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混合运算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知识点】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二、观察物体1.看一看(1)(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2.看一看(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3、观察物体可以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等位置进行观察。

三、加与减1.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运算)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运算)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4.里程表(1)(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5.里程表(2)(解决起点非o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知识点】连加:256+274+361=891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786-284-249=253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加减混合:259+148-342=65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四、乘与除1.小数有多少课(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需要多少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丰收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4.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十、整百、整千数中的“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归纳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此学期数学中所有的重点难点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对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进行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零、正整数、负整数、正负数、数轴2.数的大小、数的比较3.数的分解、数的组合4.数的进位、退位、添零二、加减法1. 加减法的含义及需要注意的事项2. 加减法的定义和性质3. 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三、倍数1. 倍数的概念及性质2. 自然数的倍数、偶数和奇数3. 判定数的倍数四、除法1. 除法的意义和定义2. 余数和商的概念及性质3. 除法的步骤和技巧五、约数1. 约数的概念及性质2. 约数和倍数的关系3. 判定数的约数4.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性质六、分数1. 分数的概念及性质2. 分数的简化、化归3. 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4. 分数的应用七、乘法1. 乘法的概念及性质2. 乘法的运算规律3. 小数的乘法八、图形1. 数学图形的种类及分类标准2. 常见图形的性质和属性3.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九、时间1. 时间的表示方式和单位2. 时间的加减法3. 时钟的构造和使用以上就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总结,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掌握,我们才能够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自己的未来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优先级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需要熟悉加减乘除符号和它们的优先级,同时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和方向。

特别是在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多步运算时,需要注意计算顺序和优先级,避免出现错误。

2. 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必备工具,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子计算机和计算器的使用能力,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实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深圳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
- 数的认识: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位数。

-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排列,数的大小顺序。

2.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初步运算:
- 加法的认识和运算:加法的意义和性质,加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的运算技巧。

- 减法的认识和运算:减法的意义和性质,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运算技巧。

3. 数的认识和预算:
- 数的认识:数的排列和记忆(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预算:数的前后关系,数之间的加减关系,数的相等关系。

4. 乘法的初步认识和初步运算:
- 乘法的认识和运算:乘法的意义和性质,乘法的计算方法,乘法的运算技巧。

5. 简便运算法:
- 简便运算法:认识乘法口诀,使用乘法口诀进行简便计算。

6.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认识:
-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

7. 长度和容量的认识和认识:
- 长度和容量的认识:长度的认识和计量,容量的认识和计量。

8. 数据的获取、整理和描述:
- 数据的获取和整理: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 数据的描述:用图形和文字进行数据描述,通过数据描述进行判断和对比。

以上是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学习到更多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以下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梳理:一、整数的认识和运算- 认识千以内的整数,理解数位的概念,包括个位、十位、百位。

- 学习整数的比较大小,掌握比较方法。

-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二、分数的初步认识- 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认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 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认识基本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

- 学习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认识基本的质量单位,如克、千克。

四、时间的认识- 掌握小时、分钟、秒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 学习日期和时间的表示方法。

五、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 理解图形的边、角、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使用图表(如条形图、饼图)来表示数据。

七、简单的应用题- 学习解决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八、数学思维的培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在教授这些知识点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三年级知识点易错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梳理】1.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5小格是5秒,走一圈(60小格)是1分钟。

2.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5小格是5分,走一圈(60小格)是1时。

3.分和秒都是比较小的时间单位,在估量较短的时间时,可以用分和秒做单位。

1分=60秒。

4.1时=60分。

把时化成分,时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5.求简单经过时间的方法:①观察法:观察时针和分针,数出经过的时间。

②计算法: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例1】秒针走()小格是1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

【随堂练】秒针从数3走到数6,走了()秒;从数7走到数12,走了()秒【例2】1时=()分180秒=()分4分=()秒1分30秒=()秒75分=()时()分1小时=()分钟240秒=()分钟1分钟=()秒【随堂练】1分-5秒=()秒100分+20分=()分=()时33分+47分=47秒+18秒=78时+17时=98分+45分=58时+39时=40时+27时=300时-109时=403时-278时=【例3】判断:小明到阳光书店买书,他7:40进入书店,在书店里待了20分钟。

他是7:60离开的。

()【例4】填上合适的单位小学生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飞机从南京开往北京约用2()明明跑100米用了20()【随堂练】一次呼吸约用3()一个西瓜的重量大约是1000()小亮的身高是13()两头牛的重量大约是1000()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38()【例5】小红下午4:10分开始参加学校的舞蹈队训练,到4:55分结束训练,问舞蹈队训练的时间是多少?【随堂练】一节课是40分钟,上午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9点,那么第一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上的?【例6】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钟开始播放新闻,新闻的时间是半个小时。

