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秦汉时期的思想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秦汉时期考点归纳整理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秦汉时期的政治: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郡县制、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秦汉时期的经济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复习建议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般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考查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基本特点。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两对基本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一般高考会考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措施。

秦汉时期的思想,注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要将其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进行掌握。

知识清单秦朝两汉时间秦朝(公元①年~公元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9年)东汉(25~220年)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②制、③制、④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加强(⑥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政和战乱又严重破坏经济通过统治者对政策的调整(⑦),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丝绸之路开辟文化通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⑤,加强了思想控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⑧思想参考答案:1、①前221,②皇帝,③三公九卿,④郡县,⑤焚书坑儒,⑥推恩,⑦休养生息,⑧正统。

考点聚焦考点一、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秦王嬴政将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由皇帝控制。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地位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下设诸卿;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监察百官;又设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秦汉时期政治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政治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政治思想总结秦汉时期,即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秦朝及其后的汉朝统治下,中国政治思想出现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这个时期对于中国后来的政治制度与思想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秦汉时期政治思想的总结,以期了解当时的功绩、局限和启示。

首先,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以实用主义为基础。

在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中央集权措施,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大力推行法家思想,以治理国家。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幅员辽阔,所用手段不够灵活,治国理政的方式过于粗暴,使得国民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发言权和参与政治的机会。

第二,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强调统一和稳定。

随着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了汉朝,对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整。

他通过重用儒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恢复了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力。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仁爱和人伦关系,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统治的合法性。

同时,刘邦也借鉴了秦朝的实用主义,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包括减轻赋税、取消苛政等,以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

第三,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还注重儒家的文化传统。

刘邦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文治”与“武功”的结合。

儒家的主要原则是以德治国,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培养人民,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刘邦巩固了政权,也使得汉朝成为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第四,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对于后来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通过司马迁的《史记》和其他儒家经典的流传,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的思想体系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了政治制度、社会伦理、教育体制等方面。

此外,秦朝的法家思想也奠定了中国法制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统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以实用主义为基础,强调统一和稳定,注重儒家的文化传统。

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政治制度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来的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例如统治的过于集权化和重用儒将的局限性。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秦汉时期知识点高三历史学科中,秦汉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代。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变和持久影响。

本文将就秦汉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一、秦朝的建立与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时代,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1. 政治改革秦朝实行了严格的法家思想,采取了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此外,还设立三公九卿,推行郡县制以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

2. 建设工程秦始皇下令修建的著名建筑是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修筑修整灵渠、开凿蜀道等一系列的灌溉工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其政治制度为秦制。

秦始皇以强制的方式统一了六国的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中央集权秦朝采取了集权制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消除了封建藩国并推行郡县制,以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通过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法家思想秦始皇追求一种强大的统一国家,他采取了法家思想,整顿法律制度,统一文字,以及开展焚书坑儒运动,以达到统治的目的。

三、秦朝的经济与农业秦朝将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

1.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是秦朝经济政策的核心。

秦始皇推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种植粮食。

同时,秦朝采取严厉的措施限制商人对农产品的垄断,使得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流通与交通秦朝推行了标准化的货币制度和统一度量衡,提高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

此外,秦朝还开凿了蜀道、修筑灵渠等交通工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内地的发展。

四、汉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秦朝的统一国家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后就发生了动乱,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兴起。

汉朝相对于秦朝来说,更加重视儒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秦汉时期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同时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时期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秦汉时期的思想以儒家为主流。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孝悌、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鼓励人们追求心灵的升华和修养的完善。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他们致力于治国安邦和教化民众,提出了很多对社会管理和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理念,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次,道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物质世界的超脱。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他们反对人为的权谋和制度束缚,提倡返璞归真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对后世的哲学思考和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法家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法家强调法制的重要性,主张严明法纪,以法治国。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执行和公平公正的判决,为秦朝的统一和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法家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

此外,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例如,农家思想强调农耕的重要性,主张农业的兴盛和农民的劳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纵横家思想强调智谋策略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那个时代的权谋之士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秦汉时期的思想丰富多样,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竞争,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思潮。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传承这些思想,以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3秦汉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新)

二.3秦汉时期的思想和文化(新)

练出高分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1
2
3
4

6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 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 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实质:
借助天上的神权来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 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
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文化专制 & 神学倾向
(4)评价新儒学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积 极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消 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极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
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黄老之学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根本原因: 形势变化:
秦始皇
汉武帝
政策
排斥、打击
尊崇
不 同 点
原因
秦刚刚统一,需要 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 击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 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 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篆书尚圆,隶书尚方 篆书竖长,隶书扁方 篆书笔画粗细如一像铁丝,隶书一波三折像雁尾
(9)、艺术
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整体表现了秦朝军阵的雄 伟气势,个体形象写实传神,是中国雕塑艺术的 精品。
绘画:艺术丰富多彩,有墓室壁画,帛画,木刻画, 画像石,画像砖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 帛画,描绘细致,色彩绚烂,汉代艺术精品。

