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素质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15%(4+1)第一节教育观第二节学生观(每年都出题)第三节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0%(8)(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5%(4+1)有2节职业行为(只单选)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12%(9)(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阅读理解)章3作文汇总一 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一)素质教育观的概念(不需要背,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看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两全两发展记忆魔法创新和实践 【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 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需要背,理解的基础上看一下就可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重点)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第三项不用记)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育,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2024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1. 素质教育的内涵。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2. 新课改的教学观。

-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让学生经历过程,要创设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要生动形象且符合实际特点,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二)学生观。

1.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 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互补性要求教育要长善救失;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包括教师道德素养、情感素质、审美素质、学术素质、实践素质等多方面内容。

具体包括:1. 教师道德素养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

围绕教育工作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如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同行关系、如何处理学校与社会关系等。

2. 教师情感素质教师应该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同理心。

情感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3. 教师审美素质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通过践行美育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4. 教师学术素质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5. 教师实践素质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灵活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第二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素质,是教师承担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

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其他专业素质。

1. 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

2. 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有效管理教学过程。

3. 教学实施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 教学评价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够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其他专业素质包括课程开发能力、辅导与指导能力、教师自身素养、教育实践能力等。

第三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教师教育观念和道德情操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教师综合素质要背的知识点

教师综合素质要背的知识点

教师综合素质要背的知识点作为一名教师,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它包括教学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这里,我将为你列举一些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以易于理解的术语进行解释。

1. 教学知识:教师应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定理等。

教师需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自身的学科素养。

2. 教育心理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掌握一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教育方法:教师应该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4.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条例等。

教师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学生的权益,保证教育教学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 教育伦理: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遵循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6. 班级管理:教师需要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学生纪律管理、班级组织、班级卫生等。

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教育评价:教师需要了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

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8. 教育研究: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够进行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以上是教师综合素质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教学、心理、法律、伦理、管理、评价、研究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资——综合素质

教资——综合素质

1、1999 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

以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
1. 教育观: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 教学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个体,需要尊重和关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4.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

5. 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6. 教育管理与组织: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教育管理和组织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7. 教育伦理与道德: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公平、教育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践行教育伦理和道德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责任感。

以上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考点的一些内容,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平均、平衡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教育内容的基础性;④教育价值多元;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主体性;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⑧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⑨发展性⑩未来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①整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②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平等、双向、理解);③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④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①内容多样化;②主体多元化;③评价系统化。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②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④学生是独特的人。

8.学生是完整的人:①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②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9.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完整版)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
质》必背知识点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考试概述
- 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

- 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两个部分。

综合素质知识点
1. 师德师风:
- 规范教师行为,强调教师道德修养。

- 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 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正直的品质。

2. 教育法律知识:
- 熟悉职业教育相关法规。

- 了解职业教育教师职责和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心理学:
- 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 了解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4. 学科基础知识:
- 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 更新学科知识,保持学科专业素养。

5. 教育教学知识:
- 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

- 创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关注学生研究状况,进行个性化教育。

备考建议
- 针对每个知识点制定复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教学实际操作。

- 参加模拟考试,提前适应考试环境。

以上是该文档的核心内容,希望能对您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资源、机会]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忽略、只看重、不赞成、取消了、剥夺了]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识]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

学生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学生是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针对性、循序渐进]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困惑、短板、未成熟、前途光明]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错误、]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的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师观教师角色改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发放醋盐]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引导帮助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尊上引导学生反思与合作]教师的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1.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执教2.学生:热爱学生3.集体:团结协作精神4.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终身教育:保罗·朗格朗加里宁称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且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申诉制度是指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题的公民,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国家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主要有教师申诉制度和受教育者申诉制度。

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教育法教育是这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敬教师。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级及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兴办的校办产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未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老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不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建立正常的增薪制度。

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当给予补贴。

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的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责有直接责任。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教育战略目标。

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教育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严格教师资质,特高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范畴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是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原则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其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所应遵守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灵魂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书育人基本职责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不竭动力《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要女里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爱、尊重、负责、公平公正、保护、杜绝伤害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尊重、协作处理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尊重、理解、协作处理教师与管理者的关系:尊重、支持文化素养1.《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2.《农政全书》是由明末接触科学家徐光启编著的。

3.《黄帝内经》成编于春秋以前,是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注,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才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被后世尊称为“脉学之宗”。

5.华佗,东汉注明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麻沸散、五禽戏,“神医”。

6.东汉末年张仲景,尊称“医圣”,《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7.明代李时珍编著了著名的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达尔文称赞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8.神农氏,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神农本草经》。

9.《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10.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候风地动仪。

11.南北朝的祖冲之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4926.割圆术。

12.东汉《九章算术》世界数学名著,提出分数,十进制。

13.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反映了那个时期的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14.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综合性地理著作。

15.明代徐弘组的《徐霞客游记》对石灰岩溶蚀地貌早于欧洲。

16.造纸术:西汉前期。

印刷术:雕版隋唐,活字北宋。

指南针:战国。

火药:唐朝。

17.郭守敬:《授时历》。

18.1964.10.16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成功。

1967氢弹爆炸成功。

19.1970.4.24第一颗人造卫星。

20.1965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结晶蛋白质。

21.1973,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22.阿基米德,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力学之父,杠杆原理,浮力。

23.麦哲伦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24.伽利略近代实验物理的开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5.牛顿,1678《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26.达尔文,1859《物种起源》。

27.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夫。

28.门捷列夫19世纪俄国化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9.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型了青霉素。

30.诺贝尔奖是以瑞典最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它是世界上最著名、学术声望最高的国际大奖。

31.五岳: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2.秦汉时期是郡县制,分为36郡,大约一千多县。

汉代出现分封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为,州、郡、县。

元朝实行行省制。

33.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3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应天、健康-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35.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36.八荒: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荒: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7.江左:长江以东。

38.江表:长江以南。

39.河南河北:黄河流域一带。

40.上元:元宵。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以后有秋社。

41.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42.花甲,平头甲子60岁。

古稀70岁,耋70-80。

耄80-90。

期颐100岁。

43.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44.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45.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46.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47.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48.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49.元代四大戏曲: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50.五彩:青黄赤白黑。

51.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2.六义:赋、比、兴、风、雅、颂53.《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汇发展的优良传统。

54.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小说和是轶事小说。

曹丕《点论·论文》、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55.三吏三别即《》《》《》《》《》《》,是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