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海西高速公路规划重新修编

更新时间:[2009-06-08] 字体:大中小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先后经省长办公会、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修编后的海西区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总里程规模从原来的约5300公里增加到约6100公里,规划方案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 km/100km2,位于沿海省份目前规划指标的前列;人均高速公路密度1.5公里/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综合高速公路密度为2.7 km/(万人·100 km2)1/2,超过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平均水平,满足并适当超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总体布局方案

1、三纵(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第一纵:国高“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分水关)段,是沿海对接两洲、连接港澳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分水关(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和沿海主要县区,终于诏安分水关(闽粤界)。全长649公里,已建成通车,其中,福泉厦漳路段269公里正在拓宽。

第二纵:“沈海复线”福鼎(沙埕)至诏安(霞葛)段,是海西沿海区域内陆县市间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沙埕(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和沿海山区县市,终于诏安霞葛(闽粤界)。全长690公里。

第三纵:国高“长(春)深(圳)线”松溪至武平段,是山区对接两洲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松溪旧县(闽浙界),途经南平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南平市区、三明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市、龙岩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终于武平岩前(闽粤界)。全长475公里,已建成南平至三明段74公里, 建瓯至南平53公里、三明至永安51公里、永安至武平195

里三个路段在建。

2、八横(纵深推进、连片发展)

第一横:国高“宁(德)上(饶)线”宁德至武夷山段,是宁德港通往赣北、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宁德湾坞,途经宁德福安市、周宁县、南平政和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终于武夷山分水关(闽赣界),通往江西省上饶市。全长300公里。

第二横:国高“北(京)台(北)线”浦城至福州段,是北京通往台湾的战略通道。线路起于浦城上巾竹(闽浙界),途经南平浦城县、武夷山市、建阳市、建瓯市、宁德古田县、福州闽清县、闽侯县,终于福州青口(与第一纵沈海线相接)。全长381公里。

第三横:国高“福(州)银(川)线”福州至邵武段,是福州港通往南昌、湖北等中西部地区的主通道。线路起于福州青口,途经福州闽侯县、闽清县、三明尤溪县、南平市延平区、三明沙县、将乐县、泰宁县、南平邵武市,终于邵武沙塘隘(闽赣界),通往江西省南昌市。全长346公里,已建成通车。

第四横:海西网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是湄洲湾通往龙岩、粤北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莆田湄洲湾,经莆田市区、仙游县、泉州永春县、安溪县、龙岩漳平市、龙岩市区、永定县,终于永定下洋(闽粤界),通往广东省梅州市。全长362公里,秀屿至莆田段24公里作为利用社会投资试点正在建设。

第五横:国高“泉(州)南(宁)线”泉州至宁化段,是泉州港通往江西吉安、湖南等中西部地区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泉州晋江,途经泉州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三明大田县、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终于宁化五里亭(闽赣界),通往江西省吉安市。全长338公里,泉州至永安段215公里在建。

第六横:海西网厦门至沙县高速公路,是厦门港通往三明、江西南昌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厦门集美,途经厦门同安、泉州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三明尤溪县、沙县,终于沙县际口(与第三横福银线相接)。全长247公里。

第七横:国高“厦(门)成(都)线”厦门至长汀段,是厦门港通往江西赣州、湖南等中西部地区的主通道。线路起于厦门海沧港区,途经厦门海沧、漳州龙海市、长泰县、漳州市区、南靖县、龙岩市区、上杭县、连城县、长汀县,终于长汀隘岭(闽赣界),通往江西省赣州市。全长286公里,漳州天宝至长汀段228公里已建成。

第八横:海西网古雷至武平高速公路,是漳州古雷港区通往赣州、粤北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漳州古雷港区,途经漳州漳浦县、云霄县、平和县、龙岩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终于武平禾仓坑(闽赣界),通往江西省赣南地区。全长304公里。

3、三环(服务中心城市、加强对外辐射)

