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内部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分析

合集下载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

国家大剧院中的建筑设计思想【摘要】国家大剧院是中国一座标志性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元素。

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流线型造型,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舒适和实用性。

材料选择方面注重质感和视觉效果,体现了高品质和艺术性。

绿色环保设计贯穿始终,使用了节能材料和绿色技术。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影响深远,引领了中国文化建筑的发展方向。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将继续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思想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国家大剧院、建筑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绿色环保设计、影响、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国家大剧院的背景介绍国家大剧院,又称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大型艺术表演场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

该建筑始建于2001年,于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

国家大剧院总建筑面积为16.1万平方米,由一个大剧院、一个小剧场和一个音乐厅组成。

这座建筑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曲面,被玻璃幕墙包围,整体看起来像一块巨大的水晶,因此有着“水晶宫”的美称。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国家大剧院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建筑之一。

该建筑的开放不仅为中国艺术表演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舞台,也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化弘扬与创新的典范。

2. 正文2.1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其整体建筑布局和形态上。

设计师对于这座大剧院的构想是要打破传统剧院建筑的束缚,创造出一个完全开放、融合自然元素的空间。

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国家大剧院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大剧院坐落在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被周围的建筑、湖水和绿地环绕。

设计师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原理,将大剧院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其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国家大剧院工程屋盖为椭圆形壳体钢结构。壳体钢骨架总重 达6750吨。整个壳体结构坐落在一个环形有局部钢箱梁的钢 筋混凝土结构上,此环梁环绕202区一周,中心线周长560米, 是钢屋盖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部分。在玻璃幕屋面下有76个 φ406预埋通风钢弯管,2072个壳体钢结构地脚预埋螺栓套管, 在通风弯管范围内设有40毫米厚的钢箱。环梁钢筋横断面配有 736根Φ28通长主筋,环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筋约 2000吨,40毫米厚钢板570吨,混凝土4000立方米。环梁凌空 高度大多为1米,最大高度为5米;结构跨度多为4~5米,南 北入口处最大宽度为10.3米。混凝土环梁自重大,每1米长重 量为17.83吨,梁底模板支撑多,大部分梁下净空小,拆模困 难;环梁一侧距现有内环墙结构仅200毫米,模板支拆困难。 环梁内设有大量折线状矩形钢箱梁、预埋螺栓套管,位置、标 高的精度要求极高,给施工测量、监控造成极大困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歌剧院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音乐厅

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 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1859个(包括合唱 区)。演奏台设在观众厅一侧,演奏台宽24米、 深15米、能容120人的乐队演奏。演奏台设有3 个升降台,在演奏台前部设有钢琴升降台。四 周围的数码墙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其凹 凸的尺寸和形状是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使声 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在演奏台后设有可 供 180人合唱队使用的观众席合唱区。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设计师简介

保罗· 安德鲁(Paul Andreu),1938年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 附近的冈戴昂,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1961年)、法国道 桥学院(1963)和巴黎美术学院(1968年)。1967年,他设计 了圆形的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 首席建筑师,他设计了尼斯、雅加达、开罗、上海等国际机场,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的基本概念也出自安德鲁之手。他参与过许 多大型项目的建设,像巴黎德方斯地区的大拱门、英法跨海隧 道的法方终点站等。1999年,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 华大学合作,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 竞赛中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夺标。1999年7月,获选为 最终的建设方案。安德鲁曾说“我想打破中国的传统,当你要 去剧院,你就是想进入一块梦想之地”。安德鲁这样形容他的 作品――巨大的半球仿佛一颗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 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一个简单的‘鸡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 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音乐厅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戏剧场

戏剧场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戏剧舞台,舞 台采用由镜框式舞台到伸缩式舞台的可变化 形式,设有主舞台、左、右辅台和后舞台。 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由13个升降 块、2个升降台组成,既可整体升降又可分 别单独升降,这种形式的鼓筒式转台在世界 上是唯一的,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舞台 效果。独特的伸出式台唇设计非常符合中国 传统戏剧表演的特点。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国家大剧 院内有三 个剧场, 中间为歌 剧院、东 侧为音乐 厅、西侧 为戏剧场, 三个剧场 既完全独 立又可通 过空中走 廊相互连 通
国家大剧院结构设计 -----歌剧院

