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科学课堂带给学生的益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实的科学课堂带给学生的益处

摘要:真实的科学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人生的益处,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科学教育经验,就如何在小学阶段带给学生真实的科学课堂进行了

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真实的环境;益处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这句话说得多好啊!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在哪?教室之外的大自然啊!可见科学课能为孩子创造了走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看见真实、感受真实的条件。

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形成了共识。其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我们教育也要讲科学发展观,学生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环境污染可以治理,人的童年可不能再来,杀鸡取卵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笔者归纳了一下,真实的科学课堂至少给孩子们带来三点好处。

一、为孩子创造幸福的童年

这是从孩子的精神生活层面来说的。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对儿童来说,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痛苦与难熬。我时常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游山玩水为什么人人都喜欢?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是男的还是女的,不管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无一例外,这我们可以从旅游景点就可得到验证。“游山玩水”无非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嘛!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现在虽然脱离了大自然,但在我们的血液中肯定流淌着进化前的动物因子,从而一亲近大自然就感到快乐的、愉悦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对儿童来说,亲近大自然是幸福快乐的更在情理之中了。科学课中饲养小动物、栽培花草、观察当地的植物、认识常见的动物、研究植物的根茎叶、做蚯蚓找栖息环境的实验、研究士壤的成分等等活动,为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创造了条件。当然让孩子们亲近自然的途径有多种,但我们的科学课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

现在孩子的童年期在缩短,起初我还感到纳闷,一个人的童年期应该是等长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人的一生总是经过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童年期怎么会有长有短呢?但仔细一想道理不是没有,现在儿童真正的童年期是在缩短。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野”的时间比较长,已经上初中了心思还不在读书,身在课堂心在课外。而现在的孩子没有多少时间“野”了,整天在管教声中生活着。

那童年的快乐在哪里?应该是在春天的田野里,在夏天的池塘里,在秋天的果园里,在冬天的雪堆里。

二、为孩子丰富人生的经历

这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与方法层面来说的。民间有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道理何在?老人的经历丰富也。还有一句话:“见多识广”。这个“见多”就是经历多也。经历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经历对一个人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你经历了你会牢牢地记住了,有的甚至会使你刻骨铭心永记心间。有了经历就有了经验,有了经历就有了体会,有了经历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经历就能预测事件的发展和结果,能帮助你正确决断。正如常人所说:“不让其品尝不知何为苦,不让其跌倒不知何为痛。”“尝过了甜酸苦辣,不食之也知其味也”亲身见过或做过与从书本上看到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一生中经历过的事情有千千万万,但孩童时期做过的事往往都会终身难忘。我们的科学课就能为孩子们增加经历,例如:让孩子们养几条蚕,他们会小心喂养、精心呵护,他们会把蚕宝宝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眼见蚕一天一天养大的兴奋与愉悦,亲眼见到蚕的成长、蜕皮、成茧的历程,孩子们会一生难忘。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对“春蚕到死丝方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经历能使孩子们懂得生命的珍爱,懂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有这样的经验,他(她)往往能推测到其它生命的成长历程、能体会到生命的一生。有了这样的方法会推及到饲养其它动物的方法。这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吗?

三、为孩子提供知识的源泉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层面来说的。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是从自己

的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也可叫作直接知识;另一个是从书本上或通过他人口授获得的知识,常叫作间接知识。直接知识习得慢数量少但记得牢,间接知识习得快数量多但易忘记。近来我们教育界常说的“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才会明白。”就是这种道理。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那图式是什么东西?图式就是指个体对世界的原始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用我们通俗的说法,就是事物在头脑建立起来的概念。有了这个起点和核心之后通过同化、顺应把后来获得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建构到这个知识体系中形成较为稳固的知识结构。用现在教育心理学上说法,这是知识的“锚桩”。现在儿童认知结构的起点与核心越来越小了,导致知识掌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其原因就是直接知识太少了,我们科学课就能为孩子们获得直接知识创造条件。举个例子:鸡是不是鸟?在孩子们的知识建构中普遍认为鸡不是鸟而是家禽。在科学课上让孩子们逐一比较鸟与鸡的外形特征,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推翻了原有的“鸟”的概念逐步建立起了新的“鸟”的概念,然后这个概念便成为以后学习鸟类的“锚桩”,再也不会把鸭子排除出“鸟”的行列了。

而且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深知同学们对于科学课的热情。但是我时常也感到仅仅依靠课本上的那些知识是不能跟上当前的科技脚步的,课堂上我总是找机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讲《种子变成了幼苗》这一节时,其实光合作用只是很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然而我却觉得这个光合作用很重要,可以说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公式。我好好地讲解了一下整个过程,同学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到最后有个小男生居然提出了一个很妙的科学创想:他说如果以后人类可以学习植物的这种光合作用,那么我们就不用每天很麻烦的吃饭了,饿了的时候出来晒晒太阳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多么奇妙的畅想,这就是三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伟大创想。在四年级《动物的繁殖活动》这一节中,我又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什么是克隆技术,这种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进而讲到转基因技术,谈到我们现在的转基因作物像bt棉的使用。这都是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其实同学们很想听,关键不是说他们听不听得懂,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生只读圣贤书。这是一个彩色的世界,不仅仅是书本上呈现出来的那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