福州环线:将闽侯、连江、长乐等市县纳入福州都市发展框架,增强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功能。路线起于闽侯青口枢纽互通,经南屿枢纽、下荷洋枢纽、闽侯县、白头枢纽、晋安区、连江县、洋门岭枢纽、浦口枢纽、琅岐区、长乐市、鹤上枢纽、塘前枢纽,终于闽侯青口枢纽互通。全长153公里。

厦门环线:沟通厦门海沧、集美、同安、翔安与厦门岛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漳州长泰,扩大厦门中心对外辐射范围。路线起于厦门林后枢纽互通,经漳州长泰县、同安区云浦枢纽、翔安区、翔安海底隧道、厦门岛、海沧大桥、海沧区,终于林后枢纽互通。全长149公里。泉州环线:路线起于南安张坑枢纽互通,途经南安市、洛江区、惠安县、塔埔枢纽、石狮市、晋江市、石井枢纽,终于南安张坑枢纽互通。全长约119公里,南安张坑至惠安塔埔段33公里在建。

4、三十三联(覆盖县域、联络枢纽)

第一类:县市联络线12条共480公里,服务城市发展,包括:

(1)福州联络线11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黄石枢纽互通,终于仓山区秀宅,已建。

(2)福州南接线14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二横京台线详谦枢纽互通,终于第一纵沈海线龟川枢纽互通。

(3)平潭联络线64公里。路线起于福州环线前塘枢纽互通,经松下港区、大练岛,终于平潭县城关。

(4)厦泉漳城市联盟路98公里。路线起于泉州环线南安石井,经厦门新店、杏林、龙海角美、厦漳大桥,终于第一纵沈海线东园互通。

(5)厦门南通道8公里。路线起于厦门思明区演武立交,终于招银港区。

(6)厦门进出岛快速路56公里(新增)。包含第二东通道、湖里至海沧通道、轮渡至嵩屿通道、南北高速公路,功能:服务厦门城市发展,投资规模不列入本规划。

(7)漳州南北联络线66公里。

(8)东山联络线14公里(新增)。路线起于云霄竹港枢纽互通,经东山杏陈镇,终于东山县城。

(9)三明联络线44公里。路线起于第六横厦沙线琅口枢纽互通,经梅列区、三元区,终于第三纵长深线台江互通。

(10)明溪联络线45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三纵长深线三元区岩前镇,终于明溪县城。

(11)南平联络线39公里。路线起于第三纵长深线南平高桐铺枢纽互通,经南山镇,终于第二横京台线洋后互通。

(12)顺昌联络线45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三纵长深线西芹枢纽互通,经来舟,终于顺昌县城。

第二类:交通枢纽联络线12条共300公里,加强综合运输枢纽衔接,包括:(13)溪南疏港路35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福安溪尾枢纽互通,经溪南,终于溪南港区。

(14)罗源湾北岸疏港路15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二纵沈海复线罗源白水,终于将军帽作业区。

(15)可门疏港路10公里。路线起于第二纵沈海复线连江透堡,终于可门作业区。

(16)福清渔溪至平潭大桥及江阴疏港路56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福清渔溪枢纽互通,经庄前、江镜、高山,终于东瀚(接平潭跨海大桥),支线起于庄前枢纽互通,经江阴镇,终于江阴港区。

(17)牛头尾疏港路15公里。路线起于福州新港联络线高山互通,经沙埔,终于牛头尾作业区。

(18)肖厝疏港路9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泉港区界山,经泉港区,终于肖厝港区。

(19)斗尾疏港路23公里。路线起于泉州环线惠安塔埔枢纽互通,经惠安涂寨、东岭,终于斗尾港区。

(20)围头疏港路31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晋江内坑枢纽互通,经五里工业区、永和,终于金井,通往围头湾港区。

(21)东渡疏港路20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厦门杏林互通,经杏林、厦门公铁大桥、湖里区,终于东渡港区。

