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与暴力的预防控制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校园防霸凌欺凌防暴力主题班会PPT培训课件通用

最新校园防霸凌欺凌防暴力主题班会PPT培训课件通用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应对校园暴力口诀
校园暴力可以防,方法掌握要适当。求助师长来帮助 自我保护有保障。 我们坚决不做欺凌身边同学的“小霸王”,那么我们 应该怎么样与同学相处呢?
第三部分
学会互帮互助学习 关心善待他人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首先要了解:通过欺凌他人来寻 开心,或者通过欺负弱小显示自 己的强大,不仅给他人带来很大 的伤害,也无法让你得到真正的 友谊和尊重。
当 自 己 受 到 欺 凌时
你要勇敢、坚定而且明确地告诉欺 凌者停止他们的行为,然后走开。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当 自 己 受 到 欺 凌时
为了避开欺凌者最好和他人一起 行动,及时向老师、家长及警察 求助。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当 自 己 受 到 欺 凌时
当看见别的同学受到欺负时,也 要向老师报告,不要视而不见, 成为冷漠的旁观者。
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
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
扫黑除恶 拒绝欺凌
日期:2022年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拒绝校园欺凌,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关心善待他人
01、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02、拒绝校园欺凌,提高自身防护意识 03、学会互帮互助,学习关心善待他人
第一部分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 其目的及意义
了解扫黑除恶,掌握其目的及意义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课件

防止校园中的人为伤害课件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需要的学生 提供及时的帮助。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2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社交技巧培训、团队合作活动等形式,帮助 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倡导友善的校园文化 营造友善、和谐的校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 的温暖和关爱。
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建立师生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 信任,减少人际矛盾和冲突。
强化政策支持
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为学校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推动校园 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维护校园安全秩序。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6
案例分析
某中学欺凌事件
总结词
校园欺凌事件
详细描述
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受害者遭受了长期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经过调查,发现 欺凌者是同班同学,他们通过语言、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欺凌。学校和家长都未 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一问题,导致情况愈演愈烈。
某小学暴力事件
和应对能力。
02
强化安全意识培养
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
的安全习惯。
03
建立安全文化氛围
通过宣传标语、安全提示等手段,营造关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
师生的安全意识。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 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视精神成长。
校园周边环境
校园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场所 可能吸引学生沉迷其中,影响其 学习和身心健康,进而引发伤害

【最新课件】校园防霸凌欺凌防暴力主题班会PPT培训课件精选

【最新课件】校园防霸凌欺凌防暴力主题班会PPT培训课件精选
制+ 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者死刑 + 高额的赔偿金……
03
遭遇校园欺凌如 何应对?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应对?
首先
如果对方求财,要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 保命。如果对方不是求财,要一边大声呼 救,一边找机会逃跑。如果无法逃脱,就
向对方求饶,以减少人身伤害
遭遇校园欺凌如何应对?
其次
• 在身体受到暴力伤害时,要双手抱头, 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我们的观点
我们必须正视校园欺凌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各个国家各个地方都存在的, 不能以偏概全,媒体报道的或司法机关介入的往往是那些性质非常恶劣,或造成 严重后果的校园欺凌案件,其实大量的、日常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是中国独有的, 在各个国家都存在
000
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学校,家长一定要意识到一个问题,让 孩子们从小学会用现代文明的方式解决纷争这个尤为重要
• 我国还没有专门防控校园欺凌的法律
此外,当前社会上“一夜成名”“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影响着校园
当前社会应提高对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做好预防 工作,避免这部分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06 校园欺凌的应对
受害孩子家长如何做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受欺凌
• 突然对学校没兴趣或不想上学 • 改变平常上学的路线 • 成绩一落千丈 • 变得退缩,不参与家庭活动和学校活动,想要一
直接与孩子讨论。孩子会因 羞耻尴尬不愿谈论。要适时 孤立,让他们知道可以信任 你,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确认学校是否对欺凌行为有 所处置且学校对学校的管教 和注意是适当的。
000
如果欺凌情形发生在往返学 校的路上,应安排较年长的
学生陪同上下学,或亲自接
送孩子直到问题解决

反家暴课件

反家暴课件
打击犯罪
依法打击家暴犯罪行为,严惩施暴者,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秩序 。
CHAPTER 06
反家暴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案例一:成功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
01
介绍案例发生的背景,包括家庭暴力的情况、受害者的状况等

