOx生成量的有效途径。

—— 1 —1 —。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减排技术,是指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污染物的技术。

它通过控制燃烧温度、压力和燃料组成,减少NOx的产生,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以达到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

低氮燃烧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是采用低温燃烧技术,增加燃烧室的容积,减少燃烧温度,减少NOx的产生。

二是由燃料燃烧改变燃烧法,减少燃烧温度,延缓燃料气化过程,减少NOx的产生。

三是采用添加剂技术,如硼酸、硫酸和替代氧化物等,来控制燃烧过程,降低NOx的产生。

四是采用燃烧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应用高温三元催化剂,进行NOx的还原转化,将NOx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氮。

低氮燃烧方法及低氮燃烧设备的制作流程

低氮燃烧方法及低氮燃烧设备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氮燃烧方法及低氮燃烧设备,用于提高脱硝效率。

其中,低氮燃烧方法包括:将温度在600℃~1250℃之间,含氧量不大于10%的高温低氧气体与含氮还原剂混合喷入炉膛内。

本技术通过高温低氧气体携带含氮还原剂进入炉膛,高温低氧气体的温度控制在600℃~1250℃之间,含氧量不大于10%,能够为还原剂和氮氧化物的反应提供合适的温度范围,且能够通过气流扰动强化含氮还原剂与烟气的混合程度,提高含氮还原剂的脱硝效率,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技术要求1.一种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温度在600℃~1250℃之间,含氧量不大于10%的高温低氧气体与含氮还原剂混合喷入炉膛(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温低氧气体通过第一管道(21)喷入炉膛(1)内,将含氮还原剂喷入第一管道(21)内,以使高温低氧气体裹携含氮还原剂进入炉膛(1)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炉膛(1)包括主燃区(11),将高温低氧气体和含氮还原剂混合喷入主燃区(11)的下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炉膛(1)还包括位于主燃区(11)下游的再燃区和/或燃尽区,将高温低氧气体和含氮还原剂混合喷入再燃区和/或燃尽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温低氧气体包括燃气、烟气,或者,煤或生物质的气化产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氮还原剂包括氨、氨水、尿素、氰尿酸或铵盐,含氮还原剂的形态包括液态、气态或固态颗粒。

7.一种低氮燃烧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低氮燃烧方法,其中,所述低氮燃烧设备包括:炉膛(1);第一供给装置(2),被配置为通过第一管道(21)向所述炉膛(1)提供温度在600℃~1250℃之间,含氧量不大于10%的高温低氧气体;以及第二供给装置(3),被配置为通过第二管道(31)向所述炉膛(1)提供含氮还原剂。

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

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

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低氮燃烧技术逐渐成为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热门话题。

为了降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排放量,采用低氮燃烧器进行改造已成为解决方案之一。

本文将介绍低氮燃烧器的改造施工方案及重要注意事项。

二、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低氮燃烧器的改造前,需要对现有燃烧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测,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方案设计:根据燃烧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低氮燃烧器改造方案。

2.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改造材料和工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

三、改造施工步骤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的施工步骤如下:1.拆除旧燃烧器:首先,要将原有的燃烧器进行拆除,并清理燃烧器安装位置。

2.安装新燃烧器:将低氮燃烧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确保连接处牢固。

3.调试试运行:完成安装后,进行试运行和调试,检查燃烧器运行状态和燃烧效果。

四、质量控制和验收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包括:1.性能测试:对改造后的低氮燃烧器进行性能测试,验证其低氮排放效果。

2.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改造后的系统安全可靠。

3.验收文件:编制改造施工的验收文件,做好档案管理,以备日后查阅。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对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在工业领域应用低氮燃烧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改造施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低氮燃烧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低氮燃烧器改造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阅读!。

低氮燃烧器工作原理

低氮燃烧器工作原理

低氮燃烧器工作原理
低氮燃烧器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燃烧空气预热、燃料预混、燃烧控制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低氮燃烧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低氮燃烧器通过燃烧空气预热来降低燃烧温度,减少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

燃烧器内部通常设置有空气预热器,将燃烧所需的空气通过预热器预先加热,提高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其次,低氮燃烧器采用燃料预混技术,将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再进行燃烧,以实现燃烧过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通过预混燃烧,可以有效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减少局部高温区域的产生,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另外,低氮燃烧器还通过燃烧控制来实现燃烧过程的优化,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燃烧控制包括燃烧器的结构设计、燃烧参数的调节等方面。

通过优化燃烧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未完全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