(22)招银疏港路24公里。路线起于第一纵沈海线漳州东园互通,经后宅,终于招银港区。

(23)福州机场路47公里。路线起于福州环线新店枢纽互通,经晋安区、马尾区、长乐市、漳港镇,终于福州国际机场。其中一期路段21公里已建,二期路段26公里在建。

(24)厦门机场路17公里。路线起于厦门集美(与第六横厦沙线相接),经厦门机场、梧村,终于演武立交,与厦门南通道相接。

第三类:区域联络线9条共860公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包括:

(25)福安至寿宁联络线65公里。路线起于第一横宁上线福安枢纽互通,经寿宁南阳,终于寿宁犀溪(闽浙界),通往浙江省泰顺县。

(26)政和杨源至古田联络线81公里。路线起于第一横宁上线政和杨源枢纽互通,经屏南县,终于第二横京台线古田排头枢纽互通。

(27)兴化湾至尤溪联络线205公里(新增)。路线起于莆田兴化湾,经涵江区、永泰县梧桐,终于第六横厦沙线尤溪清溪。

(28)泉金联络线10公里(新增)。路线起于泉州环线石井枢纽互通,终于小嶝岛,与厦金联络线相接。

(29)厦金联络线33公里。路线起于厦门环线新店,经大嶝、小嶝、大金门岛、小金门岛,终于厦门会展中心。本次修编从大金门经小金门延伸至厦门岛(增加规划里程10公里)。

(30)漳州至永安联络线146公里。路线起于第七横厦蓉线漳州玉兰枢纽互通,经华安县、漳平市,终于第五横泉南线永安西洋。

(31)蛟洋至上杭联络线38公里(新增)。路线起于第七横厦蓉线上杭蛟洋,经上杭县白沙,终于第三纵长深线上杭县城。

(32)浦城至建宁联络线305公里。串接多条高速公路干线,分别通往浙江龙泉和江西南丰,是重要的区域旅游快速通道。路线起于浦城花桥(闽浙界),经浦城县、武夷山兴田枢纽、下坝枢纽、邵武市、泰宁县、建宁县,终于建宁甘家隘(闽赣界)。

(33)邵武至光泽联络线69公里。路线起于浦建联络线邵武下王塘枢纽互通,经邵武水北、光泽县城,终于光泽铁关(闽赣界),通往江西省资溪县,接国高“济广线”。

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草案一、规划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高速公路是一种道路容量大、能满足大交通流运输需要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以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运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十来年的努力实践,通车里程已达到1218公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显著成就。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省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我省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运输需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交通紧张状况的缓解还是相对于目前较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输水平而言的,是不全面的、不稳定的。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看,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

通运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高速公路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现有的高速公路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与先进省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因此,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快发展高速公路,是今后我省公路建设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站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全局出发,研究如何使我省高速公路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服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高速公路的发展必须有赖于科学的规划作指导。~年12月17日,交通部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已经xx审议通过,规划的出台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的生活方式和质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中国公路长远发展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战略蓝图,标志着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国家高速公路网在我省的布局为“一放射二纵四横一联线”,总规模约3500公里。从省级层面看,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补充和完善,及时制定省级高速公路网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编制《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对确

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

海西高速公路规划重新修编 更新时间:[2009-06-08] 字体:大中小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先后经省长办公会、省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修编后的海西区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总里程规模从原来的约5300公里增加到约6100公里,规划方案为“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 km/100km2,位于沿海省份目前规划指标的前列;人均高速公路密度1.5公里/万人,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综合高速公路密度为2.7 km/(万人·100 km2)1/2,超过发达国家和沿海省份平均水平,满足并适当超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总体布局方案 1、三纵(延伸两翼、对接两洲)第一纵:国高“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分水关)段,是沿海对接两洲、连接港澳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分水关(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和沿海主要县区,终于诏安分水关(闽粤界)。全长649公里,已建成通车,其中,福泉厦漳路段269公里正在拓宽。 第二纵:“沈海复线”福鼎(沙埕)至诏安(霞葛)段,是海西沿海区域内陆县市间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沙埕(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和沿海山区县市,终于诏安霞葛(闽粤界)。全长690公里。 第三纵:国高“长(春)深(圳)线”松溪至武平段,是山区对接两洲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松溪旧县(闽浙界),途经南平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南平市区、三明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市、龙岩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终于武平岩前(闽粤界)。全长475公里,已建成南平至三明段74公里, 建瓯至南平53公里、三明至永安51公里、永安至武平195

