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3循环结构学案

2 2.3循环结构学案
2 2.3循环结构学案

2.3

循环结构学

目标核心素养

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个构成要素.(重点)

2.体会循环结构在有关重复计算的算法设

计中的重要作用,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功能.(难点)

3.掌握三种算法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1.通过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掌握

三种算法结构的区别与联系,提升

数学抽象素养.2.通过体会循环结构在有关重复计算的算法设计中的作用,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1.循环结构的概念

(1)定义:

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步骤的算法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

(2)循环变量:

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的变量,称为循环变量.

(3)循环的终止条件:

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的判断条件,称为循环的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基本模式

在画出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之前,需要确定三件事:

(1)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

(2)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

(3)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这样,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的基本模式如图所示:

思考:(1)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中一定含有判断框吗?

(2)任何一个算法的算法框图中都必须含有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吗?

[提示](1)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中一定含有判断框.

(2)不一定.但必须会有顺序结构.

1.下列关于循环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循环结构中,判断框内的条件是唯一的

B.判断框中的条件成立时,要结束循环向下执行

C.循环体中要对判断框中的条件变量有所改变才会使循环结构不会出现“死循环”

D.循环结构就是无限循环的结构,执行程序时会永无止境地运行下去

2.如图所示,该框图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A.2B.4C.8D.16

3.阅读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S的值等于()

A.18B.20

C.21D.40

4.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当输入x的值为5时,则其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循环结构算法框图【例1】(1)根据如图所示框图,当输入x为6时,输出y的

值为()

A.1B.2C.5D.10

(2)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则输出s的值为()

A.34

B.56

C.1112

D.2524

高考中对算法框图的考查类型之一就是读图,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算法框图理解算法的功能.考查的重点是算法框图的输出功能、算法框图的补充,以及算法思想和基本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试题难度不大,大多可以按照算法框图的流程逐步运算而得到结果.

1.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输出的k 值为()

A .3

B .4

C .5

D .6

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的填充

【例2】如图,给出计算12+14+16+…+120

的值的一个算法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i≥10B.i>10

C.i≤9D.i<9

对于循环结构的算法框图的条件填充,首先要弄清循环结构是当型循环还是直到型循环,二是确定循环次数.若混淆两种循环结构,则得到相反的循环条件.

2.根据条件把如图中的算法框图补充完整,求区间[1,1000]内所有奇数的和,(1)处填________;(2)处填________.

循环结构算法框图的设计[探究问题]

1.循环结构中一定含有选择结构吗?

提示:在循环结构中需要判断是否继续循环,故循环结构中一定含有选择结构.

2.循环结构中判断框中条件是唯一的吗?

提示:不是,在具体的算法框图设计时,判断框中的条件可以不同,但不同的表示应该有共同的确定的结果.

3.在循环结构中,循环体是否可以被无限次地执行?

提示:不可以,循环体执行的次数是有限的,符合一定条件时就会终止循环.

【例3】设计算法求

1

1×3+

1

3×5+

1

5×7+…+

1

51×53的值,要求画出算法

框图.

[思路探究]这是一个累加求和问题,共26项相加,因此不宜运用顺序结构采用逐一相加的策略,可设计一个计数变量i,一个累加变量S,用循环结构来实现这一算法.

[解]算法如下:

1.S=0;

2.i=1;

3.S=S+1

i(i+2);

4.i=i+2;

5.如果i>51,执行第6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第3步和第4步;

6.输出S.

算法框图如图所示:

1.确定循环变量及初始值,循环变量用于控制循环的次数,也就是控制参与累加、累乘的项的个数.通常情况下,累加问题循环变量的初值设为0,累乘问题循环变量的初值设为1.

2.确定循环体.循环体是循环结构的核心,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进行累加、累乘,二是设置控制变量的增加值.

3.确定循环终止的条件,实质是一个条件分支结构,根据累加、累乘的项

数确定终止循环的条件.

3.利用循环结构写出1

2+2

3+…+

100

101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算法框图.

[解]算法如下:

1.S=0;

2.i=1;

3.S=S+i

i+1;

4.i=i+1;

5.如果i不大于100,转第3步,否则输出S.

相应框图如图所示:

1.需要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1)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2)在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体的条件中.

2.程序框图中的任何结构内的每一部分都有机会被执行到,也就是说对每一个框来说都应当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在程序框图中是不允许有死循环出现的.

1.思考辨析

(1)循环结构中不一定包含条件结构.()

(2)循环结构的三要素是指循环变量、循环体、循环终止条件.

