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故事八则

合集下载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

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则是汉语的精髓。

下面是最经典的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成语一】:坐怀不乱解释: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成语故事:战国时,邯郸的大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着作《荀子。

大略》中,讲述了一个生动感人的《坐怀不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他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任士师(掌管弄狱的官)。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齐国进攻鲁国时,他派人到齐国去,劝说齐国退兵,受到鲁僖公的称赞。

在当时,柳下惠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而着称,是个道德高尚的人。

有一次柳下惠到外地办事,耽搁了出城时间,此时,客店也已住满了客人,他只好到城门下夜宿。

不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也来到城门下夜宿。

柳下惠见那女子衣服单薄,冻得索索发抖。

柳下惠恐怕那女子冻死,就用自己的棉衣把她裹在怀里,一直到天亮,丝毫没有淫乱行为。

此后,人们就用“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道德方面情操高尚,作风正派。

【成语二】:炙手可热解释: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

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奢侈荒淫,政治越来越腐败了。

杨贵妃有个堂兄叫杨刽。

由于杨贵妃得宠,杨刽也平步青云,做了御史,唐玄宗还赐名国忠。

不久,李林甫死了,唐玄宗便任命杨国忠做丞相,把朝廷政事全部交杨国忠处理。

一时之间,杨家兄妹权势熏天,他们结党营私,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以致不久以后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

可当时,杨家兄妹过着花天酒地、穷奢极欲的生活。

公元753年3月3日,杨贵妃等到曲江江边游春野宴,轰动一时。

诗人社甫对杨家兄妹这种只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的行为极为愤慨,写出了着名的《丽人行》一诗,大胆揭露和深刻讽刺了杨家兄妹生活的奢侈和权势的显赫。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大全【十篇】

【导语】精彩的成语故事,对于孩⼦们来讲,不仅可以掌握⼀些简单的成语,同时,孩⼦们通过故事,还可以把握很多成语的意义。

下⾯是分享的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全【⼗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李下 从前有个书⽣,出门去看望朋友。

⼀路上,湖光⼭⾊,令⼈赏⼼悦⽬。

第⼆天早上,他经过了⼀⽚⽠⽥,⽠⽥⾥结了许多⼜⼤⼜甜的西⽠。

忽然书⽣被⽠藤绊了⼀下,鞋⼦掉在了⽠⽥⾥,他想俯⾝去捡鞋,⼜怕别⼈疑⼼⾃⼰在偷⽠,他只好光着脚⾛出去,宁可把鞋丢在⽠⽥⾥。

⼜⾛了⼀程,他⼜来到了⼀棵树下,由于⼀只脚⾛路不⽅便,书⽣只顾看脚下,没有注意到头上的树枝,帽⼦⼀下⼦被挂歪了。

他想伸⼿去改正⾃⼰的帽⼦,⼜怕别⼈疑⼼⾃⼰偷李⼦,他只好歪戴着帽⼦继续上路,宁可李下不正冠。

所以说⽠⽥李下,各避嫌疑,就是这个典故。

⼈们把容易发⽣嫌疑的地⽅叫做⽠⽥李下,把难于解释明⽩的嫌疑叫做⽠李之嫌。

2.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进时,路上缺⽔,⼠兵们都很⼝渴,快要⾛不动了。

曹操见⼠兵们⼜热⼜渴,纷纷舔着⼲裂的嘴唇,⼼⾥⾮常着急。

曹操让⼠兵们到处去找⽔,结果都空⼿⽽回, 这时,曹操忽然计上⼼来,他驱马驰往⼭头,然后回头⼤声向⼠兵们说,“前⾯有⼀⼤⽚梅树林,那⾥的梅⼦很多,⼜酸⼜甜!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坡,马上就要到梅林了。

” ⼠兵们听了,好像已经吃到了梅⼦,⼝⽔直流,不再感到⼝渴了,⼀齐争先恐后地向前⾏进。

后来望梅⽌渴这个成语故事⽤来⽐喻愿望⽆法实现,只好⽤空想来加以安慰。

3.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个知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化⼈们做善事,以礼让解决纠纷,平息诉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当太守。

有⼀次,他出去巡⾏,经过了⾼陵县,看见兄弟两个⼈为了争夺⽥产⽽⼤打出⼿。

韩延寿见此情景,⼗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贯推⾏的礼义教化的巨⼤嘲讽。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_成语典故素材

国学经典成语故事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成语典故(通用16篇)

成语典故(通用16篇)

成语典故(通用16篇)成语典故(通用16篇)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下面为大家带来成语典故(通用16篇),快来看看吧。

成语典故篇1三寸之舌三寸之舌(sān cùn zhī shé)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通畅用来形容人善于辩论,据理力争。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平原君觉得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他一番后,勉强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到楚国后,他和同行的19个人谈论起天下大事,头头是道,大家对他的学问和辩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