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目录1 总则 1.1 目的和范围 1.2 编制依据 1.3 章节划分 路基篇2 路基工程施工准备 2.1 一般规定 2.2 技术准备 2.3 作业条件 2.4 安全文明施工 3 一般路基施工 3.1 一般规定 3.2 挖方路基 3.3 填方路基 3.4 雨季施工 3.5 安全文明施工 4 路基排水 4.1 一般规定 4.2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4.3 跌水、急流槽 5 特殊路基处理 5.1 一般规定 5.2 盲沟、渗沟施工 5.3 软土地基处理 5.4 河、塘、湖(库)、海地区路基施工 5.5 滑坡地段路基施工 5.6 安全文明施工 6 路基防护 6.1 一般规定 6.2 浆砌片(块)石或溷凝土预製块防护 6.3 护面牆防护 6.4 路基生态防护 7 挡土牆 7.1 一般要求 7.2 施工工序 7.3 施工要点 7.4 质量控制

8 预应力锚索(杆) 8.1 一般规定 8.2 施工工序 8.3 施工要点 8.4 质量控制 8.5 锚索(杆、地梁)框架 8.6 锚索(杆)检测 9 涵洞、通道 9.1 一般规定 9.2 圆管涵 9.3 盖板涵 9.4 箱涵、通道 9.5 倒虹吸 10 路基整修与路槽交接 10.1 路堤整修 10.2 路堑整修 10.3 路槽移交 11 路基监测与观测 11.1 一般规定 11.2 软基工程观测 11.3 路堑边坡或滑坡监测 11.4 高路堤稳定和沉降观测 12 取、弃土场的整治 12.1 取土场 12.2 弃土场 12.3 安全文明施工 路面篇13 路面工程施工准备 13.1 一般规定 13.2 技术准备 13.3 机具准备 13.4 材料准备 13.5 路基核验 14 碎石的开採与生产 14.1 料场作业 14.2 片石的开採 14.3 碎石的生产

福建省高速公路规划及概况

福建省高速公路规划及概况 第一部分: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蓝图 2009年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提前一年完成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0公里的目标。从今年起,福建高速公路建设计划年均新开工10个项目、通车500公里以上,力争到2015年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提前5年基本建成海西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 根据规划,福建将加速建成和完善京台线、沈海线、福银线、厦成线、泉南线、长深线、宁上线等国家高速公路福建段,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和跨设区市高速公路联络线以及连接县城、重要旅游区、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支线、连接线,逐步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构筑以“三纵八横三环三十三联”为骨架的高速公路网。

(一)“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方案 1.三纵(延伸两翼、对接两洲) 第一纵:国高“沈(阳)海(口)线”福鼎(分水关)至诏安(汾水关)段,是沿海对接两洲、连接港澳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分水关(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和沿海主要县区,终于诏安汾水关(闽粤界)。全长649公里,已建成通车,其中,福泉厦漳路段269公里正在拓宽。 第二纵:“沈海复线”福鼎(沙埕)至诏安(霞葛)段,是海西沿海区域内陆县市间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起于福鼎沙埕(闽浙界),途经宁德市、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和沿海山区县市,终于诏安霞葛(闽粤界)。全长690公里,其中分别利用福州环线连江浦口至闽侯南屿段90公里、第七横厦蓉线漳州长泰至天宝段23公里,实际规划里程577公里, 福州湾边至南屿段4公里在建。北段新增宁德