() (3)循环结构是重复完成一部分工作的算法设计,其作用是简化算法.

() 2.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输出的i值等于()

A.2B.3C.4D.5

3.执行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输出的S值为________.

4.设计求1×2×3×4×…×2019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算法框图.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循环结构的优秀教案设计 课题: §1.1.3(3)循环结构 授课教师: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李玉华 教材: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 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 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

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 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 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第一课时导学案

2009级高一化学教、学、练一体化编制人岳荣芝审核人教学案编号

学案设计 教案设计(学生总结) 当堂检测 1.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且含量很大,现已有科学家设计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主要依据是() A.液氮的沸点为-195.8°C,远低于常温B.氮气与氧气反应放热 C.氮气在空气中燃烧放热D.氮气在空气中约78%(体积分数)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合成氨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NO2B.NO C.O2D.Cl2 4.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是() A.CO B.SO2C.NO2D.Cl2 5.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B.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C.在水中溶解度小(通常情况下)D.跟氢所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氮气是氧化剂 6.将12LC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到8L(相同状况),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比可能为 () ① 1 :2 ②2 :1 ③2 :3 ④3 :2 A.①B.②④C.①③D.② 7、同温同压下,在三支相同体积的试管里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氮的循环学案 文档

《氮的循环》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 1、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氨的性质。 3、通过认识铵盐的受热分解、铵盐与碱的反应,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在生产 中的应用。 4、掌握实验室制取氨的方法。 1. 氮的存在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土壤中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⑴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_,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__等含氮的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和,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转化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植物蛋白,并将其转化为动物蛋白。动植物遗体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和 ,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_______与______化合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氮的氧化物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⑵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__________,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_________,如和。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能与、等物质发生反应。 N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氮的固定 ⑴使空气中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的氮叫氮的固定,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 ⑵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 ⑶合成氨和仿生固氮属于________________。 5、可逆反应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_______ 代替___________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 涞源职教中心高海龙 【教材分析】本节《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职业学校电子类教材数据库应用技术FOXBASE+第七章第五节内容。本节课是数据库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综合运用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更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学情分析】我授课的班级1105班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班学生,数据库是他们对口升学专业考试科目之一,另外本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能独立适应工作需要将起到很重要的奠定基础作用。因此该门课程的设立对他们尤其重要。这个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好,而且都是有升学愿望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教师演示讲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并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题,自己讲题,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创新解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其能克服胆怯心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结合,以达到预期效果。 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高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历了三年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都具备了熟练操作和使用Windows、Dos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软件的能力。在计算机知识方面:高三学生已经学完了Foxbase+语言这门课程,已经具备了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能力。 【设计思路】因为本节课既是一节计算机语言复习总结课又是一节改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课,所以更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又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以利用一个制作美观、新颖的Flash课件作为主线,一步步地来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总结、巩固、创新的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观看非常精美、有趣的总界面,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地进入在总界面上的前提测评、目标深化、互动课堂、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几个链接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其中目标实施部分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式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互动课堂部分主要采用“小先生教学法”,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实质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这种“自主学习,自主讲评”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复习单循环结构、多重循环结构的命令格式及功能;②利用循环结构命令语句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②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上机操作能力。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温故知新、归纳总结的意识;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③培养学生勇于自我展示,树立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循环结构进行结构化程序设计,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重点本次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一个和谐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既使学生自主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能够使学生将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利用三种基本结构进行编程。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本节课主要采取“小先生教学法”。即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进行一些平日只有教师主导下完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由后台走到前台,让小先生自己研究问题— 1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化学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3 课时。本节课为第3 课时,教学重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认识到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4)通过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预测、分析和证明,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HNO3 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氮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氮的循环第 3 课时》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主题一、硝酸 II 研讨改进和实施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发展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水平 I 复习和预习 模型认知 诊断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IV 问题解决和展示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真实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交流, 在线展示改进后方案并相互评价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价值认 识水平 III 概括反思和提炼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讨论、汇报对含 氮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发展对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思路水平