干预过程
02
详细描述干预家庭暴力事件的经过,包括采取的措施、涉及的
人员、取得的成果等。
精神暴力
总结词
情感虐待、心理创伤
详细描述
精神暴力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方式对受害者的情感和精神造成伤害。这种 暴力形式包括侮辱、嘲笑、威胁、恐吓、孤立等,旨在削弱受害者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造成长期的心理创伤。
经济控制
总结词
财务限制、经济依赖
详细描述
经济控制是指通过控制家庭财务和资源来控制和支配受害者。这种暴力形式包括限制或禁止受害者接触家庭财产 、收入或资源,以及强迫受害者承担不必要的债务或花费。
反家暴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反家暴概述 • 反家暴法律与政策 • 家庭暴力类型与表现形式 • 家庭暴力危害与影响 • 反家暴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 反家暴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CHAPTER 01
反家暴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反家暴是指反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行动 ,包括预防、制止和保护受害者等措 施。
尊严和权利受侵犯
家庭暴力是对受害者尊严 和权利的侵犯,使受害者 感到无助和绝望。
社会功能受限
受害者可能因为家庭暴力 而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 社交,导致社会功能受限 。
对家庭成员的危害
情感困扰
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造成 情感上的困扰,使他们感 到无助和害怕。

《避免校园意外伤害》课件

《避免校园意外伤害》课件
校园内可能发生火灾和地震等自 然灾害,由于学生缺乏应对措施
,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学校应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学生 了解应对措施,同时加强消防和 抗震设施建设,提高校园安全防
范能力。
食物中毒和传染病
总结词
01
校园内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学生
健康。
详细描述
02
校园内学生密集,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
配备急救设备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 其可用性。
安全疏散和撤离
制定安全疏散预案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疏散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程序。
定期进行疏散演练
学校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检查和维护疏散设施
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可用。
心理疏导和支持
案例二
某中学在地震发生时,教师们迅 速组织学生躲避到课桌下,并利 用三角区域进行保护,有效减少 了人员伤害。
安全事故的教训和反思
教训一
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 施,导致意外发生时无 法及时应对。
教训二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 全,导致安全隐患长期 存在。
Hale Waihona Puke 反思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 高师生安全意识,建立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始终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让师生在 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预防意外伤害 。
意外伤害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身体健康
意外伤害可能导致身体受 伤、残疾甚至死亡,严重 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影响心理健康

校园暴力ppt免费课件

校园暴力ppt免费课件
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为施暴者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其认识到行为的错误, 改变行为方式。
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和 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和解 决家庭问题,培养孩子良 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民对校园暴力的认 识,形成共同抵制校园暴 力的氛围。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校 园暴力防治工作,为受害 者和施暴者提供支持和帮 助。
04
校园暴力的法律和政策背景
Chapter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 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学校应当维护校园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防止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 生。
对未来的展望
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应对机制
01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暴力
问题。
提高师生意识
02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家校合作
03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预防校园暴力
的发生。
对学校和家庭的建议
1 2
学校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校园安全 。
政策和实践
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公安部《关于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管理的若干规定》
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校园周边治安的巡逻和管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对校园暴力行为的 打击。
某高校实施“安全卫士”计划,组织学生安全卫士团队 ,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校园 暴力问题。

抵制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PPT

抵制校园暴力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课件PPT

珍拒 惜绝 同校 学园 情欺 谊凌
公益宣传 主题班会 学生教育 教育宣讲
校园欺凌的处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2.5%的中小学生偶 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的偶同学欺负。
受害人的处理方式
《校园欺凌受害者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共有60人,其中有23人选择未采取 任何措施,从始至终忍气吞声。
而剩下的37人全部是向老师或家长 报告后无果,最终不得不独自忍受。
校园欺凌的起因
校园“小霸王”是怎样炼成的?
家庭
1.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 2.不良家庭环境让孩了背负过多压力。
校方
1.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 2.平时缺乏管理、出事时又急于息事宁人。
社会
1.不正之风和负面信息影响学生是非观 2.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司法
1.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 2.法制教育缺失。
校园欺凌是什么
校园欺凌数据调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2.5%的中小学生偶尔被欺负,6.1% 的人经常被高年级的偶同学欺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18个国家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显示:90%的人认为 校园欺凌是生病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受害者中1/3的人对遭受欺凌习以为 常不会告诉别人。
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显示:49%承认对 其他的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表示曾遭受过其他同学 的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相关调查显示,性别、体型、学习成绩等都是导致校 园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所有类型校园欺凌中,男生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女 生;身体肥胖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嘲笑、社交排斥甚至 是身体上的暴力伤害;此外,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差, 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也越高。

