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

精神科护理安全风险与护理干预方案分析精神科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杀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存在自杀的风险,尤其是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更为突出。
护理人员需要对自杀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防止其发生。
2. 暴力行为:精神疾病患者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需要高度警惕患者的暴力倾向,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如加强监控、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等。
3. 逃跑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逃跑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安全受到威胁,并增加治疗难度。
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安全。
根据不同的安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干预方案:1. 抑制技术:当患者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合适的抑制技术来控制患者,以防止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可以采用双人抱法、固定带等方法来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 安全环境建设:为了预防患者的逃跑和自杀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安全环境的建设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在病房内设置监控设备、加强门禁管理、将物品固定在固定位置等措施,以减少患者的自我伤害。
3. 心理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存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患者发生自杀和暴力行为的风险。
4. 社会支持: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面临家庭和社会的不理解和歧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和安全风险。
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安全措施和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性,促进其康复。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会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来降低风险并提高护理质量。
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行为是精神科护理中的一个主要不安全因素。
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对于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提前做好评估和预测。
护理人员要掌握自卫技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对于有攻击倾向的患者,可以进行物理约束或者给予药物控制,但需注意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尊严,避免过度约束造成心理伤害。
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也是精神科护理中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更多地陪伴和照顾患者,但是人手不足会导致护理人员精力分散,无法全面照顾每一个患者的需求。
在安全护理管理策略中,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确保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避免疲劳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药物误用是精神科护理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药物在精神科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知识,确保正确使用药物,并能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监测和处理。
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包括:合理规划和分配药物给予的时间,避免药物的交叉剂量问题;加强药物使用的记录和沟通,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全程可追溯;定期进行药物的库存清点和检查,避免过期药物或者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精神科护理中还存在患者自杀的风险,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不安全因素。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自杀倾向进行评估和监测,并提供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护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对有自杀风险的患者进行24小时监护,并采取防范措施,如移除可用于自杀的物品、设立防护栏等;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信任,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攻击行为、人力资源不足、药物误用和自杀风险等。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关于精神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导言精神科患者的特殊病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护理风险也更为显著。
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如何识别和防范护理风险,是每一个精神科护士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常见风险及对策,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处理能力,减少患者的不良后果。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包括患者暴力行为、自伤行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风险进行详细介绍。
患者暴力行为患者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护理中最为常见、最危险的风险之一。
患者的暴力行为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刻,包括患者的攻击、伤害护理人员、其他患者,以及破坏物品等。
暴力行为的出现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自伤行为自伤行为是精神科患者中比较常见的表现,包括自残、自杀等。
自伤行为一旦出现,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家庭和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自伤行为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精神科护士要重视自伤行为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药物治疗是精神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达到快速缓解精神症状的效果。
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很多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血液系统副作用、过敏反应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的损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对策针对以上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风险,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预防暴力行为预防患者的暴力行为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多措并举。
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平和的态度,尽量避免刺激患者情绪;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需要加强观察和防范,严格控制患者人数,确保安全。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应急工具,如手铐、护具等。
预防自伤行为预防自伤行为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具体的措施。
一方面,建立密切关注制度,加强患者的观察和监护;另一方面,对于极度自伤的患者,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如增加轮班观察、强制睡眠等。
