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PPT

合集下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图片欣赏PPT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图片欣赏PPT课件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 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总结全文 升华主旨
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 征求意见 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洗劫[野蛮]
反语
全部赞誉 [谴责]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 了的政府, 坚船利炮的侵略者,曾经给这个古老的国 度带来了多少灾难!
而最令人感到耻辱和痛心的记忆莫过 于当时英法联军对当时的皇家园林——圆 明园的劫掠与毁灭。
如今,圆明园早已面目全非,我们也 只能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来了解那段历 史。
图“话”圆明园
第一篇:圆明园胜景
图“话”圆明园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亚洲文明的剪影)
“世界奇迹”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 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概括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巴特农神庙、金字塔、 斗兽场、圣母院)
具体
概括 哭泣的圆明园
赞美的例句 讽刺的例句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 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恶”.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 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 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 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 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 的文化遗产。
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满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19张ppt)

拓展延申 大家设想一下,当巴特勒读到雨果的这封信的
时候,他会有怎样的感受?假设你就是巴特勒 本人,从两个句式任选一个,试着说一说。 句式① 我真__________,我竟然______________ 句式② 我真__________,雨果竟然_____________
第二组句子正话反说,即反语(反讽),感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反语就是反讽,咱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 刻的运用反语的句子?
比如:鲁迅在《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写清国留学生的头 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研读课文:
二、雨果对圆明园的赞誉 1.画句子,读画面。
(1)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3自 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描绘 圆明园的句子,用波浪线划 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句子。
2.书信要给具体收信人阅读,也许收信人可能并不了解 圆明园的价值。
三、雨果的情怀值得我们赞誉
请阅读下面两则补充材料,结合文章相 关语句,说说你读到了怎样的雨果。
补充材料 1. 维克多·雨果: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贯 穿他一生活动与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 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被后人赞 誉为“法国的良心”。 人道主义:一种关怀全人类幸福的博爱 的世界观、价值观。 2.圆明园1860年被毁,雨果1861年写下 这篇文章,而他,正处于流亡生活的第 十年。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 元瓷器等,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
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物馆。
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 圆明园的建筑样式,几乎囊括了
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 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
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布局和造型式样:既有常见的单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PPT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品PPT课件
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它们都是人 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比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埃及有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 而我 们中国又有什么伟大的建筑呢?(万里长 城,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等)其他的尚且还 在,而其中曾经被赞誉为“万圆之园”的圆明 园现在却只留下些断壁残恒……这不单是中国 人民的损失,还是世界人民的损失。今天就让 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写的关于圆明 园的文章。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为
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的圆 明园,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年英法联 军冲入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走,10000多 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能拿走的全部毁 掉,3500名强盗手持火把到处焚烧,熊熊 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余烟一个月都没散 去,圆明园只剩残垣断壁。“一炬毁名园 ,千古江山留恨迹”。
合作探究
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统治者又是 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法兰西和英吉利。 统治者分别是拿破仑皇帝和维多利亚女 王。 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 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合作探究
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 你概括举出。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 劫,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 可以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 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 装满了箱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 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鲜明的语言特色。 3、珍视人类的文明成果,尊重人类的文明 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 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 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 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 爱制“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 面人》《九三年》等。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PPT课件

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
中的地位;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 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 比,从而表达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
细读感悟 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 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作者用大理石、玉石、青铜……一眼眼喷泉、 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等无数华贵的象征,铺 就了一张华贵的想象画面,构成他心中的圆明园。
作者认为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①作者认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是人类劳动的结晶。
②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 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 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其二,作者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 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体现。
其三,作者的爱国主义并不只站在狭隘的民族 观上,而是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 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体现,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
2.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 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 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 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 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 (1802—1885), 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 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 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 以爱制“恶”。
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 三年》等。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4张PPT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24张PPT
公正、人道,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怀, 站在人类良知的立场上,胸怀博大的人道 主义者
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普遍被认为是高尚和伟大的 道德信仰,他主张的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关爱 弱势群体,帮助有困难的人。
本课小结
就英 法联 军远 征中 国给 巴特 勒上 尉的 信
交代写作缘由:征求远征中国的意见


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
赃物
zhì cái
制裁
dàng rán wú cún
荡然无存
fù lì táng huáng
富丽堂皇
fēng gōng wěi j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荡然:完全消失。形容原来有的东西全部消失, 完全不复存在了。也作“荡然无余”。 制裁:强制管束、处分违法乱纪的人。 瞥见:一眼就看见了。 惊骇:惊慌害怕。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描绘或说出。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 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 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作品 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
圆明园历史资料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 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 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 “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 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 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 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 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 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 园林的典范”。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4)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 文明杰作。
2.雨果怎样评价 圆明园?
合作探究
3.文中的“两个 强盗”指谁?这样说 的作用是什么?
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 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 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 陋面目。
合作探究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 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 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 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 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 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 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写法探究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 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 刺意味。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 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 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 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 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6.雨果通过什么 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请从文 中找出,并说说作用。
合作探究
7.中国被掠夺,中 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 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 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 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 品格?
正直、公正、人道,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 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语言赏析
1.“我们欧洲人是 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 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 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作者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
辛辣地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 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 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 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 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 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 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 一目了然。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共28张ppt)

