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2012,2017--2019年考博真题

合集下载

湖北中医药大学大一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3)

湖北中医药大学大一中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试卷 (3)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手厥阴经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D.手少阴经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木为水之子B.水为火之所不胜C.火为土之母D.金为木之所胜4.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生发、柔和B.阳热、上炎C.长养、化育D.清静、收杀5.《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6.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7.肺的生理特性是()A.喜润恶燥B.不耐寒热C.体阴用阳D.喜燥恶湿8.脾统血的含义是()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B.脾有调节经脉中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9.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D.生殖之精10.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心阳B.肺气C.脾气D.肾阳11. 对血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A.肝B.肺C.脾D.肾12.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脉B.筋C.髓D.骨13.与天癸产生密切相关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B.肾精C.冲任气血D.命门之火14.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膀胱的气化作用D.肾的气化作用15.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C.气不降D.气脱16.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少阳胆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17.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冲脉18.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19.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B.湿性重浊C.湿性粘滞D.湿性趋下20.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21. 以下哪一项不是“治未病”的内容( )A.调摄精神B.煅炼身体C.审因论治D.药物预防E.避其毒气22.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A.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B.易生风动血C.易耗气伤津D.易为阳热症状23.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喜伤心B.怒伤肝C.思伤脾D.悲伤肺24. 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心包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 ( )A.喜B.怒C.悲D.惊E.恐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 ( ) A.调节精神情志 B.促进消化吸收C.维持气血运行D.协助水液代谢E.调理冲任二脉6.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包括 ( ) A 虚中夹实 B 实中夹虚 C 因虚致实 D 由实转虚 E 真虚假实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 ( )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 D.金水相生法 E.佐金平木法8.奇恒之腑包括 ( )A.脑B.筋C.脉D.骨E.髓9.“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 )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 ( )A.五气化火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D.少火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广义的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完整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完整版)姓名:层级: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的范围之内,处于彼此不断的相互消长中,保持其动态的平衡。

() [单选题]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正确答案)D.阴阳的相互转化2下列不属奇恒之腑的是() [单选题] *A女子胞B.胆C.三焦(正确答案)D.脑E .骨3、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单选题] *A.胆(正确答案)B.胃C.小肠D.大肠E.膀胱4、;六腑的生理功能的共同特点是() [单选题] *A 传化水液B.传导糟粕C.传化水谷(正确答案)D.泌别清浊E.排泄水液5 、气机是指() [单选题] *A.气的升降B.气的变化C.气的运动(正确答案)D.气血津液互化E、气的运动形式6、来自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是水谷精气中性质骠悍.运行滑利,反应迅速的部分() [单选题] *A.元气B.营气C.卫气(正确答案)D.脏腑之气E、宗气7、血液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单选题] *A.心B.脾(正确答案)C.胃D.肝E 肾8、与肾相表里的腑是( [单选题] *A、胆B.胃C.小肠D.火肠E、膀胱(正确答案)9、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少阴经下交() [单选题] *A、.肺经B.肾经C.膀胱经D.小肠经(正确答案)E、脾经10、具有约束骨骼,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运动的是() [单选题] * A.十二皮部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奇经八脉E、十二经筋(正确答案)11、燥邪最易伤:() [单选题] *A、.心B.肝C.脾D.肺(正确答案)E.肾12、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特点的是() [单选题] *A.火邪B.风邪(正确答案)C.湿邪D.暑邪E.疫疠13、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同一疾病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湖北中医大学大三中医专业中医中药学试卷及答案 (4)

湖北中医大学大三中医专业中医中药学试卷及答案 (4)

湖北中医大学中医中药学试卷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姓名年级专业一、填空题(共10小题、20分,每小题2分。

如填药名,每空限填一种药名。

)1.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是载药2.水火共制法主要包括蒸、煮、3.药物七情中4.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5.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药物是饮的药物是6.石膏入汤剂应7.延胡索的功效是活血,8.黄芩、黄连、黄柏的功效共同点是9.金银花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疮疖痈肿,寒证,10.甘遂反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者在题后方框内划t,错误者在题后方框内划f。