民主管理导学案

课题::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班级: 360 【学习要求】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作用 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学习重点】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基层民主自治进程回眸(阅读材料完成探究与共享) 二、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发展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自治和城市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1、村民委员会 (1)性质 (2)作用 (3)村民自治 ①选举方面 ②决策方面 ③管理方面 ④监督方面 2、居民委员会 (1)性质 (2)作用 (3)居民自治 ①选举方面 ②决策方面 ③管理方面 ④监督方面 三、共建祥和文明的社区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合作探究】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知识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了很多形式来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下列哪些形式能起到这种作用(C ) ①村务公开②重大事项社会听证 ③民主评议村干部④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的干部产生办法是:(B ) A.村民间接投票选举产生B.村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C.乡镇领导机关任命D.任命和选举相结合产生 3、村务公开在《村民自治章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条,这是因为村务公开:(A ) ①有利于增加村务决策的透明度②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的反腐倡廉工作 ③有利于发扬民主,实行村务监督④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4、城市居民委员会是(C ) A.社区居民纠纷调解组织B.维护社区治安的组织 C.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D.城市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 5、中学生能够采用不同形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中学生参与这种民主实践,其意义在于( B ) ①增强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②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③增强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④提升政治参与的实践本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6、请回答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7、发展基层民主有何意义?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 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 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引例“求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中使用了共100

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中提取出共同 的结构,即第n步的结果=第(n-1)步的结果+n。若引进一个变量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2)“”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① 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 ②赋值号“=”右边的变量“”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③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借助“累加器”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中的变化和 的含义。 (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的初始值为0,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 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会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 ①求的值 ②求的值 ③求的值 ④求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 法,关键要做好三点: 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 ②确定循环体 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例2: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箭头指向①时,输出=______;指向②时输出=_____. (2)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2009—2010学年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09/12/1 编制人:赵慧丽 审核人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使用说明】 1. 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然后自学。 2.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 分小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规范快速,声音洪亮。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全面了解和掌握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会制备氨气和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 验。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 力。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⑴氨 ①物理性质 氨是 色 气味的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 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 体积氨气。 喷泉试验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氨气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 性的物质。 ②化学性质 a.与水的的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氨水显 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 和 。 b.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用途:可以用来鉴定氨气的存在 c.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体现了氨气的 性 用途: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⑵铵盐 ①铵盐受热分解 NH 4Cl 受热会分解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 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③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尾气处理: 二、合作探究 1. 氨气溶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分析氨水的成分,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2. 写出NH 3 与H 2SO 4 、 HNO 3的反应方程式。 3.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口头展示) 4.总结铵盐的通性(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总结)(口头展示) 5.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溶液的反应,以NH 4Cl 和NaOH 溶液反应为例,写出离子方程式。 6.如何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7.收集氨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口头展示) 8.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写出1—2种即可) 9.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口头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在1L1mol/L 的氨水中( ) A .含有1molNH 3 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 C .含NH 3·H 2O1mol D .含NH 3、NH 4+、NH 3·H 2O 共1mol 2.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 分别是( )

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32氮的循环教学案(鲁科版)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 2 、NO 、NO 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 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 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氮的循环 氨与铵态氮肥 硝酸及其应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氮气与氮的固定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氨的性质, 铵盐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雾、富营养化)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六、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 1、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2、C、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 【提问】上次课后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下面,请各小组准备交流。 【小组交流】选取二个小组作为代表在课堂上交流,其他小组的成果课后以科技小报的形式展示或收录到成长档案袋中。 【点评评价】教师点评并做好表现性评价 【过渡】在氮循环中涉及到了较多重要的含氮元素的物质及其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物质的性质及转化。 【板书】1、氮气与氮的固定。 【讲述】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两个氮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要破坏这种牢固的结合,需要很高的能量。故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的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反应。【演示实验】在一个空矿泉水塑料瓶距瓶底10cm处,对称地钻两个小孔, 然后放在感应圈上,将感应圈的两根极针通过小孔插入瓶中,使 两根极针成一条直线,且针尖之间相距0.5cm(如图),接通电源, 观察实验现象。待矿泉水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后,加入蒸馏水, 振荡,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溶液。