蕉城至福鼎沙埕路段,满足沿海公路主通道的交通量发展需要、浙江沿海公路主通道对接要求,解决福鼎分水关雾天交通瓶颈问题,并促进闽浙边界产业协作发展。 第三纵:国高“长(春)深(圳)线”松溪至武平段,是山区对接两洲的便捷通道。线路起于松溪旧县(闽浙界),途经南平松溪县、政和县、建瓯市、南平市区、三明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市、龙岩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终于武平岩前(闽粤界)。全长475公里,已建成南平至三明段74公里、建瓯至南平53公里、三明至永安51公里,永安至武平195公里在建(上杭至武平段42.59公里已于9月29日通车运营)。 2.八横(纵深推进、连片发展) 第一横:国高“宁(德)上(饶)线”宁德至武夷山段,是宁德港通往赣北、安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09-05-14 字体显示:大中小 国发〔2009〕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

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三)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立足现有制造业基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武夷山、闽西南土楼、鼓浪屿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海峡旅游”主题,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本文由yhr610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2010 年第 6 期 ( 总第 165 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 ormal U niversity ( P 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6, 2010 General, N o 165 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运行机制 朱鹏颐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 海峡西岸经济区跨越多个行政单元, 在建设 过程中, 协同 发展应成为 核心理念, 以 求经济 一 体化。为使区域内各地域单元 ( 子区域) 资源整合和系 统化运作, 必 须实施资源 共享型、优 势互补 型、关 联互动型和联网辐射型等协同发展的模式。并要建立联动机制、协调机制和市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发展; 发展模式; 运行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5285 ( 2010) 06- 0008- 04 一、协同发展应成为海西经济区建设的核心 理念 20 世纪 70 年代赫尔 曼 哈 肯 ( Harmann Haken) 创建的协同学是研究开放系统通过内部 的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而形成有序结构的机理和 规律 的学 科 [ 1] 区若干意见?[ 4] ( 以下简 称 ! 意见?) 明 确其战 略定位: # 海西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 域;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重要 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强调努力将海峡西岸 ? 经济区建设成为 # 和谐区域?、 # 可持续发展地 区?。福建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 繁荣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发展思路 [ 5] 。其 理论 核心 是 自组 织理 论 [ 2] 。 这种自组织能力赋予一个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 变机制和驱动力, 从而使分散甚至相互抵触的成 分转变成有序的整体合力并形成整体功能。而这 种整体功能所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在子系统层次 中是不具备的 [ 3] 。实现上 述宏伟目标, 就必须树立协同发展的核心理念, 特别要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上求突破, 以新 的发展模式, 协调各地区利益关系, 使区域内各 地域单元 ( 子区 域) 和经济组 分之间协 同和共 生, 形成高效和高度有序化的整合, 促进区域全 面发展。 二、海西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探析 协同发展 的核心理念只 有落实在发 展模式 上, 才能产生实效, 才能确保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目标的实现。本文总结出四种协同发展模式。 ( 一) 资源共享型协同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 应整合相关 资源, 发挥其综合优势, 提高效益。特别是海峡 西岸拥有优势 的港口与岸线 资源, 从 温州、福 州、厦门 至汕头拥 有大陆海 岸线 4100 多 公里, 深水港 资源居全国首 位, 海岸线长 列全国第二 位, 有大小 自然港 湾 125 个, 国家 主枢 纽港 4 个。现在我国沿海港口岸线大都已被开发利用, 。在经济全球 化的背景 下, 各 地区很难依靠单个地区独立地构建经济的优势, 而必须更多地依赖多个区域在协同过程中, 通过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多种途径, 进行双向的整 合, 形成综合整体效应, 才会有效降低区域之间 的交易成本, 实现区域分工与均衡发展, 从而提 升整体竞争力。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 岸以福建为主体, 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 西部分地区, 依托沿海中心城市及其城市群形成 对外开放的经济区。本区北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