)11.辛味药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12.桂枝发汗作用较麻黄为强。

13.栀子常用于湿热黄疸。

14.大黄入汤剂宜先煎。

15.羌活、独活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

16.山楂尤宜于肉食积滞。

17.天南星功能清热化痰、息风止痉。

18.化痰药也可用于瘿瘤。

19.羚羊角能清肝明目。

20.大剂量党参可以代替人参用于急救虚脱。

三、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道试题括号内的内容中,均有错误或不准确的表述,应试者将其找出,把正确的内容写在该处的下面,并不得改动括号外的文字。

)21.牛黄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平肝潜阳]。

22.龙胆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泻心胃火]。

23.厚朴的功效是[燥湿、行气、活血、杀虫]。

24.地榆的功效是[化瘀止血、清热利尿]。

25.全蝎、蜈蚣的功效共同点是[息风止痉、利水通淋、温中止呕]。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符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

)26.作为是十九畏的药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丁香畏郁金B 官桂畏石脂C 牙硝畏三棱D 水银畏雄黄E 狼毒畏密陀僧27.炙法属于炮制法中的:A 修制B 水制C 水火共制D 火制E 其他制法2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川芎的功效?A 活血B 行气C 补血D 祛风E 止痛29.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A 酸枣仁B 柏子仁C 远志D 合欢皮E 龙骨30.下列哪味药主要用于肺胃出血?A 仙鹤草B 白茅根C 地榆D 槐花E 白及31.功善补气升阳的药物是:A 党参B 西洋参C 黄芪D 白术E 山药32.功善安胎的药物是:A 肉苁蓉B 锁阳C 补骨脂D 益智仁E 杜仲33.薤白的功效是:A 温中止呕B 止咳平喘C 通阳散结D 调经止痛E 凉血止血34.功能泻下、软坚、清热的药物是:A 大黄B 芒硝C 芦荟D 番泻叶E 甘遂35.入汤剂宜烊化的药物是:A 阿胶B 熟地C 白芍D 当归E 龙眼肉五、问答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36.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专升本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A1)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 分,计 20 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 1 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d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c)A.心 B.脾 C.肝 D.肾 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 a )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 c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 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 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d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 分,共 20 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 5 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 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1.中医学2.整体观念3.百骸4.人气5.证 6.辨证论治7.同病异治8.异病同治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四、简答题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7.如何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8.如何理解辨证与辨病的关系?答案一、填空题1.《黄帝内经》2.《脉经》3.《伤寒论》《金匮要略》4.隋巢元方5.《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中医临床医学8.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医药知识的积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9.慧安加甚10.辨证论治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3.基础动力主宰二、判断题1.×2.×3.√4.√5.√6.√7.√三、名词术词解释1.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试题及答案中医药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答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d )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c)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 )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d )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考博试题.doc

中医考博试题.doc

中医文献学2005年1何谓文献学?屮医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哪些方而?2金元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述此期的主要医家和医著。

3请问汉刘歆的《七略》中提出的六略分类法是哪六略,其中医经、经方等书籍分在哪一略?4请简述校勘与校觥的关系。

5请简述古籍的丿力代版本类别。

6伪书的形成主要有哪些因素?如何辨析和利用伪书?7宋代校正医书局的主要成员冇哪几位?在中医古籍整理方面有何成就?(举出5例)8中医文献研究中选择善本有何重要意义?9请简述《伤寒杂病论》传本系统。

10试述中医文献研究对于当代中医临床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006年1何谓文献?简述我国古代文献载体。

2类书与丛书有何区别?各举出三部较著名的中医类书和丛书。

3简述六朝至隋唐时期医药文献发展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简述避讳的概念、避讳方法并举例说明研究避讳对中医占籍的校勘与利用的意义。

