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全身反应法TPR心得

小学英语教学中全身反应法TPR心得李馨菲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
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
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
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
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
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主要特点:1)听力理解领先。
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
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3)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4)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主要优点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全身反应法(tpr)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tpr)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全身反应法(TPR)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简介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简称TPR),是指将语言教学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构成的一种综合性语言教学形式。
它起源于法国语言学家J.M Prat提出的“有肢体动作介入过程的语言教学”理论。
TPR教学法一般指将完成命令反应的肢体动作融入语言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教学法。
二、TPR教学法的特点1、重视体现学习者具体肢体动作:语言教学应重视体现学习者会完成语言指令对应的肢体动作,这反映出学习者的相应思想活动和肢体动作,体现学习者真正掌握语言的表现方式。
2、感性有机结合:语言是一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语言表达感受和思想往往需要参与人们熟悉的、现实环境中实现物理动作及其相关意义。
TPR教学法把语言教学与肢体动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充满了感性的气息。
3、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段:TPR教学法把相关的肢体动作与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承受有效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给学生学习使用语言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TPR教学法在农村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系统性引入学习内容:TPR教学法将语文教学与肢体动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能够受到源源不断的语言环境,这有助于由总体至细节把握词汇知识,受到大量、稳定、系统性的英语词汇输入,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英语词汇量。
2、增强学习趣味性:把语言教学与肢体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次的重复,反复的实践,学生反映起来有趣味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提高学习效果:TPR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由于语言教学和肢体动作结合,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把握词汇,同时也能更加形象,从而提高学习者词汇学习效果。
四、结论TPR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不同的可行的、有益的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不容忽视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词汇效果,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便利;同时,尽管TPR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它也离不开传统语言教学模式,两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英语学习得更好,更有效果。
简评全身反应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评全身反应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英语教学法中注重实践的方法。
国内外许多教师喜欢通过全身反应法教授外语,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在简单回顾了全身反应法的基础上,对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以便利于今后全身反应法的发展。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英语教学;优点;不足之处1. 背景全身反应法(TPR)是一种将言语和动作相结合的教学法。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ames Asher于60年代后期提出的。
创立“全身反应法”的依据是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
这种教学法试图通过肢体动作传授语言达到理解先于开口的境界。
全身反应法有两种理论来源:第一种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认为成年人的二语习得过程应该和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一样的;第二种是人文主义观点。
Asher坚持人文主义心理学中情感因素的观点,强调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三种是结构主义即以语法为主的语言学习观点。
Asher认为动词尤其是在祈使句中的动词应该是学习的重点,所有的句子应以动词为基准点。
2. 全身反应法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2.1 全身反应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
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是传统外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学生们学习口语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所给定的对话模式进行练习,并未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
因此就不难发现这种现行的口语教学模式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我国的口语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展开,它强调通过背诵实现两种语言之间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对译。
其次学生羞于主动开口说话,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本身缺乏自信以及无法理解整个对话情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老师经常喜欢在课堂当即纠正错误,这样会令一些同学觉得很没有面子,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敢主动说话。
最后是我国口语教学过分追求速成,好大喜功,缺少对于简单的语言的理解,消化吸收的环节。
TPR教学法

TPR教学法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缩写,指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加州心理学家詹姆士博士提出来的。
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
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
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
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TPR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一)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适应动作来表达自己。
通过让语言进入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作好了说的准备。
(二)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这是TPR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然后边说边做。
开始,教师通过说跟我做游戏,让学生一起做动作,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指令与被期望的动作之间的关系,并准确作出相应的动作。
然后,学生两人一组,先由一名学生模仿教师发布指令,另一名学生根据他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之后,两人调换角色,继续做练习。
起初,指令较简单,往往是单一动作,然后,很快发出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这时调动初学者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如:Point to the door , stand up , sit down.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指令,有时还包括一些想象的情节,如:now you are Amy,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 OK?(三)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它句型指令型语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现只能服从于祈使句的使用,不仅新授动词如此,新授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也是如此。
TPR教学法