《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为全文:国发〔2009〕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二)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祖国统一的大局出发,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着力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互利共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区域,为全局做出更大贡献。 (三)战略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实施先行先试政策,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从服务、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

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

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后将贯通158县 2011-01-06 17:09:55 人气:33380 查看更多资讯信息,请进入56135平台 省政府常务会通过我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高速路规划总里程1.2万公里 增加里程 增加8条纵向路线、7条横向路线和10条联络线,高速路规划总里程由8600公里增至1.2万公里,直接连接全省158个县(市、区),98.3%川人受益 连接成渝 强化成渝经济区高速路网,“资阳-安岳-潼南-武胜”和“泸县-荣昌-大足-潼南-南充”高速公路纳入规划,增加了“巴中-广安-重庆”高速公路 出川便利 规划路网增加了10条进出川通道:增强了四川与云南、贵州等省市的交通联系,增加通往滇中、东盟的高速公路通道,进出川通道将由23条增至33条 老路升级 成都-广元、成都-雅安、成都-南充、成都-隆昌、成都-乐山、成都-彭州等六条通道升级,一种方式是原路加宽改造,二是另选通道修建复线 绕城高速 包括广元、绵阳、乐山、眉山、雅安、资阳、内江、宜宾、巴中、达州、广安、南充、德阳、攀枝花、自贡15个地级市将增加过境的绕城高速公路 省政府2009年批准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8-2030年)》总规模约8600公里,目前,建成、在建和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里程已占总规模9成以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布局,省政府决定对该规划进行调整。省长蒋巨峰1月4日主持召开的省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定了调整方案。 调整后的规划增加了巴中-重庆等8条南北纵向路线、平武-广元等7条东西横向路线、绵竹-德阳-中江-大英等10条联络线,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总里程约1.2万公里。调整后,进出川通道由23条增加到33条,四川与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的交通联系更加顺畅;规划路网连接目前所有城镇人口超10万的城市和地级行政区政府所在地,直接连接全省158个县(市、区),全省98.3%的人口将直接感受便利;高速公路网有效覆盖全省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高铁客运站、内河港口、枢纽机场,全省综合运输能力将大大加强。 规划路网强化了我省五大经济区之间的联系通道,优化了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等经济增长极和四大城市群的城际路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得到重点支持。四川日报记者谭江琦王代林 ■新《规划》解读 出川高速增至33条15城市要建“绕城高速” ■规划总里程从8600公里增至12000公里 ■新增8纵7横、10条联络线,进出川通道增至33条 ■连接目前所有城镇人口超10万的城市 ■高速公路网覆盖全省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高铁客运站、内河港口、枢纽机场 亮点1 新增10条进出川高速 与现行2009版《规划》相比,《调整方案》增加了南北纵向路线8条,达到13条;东西横向路线由原来的5条增至12条;联络线由原来的8条增至18条。 规划路网增加了10条进出川通道:增强了四川与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的交通联系,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刘立栋(271400) 【背景材料】5月4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 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 见》。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 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 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 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 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 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明确、市场体系统一、经济联系紧密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命题分析】从地理的视角应关注的考点有: 1.福建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海岸曲折,良港众多;季风显著,台风频繁;水系发达,水力丰富。人文:城镇、人口多沿河流、沿海分布。原因:水陆交通便利、生活、生产水源充足、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2.福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 3.福建省区域差异及区域开发方向:1人多地少,耕地不足2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

质种植业;3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4山区开发水能资源5沿海有利发展海洋事业(运输、渔业)。 4.分析闽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闽江流域的开发与生态问题、山区的水土流失、沿海的赤潮。流域开发(以水口电站为例,了解水电站建设的利弊,运用相应材料说明水电站在航运、灌溉、发电等方面的作用);赤潮(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治理措施: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 5.分析福建省的地理区位优势: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福建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参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合作。福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运、航空为主干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完善,促进了福建与周围广大地区在资源、市场开发上有效合作,宁德与南平、漳州与龙岩分别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协作圈,承接两大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6.简述台湾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大陆市场对台开放和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精华版)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2005年1月

