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简图

合集下载

中国地形区域地图!

中国地形区域地图!

中国地形区域地图!【北方】(华北)黄土高原: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南的黄河流域全部或部分地区。

内流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东北部一带。

太行山:山西东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的山区。

黄淮:河南省黄河以南、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北以及山东的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山东:整个山东半岛以及山东省腹心地带。

华北:河南与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除山区之外的河北以及北京、天津和山西省大同市南部等地区。

(东北)辽河:自辽宁省平原地带至吉林省松辽分水岭以南和内蒙古通辽市最东部,山海关以东的一大片区域。

松嫩:自小兴安岭分水岭界线以南至松辽分水岭以北,包括吉林省北部和黑龙江省南部。

三江: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阿穆尔河、绥芬河等交汇而成。

长白山区: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辽宁省东北部山区。

辽东丘陵:长白山延伸部分,仅指辽宁辽东半岛。

小兴安:自小兴安岭分水岭界线以北至黑龙江以南,仅指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山区。

(蒙古)锡林郭勒:内蒙古中部的锡林郭勒、包头、巴彦淖尔、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区。

阴山: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县、山西省大同市和朔州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市。

燕山:河北省承德市、北京市东北部地区、天津市蓟县、辽宁省葫芦岛市等地。

科尔沁:河北省围场丰宁平泉一带、辽宁省西北部、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兴安盟、通辽以及吉林省的西南部。

大兴安岭:内蒙古东部嫩江流域和阿尔山地区,以及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部一带,至黑河。

呼伦贝尔草原: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

(西北)内蒙古阿拉善沙漠:河西走廊东北地带,包括甘肃省西北部偏东(北)和内蒙古西南部巴丹吉林、腾格里等沙漠所在地阿拉善盟地区。

祁连山区:河西走廊西南地带,包括甘肃省西北部偏西(南)和青海省东北部的祁连山区。

河西走廊:祁连山与阿拉善之间的狭长地带,连接新疆盆地和黄土高原,包括甘肃省的酒泉、嘉峪关、敦煌、金昌、张掖、武威等地。

第六章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

第六章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

总体看,中国岩 石圈恰处于欧亚板 块、印度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三大板块 交汇的特殊区域, 构成了中国独特的 地球动力学背景, 制约着中国大陆中 新生代以来的板块 运动和板内构造作 用,并控制着中国 大陆南、北有别, 东、西差异显著的 地质结构和构造面 貌。
欧亚板块
太 平 洋 板 块
印度板块
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我国大地构造格 局具以下特征: 1、北部处于古中国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相互作用的地 带,是广阔的古生代地槽褶皱区;
陕北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2000-1000m)
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500m)
辽东山地-山东山地-东南丘陵(1000-1500m)
三、中国自北向南有三条近东西向山系:
天山-阴山山脉
昆仑-秦岭-大别山:长江与黄河流域分水岭 南 岭: 南岭由近东西向山地构成,主要包括大余岭 (赣粤边界)、都庞岭(湘桂边界)、越城岭(湘 桂边界)、骑田岭(湘南)和萌渚岭(湘桂粤边 界),是长江和珠江水系分水岭。
地中海带 乌拉尔-国的大地构造分区
本课程以槽-台学说为基础,将中国区域岩石圈 划分为27个一级大地构造单位,其中:
地 台 地槽褶皱系 地 块
5个 19个 3个
注意:不同学术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原则不 同,划分结果有差别,需注意。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从全球构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可概括如下: 1、位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印度地台之间的广阔区域
1 2
NA
R
S
或位于劳 亚古陆与 冈瓦纳古 陆之间
3
G
大西洋(陆)半球构造简图(引自任纪舜等,2000)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

超级干货: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附代表图件)!本文节选自:潘桂堂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发表于《中国地质》2009年2月第36卷第1期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一个大区域尺度的地壳物质组成、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明显不同于相邻地域,这样的一个区域就是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构造单元既反映了地壳物质组构上大地构造环境(或大地构造相)的时空属性,又具有不同构造阶段的时空层次属性。

一、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黄汲清先生《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是中国大地构造的首次系统论述。

划分的一级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任纪舜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而将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也作为古亚洲造山区的一部分。

其立论基点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在新元古代时已形成了统一的古中国地台,其后的裂解只是手风琴式的开合运动,或是冈瓦纳大陆裂离,亚洲大陆增生。

这一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相结合的构造模型迄今仍是广泛应用的主流。

•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以及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

板块边界并不在地台边界,应在遥相对应的古大陆边缘之间的分界带,这一大陆及其边缘的缝合带称对接消减带,大陆边缘的拉伸、张裂、地块移离形成弧盆体系的岛弧缝合带,称之为叠接消减带。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PT课件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PPT课件

中国现代大陆地壳: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
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化
拼接 改造
形成
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 陆块为代表的稳定区
陆缘为代表的活动带
稳定区包括三大陆块:华北陆块 塔里木陆块 扬子陆块
.
3
活动带五个:天山—兴安活动带 昆仑—秦岭活动带 川滇青藏活动带 华南活动带 台湾活动带
我国的地质构造格架主要形成于晋宁(新元古 代(青白口纪))—印支(早中生代(三叠纪))期的 构造旋回;燕山期以来,太平洋板块活动对我国 大陆有直接影响。
金塔组
废弃 梧桐沟组
方山口组 废弃
阿其德组(上岩组)
哈尔苏海组 废弃
哈尔苏海群
.
21
②锡林浩特地区:
寿山沟组
废弃
青凤山组
废弃 大石寨组
哲斯组
废弃
义和乌苏组 西乌旗组 黄岗梁组 吴家屯组
查干楚鲁组
林西组
废弃
.
西里庙组 斑布加拉嘎组 包特格组(三段) 包特格组
林西系
林西统
索伦组
洪浩尔坝组
碧流台组
22
③赤峰地区:
三面井组
废弃
呼格特组
额里图组
废弃 于家北沟组
铁营子组 (邵总将其置于P3铁营子组) 染房地组
.
23
.
24
.
25
.
26
.
27
三、内蒙古自治区成矿区带划分
成矿是大地构造演化的一部分,是沉积、岩浆、 变质、变形等地质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全国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所参照的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依据是普遍为我国广大地质工作 者所接受的多旋回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同时 岩浆、沉积、变质三大矿床系列划分在理论和实践 上也起到指导作用。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

