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引言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地质学领域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于研究地球构造演化、地质灾害预测、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地构造单元的定义、划分原则、划分方法以及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实际划分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大地构造单元的定义大地构造单元是指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构造部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地质特征和构造性质的区域。
这些单元由于地质历史的演化而形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三、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1. 地质特征原则:根据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包括岩性、构造、形态、矿产等方面进行划分。
例如,岩性相似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2. 地质历史原则:考虑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将具有相似演化背景的地区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例如,同属一个构造带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3. 构造性质原则:根据构造性质的相似性进行划分,包括构造运动类型、构造演化阶段等方面。
例如,同属盆地构造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四、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地质地貌、岩性、构造、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的地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单元的划分。
2.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等,以此来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3. 地质研究:通过对岩性、古生物、古植被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断地质历史,从而进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五、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实际划分中国地域辽阔,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根据地质特征、地质历史和构造性质等方面,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高原与盆地单元: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
这些单元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明显的构造特征和地貌特征。
2. 山地单元: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系等。
这些单元形成于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壳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隆升。
3. 海岸与岛屿单元:包括中国东海沿岸、南海诸岛等。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本文节选自:潘桂堂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发表于《中国地质》2009年2月第36卷第1期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一个大区域尺度的地壳物质组成、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明显不同于相邻地域,这样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构造单元既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构上大地构造环境(或大地构造相)的时空属性,又具有不同构造阶段的时空层次属性。
一、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黄汲清先生《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是中国大地构造的首次系统论述。
划分的一级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任纪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而将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也作为古亚洲造山区的一部分。
其立论基点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时已形成了统一的古中国地台,其后的裂解只是手风琴式的开合运动,或是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
这一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的构造模型迄今仍是广泛应用的主流。
•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以及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
板块边界并不在地台边界,应在遥相对应的古大陆边缘之间的分界带,这一大陆及其边缘的缝合带称对接消减带,大陆边缘的拉伸、张裂、地块移离形成弧盆体系的岛弧缝合带,称之为叠接消减带。
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

刘光鼎把中国的大地构造格架概括为“三横、两竖、两个三角”。
“三横”是组成中国大陆诸块体(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之间的结合带即天山—阴山—燕山、昆仑—秦岭—大别山和南岭;“两竖”反映出中国大陆地壳厚度的剧烈变化,它们是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两个三角”则是柴达木—祁连山和松潘—甘孜地区,它们在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中遭受到强烈挤压和改造。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蕴含着有关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丰富信息,因为它们就是中国大陆在地质历史时期多个块体拼合过程的结果。
“三横、两竖、两个三角”的接合带也是断裂作用与岩浆活动集中的地带,固体矿产的源岩大多来自地幔,而断裂为地幔岩浆物质提供了向上涌升的通道,因此,这些接合带应是固体矿床赋存的地带,而接合带的交会处
应该具有更有利的矿产前景。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作为一个占地面积宽广的国家,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地质构造。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中国的地质模式,地质学家对中国大地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基于岩石性质、地质特征以及地壳运动活动等多方面的思量,为探究中国大地演变和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可以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来进行。
整体划分主要是依据中国大陆的主要构造带来进行的,而局部划分则是依据这些构造带中的局部地质条件来进行的。
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国大地可以划分为五个主要的构造带。
第一是青藏高原构造带,它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地质单元,由于古生代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印度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壮观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第二是华北克拉通构造带,它是中国大陆最稳定的地质单元,具有古老的晋蒙和孟襄两个构造组成的华北地块。
第三是南方构造带,它包括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具有复杂的川滇、湘鄂和岭南构造,是地壳变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第四是西南板块构造带,它包括云南、西藏和四川盆地等地区,具有奇特的喜马拉雅构造和板块碰撞的特征。
第五是东北构造带,它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活动带,包括松嫩平原、长白山和太平洋板块的沿海地区。
在这些主要构造带中,又存在着许多局部构造单元。
比如在青藏高原构造带中,有喜马拉雅山、唐古拉山和羌塘盆地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华北克拉通构造带中,有大别山、太行山和台儿庄陡斜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南方构造带中,有川滇盆地、湘江河谷和福建沿海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西南板块构造带中,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昆仑山等地形地貌特征。
在东北构造带中,有松花江、长白山和辽河平原等地形地貌特征。
这些局部构造单元在整体构造格局中起到了桥梁和过渡的作用,对于地质过程和资源富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大地的地质演化,还对于资源勘探和环境保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构造单元的地质条件和资源类型各不相同,有些地区富集了金属矿产,有些地区则富集了煤炭和油气资源。
大地构造分区