民主决策及民主管理学案

2.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择 【学习要求】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点】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自学提纲】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探究与共享 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1、决策的重要性 2、民主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直接参与决策——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A.含义: B.原因: ②专家咨询制度 A.含义: B.意义: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含义: B.原因: ④社会听证制度 A.含义: B.意义: 三、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公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的重要环节。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1)从决策者的角度看: ① ② (2)从公民的角度看: ① ② 【预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A.帮助社区小学开办“生活小常识”专栏 B.去商品服务部帮助卖东西 C.参加“教育收费问题”听证会 D.利用节假日去地里干农活 2、下列选项属于我国参与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有() ①专家咨询制度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③社会听证制度④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 A.召开信息发布会 B.赋予公民广泛的民主权利C.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D.决策机关自律活动4、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决策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表现在() 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巩固测评】 1.2008年6月,山西省出台了关于2008年规范教育收费、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有效的规范治理对策并部署下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如果你想向当地政府反映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你认为可以采用何种方式和途径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社会听证制度④电子邮件、电话、信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2.通过上述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者 A、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 B、对决策的理解,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 C、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消除腐败现象 D、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到2007年9月,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三周年。据此回答3—4题。3.为保证“一费制”收费办法切实可行,山东省物价局举行了收费办法听证会,对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政府在一些重大决策召开听证会①是尊重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的表现②能够确保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③能够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④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决策失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4.物权法草案的制定和修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这说明①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②我国已形成完备的法律监督体系 ③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④参政议政、献言献策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 5.2007年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B.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D.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6.政府机关要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是基于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决策的() A、表决权 B、知情权 C、决策权 D、监督权 7.某市政府开通热线电话,听取市民对公交车线路优化方案的意见。这体现了我国公民() A、参加了民主管理 B、履行了政治性义务 C、参与了民主监督 D、参与了民主决策 8.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实行政务听证会制度,这表明() A、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 C、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听证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9.目前,全国不少地方针对“决策失误”出台了一些可借鉴的好办法,如湖北省宜城市推行《领导干部失误赔偿制度》等。让决策者为“决策失误”埋单() ①可以有效防止权力滥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决策中的失误②可以使政府的决策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③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④坚持了责权统一原则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程序的循环结构》 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学校牛静 一、教材依据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7-2008学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二、设计思想 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本节课教学设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比较的过程和实践的活动。 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选择使用恰当的循环语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生活实践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⒉教材分析 《程序的循环结构》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二节课,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用For语句实现循环。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⒊教学对象分析

⑴学生已经学习了程序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中的For循环。 ⑵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Do循环语句来实现循环控制结构,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上机实践法、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⒈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课件。 ⒉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⑴问题一、问题二两道上机实践题完成情况; ⑵学习资料上的两道“想一想”题完成情况 ⑶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评价量规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氮的循环(第1课时)学案 鲁科版

第3章第2节氮的循环(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N2、NO、NO2、HNO3的性质,能构建氮的家族知识体系。 2.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会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硝酸的性质。 3.激情投入,认识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明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教材73~76及80~82页,了解自然界中氮的循环,划出硝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完成导学案。 2.结合“观察·思考”、“交流·研讨”栏目,明确硝酸性质的实验内容,大胆预测实验现象,初步得出实验结论。 3.C层规范完成预习案并掌握课本相关的基础知识,AB层在掌握预习案基础上进一步完成探究案和针对训练。标有★的训练题目C层不做。 预习案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掌握NO和NO2的性质 2.俗语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家”,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你对此“俗语”的认识。 3.分别举例说明你对“氮的固定”的认识。 【我的疑问】对课本预习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氮及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属于氮的固定 B.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 C.工业上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时,水作还原剂 D.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为防止其见光分解,一般将它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探究案 探究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育人立意: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化学与生活】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植物需要大量氮。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你知道如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能被吸收的含氮化合物吗?浓硝酸为什么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实验室中为什么久置硝酸呈黄色?硝酸到底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 【方法导引】可从运用观察、分类、实验、比较的方法来预测硝酸的化学性质,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预测。 认真阅读课本80页“观察·思考”,完成探究实验,仔细观察记录硝酸的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 【思考总结】硝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并用化学方程式举例说明。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二节氮的循环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9.11 【学习目标】 认识氨气的溶解性、氨气与水的反应及氨的还原性。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了解铵态氮肥的生产使用问题。 【重点】 氨气与水的反应及还原性。 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 【学法指导】 阅读课本和基础训练 【自学过程】 3、氨与铵态氮肥 1)氨物理性质: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体积的氨。 化学性质:与水的反应 氨溶于水可用下列过程表示 所得溶液称,呈性。 氨水中存在粒子 问题一:氨气、液氨、氨水、一水合氨是不是一回事?各自的成分是什么? 问题二: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具有下列性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与酸的反应 氨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若用一玻璃棒蘸取浓氨水靠近另一根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可观察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此方法可检验的存在。NH 3 与盐酸、硫酸、硝酸反应的实质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与氧气的反应 由于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所以氨具有性。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这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基础。 化学氮肥主要包括氮肥(主要成分为()、氮肥(主要成分为)、 和氮肥——尿素[CO(NH 2) 2 ] 2) 铵盐 铵盐都是晶体,都溶于水。 铵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受热容易分解。如: NH 4 Cl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NH 4HCO 3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将生成的气体