歌剧院舞台采用“品”字形舞台形式,由一个主台、两个侧台 和一个后台构成,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可 迅速地切换布景。其中,主舞台有6 个升降台,既可整体升降 又可分别单独升降。舞台的左、右侧台各有6台可以横向移动 的车台,通过主舞台升降台互换位置,可以迁换场景。后舞台 下方距地面15米处,储存有一个芭蕾舞台台板,主舞台升降台 下降后,芭蕾舞台可移动到主舞台台面上,用于芭蕾舞演出。 台面用的是俄勒冈木,并用三层结构来增加弹性,保护了芭蕾 舞演员的足尖。这也是国内面积最大的无缝隙专用芭蕾舞台板, 台面可倾斜至5.7度。由于穹顶高度的限制舞台和部分观众席位 于地下。舞台上方栅顶高度为32米。吊杆、灯光桥、灯光渡桥 通过钢丝绳悬挂在空中。61道电动吊杆,78台轨道单点吊机, 24台自由单点吊机,灯光桥、灯光渡桥、灯光吊架将1588盏用 于演出的灯具点缀在歌剧院舞台的上方,灯光反应快,可以在 几秒钟内变换造型。舞台顶部还设置了60多道吊杆和幕布,可 以制造不同的演出场景。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结论
中国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结构不仅体现了现代 建筑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特点,还充分考虑 了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建筑结构与 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的融合也使其成为一座 真正的艺术殿堂。这座建筑的建成不仅代表 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水平,也为中国当代建筑 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
20XX
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同时,建筑还采用了透水性铺装材料,减少了地表径流和城市热岛效应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与艺术的融合
中国国家大剧院作为一座艺术殿 堂,其建筑结构与艺术的融合也 是其魅力所在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建筑结构与表演艺术的融合
大剧院的建筑结构为表演艺术提供了良好的舞台。例如,建筑的舞台采用了可升降、可旋 转的设备,为表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建筑的观众席也采用了阶梯式设计,为观 众提供了最佳的观赏角度 建筑结构与视觉艺术的融合 大剧院的建筑结构也为视觉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例如,建筑的玻璃幕墙可以反射 阳光和月光,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建筑的金属屋面也可以通过灯光的设计,为夜 晚的演出增添色彩
雨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水体,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剧院的室内环境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人体舒适度和环境质量。例如,室内空间采用了自然采光和通 风设计,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同时,室内还采用了环保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了甲醛等有害
物质的释放 大剧院的室外环境设计也体现了对环境的尊重。例如,建筑周围种植了大量的绿植和花卉,提高了
20XX
中国国家大剧院建筑结构分析
目录
引言
建筑结构概述
外围护结构分析
设备系统分析
建筑设计对环境的尊重
建筑结构与艺术的融合

国家大剧院组织架构

国家大剧院组织架构

国家大剧院组织架构一、演出运营系统:负责大剧院所有剧场演出的组织及运营。

由演出部、市场部、舞台技术部、场务部、合唱团、管弦乐团六部分构成:1. 演出部:负责全年演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剧目的组织、安排;剧场的经营组织及演出的调度;协调大剧院艺委会相关事务。

2. 市场部:负责市场推广、信息广告发布、会员管理;票务营销(包括套票订购、电话预订、贵宾及团体票务销售、送票服务、票务邮购及票务中心管理)。

3. 舞台技术部:负责舞台管理、设备维护、技术保障、演出保障、应急处理。

4. 场务部:负责场务服务及化妆间、琴房、演员休息室、排练厅管理。

5.合唱团:承担歌剧创作、演出及音乐会的演出任务,开展社会公益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6.管弦乐团:承担歌剧创作、演出及音乐会演出任务,开展社会公益及各类文化交流活动。

二、艺术教育交流系统:负责艺术教育普及、对外文化交流和艺术研究,由艺术教育普及部、艺术交流部、艺术资料中心、节目制作部四部分构成:1. 艺术教育普及部:负责大剧院对外各类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包括公益性免费演出、讲座及各种形式的艺术普及活动。