新入院流浪“三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 1 l 3 -
※精 神科护理
新入 院流浪 “ 三无" 精神病 患者的护理干预
陈 霞
摘要 总结 了1 9 9 例新入 院流浪“ 三无” 精 神病 患者 的临床 特点及护理 经验 , 包括 入院检查 、 生活护理 、 饮食护理 、 用药及躯体 疾病护
关键 词 : 流 浪; 精 神病患者 ;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1 1 4 7 3 . 7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0 4 — 0 1 1 3 — 0 2
流浪“ 三无” 精 神 病 患 者是 指 患 者 原来 就有 精 神 疾 病 , 由 于 多
神病患者 1 9 9 例, 其中男性 1 1 5 例, 女性8 4 例。 根据C C MD ~ 3 诊 断 标
重要 , 如剪发 、 沐浴、 更 换 身 上 的衣 物 , 如 有 贵 重 物 品 在 护送 民警 或 其 他 人员 的监督 下 清 点保 管 。 患 者 沐浴 时 要 有 专 人负 责 , 督 促并
理, 并 重视 心理 护 理 , 以更 好 地 指 导 流浪 “ 三无” 精神病 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 , 通过护理干预 , 对新 入 院 流 浪精 神 病 患 者 进 行 正 常 生 活
习惯的重建 。 根据 流浪“ 三无” 精 神病患者的临床特 点, 提 出相应的护理及管理 , 能及早控制精神症状及躯体 疾病 , 使 患者在控制精神 症状的 同时建立正常的生活 习惯 , 帮助他们早 日康复 , 回归家庭和社会。
至 儿童 福 利 院 ) 。 1 . 2 病 情特 点
协助其清洗 , 观察患者全身皮肤 与躯体状况 , 有无 外伤或感染 , 同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不合作
患者可能不配合治疗和 护理,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可能导致一 系列副作用,如头晕、
恶心等。
护理人员因素
01
02
03
04
沟通障碍
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可能 存在语言或理解障碍。
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处理精 神科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压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 人员造成较大压力。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措施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 防范措施 • 安全护理实践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患者自身因素
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自杀 倾向,需要密切关注和
预防。
攻击行为
部分患者可能对他人或 自己实施攻击行为,需
要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可能面临暴力、感染 等职业风险。
医院管理因素
制度不完善
医院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漏洞,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设施缺陷
医院设施可能不完善,如监控 、报警系统等。
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科护理人员可能配备不足 ,影响服务质量。
培训不足
医院可能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专 业培训和安全教育。
02
防范措施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目的:通过对我院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方法对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
结论:精神科护理风险虽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发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标签:精神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对策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导致患者或工作人员不同程度的伤害。
直接威胁患者或工作人员的生命。
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因护士24小时面对精神病患者,患者随着症状的支配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发生。
本文对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41例精神科护理意外分析。
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
1 资料来源于我院开放病区2009—2010年两年的精神病区41例护理意外。
2 讨论从上表分析,精神科护理风险,患者外跑占到首位占37.17%,其次自伤占21.95%,暴力行为占17.07%,骨折占12.2%,噎食占7.3%,死亡,坠楼各占4.88%。
从表中看2010年的外跑、自伤、暴力行为比率比2009年的大。
正因为重视了安全管理,2010年总的护理意外病例减少故比率比2009年大。
原因:(1)护理风险制度不全。
(2)护士防范意识淡薄。
(3)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
(4)护理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技术不熟练,对患者异常情况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5)护理安全评估不够。
3 对策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保护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住院病人探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严抓落实,注重实效。
3.2 开展医德医风和安全教育,使大家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及不礼貌行为。
尊重患者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
使护理风险逐年减低。
精神科护理风险与安全管理对策

全 面的监测 , 通过医 院系统 工作流 程 图 , 照 已有 的护 理风 参 险资料 , 确定 高风 险发 生环节 , 分析 风险发生 的原因 , 改进和
健全护理风险 的管理 制度 ; 我院对 照《 医疗事故 处理条 例》, 重新修 订现行 的护理规 章制度 2 条 , 0余 增加 了某 些重 要环
学 的工 作 作 风 , 作 中做 到 认 真 细 致 , 每 个 护 理 人 员 能 认 工 使
识 和能力在不断增强 , 有效地 推进科 学化 、 制度化 、 系统化 的 护理 管理 工作 , 真正为病人提供更 安全 、 有序 、 优质 的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 蔡纲 山, 德富 , 1 钟 张海林 , 等.推 行医疗风险管 理, 提高 医疗服
节 的管 理 规 定 。定 期 召 开 护 理 安 全 管 理 会 , 析 护 理 现 状 及 分 问 题 , 断找 出护 理 风 险 因 素 , 定 护 理 风 险 管 理 计 划 , 确 不 制 明
工作 的一项重要 内容 , 定期组织护理人 员进行护理 知识 和操 作技能 培训 , 做到 年有计 划 , 月有安排 , 取多种 形式 , 采 多渠 道 的培训方式 , 从根本上提高护士 的护理业务 水平 。定期组
21 00年 1 1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 ia o r a f ieeP o l ̄ He l dc l u l o n s e pe J n Ch at h
No 2 0 v, 01 V0 . 2 FHM No. 12 21
第2 2卷
上半 月
第 2 期 1
用 呼 吸机 、 痰 、 氧 等 操 作 不 熟 练 , 误 抢 救 可 导 致 不 良后 吸 给 延
“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
表 1 2 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比较 n( % )
组别
n
优
良
中
差优良率Βιβλιοθήκη % )实验组37
29( 78. 38)
7( 18. 92)
1( 2. 70)
0( 0. 00)
97. 30
对照组
37
20( 54. 05)
地帮助患者康复,延缓患者的衰退过程,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 三无; 精神病患者;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6411( 2017) 03 - 0076 - 03
“三无”流 浪 精 神 病 患 者 是 指 无 劳 动 能 力、无 生 活 来 源、无 赡养人和扶养人,由于多种原因流浪在外的人员。他们经常流 离失所、生活无着落、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的甚至在精神病症 状的影响下破 坏 公 共 设 施、冲 动 伤 人,严 重 影 响 社 会 的 公 共 安 全。随着国家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和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我 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救助站和市 110 民警经常在 街上巡查,发现“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即送入本院进行统一治 疗。本院作为“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定点收治医院,特成立了 一个病区专门进行收治“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本院根据“三