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

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国宝。

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成语典故800个

成语典故800个
成语典故800个
《成语典故》是成语故事大全大量收集的经典的成语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无论您是莘莘学子,还是已为人父母之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营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浩瀚。欢迎广大网友在线查询!
爱鹤失众
安然无恙
暗渡陈仓
拔苗助长
白头如新
百川归海
百丈竿头
半部论语
抱残守缺
背道而驰
三迁之教
杀鸡取卵
伤风败俗
舍旧谋新
生花妙笔
尸居余气
十面埋伏
拾人牙慧
始作俑者
势如破竹
首鼠两端
水落石出
死而不朽
四面楚歌
泰山压卵
探骊得珠
天夺之魄
天下无双
天之骄子
同工异曲
投鼠忌器
兔死狗烹
外强中干
万马齐喑
亡羊补牢
望门投止
为富不仁
韦编三绝
未可厚非
畏首畏尾
刎颈之交
无功受禄
无妄之灾
吴越同舟
五十步笑百步
瞎子摸鱼
下里巴人
比肩接踵
髀肉复生
别无长物
兵不血刃
波澜老成
卜昼卜夜
不逞之徒
不得要领
不胫而走
不可救药
不求甚解
不识时务
不遗余力
不知所云
才占八斗
草菅人命
长袖善舞
车载斗量
城狐社鼠
乘人之危
魑魅魍魉
出尔反尔
唇亡齿寒
寸木岑楼
大放厥词
大器晚成
当局者迷倒屣相迎得过且过Fra bibliotek东窗事发
董狐直笔
断头将军
咄咄怪事
发愤忘食
反求诸己
防微杜渐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著名的成语典故教会了我们生活的启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成语典故简短故事六篇_历史上著名成语典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语典故【1】打草惊蛇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成语典故【2】以逸待劳以逸待劳总诀: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大意是说:迫使敌人处于困窘被动的形势,不需力战,等待敌我双方的强弱态势的转换。

这是刚柔相济的道理,以逸待劳,则柔也能克刚。

孔子曾经说过: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也。

这个简单的例子,在军事上也非常常见。

所以为大将者,一定要避免自己的军势成为强弩之末。

如果能够利用地理优势,使敌军成为强弩之末,那么不用战斗,敌我双方的刚柔态势就可以发生逆转。

孙子兵法军争第七篇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就是这个道理。

经典战例:古时候以逸待劳的例子非常多,通常埋伏计都可算作以逸待劳。

比如孙膑伏击庞涓,李牧大破匈奴等等,关键在于争取掌握战斗的主动权,以调动敌人,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这里我们举王翦破楚的例子。

战国末期,秦王起用已告老还乡的老将王翦出兵攻打楚国。

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

楚军发现后立即发兵准备抗敌。

但是,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打持久战的姿态。

经典成语故事10则

经典成语故事10则

经典成语故事10则经典成语故事10则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汉语又极其复杂,拼音字母,平仄起伏,让很多外国人为之震撼!成语当然也是学习汉语必不可少的内容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经典成语故事10则,欢迎阅读!成语故事一:百步穿杨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

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有管辖权。

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胁也更大。

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

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

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

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

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

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

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

成语典故800个

成语典故800个
相敬如宾
小时了了
笑里藏刀
欣欣向荣
胸有成竹
栩栩如生
揠苗助长
言犹在耳
燕雀处堂
仰人鼻息
一败涂地
一场春梦
一发千钧
一国三公
一挥而就
一毛不拔
一诺千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身是胆
一问三不知
一言九鼎
一意孤行
依样葫芦
以邻为壑
以身试法
义不容辞
易如反掌
引狼入室
郢书燕说
有备无患
有志者,事竟成
与狐谋皮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月下老人
糟糠之妻
枕戈待旦知彼知己只重衣不重人趾高气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忠言逆耳
众叛亲离
逐客令
专心致志
捉襟见肘
纵虎归山
作壁上观
作威作福
坐享其成
《汉语大辞典》成语故事大全(界面见下图),提供更多的成语典故,可以语音朗读故事、语音输出故事等等。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关于成语典故大全,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比肩接踵
髀肉复生
别无长物
兵不血刃
波澜老成
卜昼卜夜
不逞之徒
不得要领
不胫而走
不可救药
不求甚解
不识时务
不遗余力
不知所云
才占八斗
草菅人命
长袖善舞
车载斗量
城狐社鼠
乘人之危
魑魅魍魉
出尔反尔
唇亡齿寒
寸木岑楼
大放厥词
大器晚成
当局者迷
倒屣相迎
得过且过
东窗事发
董狐直笔
断头将军
咄咄怪事
发愤忘食
反求诸己
防微杜渐
飞将数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故事八则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
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
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
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
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
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
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
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
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
外雪越下越大,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问:“白雪纷
纷何所似?”
谢安的侄子谢朗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
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
凡。谢道韫是东晋有名的才女。
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
象,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
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
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
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
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
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
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
见的惆怅心情。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
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
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会面。
不久,陈果为隋所灭。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
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
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
夫妇团聚。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
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
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
尽而意无穷。”
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
勿泥其迹可也。”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东施效颦】
西施有心痛病,总是皱着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见到西施楚楚
可怜的样子,都觉得西施更加美丽了,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
村子里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她看见
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
口,皱眉蹙(cù)额地走在村庄里。
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都避得远远的。后
来人们用“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
坏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