1 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形成。从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五纵七横”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体上实现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公里。高速公路的快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 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面市80公标志。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6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19国了政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公路网规划 通服务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高速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 到2004

2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 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 目0万的大城市连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当网络布局合理,连续运输距离达到200-8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将形成显著的运输效益优势。目前,我市高海当、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大大2、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发挥 国一些人口和经济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的地级城市与省会城之间以及地级城市之间还不通高速公路,在相邻省份之间尚未形成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即使在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东部沿地区,高速公路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化服务。在我国,规模适布局合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形成,高速一、规划的必要性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并将逐步实现现代化,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 为维护我省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我省规划的“三纵四横”高速公路剩余路段的建设任务,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交通厅、省高指重新组织修订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作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 一、质量目标 (一)质量控制总目标为:以“一流的材料、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一流的管理”四个一流为准则,创国内一流水平。所有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功能上以人为本、方便使用,外观质量上与生态景观协调统一。 (二)交工验收阶段大于90分的单位工程所占的比例不低于857。;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评分大于90分。 (三)竣工验收阶段 1、合同段中单位工程的优良率不低于857。;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鉴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等级优良。 2、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等级优良。

二、职责与分工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按照省政府明确的“四统三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统一运营,分段筹资、分段建设、分段收益)的原则实施,即高速公路建设以设区市为主组建省市合作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全面履行建设管理职责;设区市政府设立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承担领导、协调本市境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省高指作为省政府的专设机构,代表省交通厅行使高速公路行业主管部门建设管理职责,履行“监督、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 (一)建设单位(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合理划分标段、合理确定工期、合理确定控制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时申请施工许可,依照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和合同文件,组织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订立严密的合同条款,明确从业各方的工程质量责任和相应的违约处罚规定,严格合同管理;接受质监机构对其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开工前应组织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完工后应及时组织交工验收,并作好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整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 一、规划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至200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0公里,占全国7.6%,居全国各省(区)的第二位。高速公路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广东现有高速公路规模仍然偏小,尚未形成网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高速公路属于永久性基础设施,造价高,建设周期长,联网要求高,社会影响大,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建设。1989年省政府批准的《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方案》和1998年省计委批复的《广东省公路网规划》(1996~2020),对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规划已不适应,迫切要求系统编制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一是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二是国家于1998年实施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比规划预期要快,预计到2010年原规划的2020年目标将提前10年基本实现;三是交通部于2001年即着手编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求我省高速公路网与之衔接。在此背景下,省交通厅于2002年初委托省交通咨询服务中心开展研究,着手编制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二、高速公路网的功能定位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安全、舒适