工作单位: 421002 衡阳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建华: 男,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 2016 - 05 - 27
无”流浪精神病 患 者 的 不 同 临 床 特 点、不 同 的 治 疗 阶 段 进 行 相 应的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三 无”流浪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总结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013 年 5 月 1 日 ~ 2015 年 4 月 31 日收 住院的 365 例“三无”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男 199 例,占患者总的 数 54. 52% ;女 166 例,占患者总数的 45. 48% 。年龄大约 15 至 70 岁,具体年龄不详,文化程度不详,具体病史、病程不详。诊 断为精神分裂症者 283 例,占患者总数的 77. 53% ,情感性精神 障碍 43 例,占患者总数的 11. 78% ,精神发育迟滞 32 例,占患者 总数的 8. 77% 器质性精神障碍 7 例,占患者总数的 1. 92% 。 1. 2 入院处置 将救助站和 110 民警送人本院的“三无”流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无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安全管理摘要:分析三无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病人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增强了识别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三无精神病人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三无精神病人的回归社会率。
关键词: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347-01
三无精神病患者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赡养抚养人且患有精神病的人员。
绝大部分患者长期流浪街头,接触较被动、交谈欠合作、思维内容贫乏或散漫、病史不详、沟通困难等;另外患者被动入院后,甚至在幻觉、妄想支配下,表现出冲动、伤人、出走、自伤、自杀、毁物等破坏性行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为高风险专科之一,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
分析三无精神病人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1 分析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1 三无精神病人自身存在的护理风险的原因:患者由于长期流浪街头,生活环境差且多数严重营养不良,许多病人还伴有多种躯体疾病且病情复杂;此外,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患者常伴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护士难以了解他们入院
前的疾病状况、生活背景等情况,因此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与风险。
1.2 护理人员缺乏对三无精神病人护理风险的评估意识:三无精神病人的特点是各人发病的情况不同,既往病史不详,这对诊断、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例如,因个别护士缺乏对三无精神病人的风险评估,存在麻痹大意思想,在护理上马虎行事,对新收病人严重的躯体内外伤疾病未引起高度重视,也有的护士自认为病人的物品不值钱,没有按规章制度保管,都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1.3 三无精神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语言交流较为困难,有的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语言障碍,甚至不会写字。
给医疗护理、病情资料的收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也给联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许多三无精神病人无法出院,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1.4 护士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有的护士认为三无精神病人没有家属陪伴,自己的责任会减轻,因此,对病人的巡视不到位,没按要求去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也有的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工作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未及时发现病人藏药、假服药等现象,使病情得不到控制,从而导致病人发生意外,受到伤害等等。
2 三无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三无精神病人的收治、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的全过程,甚至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工作
都会产生风险。
而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将会给病人带来痛苦,也会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及各种负面影响。
因此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三无精神病人这种特殊的群体,由于病史不清,对院外的情况不明,某些病人可能行为往往具有危险性,如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
护理安全也就成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1 病人入院时留取相关的资料,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进行卫生处置,并在处置前后拍照存档。
对一些特殊躯体情况如明显外伤、躯体畸形的患者都应在第一时间拍照存档,并在照片上标明住院号、在病历上贴上照片,以便于辨认。
2.2 做好病人随身物品的清点、登记工作,同时进行安全检查工作。
查清其身上的随身物品,如身份证、首饰、钱等贵重物品,并在护送民警或其他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做好详细的登记并进行双签名(护士、民警签名)。
不要随意丢弃病人的随身物品,即使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如指甲刀、笔记本等,都要做好详细登记,并由交接人员双方注明交接日期、时间并签名,以免日后引起纠纷。
2.3 详细填写核实护送入院相关人员资料,如由民警护送入院时,应认真填写”110”派出所的单位名称、民警姓名及其警号、警车牌号、联系电话等,做好备案,以便查询。
2.4 患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家庭住址、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以便尽快与其家人联系,协商出院事宜。
在病人出院时,护士应把病人的随身物品交给护送人员,并
做好相关的移交登记手续,认真填写病人出院时的去向登记,以及做好各项相关护理记录。
2.5 及时完善相关护理文件书写,减少安全隐患由于三无精神病人无供史者、无(或暂时无)监护人,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切情况只有靠医护人员的文书记录来反映。
因此要重视医疗护理各阶段的医疗文书规范,如实地记录。
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等现象,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2.6 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特别重要,三无精神病人往往病史、主诉不明,并常伴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疾病,还有怀孕的女病人等。
因此,要求每一位三无女精神病人人院时都要进行hcg检测必要时做子宫b超检查。
另外,由于三无精神病人入院前情况复杂,不排除患有传染病甚至性病等的可能,因此,护士应做好自我防护并对病人作相应检查。
2.7 加强病房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共同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舒适与安全。
病人在服药、就餐、洗澡,做检查时需要护理人员同心协力把这些工作做好,确保病人及工作人员安全。
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门窗、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
严格交接物品,发现丢失及时寻找。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专门的躁动房间,并实行分级护理。
病人外出活动,工娱疗后,注意检查有无危险物品带回病房。
病人服药要严格查对,防止积存后顿服。
急救药品器械完好备用。
3 讨论
总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三无精神病人也呈现显着增长趋势。
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减少护理差错与事故,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除增强法律意识,完善各项管理外,还需要不断培养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