学习目标
1.能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 2.赏析文章中铺陈和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 3.能评价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维克多·雨果(1802年2月26日—1885 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 义的代表人物。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 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 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 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 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 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8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新课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 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 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 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举步其中, 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 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 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整体阅读
(2)书信的格式: 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一般在正文之下另起 一行空两格书写(常用)。“敬礼”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 上一个感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在写信 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在署名下 一行右侧写上日期。
重点研讨 5.第3段中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对 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 对塞两满个了强腰盗包的,所另作一所个为装,满作了者箱持箧什。么态度?
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 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展营康 现,雍 在一乾十 我座等八 们辉数世 的煌代纪 面的帝的 前“王中 。万的国
园苦历 之心经 园经了 ”
屈仅浩 辱留劫 的下却但 历几使随 史根这之 。石座而
柱名来 来园的 见化一 证为场 这灰巨 段烬大

的今了这 愤 一 这天正一 怒 位 封就义暴 谴 伟 这 《让的行 责 大 时 给我呼, 这 的 候 巴们声义 两 文 , 特一,正 个 豪 欧 勒起举词 国 站 洲 的来世严 家 出 有 信读震, 制 来 》雨惊发 造 。果。出 的
从本文内容来看,属于一封回信。也就是对来信的问 题或要求做出回应。
写信的缘由——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写信的对象—— 巴特勒上尉 写信的目的—— 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书信的格式,给文章划分层次
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 正文(2—9):对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愤怒谴责。 结束(10):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主要内容: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
是怎样看待的?
2、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
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3、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
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
算怎么做呢?
“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 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 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 鄙行径,讽刺力强
断壁 残垣 的警 示
——
我们 当自 强!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罗马的斗兽场
法 国 的 巴 黎 圣 母 院
圆明园复原鸟瞰图
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 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 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 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 沧桑之变,战火已经使得庙顶 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 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 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 姿。
埃及金字塔
埃及是一个极稳定与保守 的文明,埃及建筑中最为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金字 塔,金字塔出现在公元二 千年前,除技术和材料外, 其严密的奴隶制度以及将 法老王视为神祉的化身, 并相信灵魂不灭,因而造 就了伟大的金字塔。然而, 拿破仑的炮火也曾给它以 毁坏。
圆 明 园 由 圆 明、 长 春、 绮 春 三 圆 组 成, 总 面 积 达 350公 顷。 它 的 陆 上 建 筑 面 积 和 故 宫 一 样 大, 水 域 面 积 又 等 于 一 个 颐 和 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 庭 区, 是 皇 帝 处 理公 务 之 所。其 余 地 区 则 分 布 着 40 个 景 区,其 中 有50多 处 景 点 直接 模 仿 外 地 的 名 园 胜 景, 如 杭 州 西 湖 十 景, 不 仅 模 仿 建 筑, 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 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 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 反”、“反话”。多用在揭露, 批判,讽刺等方面。
请从课文第五、 第六、第十段中找出 同样的用法的 例子。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体 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圆 明 园 还 是 一 座 珍 宝 馆, 里 面藏 有 名 人 字 画、 秘 府 典
籍、 钟 鼎 宝 器、 金 银 珠 宝 和 稀 世 文 物, 集 中 了 古 代 文 化的精华
小组讨论
• 请把文中 第一段中讽刺 侵略者的词句 画出来,看看有 什么艺术效果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 理,如“体面”、“出色”、“光荣”、 “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 的嘲讽意味。
•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注意反语的作用。 •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生生合作,探究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
★ 希腊 巴特农神庙
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的古 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岗上, 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 物,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 著名的帕特侬神庙。巴特农神 庙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 之一。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
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 和创作的主导思 想是人道主义、 反对暴力、以爱 制“恶”。代表作 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 界》等长篇小说
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 作者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
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 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 地位。(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朗读第三段,找出集中表 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具体赞美圆明园的句子,加 以品味。
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完 整 目 睹 过 圆 明 园 的 西 方 人 把 她 称 为 “万 园 之 园”, 意 为 什 么 样 式 的 园 林 这 里 都 有。 的 确, 如 果 今 天 还 和 140 年 前 一 样 , 这 座 超 巨 型 园 林 就 是 当 之 无 愧 的 “世 界 园 林 之 王” 了。
更 有 趣 的 是, 圆 明 园 中 还 建 有 西 式 园 林 景 区。 最 有 名 的 “观 水 法”, 是 一 座 西 洋 喷 泉, 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 利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风 格。 在 方 河 里 还 有 一 个 威 尼 斯 城 模 型, 皇 帝 坐 在 岸 边 山 上 便 可 欣 赏 万 里- 之 外 的 “水 城 风 光”。
令中华民族抱恨千古的是,这一世界园林 艺术的伟大杰作,分别于1860年、1900年遭英 法联军、八国联军的野蛮的劫掠和焚烧,使一 代名园化为废墟。现在,经整修后的遗址,已 成为人民群众凭吊和游览的场所。
北京的圆明园 岁月抹不去
的痕迹,孤独 的历史巨人, 民族耻辱的象 征,让每一个 中华民族的子 孙感到深深的 震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