中国区域构造单元分区略图A—华北稳定大陆构造区;A1—内蒙隆起;A2—胶辽隆起;A3—阿拉善隆起;A4—太华隆起;A5—嵩箕隆起;A6—燕山坳拉谷;A7—晋豫陕坳拉谷;A8—宜川坳拉谷;A9—贺兰山坳拉谷;A10—白云鄂博台缘坳褶带;A11—晋陕冀豫鲁台坪;A12—鄂尔多斯盆地;A13—渤海湾盆地;A14—南华北盆地;A15—汾渭盆地;A16—郯庐—依兰—伊通断裂带;B—塔里木稳定大陆构造区;B1—柯坪断隆;B2—库鲁克塔格断隆;B3—铁克里克断隆;B4—阿尔金山断隆;B5—塔里木盆地;B6—库车山前坳陷;B7—喀什—和田山前坳陷;B8—若羌山前坳陷;C—柴达木稳定大陆构造区;C1—欧龙布鲁克隆起;C2—柴达木盆地;C3—柴南隆起;D—扬子稳定大陆构造区;D1—康滇隆起;D2—江南隆起;D3—淮阳隆起;D4—苏雄裂陷;D5—龙门—大巴山台缘坳褶带;D6—盐源—丽江—哀牢山台缘坳褶带;D7—上扬子台坪;D8—下扬子坳陷;D9—四川盆地;D10—江汉—洞庭盆地;D11—苏北盆地;E—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区;E1—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隆褶带;E2—喜马拉雅隆褶带;E3—班公湖—怒江裂陷带;E4—雅鲁藏布江裂陷带;E5—西瓦里克前陆盆地;F—天山—兴蒙—吉黑褶皱构造区;F1—阿尔泰山加里东褶皱带;F2—准噶尔北海西褶皱带;F3—准噶尔盆地;F4—三塘湖盆地;F5—北天山海西褶皱带;F6—吐鲁番—哈密盆地;F7—中天山隆起;F8—伊犁盆地;F9—南天山海西褶皱带;F10—焉耆盆地;F11—北山—阴山海西褶皱带;F12—额济纳旗盆地;F13—银根盆地;F14—温都尔庙—翁牛特旗加里东褶皱带;F15—锡林浩特中间地块;F16—内蒙古海西褶皱带;F17—额尔古纳早加里东(兴凯)褶皱带;F18—兴安海西褶皱带;F19—二连盆地;F20—海拉尔盆地;F21—佳木斯地块;F22—吉林—小兴安岭海西褶皱带;F23—延边海西褶皱带;F24—松辽盆地;G—秦岭—祁连褶皱构造区;G1—桐柏—大别隆起;G2—武当隆起;G3—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G4—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G5—南阳—襄樊盆地;G6—礼县—柞水早海西褶皱带;G7—康县—略阳中海西褶皱带;G8—西秦岭—南祁连印支褶皱带;G9—中祁连隆起;G10—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1—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G12—河西走廊边缘坳陷;G13—达肯大坂海西褶皱带;H—昆仑山褶皱构造区;H1—公格尔—桑珠塔格隆起;H2—西昆仑北侧海西褶皱带;H3—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H4—喀拉喀什—布尔汉布达山海西褶皱带;I—松潘—甘孜褶皱构造区;I1—若尔盖—西倾山中间地块;I2—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I3—可可西里印支褶皱带;J—喀喇昆仑—唐古拉—三江褶皱构造区;J1—羌塘地块;J2—喀喇昆仑燕山褶皱带;J3—唐古拉加里东—海西褶皱带;J4—三江海西—印支褶皱带;K—华南褶皱构造区;K1—湘桂加里东褶皱带;K2—云开—武功山加里东褶皱带;K3—粤赣加里东褶皱带;K4—武夷山加里东褶皱带;K5—东南沿海燕山火山岩带;K6—钦防海西褶皱带;K7—右江印支褶皱带;K8—五指山海西褶皱带;K9—南海地台;K10—北部湾盆地;L—东部陆缘构造区;L1—乌苏里燕山褶皱带;L2—台湾喜马拉雅褶皱带;L3—北黄海隆起;L4—南黄海坳陷;L5—闽浙隆起;L6—东海陆架西部坳陷;L7—东海陆架边缘隆起;L8—冲绳海槽裂陷;L9—琉球岛弧隆起;L10—南海北部陆缘坳陷;L11—东沙隆起;L12—琼东南坳陷;L13—南海中央海盆裂陷;L14—西沙—中沙—南沙断块;L15—莺歌海—西沙西—西卫滩—曾母暗沙—卡拉棉弧形坳陷。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及图片讲义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及图片讲义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第24卷 第1期2003-02/1-2 地 球 学 报ACTAGEOSCIEN TIA SINICA V ol .24 No .1Feb .2003/1-2改回日期:2002-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