听语言+观行为 身体动作 身体动作→学习 听语言+观行为→身体动作 学习
做动作” (二)以“听—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做动作
这是TPR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 在学习过程 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 这是 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 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 中,教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等 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 学生能理解后,让学生完成动作 然后边说边 做。(All—Groups—Individual) 。(
英语教学法 之 TPR
1. 什么是 什么是TPR?
全身反应法)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 TPR“全身反应法 是上世纪60 全身反应法” 60年代由美国心理 TPR“全身反应法”是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心理 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 提出的。 学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 TPR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 TPR是一种把言语与行为联系 在一起的, 在一起的,通过身体动作教授 外语的教学方法, 外语的教学方法,也叫领悟 Approach)。 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
(四)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在传统教学法过程中, 在传统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 都是有错必改,精益求精, 都是有错必改,精益求精,致使学生总怕出 怕出丑而不敢大胆开口说, 错,怕出丑而不敢大胆开口说,只是机械地 跟读,而且小心翼翼。 跟读,而且小心翼翼。 TPR教学法对待学生 教学法对待学生 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 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 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 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不使学生感 到压力。 到压力。
2. TPR教学法的特点 教学法的特点
全身反应教学法PPT精选文档

演示教学 卡片教学 图画教学
15
身体动作
1、教师自己的实际动作展示 2、教师可发命令,让学生按命令“行动”,然 后学生彼此按老师的指令互相发布命令。
例如:Sit up straight.(坐直) Come here, please. (请过来) Point to the door.(指着门)
16
情景设定
如学完动物单词后,可以编个兔妈妈过生日 的短剧。
剧中各种动物,如,cat, monkey, frog, fish和小兔子的aunt, uncle都到兔妈妈家来 为她送礼物,祝她生日快乐。
同学们分别戴上各自的动物头饰,通过表演, 同学们熟记May I come in? Yes, please. Open the door. This is your aunt. Nice to meet you.等句子。
4
简介
产生时间
代表人物
学习顺序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 詹姆士.阿歇尔 ( James Asher)
听--说--读、写
5
理论基础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受结构法影响较大
6
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理论
婴儿出生以后长时间只听大人 讲话,并对大人指令做出反应, 首先是身体的反应。
对儿童母语习得过程的发 现,使人们把听力理解能力的 重要性放到了首位。
25
Thanks for watching
黄佳丽 汤雅婷 施亚婷
26
23
卡片教学
学完单词之后,教师可将单词写在不同 的卡片上,每一个学生手持一卡片,教 师不断重复单词的发音,学生记住后, 教师便念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学生 可以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学生们交 换卡片,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发音,同时注 意力也容易专注。
TPR教学法

丁丁历险记电影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丁丁历险记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丁丁历险记电影观后感1今天,我们来到馨百大地影城观看了3D电影《丁丁历险记》,视觉效果非常棒。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丁丁在阿道克和小狗白雪的帮助下,经过重重难关、生死搏斗,终于找到了阿道克祖先留下的宝藏。
影片里面有很多的`话说得很精彩,但是有一句话使我难以忘怀:或许别人会认为你是一个酒鬼、一个笨蛋,但是你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在生活中,虽然没有那样惊险、刺激的场面,但是,我们也要像电影里面说的那样,困难,就是一堵墙,要勇敢面对,要勇于突破自我,摔倒了没关系,爬起来继续去克服困难,就算克服不了,努力了就是最大的成功。
丁丁历险记电影观后感2很多人都喜欢冒险,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刺激。
而主人公丁丁冒险是为了解谜而冒险。
他遇到了沙尘暴,来到了大沙漠,驾船渡海——,但他不管经历任何风险,都是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我。
这部这部电影给我很大的启发,丁丁和阿道客船长为了拿到三只模型船的秘密。
和萨卡林斗争,阿道克船长知道三只模型船的历史,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丁丁和小狗白雪想办法,让他恢复了。
丁丁知道萨林卡的计划后,赶在了萨林卡的前面。
但路上,他们受到了许多挫折,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船长渴的不行了,可丁丁说:“走一步,算一步,振作起来”。
这句朴实却坚定的话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许多人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
可成功的人却都是坚持不懈,半途而废的人都是失败的。
还有就是丁丁开发局遇到沙尘暴的时候,飞机都快没油了,丁丁驾着飞机,看看外面的大风,而船长却奋不顾身,顶风给飞机加油。
如没有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他们怎么会达到自己的目标呢?这部电影我觉得值得一看,我学到了凡事就怕太认真,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提倡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英语。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并不要求学生记住指令中所使用的词汇,相反教师要求学生用身体对激发想象力的指令做出反应,从而领略到自我创造身体动作的乐趣。
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安排:一·教师说出指令做示范动作,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
二·教师说出指令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三·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四·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五·让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全身反应法的主要特点:一·听力理解领先,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二·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
这种身体反应由老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三·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四·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全身反应教学法主要优点:一·它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二·它能够提供一个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三·协调学生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四·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缺点: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用TRP来表述,这种方法不怎么适合于中高级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