5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几种?请简述之。

6请简述点校说明与校勘的概念,并说明两者的区别?7请简述训诂(注释)的基本方法。

8请简述占代书目的基木结构。

9请简述四部分类法,其中“医学类”书籍分在哪一部?10请结合您所从事的研究,谈谈对屮医文献学的认识。

2007年1简述胡适捉出辨别伪书的五种方法。

2我国占代解题课分为几类,请分别进行简述。

3从哪几个方而进行版本鉴别,请试述Z。

4请简述校勘的方式。

5什么是因声求意。

请试述之。

6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为例,分析中医类书的常见体例。

7《黄帝内经》冇哪几个主要传本系统、请简述Z。

8陈垣先生总结占籍校勘“四校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六朝至隋唐时期医药文献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冇哪些代表作品?10屮国古代书口的基木结构和特点是什么?2008年1什么是类书、丛书?以屮医书籍为例说明二者的特点。

2什么是“比较互证”,其方式主要有哪些?3评判辑佚书优劣的标准是什么?4胡适在《屮国哲学史大纲》对辨别伪书如何认识的?5试述《晋中经簿》一书对目录学分类方法的影响。

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2005年1请结合阴阳学说得观点,谈一下您对唐王冰注解《素问。

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得认识。

2请简述气得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您得认识、4请用简单得表格,说明十二经脉得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与疫病流行得原因。

6何谓五行得相生与相克?五行得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得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得作用?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2006年1《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得形成有何贡献?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得特点就是什么?3试述十二经脉得走向交接规律与在四肢得分布规律、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得地位及其意义、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得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请据此简述您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得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您得认识、9请简述气得生成与脏腑得关系。

10请谈谈您对肾藏精得认识。

2007年1试述阴阳自与得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得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得角度论述中医学得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得地位及其意义就是什么?7试述标本得内涵及治标与治本得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不?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得“阴阳”所指各就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得概念及其之间得逻辑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试联系脏腑功能阐述津液代谢全过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1、五行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2、中医整体观念的概念及临床运用
3、膀胱藏津液及膀胱与尿形成的关系
4、血的生产、运行与相关脏腑的关系
医学考博
历年真题试卷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一、简答题
1、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基本确立的典籍?各有何价值?
(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家之宗”。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创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4.五行概念,五行各自特性,依据《尚书.范洪》说明引申义
5.肾的生理特点,肾主藏精的生理作用和对养生的指导作用?
6.肺的生理特点,从其生理特点分析肺的生理功能
7.辨证论治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其精神实质是什么?区别于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谈谈辨证论治的应用价值
8.体质在疾病传变中的作用如何?其一般规律如何?请根据体质特征简述在针药运用中的宜忌。
9.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一、问答题
1.气机概念,以脏腑气机规律为着力点分析气化作用?
2.神的概念,从生理和病理角度分析脏腑与神的关系?
3.痰分有形之谈和无形之谈,如何甄别?试述其致病特点。
(2)《难经》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方法。创“右肾为命门”说。
(3)《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辨证论治体系的创立和应用。其中《伤寒论》确立了外感病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对内伤杂病进行了辨证论治。
9.经别和别络如何区别?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何?
10.如何运用阴阳学说解释人体病理状态?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
1.亡阴亡阳的机制?相互之间的关系?
2.肝与脾、肝与肾的关系
3.血液与脏腑的关系
4.复发机理及诱因
5.风邪的致病特点
6.肺气肃降体现在哪些方面
7.气与血的关系
8.心与肾的关系
2、阴阳学说分析疾病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如何确定治则,归纳药性?
3、脾胃关系如何?为何称其为后天之本?
4、何谓气?如何生成?有哪些功能?
5、何谓经络?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6、何谓七情内伤?致病特点?
7、何谓扶正与祛邪?应用原则如何?
二、论述题
1、试述实的含义和形成原因及临床常见表现?
2、肝主疏泄的含义、生理和病理
(4)《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首先对药品进行初步分类:分上、中、下三品。对药物的四性五味,七情和合,方剂的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作了阐述,并对药物的产地、采集、炮制方法和剂型与疗效的关系,成为了历代本草之蓝本。
至此,从基础理论的确立,辨证论治体系的应用,药物专著的问世,相对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元气、正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卫气、营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6、何为奇经八脉及其功能
7、瘀血的特点及其病症特点
8、内生火热的概念及机理
9、虚实转化的概念及机理
10、治则、治法的概念及关系
(湖北中医大学的小册子背了45分,+广州中医药大学小册子25分(广中医的基础小册子)+课本=80-100分)
湖北中医药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