2. 艺术交流部:负责国家大剧院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包括国际、国内艺术访问、表演、学术交流;接待国外来访交流团体;组织各种国际性会议。

3. 艺术资料中心:负责图书馆各类艺术资料的收藏、大剧院演出历史档案、中外著名艺术家手稿的收集与数据化处理,各类艺术研究成果的制作和出版,围绕艺术类资料开展的研究、讲座及展览、“音乐发之友”俱乐部活动、音像店及书店的管理经营。

4. 节目制作部:负责的国家大剧院节目的制作及录制,并提供技术保障。

三、大剧院经营系统:负责国家大剧院品牌推广、艺术品征集陈列、发展基金筹措,由品牌推广中心、艺术品部、发展部构成:1. 品牌推广中心:负责大剧院战略设计与实施,包括策划设计(CI)、品牌推介、广告媒介、制作监制、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包括参观)、公共关系(媒体合作)等。

分析了解国家大剧院的文化职能

分析了解国家大剧院的文化职能

分析了解国家大剧院的文化职能国家大剧院高46.68米,国家大剧院工程于2001年12月3日开工,于2007年9月建成。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

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平面投影东西方向长轴长度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轴长度为143.64米,建筑物高度为46.285米,比人民大会堂略低3.32米,基础最深部分达到-32.5米,有10层楼那么高。

国家大剧院壳体由18000多块钛金属板拼接而成,面积超过30000平方米,18000多块钛金属板中,只有4块形状完全一样。

钛金属板经过特殊氧化处理,其表面金属光泽极具质感,且15年不变颜色。

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由1200多块超白玻璃巧妙拼接而成。

椭球壳体外环绕人工湖,湖面面积达3.55万平方米,各种通道和入口都设在水面下。

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

建成后的国家大剧院将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中国最高的艺术表演中心和国际一流水平的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提升与文化事业的建设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引导社会主流艺术。

国家大剧院要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家提供演出服务,组合最好的资源,以此来完成对主流艺术的引导。

三是服务大众。

艺术教育自建院之初,国家大剧院就十分重视所承载的艺术普及教育功能,为艺术爱好者和广大公众提供多样艺术服务和产品。

2007年7月国家大剧院设立了艺术教育部,专门负责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自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性的艺术教育活动。

每周末举行的“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大师面对面”、“公开排练”、“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系列活动均已成为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的品牌项目。

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教育的公共性内涵,国家大剧院艺术公共性的内涵可以从“社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两个视角来理解。

从艺术教育本身来讲,“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国家大剧院分析

国家大剧院分析

感受国家大剧院【关键词】国家大剧院空间设计装饰色彩周边坏境【摘要】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呈半椭球形,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通过空间感受、色彩感受、坏境感受来分别分析大剧院的基本特征。

国家大剧院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由主体建筑及南北两侧的水下通道、地下停车场、人工湖、绿地等组成。

大剧院主体建筑呈半椭球形,主要采用钛金属板,中部为渐开式玻璃幕墙。

东西长轴为212m,南北短轴为143.64m,建筑总高度为46.285m,地下最深处为-32.50m,总建筑面积21.9万m²。

内部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多功能小剧场等,可进行各种类型、规模的演出。

主壳体外环绕人工湖,建筑入口和各种通道都设在水下。

大剧院在招标时,就吸引了众多设计师前来参加,当结果出来后,更是被各种人评论批判,到底这个坐落于水中的蛋形建筑是好还是坏呢?一、空间设计感受当我们沿着低于长安街地平面的一层层台阶步入大剧院的门前时,还需要再下一层层的台阶,才能进入大剧院长达80米的幽深长廊,漫步长廊,头顶上是以玻璃为底材料而建造的人工湖,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观赏到湖水的波光粼粼投下来的倒影,从大门口到蛋型主体建筑的80米距离的长廊本应该是先声夺人之处,但整条长廊并无出彩之处,反而只是各种平面立面的构成。