同时,通过调节燃烧参数,如燃料与空气的比例、燃烧温度等,可以实现燃烧过程的精确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总的来说,低氮燃烧器通过燃烧空气预热、燃料预混和燃烧控制等方式,有效降低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这些工作原理的应用使得低氮燃烧器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领先低氮燃烧器原理

国际领先低氮燃烧器原理

国际领先低氮燃烧器原理
国际领先的低氮燃烧器主要基于以下原理:
1. 空气预热原理:低氮燃烧器利用预热空气的方式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温度,从而减少氮氧化物(NOx)的生成。

通过将燃料喷射到预热的空气中,可以使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2. 燃料和空气预混合原理:低氮燃烧器采用燃料和空气的预混合方式进行燃烧,使燃料和空气更加均匀地混合,从而实现更完全的燃烧和更低的燃烧温度。

这种预混合的方式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局部过热区域,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3. 燃烧室设计原理:低氮燃烧器在燃烧室设计上采用一定的结构和形状,以实现燃料和空气更好地混合和燃烧的效果。

通过合理设计燃烧室的几何形状、燃料喷射位置和喷射角度等参数,可以使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内充分混合,并且尽可能地延长燃烧的时间,从而减少NOx的生成。

综上所述,国际领先的低氮燃烧器主要依靠预热空气、燃料和空气的预混合以及燃烧室设计等原理来实现降低燃烧温度和减少NOx的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氮燃气燃烧技术及燃烧器设计进展
摘要:在高温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污染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这部
分气体不仅稳定性较差,而且大多能够在湿热环境中转变为NO与NO₂,从而给
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随着技术的成熟,低氮燃烧技术开始以其环保效益高、清洁无污染受到了一致好评。

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高温燃烧中氮氧化物的生成
原理以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氮燃烧;燃烧器设计;技术进展
引言
近些年我国的化工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温燃烧在各生产领域均有着突
出的贡献。

尤其是天然气等能源的普及推广,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的三废排
放问题,但氮污染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

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燃烧技术存在
一刀切的问题,没有针对不同介质来调整燃烧方案。

由此可见,在低氮燃烧技术
中分层燃烧的个性化方案是重要突破口,同时兼顾燃尽的火焰长度,才能真正实
现减小高温燃烧的氮污染。

一、氮氧化物的控制原理
(一)气体燃料的特点
气体的高温燃烧基本不会发生相态变化,因此其主要包括混合、升温以及燃
烧3个阶段。

从燃烧温度来看,气体燃烧的过程温度普遍较高。

业界常见的氢气
与液化气燃烧的问题均不低于2000℃,而目前对环境最友好的天然气在燃烧的过
程中温度也高达1700℃。

除此之外,气体燃烧的反映速率也较其他模式快,往往
就存在回火的现象。

一旦气体的排放速度小于反应速率,那么火焰就会影响到火
孔内的环境,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气源爆炸。

(二)氮氧化物的影响因素
关于气体燃烧的氮氧化物研究已有十数年的努力,根据学术成果表明氮氧化
物可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归类为热力型、快速型两个大类。

其中热力型所产生的
氮氧化物含量更多,但快速型氮氧化物的生产也不容忽视。

而在以往的燃烧器设
计中,技术人员往往顾此失彼导致技术应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热力型顾名思义
就是在火焰区域生产的氮氧化物,因此很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从业界实践的经
验来看,当火焰温度超过1800℃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可见,在气体燃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并非是单调递增的趋势,而会受到燃烧工况的左右。

而快速型是指在部分预混情况下所表现出较快的反应速率,抑或是在扩散燃
烧中与侧面空气燃烧所生产。

在这种燃烧条件下,空气与燃气的比例对氮氧化物
的生成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也将是燃烧器设计的关注要点。

二、燃烧器对氮氧化物的影响
(一)预热温度
考虑到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燃烧器的设计必须提高燃烧反应的速率。

因此
大部分产品在运行前都需要对空气预热,从而给升温着火做好准备工作。

但是这
种设计方案使问题进一步升高,从而导致氮氧化物的生成量直线上升。

不仅如此,传统燃烧器扩散现象严重,使得空气剩余系数超出额定值。

在这种反应条件下,
会令大量的热能被浪费,经济性能差强人意。

因此,要想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
下改善氮氧化物排放,就应该积极应用完全预混技术。

预先将空气与燃料按照合
理的比例混合,其燃烧过程更加充分产生的化合物相对也会较少。

而且热力型与
快速型氮氧化物的排放均与温度呈正相关的趋势,降低预热问题也是设计中需要
主要的问题。

(二)混合比例
从目前业界的产品来看,大多数燃烧器的空气与燃料都需要从不同的入口来
混合。

但是不同介质之间的混合速率各不一样,给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带来
了不小的挑战。