通入新制的石灰水中,现象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碱共热都能生成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检验的存在。 3)NH 3 的制取 实验室中可以用和(填化学式及状态)共热制NH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法收集 NH 3。检验集气瓶中的NH 3 的是否已收集满,方法 是。可以用来干 燥NH 3。(选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P 2 O 5 ) 针对性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溶于水后,其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4 + B、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生成NH 3 C、NH 3在催化剂存在下与O 2 共热生成NO 2 D、NO、NO 2都能溶于水生成HNO 3 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 因此这三位教授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氧化的产物 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氮物质还原的产物 C. 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CO还强 D. NO是红棕色气体 3、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 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却能与O 2 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的溶液,请填答A、B、C、D的化学式: A , B , C , D 。 E、A→B的化学方程式为。

山东省临清二中11-12学年高中政治教学案:2.3《民主管理》(新人教必修2)

【教学设计】 学校:临清市第二中学学科:政治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教材分析 民主管理这个知识点虽然没有理论难度容易理解,但它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帮学生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政治参与路径。因为村委会的知识对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本课侧重于讲解居委会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 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难点: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优点是:第一,对什么都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第二,可塑性强,适当引导有利于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孩子们性格活泼,、乐于实践、容易激活。 不足是:第一,在学习上缺乏探究精神;第二,关注书本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第三,社会接触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不够。

他们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是:第一,不喜空洞说教,喜欢形象生动;第二,不喜抽象遥远,喜欢关注身边的事;第三,不喜被动灌输,喜欢主动参与。 五、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 1、民主管理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都是民主管理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民主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发展进程。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有重要意义。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

高中信息技术_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中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应要求是:“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顺序、选择、循环三种控制结构。初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教材通过“超级水稻种植试验的统计分析”、“陈婷植树”、“乘法表”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程序,介绍了VB语言的FOR循环语句和Do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二、设计思想 ⒈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展示问题求解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造性设置,突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对比和实践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循环语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掌握根

据条件选择恰当的循环语句来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循环语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循环结构程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探究法等。 六、教学准备 ⒈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教学系统、VB6.0、课件。 七、教学过程

3 3 2. DO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DO循环执行过程板书 引导 分析 讲 观察 思考 理解 思考 学会 明确学习 内容

氮的循环 导学案

高三化学·硫及其氧化物导学案主备人公伟坤 【考纲要求】 1.了解硫的化学性质,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2.掌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梳理】 考点一、自然界中硫的存在与转化、单质硫: (一)自然界中的硫的存在与转化 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态,又有态。思考:氯、碳、氮、硫、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是只有化合态的是 (二)单质硫: 1、物理性质:色晶体,俗称,难溶于,微溶于,易溶 于。【思考】洗涤试管壁附着的硫,可用、清洗。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S + Fe ——S + Cu —— S + Hg ——S + H2—— 【注】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价态金属硫化物,氧化性Cl2S (2)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方程式。 (3)氧化性和还原性: 3S+6NaOH2Na2S+Na2SO3+3H2O,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质量比为,该 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数目。 3、硫的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火柴及,还可用于制造、 烟花爆竹等。 练习1、下列说法有关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 硫与氧属于同一主族 C. 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 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D. 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E. 硫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F.硫蒸气与红热的铜丝反应生成硫化铜 G. 硫单质的氧化性比氧气和氯气的弱2、下列物质不能用相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Al2S3④FeI2 ⑤Cu2S ⑥FeCl2⑦NO2⑧SO3 考点二、二氧化硫: (2)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沸点 较低。易溶于水( 1:40 体积比)。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SO2+H2O =,H2SO3的电离方程式为 ②与碱反应:NaOH十SO2(不足)=; NaOH十SO2(过量)= 想一想:当向石灰水通入SO2气体时,能析出白色沉淀,当SO2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 由于SO2中硫元素为价,属于中间价态,所以SO2既有又有。(2)强还原性 ①与氧气的反应: SO2 + O2,注:与O2在催化剂(如V2O5加热、飘 尘等)存在时反应,但在无催化剂存在时可以与 ............O.2.共存。 ... ②被X2(如氯水、溴水、碘水)氧化: SO2+ Cl2+ H2O=; SO2+ I2 + H2O= ③HSO3-、SO32-、SO2也能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如Fe3+、酸性高锰酸钾、硝酸、NO2等)。(3)弱氧化性: (气体、溶液中均可反应)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漂白性:二氧化硫能跟某些有色物质无色物质,该化合物又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如:SO2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工业上常用二氧化 硫漂白某些 ..有色物质。 【探究一】SO2的化学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