未
表
示
褶
皱
系
内
小
地
块
南海地台
海西褶皱带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一、 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2、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3、 划分古板块的标志 4、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 二、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 1、 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 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3、 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
注意:板块间界线位于造山带内部(对接带)一 个板块包括稳定大陆及活动的大陆边缘。
哈萨克斯 坦板块 冈底斯-拉 萨板块
印度板 块
西伯利 亚板块
中朝-塔里 木板块
华南-羌 塘板块
菲律宾 板块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一、 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2、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3、 划分古板块的标志 4、 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 二、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 1、 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 板块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3、 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
预测:250Ma后
一个新的泛大陆形成
超大陆
欧亚、美洲、非洲将连 为一体,形成超大陆
绝大多数大陆块体连 为一体,集中分布在 地球的某一区域内
大洋
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
泛大陆
欧亚、美洲、非洲将连 为一体,形成超大陆
大洋 消亡
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
1000~700Ma Rodinia超大陆
255~240Ma Pangea泛大陆
1、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
大地构造学派及其构造单元汇总

大地构造学派及其构造单元前言在介绍大地构造前先说说地球的结构、构造,大家都知道地球由三部分组成,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者之间是由两个不连续的界面来划分的,就是所谓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在地壳以下7.5km~70km之间,古登堡面则在地面以下2900km深处。
实际上,还可以根据结构不同,划分出上地幔、下地幔,内地核、外地核等,细分为7层。
地壳还可以说成是岩石圈,岩石圈又可以分为两层,即:花岗岩层(硅铝层)、玄武岩层(硅镁层)。
大陆区域两层均有,大洋区域则只有玄武岩层。
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的岩石圈,特别是地壳组成、地壳构造、地壳运动和地壳发展,并进一步阐明它们的规律和原因。
大地构造学派的划分是由于对地壳运动的形式上的认识不同而产生的,即:分为“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垂直运动”为主与“水平运动”之争;还有“收缩论”与“膨胀说”之争;以及“大陆漂移”与“深层分异”之争等。
这样就形成很多观点和学派,归纳起来对我国大地构造学影响较大的有学派有:槽台学说(西方的、马杏垣和黄汲清等)、地质力学学说(李四光)、多旋回学说(黄汲清)、断块学说(张文佑)、地洼学说(陈国达)、波浪镶嵌学说(张伯声)以及板块学说(尹赞勋、李春昱等)。
下面针对各种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介绍如下:一、槽台学说槽台学说是以美国学者J·霍尔(J·Hall)和J·D·丹纳(J·D·Danna)等西方地质学家采用历史地质学分析法,总结出来的大地构造学说,是地质学上传统的大地构造常说,处于统治地位达一百多年的历史。
他将地壳分为线性的构造活动区和块状的构造稳定区,即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地台和地槽。
地台:一般位于大陆的中部,是大陆地壳上最稳定的部分。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均有前寒武系组成的基底岩系,岩石为深变质的变质岩或深成岩,即所谓的结晶基底。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全文)

Word文档格式样板胡经国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原稿)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以及任纪舜先生等,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编制的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成果,在《地质学报》1977年第2期发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一文。
该文对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值得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年轻学子认真阅读和研究。
为了比较具体清晰地了解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和特征,现将该文的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中朝准地台中朝准地台包括整个华北、东北南部以及朝鲜北部等地,总体上呈三角形,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分界。
中朝准地台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地台。
其基底中的最老部分的同位素年龄为31~34亿年。
该地台主体最终形成于距今17亿年前的中条运动;而阿拉善等边部地区则固结于元古代末的扬子旋回。
在该地台主体的基底中存在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代表基底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①、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太古界阜平群与下元古界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阜平运动,距今23.5~25.5亿年;②、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运动,距今20亿年左右;③、滹沱群与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滹沱群及其相当地层与上元古界(震旦亚界)之间的不整合面。
所以,该地台基本上是一个早元古代末形成的地台。
中朝准地台的沉积盖层包括:震旦亚代、寒武纪、奥陶纪的浅海相沉积;石炭纪、二叠纪的陆相夹海相沉积;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
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中生代在燕山、辽宁、山东等地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新生代玄武岩分布广泛。
中朝准地台盖层构造变动以燕山旋回为主,但是内蒙、燕辽等地的印支运动也甚为重要。
2、扬子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包括从云南东部至江苏的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和南黄海。
它是一个在晚元古代末扬子旋回形成的中国第二个重要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