而近几年预混技术日益成熟,逐渐成为燃烧器设计的主流,其在
控制氮污染方面的成效也的确立竿见影。

经过测试得出,当预混度超过五成时,
燃烧所排放的氮氧化物热力型与快速型均较为活跃,而当预混度低于三成时则主
要为快速型。

因此,在燃烧器设计中还需要控制空气与燃料的预混度,使快速型
与热力型能够相互制约。

而在非预混的燃烧器中,则需要考虑空气与燃料的喷射
速度。

通常而言,用燃气喷射速度与空气速度比值来直观的反应,当结果较大时
燃烧器内的温度更加均衡稳定,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将变低。

(三)烟气再循环
烟气循环系统也是燃烧器低氮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对控制气体排放的控制
作用也非常突出。

比如当空气进入循环系统后,氧气的含量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
降低。

如此一来,燃烧器内的工况温度就会下降,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自然就随之
减少。

因此,在设计中可以通过风机来引入低温度的烟气,来控制氮氧化物的生
成速度。

根据实践数据得出,若燃烧器保持两成左右的烟气循环,则氮氧化物的
排放量将减少超过25%。

而且这一数值会受到燃烧问题的影响,温度越高则循环系统产生的降温效果越显著,氮氧化物的排放变化情况也更直观。

三、低氮燃烧的实施办法
(一)分级燃烧技术
前文也曾提到过,传统燃烧器在设计中一刀切的现象较为严重,燃气通常从
单一的喷嘴喷射。

这种做法难以满足多种燃料和空气的混合需求,因此zaibb效
率上更低污染更重。

笔者建议,在低氮燃烧器设计中应该采用多喷嘴的方式,来
实现燃气的分级。

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喷枪按照圆形来设置,根据远近的不同来
控制方向和速度。

这种设计方法有效针对了空气与燃料混合不合理的问题,使燃
烧更加充分反应也更加充分稳定。

而且传统燃烧器在反应过程中会呈现出区域的
问题差距,部分集中燃烧的区域温度极高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是其它区域的6-7倍。

采用分级的喷嘴设计能够避免这种现象,使各部分的反应强度区域一直。

同理,空气喷嘴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级,以此来产生特定的燃烧区。

不同的
分区对燃烧条件的控制可以更方便调节,有利于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

(二)烟气回流控制
目前业界在烟气循环系统的设计中主要分为两种,内烟循环与外烟循环。


从燃烧器的运行原理分析可知,燃气喷射的重点区域在外围,因此烟气循环系统
的设计应该有所侧重。

笔者建议,在燃烧器设计中可以增添一个外围的套筒,用
以烟气的回流控制。

一方面要确保烟气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针对外围集中
燃烧区的控制;另一方面烟气循环的量也是左右燃烧温度的重要因素,也需要设
计人员严格计算。

(三)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不断优化低氮燃烧技术就必须依赖于严谨
的数据计算。

由于燃烧器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代价高昂,因此在落实之前就应
该首先进行仿真模拟。

近几年,计算流体力学逐渐被应用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中,也是燃烧器设计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比如有研究者通过计算得出,煤粉炉生成
的氮氧化物有超过七成属于燃料型,而在燃气锅炉中这一数据则相当低,相反热
力型产出达到了九成。

设计人员就可以借助计算流体力学的专业软件,对燃烧器
周围的工况环境进行全面的采集,从而更好的分析出氮氧化物产出的影响因素。

这样不仅能够反映出当前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也能给新方案的优化提供启
发和借鉴。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化工业的不断发展,燃气燃烧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目前所使用的燃烧器氮氧化物生成量高,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理念,也对人
体有着较大的伤害。

通过对反应原理的分析,笔者得出空气与燃料的预混度、燃
烧温度以及循环系统对排放量影响最大。

因此,在设计中也应该注意这几个要点,根据各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调整。

参考文献:
[1]吴晓磊,刘波,任政,王元华,徐向荣,李旭灿.新型低氮燃气分级燃烧器
燃烧特性和NO_x排放的CFD研究[J].化工进展,2014,33(09):2298-2303.
[2]李晓萍,朱彤,吴家正.高温空气燃烧中燃气/空气速度比对NO_X生成的影响[J].工业加热,2004(04):1-4+8.
[3]海民,李红智,姚明宇,聂剑平.低NO_x燃气燃烧器结构设计及性能试验[J].热力发电,2015,44(02):115-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