大班安全教育《防暴防恐》PPT课件

大班安全教育《防暴防恐》PPT课件

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开展安全知 识讲座,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 意识。
04
家庭防暴防恐指导
家庭安全环境营造
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系统
01
选择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防盗门窗,及时安装并维修;考虑
安装报警系统,提高家庭安全防范能力。
妥善保管钥匙和贵重物品
02
不要将钥匙随意放置或交给陌生人;贵重物品要存放在隐蔽、
安全的地方。
公共安全预警与应急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
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暴力 恐怖事件的线索和动向。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针对可能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 责和任务,确保一旦发生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
安全教育持续开展的重要性
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通过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可以帮 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
保护能力。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安全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遵守规 则、注意安全的良好行为习惯。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安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和成长。
家校社共同营造安全环境
家庭安全教育
可疑物品
如无人认领的包裹、异常气味的物 品、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物品等。
03
校园防暴防恐措施
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 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流
程。
设立校园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 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日
常巡查和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B、根据意图分类:
1、故意伤害: (1)自杀或自害; (2)他杀或加害; (3)虐待; (4)疏忽; (5)斗殴; (6)行凶; (7)遗弃; (8)与酒精和毒品消耗相关伤害; (9)暴力的性加害; (10)战争。
意图不确定事件
依法处置和作战行动 (Y35—Y36)
医疗和手术的并发
外因的后遗症导致的疾病 和死亡
(Y85—Y89) 与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和死 亡有关的补充因素
(Y90—Y98)
未能确定故意(自害和加害)或非故意意 图的上述伤害事件(Y10。Y34)
药物、药剂和生物制品引起的有害反 应,手术和医疗中对病症人的伤害事 故,在诊治中使用与伤害事件有关的 医疗装置(Y40—Y84)
1.青少年或幼儿伤害 2.老人伤害 3.妇女伤害 4.残疾人士伤害 5.职业人群伤害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严重程度
1. 死亡 2. 严重伤害 3. 住院 4. 急诊室抢救 5. 门诊治疗或自己处理及不治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2.非故意伤害: (1)交通伤害; (2)中毒; (3)坠落/跌倒; (4)医疗事故; (5)失火和烧伤/烫伤; (6)溺水和窒息; (7)运动与消闲伤害; (8)产品(消费品)伤害; (9)职业伤害; (10)其他:如碰撞/打击伤、割/刺伤、 电击伤、气压伤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二)伤害的界定标准
• 国内常用的伤害界定参考标准。
凡具有下列三种情况中任何一项、即可作为伤害的统 计对象;
1. 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类损伤;
2. 由家人、老师、同事或同伴对受伤者作紧急处置或 看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一)伤害的定义
• 急性暴露于物理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 化学能和电离辐射,这些能量与机体发生作用时 超过了机体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在一 些情况下,伤害是由突然缺乏基本介质如氧气和 热量引起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C、按受伤场所分类
1.家庭和工作场所伤害 2.劳动场所伤害 3.公共场所伤害 4.旅游伤害 5.道路伤害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D、按人群分类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A、按伤害的外部原因分类
• 第10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
跌倒
同一平面的滑倒、绊倒和摔倒;从一个平 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W00—W19)
有生命机械力伤害 淹溺
打、踢、拧、咬、抓,碰撞、挤压、踩踏 ,动物咬,昆虫咬,植物刺伤等(W50W64)
浴盆、游泳池、自然水域等淹溺或沉没
中毒
药品、酒精、有机溶剂和卤素烃及其蒸气,有 毒气体、蒸气,杀虫剂等(X40—x49)
过劳、旅行和贫困
操劳过度、剧烈或重复运动,旅行和运动,长 期滞留在失重环境,食物/水缺乏,贫困等
(X50—X57)
故意自害
药品等有毒物质故意自毒,悬吊、续勒和窒息 故意自害,淹溺和沉没自害,火器、爆炸物自 害,烟、火、火焰、蒸气、热气自害,锐器、 高处跳下、用机动车等方式自害等。(X60—
X84)
加害
用药品、腐蚀剂、杀虫剂、气体、蒸气及其他 化学制品或有害物质加害,用悬吊、绞勒、窒 息、淹溺、沉没方式加害,用火器、爆炸物、 烟火、蒸气、热气、热物加害,锐器、钝器、 机动车碰撞加害,从高处推下加害。暴力或暴 力的性加害,被忽视照料、遗弃或其他虐待综 合征(X85—Y0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窒息
悬吊、异物梗阻、陷入低氧环境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电流、辐射和气温 气压伤害
火、火、火焰
电流、辐射和气温 电流、电离辐射,光 、紫外线,人为原因温、气压伤害 的过 热或过冷环境,高气压和低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环境 等烟
(W85—W99)
接触热和烫物质 接触有毒动、植物
液体、气体、蒸气、热的家用器具和其他 热物质等(X10—X19)
有毒的蛇、蝎、蜂、蜘蛛、娱蚁、晰蜴, 其他有毒节肢动物和植物等(x20—X29)
自然力量伤害 无生命机械力伤害
过度热、冷、日光、闪电,地震、火山爆 发、雪崩、山崩等地面运动受害者,暴风 雨、洪水等(X30—X3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因伤请假(休工、休学、休息)半日以上。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伤害的定义和分类
(三)伤害的分类
A、按伤害的外部原因分类 B、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设计伤害的种类 C、按受伤场所分类 D、按人群分类 E、按伤害主体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
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醉酒驾车的测试2004)中规定,该
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
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
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伤害的预防与控制
伤害的概念 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的耐
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 损伤统称为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