中间休息8分钟后再播放10分钟的焦点访谈。

问焦点访谈的结束时间是什么时候?【随堂练】王老师到小明家去家访,王老师到小明家要用15分钟,家访的时间要用40分钟,王老师下午4点从自己家里出发,回到家时应该是什么时候?【例7】小华做一道数学应用题要15分钟,她放学后从下午5点开始做,一共做了3道题,她做完应用题时应该是几时几分?【随堂练】小丽早上7:00从家出发,在家门口等车用了10分钟,接着坐了25分钟的汽车,又步行5分钟走到学校,小丽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她到校后10分钟上课的铃声就响了,请问她的学校是几点几分上课?【出门测】1.钟面上有()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时,钟面上有()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秒针走一小格是()秒,走一大格是()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教师:温美丽刘晓萍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就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下面,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再减。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易错点: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数位对齐错误。

例如:40+590=()笔算时把40的个位与590的十位对齐,40的十位与 590的百位对齐。

三、用估算解决问题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可以把每个三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145+140=()错解:把145看作140,把287看作280。

正解:把145看作150,把287看作290。

错解错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解决有关购物问题时,应把钱数多估一些,不能估少了。

第三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重点:毫米、分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记住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知识点一: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如数学书厚6(毫米)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知识点二:认识毫米,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⑴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在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⑵1厘米=10毫米⑶生活中,1分硬币、银行卡、乘车卡、身份证等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注意:测量时,先数出整厘米数,再数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⑵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个1分米,即100厘米=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⑶我们的一拃长约1(分米),课桌高约7(分米),小红身高13(分米)知识点四: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厘米=(20)毫米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

80厘米=(8)分米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也就是(8)个1分米,即(8)分米。

注意: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千米的认识重点: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受1千米的实际长度以及估算路程。

知识点一:千米的认识定义: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1千米=1公里)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半圈是200米,2圈半就是400+400+200=1000(米),1000米也可以记作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知识点二:感受“1千米”有多长量一量:在操场上确定起点,选定一条直线,量出100米,10个100米就是 1000米,在起点和终点处设一个明显的标志。

走一走:用平时走路的步长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时间和步数。

推算1千米所用的时间和步数,从而推算1千米大约有多远。

知识点三: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即(3000)米。

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也就是(5)个1千米,即(5)分米。

常考题:4000米—2000米=()千米 1千米+800米=()米13千米-6千米=()米 600米+400米=()千米易错点:100米+1千米=()米错解:101 正解:1100没有统一单位就直接计算。

应先把1千米化成1000米再计算。

所以100米+1千米=100米+1000米=1100米知识点四:路程的估算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方法一:先数出自己走100米要走几步,再数出从家到学校走了多少步,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方法二:数出公共汽车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几站,根据每站的距离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方法三:测出自己走100米的大约时间,再测出家到学校大约用多长时间,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三、吨的认识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难点:会用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点一:吨的认识生活中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通常用吨(t)作单位,如在计量钢材、水泥、化肥等大宗物品的质量或汽车、轮船、火车、货车等的载质量时,一般都用吨作单位。

知识点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4吨=(4000)千克想:1吨是1000千克,4吨是(4)个1000千克,即(4)个1吨,也就是(4000)千克。

3000千克=(3)吨想: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即(3)个1吨,也就是(3)吨。

知识点三: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先确定一种方案成立,再根据条件求出另几种合适的方案。

如:用载质量分别为2吨和3吨的两辆车运煤,怎样派车才能恰好运完8吨煤?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三位数加法重点:掌握加法的计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加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书写格式: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上下对齐。

知识点二: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三位数加法(不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无论计算哪一位,只要有进位就要加上进位的数。

例如:271+31的竖式计算方法。

注意:计算时,十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百位进1。

同时,计算百位时注意不要忘记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

知识点三:三位数加法(连续进位)的笔算例如:445+298的计算方法。

方法1:估算445接近450但不到450,298接近300但不到300,450+300=750,因此445与298的和小于750方法2:口算 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即445+33-2=745-2=743方法3:竖式计算要点:利用估算的结果大致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易错点: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或几百几十来口算,最后结果减去多加的数(或加上多减的数)。

知识点四:加法的验算加法的验算方法:方法1: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两次计算的结果是否相同。

方法2: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来计算。

二、三位数减法重点: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知识点一: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要点: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①书写格式②计算顺序,按照先算低位再算高位的顺序③退位规则: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知识点二: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三位数减法(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知识点三: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要点: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若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继续算;十位上的数字是0时,要从百位退1当10继续算,但不要忘记减去个位上不够减时退下去的1。

例如:探究403-158的笔算方法。

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如果“0”上面有退位点,这个“0”要当作“9”来计算。

易错点: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时,忘记减掉退位的1例如:用竖式计算:305-138错解易在被减数十位上的0计算时忘记减掉退位的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