等显著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高速公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高速公路是公路网中技术标准最高、通道功能最强的干线公路,是公路网的骨架。我省境内高速公路网承担的主要功能为:是构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省际间的客货运输,是省际间的公路大通道;是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通道,是大中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理想选择;是港口、机场、铁路运输枢纽客货集散的重要运输方式;是高速公路联网的需要。 三、发展目标 再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全省建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具有较高通达性和较高服务水平的高速公路网络,达到(部分指标超过)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高速公路网总规模约88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约3500公里,高速公路网布局总体上成网格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区域中心城市周围以环线和放射线加密。 近期,即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000公里,通往邻省(区)的主要高速公路通道建成通车,全省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珠江三角洲形成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 中期,即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公里,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包括与相邻省份的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 远期,即到203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00公里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500公里,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全省所有县城基本上能够在30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 2005年3月2日重新修订 为维护我省高速公路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我省规划的“三纵四横”高速公路剩余路段的建设任务,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省交通厅、省高指重新组织修订了《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纲要》,作为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各级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质量监督机构以及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 一、质量目标 (一)质量控制总目标为:以“一流的材料、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一流的管理”四个一流为准则,创国内一流水平。所有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实体质量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功能上以人为本、方便使用,外观质量上与生态景观协调统一。 (二)交工验收阶段大于90分的单位工程所占的比例不低于85%;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评分大于90分。 (三)竣工验收阶段 1、合同段中单位工程的优良率不低于85%;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鉴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等级优良。 2、合同段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定得分大于等于90分,等级优良。 二、职责与分工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按照省政府明确的“四统三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质量、统一运营,分段筹资、分段建设、分段收益)的原则实施,即高速公路建设以设区市为主组建省市合作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全面履行建设管理职责;设区市政府设立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承担领导、协调本市境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及建设环境保障工作;省高指作为省政府的专设机构,代表省交通厅行使高速公路行业主管部门建设管理职责,履行“监督、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 (一)建设单位(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合理划分标段、合理确定工期、合理确定控制价;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及时申请施工许可,依照有关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规范和合同文件,组织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订立严密的合同条款,明确从业各方的工程质量责任和相应的违约处罚规定,严格合同管理;接受质监机构对其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开工前应组织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并督促整改,完工后应及时组织交工验收,并作好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二)勘察设计单位(下称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对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核、会签和批准制度,明确各阶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3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保证建设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公路工程竣工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交通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办法》、《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施细则》、《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移交办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本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高速公路及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有关活动的参建单位,必须遵守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建工程、房建工程、绿化工程及机电工程。 第三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是指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预可行性研究、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环评、征地拆迁、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竣工到工程管理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不同类型载体的档案资料(包括文件材料、图纸、图表、科研试验、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电子文件等)。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遵照国家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省高指对各项目业主、施工、监理单位的档案赋有监督、指导、咨询和检查职能。各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单位应按《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案卷质量标准》中的组卷职责,做好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第五条项目业主在编制完成业主档案的同时,要负责组织、协调

和指导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单位编制、整理项目档案。 第六条项目设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是设计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设计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范围,做好相关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保证设计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第七条监理单位在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监理档案资料完整、准确、规范的同时,应及时督促、检查所辖施工单位的档案资料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监理职责范围。在签订中间交工证书时,要查看已完工工程的施工资料是否收集齐全,符合要求方可签字。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负责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将档案编制工作纳入施工管理职责范围,自觉接受监理单位、项目业主和质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科研单位要做好从科研提出、编制任务书、招投标、签订合同、实施、总结、成果鉴定、运用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第十条项目业主应按照《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办法》和《福建省档案登记暂行办法》要求,按照项目档案登记工作管理权限,适时填报“交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表”和“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办理表”向相关单位报送。 第三章业务管理 第十一条各项目业主与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时,应设立档案管理专门条款,明确档案收集整理依据、质量要求、归档份数、载体形式、移交内容、移交套数、完成时间及违约责任等要求。第十二条各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和科研单位应在项目建设一开始就建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管理网络,确定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指定一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负责督促、指导各项目负责人对应归档的项目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准确程度进行审查,并配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从产业集聚角度解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摘要: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势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渊源及背景 福建地处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具有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地理优势,其作为台海两岸最直接的连接点,与香港和澳门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并且福州、泉州和厦门都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的海上口岸。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无论在地理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一个早就客观存在的概念。然而,这一客观事实却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被认识到,究其原因,是因为福建无论在交通还是意识上都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更多地局限于建设自身。从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直到后来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构建“三条通道的战略构想”,始终都未能抛开局限于福建这个小范围的思想束缚,没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福建所处的特殊而又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福建近年来与周边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处在被两大三角区域经济板块夹击并边缘化的危险之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这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工业基地之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共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闽东南经济集聚区,是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带,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二部分是内地山区经济推进区,它是山海之间经济交流的枢纽,是全省生产力布局的骨架;第三部分是周边经济协作区。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福建对自身的新的定位,体现了其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刻认识,由此,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中去,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并将有利于中央对台政策的落实和促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二、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