高考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

高考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

高考秦汉时期相关知识点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秦汉时期被认为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而丰富的时期。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秦汉时期的相关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增加历史素养,还能帮助理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制度的演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对高考秦汉时期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历史背景秦朝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漫长的战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变革,例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使得国家的统一度得以巩固。

然而,秦始皇的铁腕统治和苛刻政策引发了民怨,并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秦朝的灭亡标志着汉朝的建立,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经四百多年。

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元气。

而东汉时期则经历了王莽篡权、赤眉起义等一系列事件,最终在公元220年被曹操统一。

二、政治制度秦朝在政治制度上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

秦始皇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让朝廷成为全国政治的核心,实行了郡县制来加强地方的管理。

然而,秦朝在推行一统制度的同时,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打压,焚书坑儒,引发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而汉朝在统一后积极采纳儒家思想,实行宽容政策,以恢复社会的稳定。

汉朝的政治制度中,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而丞相、御史等官职则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文化艺术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对于文人而言,是一个精神寄托和表达的年代。

在艺术领域,秦朝的陶瓷器具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传世至今的古董中,汉代的青铜器独树一帜。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思潮,如优秀的历史著作《史记》和《汉书》,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生活秦汉时期,社会生活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秦朝推行私田制,并实行严格的居民户籍管理,使得农户的民族属性固定并迅速形成城乡分离的形势。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

秦汉时期思想知识点总结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代之一,也是思想流派林立的时代。

下面是秦汉时期思想的知识点总结:1.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李斯。

法家主张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不切实际,主张严格控制人民的行为,倡导法治,提倡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严密的监察体系,以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

2. 儒家思想: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播。

经典《尚书》、《春秋》被公认为儒家经典著作,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和朋友之道。

汉武帝时期推崇孔子思想,设立举孝廉、兴学校等措施,鼓励人们学习儒家经典。

3.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之道,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强调无为而治,以清静无为的态度应对世事,抵制权谋之道。

4. 墨家思想:墨家主张爱人,以不攻为原则,反对战争和死刑。

墨子强调仁爱和公义,主张克己复礼,提倡公平、和平和博爱,深受庶民欢迎。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名家主张实用主义,强调人的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但也提出人性恶劣的观点,主张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改造人性。

6. 兵家思想:根据兵家思想,战争是合法且必要的手段。

兵家主张兵器利用和军事技巧,重视兵器的研究和战术的创新。

韩非子被誉为兵家的代表人物。

7. 阴阳家思想:阴阳家主张宇宙间存在两种对立但又互相依存的力量,即阴和阳。

阴阳家以观察宇宙现象为基础,阐述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和演化的道理。

8. 周易思想:周易思想主要体现在五行学说和八卦学说上。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八卦学说则认为世界万物有八种基本状态,象征着宇宙间的各种现象。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思想流派繁多,相互影响交融,丰富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哲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2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2.2秦汉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二)董仲舒的主张 1.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理论。 2.主张确立儒学的 独尊 地位。 (三)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 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 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1.董仲舒“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
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2.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
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3.影响 (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 平等竞争 的局面,扼制了 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 正统思想 ,对民族 历史文化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部分
抓基础 析考点
悟真题 课时冲关 单元创新整合 单元过关(二)
本思想。 2.依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答案: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
系。 3.史料四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答案: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
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 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 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
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
解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论。
地位:战国时贵为显学但受冷落;秦朝受压制;汉朝获独尊地位。 原因:(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这些主 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众基础,但在战国纷争时期,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受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 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 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发展:提出“天人感应”说,宣扬“君权神授”响: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使君主实行“仁政”; 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由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本质是封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抑制民主思想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经济已恢复,但王国、土地兼并等 汉武 背景:儒学适时发展:形成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董仲舒)
帝时 来源:《公羊春秋》为基础, 融合阴阳家、黄老及法家思想(外儒内法)
“罢 基础:“天人感应”说(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黜百
家, 独尊
继承:“天人感应、薄赋”等承袭了儒家“仁政”“民本”思想; 内容: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
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你怎么不睁眼,这 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 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
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c )
A.道家学派 C. 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思考: 分析说明儒学在战国、秦、汉的不同地位及其原因,指出儒家 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3)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 大一统等思想内容揉合了多家学说,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 要,故可获得独尊地位。
特征: 封建思想文化必须为政治服务,才能生存发展。一种学说是否成 为统治思想,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 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
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 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
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 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 方面证明:
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 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代表各阶层、 各派别政治力量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 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物作出解析,形成了争 芳斗艳的局面。
一2、秦汉时期的思想:——儒家思想开始成正统 秦朝:法家占主导 “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为维系、巩固国家统一的思想工具
汉初 黄老 之学
背景: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需休养生息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来源:早期道家理论 核心:积极无为 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