这条长廊既不古典,也不现代,也不后现代;既不中,也不西,也不中西合璧。

长廊的高度并不算低,但却给人一种压抑之感,或许是玻璃材料下面具有厚重感的钢架所造成的,长廊两边本应是各种演出的展区,但是完全被墙壁所遮挡,标牌指示也不明确,让初次进入的人很容易忽略,白色的墙壁也阻挡了更广阔的空间。

沿着长廊抵达蛋形的剧院主体建筑跟前时,映入眼帘的是用十种左右采自中华各地的玉石所铺就的大厅地板所构成的景观,这还是别具风采的,一上来给人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都是冲击性的,为大剧院增辉不少,它甚至成了大剧院最重要的一道风景。

两扇布满各种椭球形铜钉的大门也给人以气势恢宏之感。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以及作者简介:介绍国家大剧院先从简介背景和作者入手。

梦想的追述:建造一个国家级的剧院是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的梦想。

195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中央政府决定建造10座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向十周年国庆的献礼。

其中包括一个3000座位的国家大剧院,其中包括一个3000座位的剧院,一个960座位的音乐厅,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建造地点为人名大会堂西侧,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此项目未能实现,但是要建造一个国家级的大剧院始终是中国人民魂牵梦引的一个梦想。

1998年初我国成立了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负责筹建此工程,1998年4月开始在国内外征集方案。

经过了两轮正式竞赛和修改,产生了3个向中央政府报送的方案。

1997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采用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的方案作为正式的实施方案。

经过4年的周密准备,海内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已于2001年12月13日举行开工仪式,国家大剧院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占地11.89万平方米,国家大剧院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位于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总建筑面积约16.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10.5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 万平方米。

设有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以及艺术展厅、艺术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设施,工程概算总投资26.88亿元,建设工期4年。

目前已开挖土方70万立方米,护坡桩和连续墙等地下工程也在抓紧进行,全部工程计划于2004年9月完工。

国家大剧院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设计,清华大学配合的,设计师为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施工图的国内设计单位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北京城建集团、香港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联合体,工程监理单位为北京双圆工程监理公司。

国务院于1998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建设国家大剧院,1999年7月最终选取了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建设方案,其设计方案经过两轮三次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厅
观众厅 辅助 用房 舞台 辅助 用房
技术 用房
幕 后
辅助 用房
剧场功能分区提要
票 衣 厕
辅助用房
前 厅
观众厅
舞 台
化 妆
管理
技术用房
辅助用房
人流的聚集与疏散
影剧院的人流是集中性的。所以人流 量很大。又要满足实现和听觉的需 求,运用楼座的空间形式,解决观 众厅的容量、视线及音质问题。 因 此人流上会有水平和立体两种组织 关系。
楼座
歌剧院水平疏散流——国家大剧院
1141401014 李佳沛
概要
• • • • 空间组织形式逻辑 空间使用性质 空间功能分区 人流的聚集与疏散
公共流动空间
空间组织逻辑
空间组织上是在一个壳体包裹下内部各大功能块互相分 离。由此形成了很多彼此相连 的公共空间。各大功能 块之间通过水平相连的桥和垂直相连的楼梯,使空间变 得流动起来。变化多端有活力,达到了当初安德鲁设计 初衷: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
咖啡厅
公共流动空间 多功能性
曲廊
• 花瓣厅
使用性质分类
• 主要使用功能 • 辅助使用功能(配套用房) • 交通连接功能
空间性质之 主要功能区
三大主要功能区
北 入 口
使用性质之 交通空间
重要的交通 枢纽
橄榄厅 水平交通:开 阔的公共空间 水平交通: 悬空的走廊 南 入 口 垂直交通分布 于各大主要功 能区内部
建筑主入口的设计亮点
建筑采用的是水下 通道,使建筑的独 立性和神秘性更加 突显。 由于建筑层高的限 制因素,大剧院很 大一部分建在地下, 使得地下入口有了 更充分的理由。
水平交通:入口的水下通道顶部
水下通道
重要的交通枢纽:橄榄厅 衔接三大主要功能区的纽带
垂直交通
功能分区
以主要的歌剧院为例说明剧院的主要 功能分区及其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