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成语的意义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齐宣王命令人们吹竽的时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
齐宣王死了以后,齐缗王继位,喜欢听人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者指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用于自谦。
2.截竿入城出自《笑林》鲁国有个人,拿着长竿子准备进城,起初,竖着拿,不能进城;横着拿,也不能进城。
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不久,有个老人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你为什么不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者的说法把长竿截断了。
寓意: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
3.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4.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5.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

与寓言故事有关的词语4字成语摘要:一、寓言故事简介二、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及其含义1.掩耳盗铃2.守株待兔3.刻舟求剑4.狐假虎威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寓言故事是通过对动物或其他生物的描绘,来表达某种道理或教训的短篇故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四个与寓言故事有关的四字成语,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含义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盗取铃铛时捂住自己的耳朵。
铃铛不响,盗贼以为别人听不见,但实际上掩耳盗铃的行为是自欺欺人。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些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或缺点置若罔闻,企图掩饰,这时可以用“掩耳盗铃”来形容他们的自欺欺人。
二、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根上,便放弃了耕作,守着树根等待更多的兔子来撞死。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想努力,只想靠运气获得成功的人。
警示人们不能指望运气,而应勤奋努力。
三、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的人在船上不慎丢失了剑,他为了找回剑,在船舷上刻了记号,以便到达目的地时寻找。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变化,拘泥于过去做法的人。
提醒人们要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四、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势,欺负其他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用来形容那些借助别人的权势,欺压无辜的人。
警示人们要明辨是非,不要被表面的威势所迷惑。
总之,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给人们以启示。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趣味性。
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1.井底之蛙:世界无限广阔,知识永无穷尽。
如果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把自己知道的一点点知识看作人类文化的总和,那就会跟枯井里的青蛙一样,成为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和安于现状的反面角色。
从这则寓言故事概括出来的成语“井底之蛙”,常常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3.投鼠忌器: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
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4.拔苗助长:在宋国有个担心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一棵一棵拔高的人。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我精疲力竭,我帮助禾苗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典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结果自然再无所获!近义词:墨守成规。
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同义词:画饼充饥。
7.囫囵吞枣: 囫囵:整个儿。
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第一则: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第二则: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第三则:鹬蚌相争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
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第四则: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1.掩耳盗铃出自《吕氏春秋》原为“掩耳盗钟”,范氏灭亡了,有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又背不动,于是用锤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就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把钟抢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
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
最终也被别人抓获了。
寓意:如果对客观存有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其果。
2.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在别人的劝导之下,他又放下心,开心极了。
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的解释虽然不科学,但是他关心他人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该故事辛辣的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3.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同汉朝的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更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寓意: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的行为。
4.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协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经死了。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5.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一个燕国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很漂亮,便来到赵国学习邯郸人走路。
没有学会,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着回了燕国。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本事,还把自己原来的本事弄丢了。
6.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
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

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狐狸,它经常在森林里游荡,观察着各种动物的行为举止。
有一天,狐狸看见了一只老虎在树下打盹,它悄悄地溜了过去,偷偷地把老虎的尾巴踩了一脚。
老虎猛地醒来,大怒之下,却发现狐狸已经跑得远远的了。
狐狸笑着对老虎说,“老虎兄,你睡觉时尾巴翘得这么高,我怕它被太阳晒黑了,所以特意帮你压了压。
”。
老虎被狐狸的话哄得心情大好,对狐狸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老虎对狐狸非常信任,甚至把狐狸当做自己的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狐假虎威”的道理。
这个成语的寓意是指有些人靠着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使人心生畏惧。
这就好比狐狸靠着老虎的势力来吓唬其他动物一样。
但实际上,这种势力是虚假的,只要有勇气面对,就能轻易戳穿。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寓言故事中学到“狗急跳墙”的道理。
寓言故事中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只狗被人追赶,它急得跳上了一堵墙。
但是,它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跳,结果一头栽进了深坑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在绝望的时候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往往这样做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寓言故事中学到“杀鸡儆猴”的道理。
寓言故事中的情节是这样的,有一次,猎人捉到了一只小鸟,他打算杀了它,然后挂在树上,以警示其他鸟儆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以一个为例,来警示其他人,让他们知道做错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总的来说,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发和教益。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道理,也可以从中看到人性的丑陋和美好。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多多思考,多多借鉴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和善良。
出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在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有许多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典故,这些故事中的八字成语也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经典。
这些八字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道理,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八字成语出自哪些寓言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1.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三打白骨精》故事。
故事中,狐狸假扮成老虎,威吓白骨精,以此来欺骗其他动物。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借势欺人,借助他人的势力来欺压他人的行为,警示人们不要以强凌弱,以势压人。
2.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出自《杞人忧天》故事。
故事中,杞人因为天上掉下一根柱子,担心天会塌下来,忧心忡忡。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无端忧虑,杞人忧天,教导人们不要过分焦虑,要冷静面对问题。
3.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出自《井底之蛙》故事。
故事中,一只生活在井底的蛙,以为井口就是天空的尽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的人,警示人们要开阔视野,不要囿于一隅。
4.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出自《守株待兔》故事。
故事中,农夫守株待兔,企图等待兔子撞死在树根上,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坐等幸运降临,不思努力的愚蠢行为,告诫人们要实实在在地努力,不要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5.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出自《画蛇添足》故事。
故事中,有人画了一幅蛇,别人觉得不完美,于是在蛇身上再加了足。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教导人们要善于把握分寸,不要画蛇添足。
6. "掩耳盗铃",这个成语出自《掩耳盗铃》故事。
故事中,有人偷了铃,掩耳假装听不见,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掩盖罪行的行为,警示人们要诚实守信,不要自欺欺人。
7. "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望洋兴叹》故事。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解释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及解释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1、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5、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6、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7、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8、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9、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10、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1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12、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3、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5、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6、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7、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8、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扩展阅读:负荆请罪【拼音】:fùjīngqǐngzuì【解释】: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举例造句】: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近义词】:引咎自责【反义词】:兴师问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株待兔:守是守候、等候的意思,“株”是指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
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